作者:高月
这些小宗室子弟都是因为原本是郡王、国公、郡公,后被除爵令波及,都降为伯爵、子爵,最高只有县公。
他们心中都极为不满,纷纷响应反对废奴令的号召,在反对废奴令申明书上签字,他们不知道废奴令是一把锋利的刀,他自己撞了上去,岂能幸免?
这下可好,被宗正寺除名,宗室的一切待遇都没有了,贬为庶民,意味着爵位也没有了,住的公房官宅也没有了,要被赶出来,自己去租房子。
这还只是第一步,如果他们曾经做过什么违法害人之事,比如抢夺别人妻女财产之类,没有了宗室身份庇护,很容易被仇家告状,那时就要上公堂受审,一旦罪名坐实,铁定要被发配边疆了。
因为废奴令还没有颁布,搞不好妻儿也要被没为官奴。
这就是最大的讽刺,反对废奴令,最后自己的老婆孩子成了奴隶。
这是在距离李邺登基还有不到一个月之时,李邺借废奴令露出了刀锋,这其实就是明牌,这个关键时刻,反对废奴令就是反对他登基,那就是他的敌人,会毫不留情镇压打击,并杀鸡骇猴,威慑其他人。
但对于自己的坚定支持者,李邺又如春风化雨般的关爱。
次日下午,李邺接见了回京城述职的老将郭子仪。
幽州战役结束后,郭子仪主动交了军权,被李邺封为校检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带御史大夫头衔,出任河南道安抚使。
在出任新职之前,郭子仪要回京城述职,对他之前的北伐副元帅之职进行一个总结梳理,在吏部、兵部、枢密院和御史台过一遍,填写一些申明书,自己出任副元帅期间,=没有任用私人,有没有贪污军俸军粮,有没有私吞战利品,有没有违抗君命,有没有杀戮妇孺等等
当然只是走一个过场,如果他有以上行为,早就被御史监军弹劾了。
而且各個部门的手续也不需要郭子仪本人跑,他儿子或者幕僚替他跑就行了,带回家给他签个字。
在某种程度上,郭子仪的回家述职其实是一种休假。
“老臣郭子仪参见殿下!”
李邺连忙笑道:“郭老将军免礼,请坐!”
李邺请郭子仪坐下,又笑问道:“这段时间和家人团聚,能尽享天伦之乐吧!”
“多谢殿下关心,老臣这两年很舒心,想起当年相州之战,老臣就像老了十岁,而这两年多亏殿下力挽狂澜,老臣才得以连续打胜战,也越活越年轻,心中舒畅啊!”
虽然有变相拍马屁的嫌疑,但郭子仪说得很诚恳,也以事实为支撑,所以李邺心中也十分舒坦。
“听说最近郭家也在废奴,进展如何?”
郭子仪点点头,“老臣正好在家无事,所以郭家废奴之事就由老臣亲自操作,郭家有奴隶一千二百余人,基本上都在庄园内种田,少量在府宅内做下人,府宅内的奴隶稍微简单,直接去县衙恢复平民籍,签署劳务合同,按月给工钱,期满回家,但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别的人家有没有遇到。”
“老将军说说看,什么问题?”
“因为很多人祖祖辈辈都是在郭家生活,虽然是奴隶,但郭家给他们住房,管他们娶妻生子,可一旦他们自由了,他们就没地方去了,自己没有房子,甚至要面对一个新的天地,年轻人还好,年纪大的人就会感到害怕,他们习惯了在郭家生活,没法去面对新生活,这怎么办?”
李邺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很多老人在围墙里生活了一辈子,你给他自由,赶他出去,实际上是在抛弃,丢弃负担!”
“殿下说得一点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李邺笑了笑道:“太极宫还养着几千名白头宫女,都是四五十岁,五六十岁,无家可归,我就让他们继续住在太极宫内,每月给她们一点钱粮,能养活自己,去世了,举行一个葬礼,给她们安葬,这是一种雇主责任,既然雇佣了她们整个青春,那就得为她们年老负责,我想每一个家族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这是我们的传统道德!”
郭子仪叹口气道:“殿下宽厚仁义,大家有目共睹,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家人都能办到,所以老臣反复考虑,这种情况能不能在律法上给予保证。”
“老将军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子仪点点头,“老臣和几百个奴隶都谈过,并不是每个奴隶都愿意获得自由,尤其是年纪大的老人,做了一辈子奴隶,突然给他自由,把他赶走,这太残忍。
所以老臣建议,废奴令能不能分成两种,一种是必须废,一种是自愿废,以四十岁为界,四十岁以下的人必须废奴,他们还能重新开始,四十岁以上就应该由奴隶选择,愿意自由还是保持现状,再过二十年,等这一批人去世了,大唐那就没有奴隶了,老臣不赞成一刀切,对老人太残酷了。
还有奴隶的财产安排,朝廷要考虑周全,比如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不能收走,必须要留给他们,这些都要明文规定!”
