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03章

作者:高月

  这让剩下的六万契丹大军胆寒了。

  这时,唐军号角声吹响,席万里率领三万骑兵骑兵出动了,后面跟着一万长矛士兵。

  耶律萨剌德心中明知自己军队士气已全无,但他却不敢撤退,一旦撤退,步兵就会引发全军溃败。

  他只得硬着头皮大喊:“全军迎战上去!”

  “咚!咚!咚!”

  六万契丹军只得强打精神作战,前面是两万骑兵,后面则是四万步兵。

  两军渐渐靠近,唐军骑兵纷纷抽出爆裂箭,张弓搭箭,向对方骑兵射去。

  他们用的是老式爆裂箭,老式爆裂箭容易爆炸,不管射中对方盔甲还是触地,都会发生爆炸,推出以来,已经造成数百名唐军将士伤亡。

  为此,火器署再次进行改进,将爆裂箭前端的小陶罐改为小瓷罐,使它不再那么易碎,非要射中石板、木板等硬物才会爆炸。

  虽然安全性大大提高,但实用性大大降低,也就没有最初那么受唐军将士欢迎。

  在广大将士的强烈呼吁下,枢密院做出了改进,允许两种爆裂箭同时使用,并用颜色区分,红为旧,黑为新,同时限制了使用范围,比如训练时就不允许使用旧爆裂箭,另外地专用箭壶进行了改进,大部分事故都是士兵在抽箭时不慎引发爆炸。

  在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和将士们越来越熟练的操作下,爆炸事故迅速降低,最近两月来,没有发生一起爆炸事故。

  此时唐军士兵用的是红羽爆裂箭,也就是旧式易爆性爆裂箭,不管是否射中敌军,都会爆炸,

  三万唐军骑兵在瞬间射出了上万支爆裂箭,雨点般落在对方的两万骑兵中,引发了一连串的噼噼啪啪爆炸,无数契丹士兵惨叫落马,一乱箭就伤亡了五千余人。

  其余骑兵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掉头便逃,三千唐军骑兵在后面追杀。

  两万骑兵的溃逃,引发了后面四万步兵的亡命逃跑,契丹军大败,耶律萨剌德再三喝止不住,他见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纵马跟着逃命。

  唐军三万骑兵一口气追杀出去近四十里,席万里率领的两万骑兵极为强悍,他们并没有急于将敌军士兵杀去,而是一枪刺伤,便继续追赶,留后门追来的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补杀,这样效率极高,数万契丹大军最终难逃一死。

  九万契丹大军只有耶律萨剌德带着数千骑兵逃脱了唐军追杀,其余九万大军全军覆没。

  但唐军并没有停止追杀,张典率领一万骑兵一路向北追杀,在天子给他们的命令中,耶律萨剌德必须杀死,他的后代不允许留下一人。

  这是红色旨意,也是辽东战役的最高旨意,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郭子仪依旧不折不扣执行命令。

  这个任务就压在了张典身上。

  次日天刚亮,前面隐隐传来喊杀声,张典立刻率领骑兵跟上前去。

  只见满地的契丹骑兵尸体,正是他们追赶八十余里的数千契丹军,他们被南霁云的军队拦截,一场大战,几乎全军覆灭。

  南霁云听到张典是为了追击耶律萨剌德,他急忙命令全军查找尸体,但没有找到目标。

  这时,一名郎将道:“南将军,卑职看见了大概百名左右的骑兵护卫一人向东北方向突围走了。”

  张典大急,立刻要带军追赶,南霁云连忙给张典准备双马,再给他带上一个月的干粮。

  张典这才率领五百精锐骑兵向西北方向追去。

  在三支北上的军队中,郭子仪需要迎战契丹主力,他的队伍不敢走得太快,唯恐队伍拉得太长,被敌军伏击,而南霁云的军队要配合郭子仪,他们也不能走得太快。

  唯有马璘军队任务明确,就是横扫契丹老巢,五万大军没有任何顾虑,一路急行军,在几天前就进入了霫地。

  大军一路北上,这天上午,远处忽然出现一条河流,在河流两岸驻扎一望无际的大帐,他们找到了契丹人的老巢。

  马璘拔出战刀大喊道:“杀进去,所有男子一律格杀勿论!”

  五万大军铺天盖地向契丹老巢杀去.

  三天后,郭子仪大军也抵达了契丹老巢,这时,五万唐军已经像篦子梳头一样,将整个契丹部落细细梳理了几遍。

  和南方奚人一样,所有的契丹贵族全部被斩杀殆尽,男女老幼都没有放过,其余青壮男子敢于反抗者也全部被唐军杀死,只剩下少量年纪较大的男子和二十余万妇女和孩童,都是普通百姓。

  当然,契丹部落