李邺点了点头,“我并非不接受建议,我憎恨那种为反对而反对,而像老将军这样的建议,言之有物,切中利弊,我当然能接受,老将军可写一份奏折,我让政事堂好好讨论。”
郭子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折,“老臣已经写好了!”
李邺哈哈一笑,接过奏折道:“老将军有心了,我会仔细看,然后给大家讨论!”
“多谢殿下宽容!”
李邺把奏折放在一边,他沉吟一下道:“让老将军去河南道做安抚使,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正好李岘去职,老将军是否愿意接替李岘的职务,进政事堂为辅相?”
李岘被罢免,李邺就在考虑新的辅相,虽然韦见素推荐张镐,但李邺更看重郭子仪。
郭子仪沉吟片刻,起身行礼道:“首先感谢殿下对老臣的信任和厚爱,但今天老臣来见殿下,其实也是有请求而来。”
“老将军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说?”
郭子仪叹口气,“老臣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大唐开疆辟土,但从来就没有机会实现,明年辽东之战要开始,这是老臣盼了一辈子的机会,老臣愿为一老卒,去辽东冲锋陷阵,为大唐开疆辟土,以圆平生之愿!”
李邺着实被感动了,他点点头道:“老将军的赤子之心,我能深切体会,我也愿意让老将军征战辽东,但老将军年事已高,我不忍心啊!”
郭子仪单膝跪下,慨然道:“战国有廉颇,汉朝有马援,难道大唐就没有白发老将?我若能老死沙场,是我毕生最大的荣耀。”
李邺看了他片刻,终于点点头,“好!我答应老将军。”
当天晚上,李邺颁发摄政王令,封剑南道观察使张镐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阁政事堂。
随即又下达了第二份摄政王令,免去郭子仪河南道安抚使之职,任命其征东副元帅,安东大都护,并在平卢设征东元帅府。
随即又下达预备令,责令枢密院调集二十万大军,粮食百万石,战船千艘、骆驼四万头,以及大量物资,待明年开春后赶赴平州。
第1304章 冬雪暖阁
刚进入十二月,一场大雪不期而至,这是长安入冬后的第三场雪,但前面两场都是中雪和小雪,而这一场却是难得的大雪,漫天扯絮,纷纷扬扬落下,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灰白色,白茫茫一片。
虽然搬进了大明宫,但李邺家的传统却没有变,全家人白天都聚在一起,孩子们在一起读书、绘画、玩耍,女人们也在一起聊天打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皇宫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冷清难熬。
起居聚会地方在清晖阁,清晖阁听名字应该是一个小巧雅致的楼阁,但实际上是一组规模庞大的楼阁群,主楼有三座,都有十几丈高,也就是十几层楼,三座楼之间是用廊桥连接,周围被一片巨大的花园包围,花园内还点缀着十几座几丈高的小楼,旁边就是波光粼粼的太液池,湖光水色,美不胜收。
清晖阁的主楼是中间的一座楼,空中廊桥在三楼,四楼是餐堂,五楼是大家闲坐聊天娱乐之处,六楼是孩子们的天地,七楼是读书之处。
一群女人聚在五楼,每一层楼都极为宽敞,光大堂就有三座,还有几十间屋子,四周装上了玻璃,下雨天也不用关窗点灯,光线明亮,站在窗前可以看见太液池的美景。
一座大堂内摆了两桌麻将,麻将的发明简直就是豪门权贵府上女人们的最大福利,没事大家就坐在一起打麻将。
为什么能摆两桌,因为杨玉珮和张太后也厚着脸皮跑来了,张太后住在明德寺北面的太和殿,距离清晖楼不远,她从李邺那里尝到了鱼水之欢,以后还想继续得到,当然要和独孤新月搞好关系,尤其不能摆太后的架子,她其实也只有二十八岁,还比较年轻,加上她刻意讨好,和众人混得也不错。
杨玉珮自然也会天天跑来,杨玉环改名为杨竹,她就改名为杨菊,她在李隆基时代从来都是素面朝天,现在反过来了,她现在每天浓妆艳抹,相貌完全变了,更没有人再认识她。
其实这些女人除了张太后外,个个心知肚明,知道她们是谁,只是大家谁也不会说破,这算是李家最大的秘密。
张太后并不认识杨玉环姐妹,她进宫虽早,十四岁就进宫,但一直住在东宫,直到天宝十年才封为良娣,就那一次她进宫向贵妃娘娘谢恩,但贵妃娘娘是坐在竹帘背后,根本就没有见着面,至始至终都是宦官在说话,她也没听见贵妃娘娘说过一句话。
太子李亨也极为谨小慎微,参加任何重大活动都是一個人,绝不会带她,实在是害怕被人盯上,再搞一个杜有邻案,他就彻底完蛋了。
张太后做梦也想不到李邺的二夫人竟然就是失踪多年的贵妃娘娘,天子李亨也为此耿耿于怀多年。
不过独孤新月很有心,在布置座位时,没让张太后和杨氏姐妹一桌,而是让妹妹太微、沈璃和张太后一桌,当然还有她自己。
另一桌则是杨氏姐妹、清羽和沈珍珠。
张太后叫做张倩,独孤新月叫她倩娘,既然大姐叫她倩娘,其他人也跟着叫她倩娘。
在这些女人眼中,真正的太后是婆婆裴三娘,眼前这个张太后算哪门子太后。
“原来妹妹也是来自沈家啊!我说怎么这样水灵秀气,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张倩为什么加了一个‘也’字,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沈珍珠,和她关系不一般,两人可是婆媳关系,尽管张倩和沈珍珠同岁。
张倩一直很嫉妒沈珍珠,居然抱住了摄政王的大腿,她却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她说这个也字,实际上就在讥讽沈璃和姑姑同侍一夫。
如果张倩知道长得最丰满漂亮那个就是当年的贵妃娘娘,她曾经的婆婆,她肯定要疯了。
这里多说两句,唐朝为什么被称为脏唐,就是唐朝和隋朝一样,都是鲜卑汉人建立的王朝,鲜卑人儿子继承父亲的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儿子不幸早亡,那么儿子的女人也由父亲或者兄弟继承。
从来不讲究太多伦理关系,儿子娶后母,公公纳媳妇,这在唐朝上层很正常,只要不涉及血缘,唐朝就没有人会谁在意这种事情,只有后世的朱程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才会接受不了这种关系。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伦常,比如汉惠帝刘盈,他的皇后便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也就是同胞姐姐的女儿,这就有了血亲关系了,隋唐就接受不了这种舅甥联姻,但在汉朝早期却可以。
沈璃听出张倩话中有刺,要是依她的脾气,她早就狠狠地怼回去了,但旁边有大姐在,她忍住了,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旁边太微却不干了,她和沈璃同岁,两个都是鬼精灵,关系也好得不得了,一起选住在绫绮殿,丈夫不来,两人就睡在一屋。
沈璃顾忌王妃在旁边,不敢发作,太微却不怕大姐,她眉头一竖道:“江南两道万千世家,夫君就选中了阿璃,可不是洛阳的小门小户能比的!”
太微就是告诉张太后,沈璃可是代表了整个江南世家,不是洛阳小吏的张家能比。
张倩的脸蓦地被刺红了,独孤新月瞪了一眼妹妹道:“太微,不要乱说话。”
沈璃伸手摸到一张八贯,把牌摆下来笑道:“我糊了!”
太微跳起来笑道:“原来八贯都在你手上,我还在等八贯呢!”
张倩把牌一堆,挂不住脸道:“王妃,我头有点疼,就不打了吧!”
独孤新月微微一笑,“那就休息一下,我们喝点茶!”
太微正要嚷着输赢结帐,独孤新月狠狠瞪她一眼,太微撅着嘴,不敢吭声了。
沈璃轻轻拉了她一把,两人便跑到另一桌看牌去了。
张倩和独孤新月在靠窗处坐下,立刻有侍女给她们送来热茶,她们面前是几扇落地玻璃,坐下也能欣赏到外面漫天飘舞的雪花。
独孤新月笑道:“我妹妹还是太年轻了,说话鲁莽,倩娘不要往心里去。”
“没有!没有!太微单纯可爱,我很喜欢她。”
独孤新月转开话题,她指远处的蓬莱岛笑道:“岛上的太液亭修缮好了吗?我记得以前很破烂的。”
“早就重修了,现在叫太液楼,不叫太液亭了,现在太冷了,等夏天去玩一玩,楼很大,和这座楼差不多了。”
张倩笑了笑又问道:“王妃以前在大明宫住过?”
独孤新月淡淡一笑,“我就生在大明宫内,在大明宫住了十年,十岁才回独孤府。”
“原来如此,难怪王妃这么熟悉大明宫,那王妃是喜欢大明宫还是兴庆宫吗?”
“差不多吧!我只是喜欢大家在一起的氛围,我夫君也喜欢,他一直说,要让孩子们一起长大,这样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才会更加深厚。”
张倩嘴唇动了动,她差点说皇家之间哪有什么亲情?可话到嘴边,又及时收住,改口笑道:“殿下还是真是良苦用心,尤其王妃和殿下一条心,更是难能可贵!”
独孤新月微微一笑,“我们主要是从普通人家过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皇室,所以我们都是寻常人家的理念,夫妻要恩爱,家族要和睦,就算我多了很多姐妹,但我们有礼有序,大家都自觉严守规矩,所以才会相处得这么融洽。”
张倩眼睛一红,她也多么想严守规矩,融入其中啊!
她睫毛一垂,悲悲戚戚道:“明年我还想继续住在大明宫,王妃允许吗?”
独孤新月沉吟一下笑道:“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不过我个人不反对!”
张倩顿时感激万分,“王妃宽宏大量,请受我一拜!”
说完她起身要行大礼,独孤新月连忙制止她,“太后,不要!”
张倩顿时醒悟,她现在还是太后,一个月后才下台呢!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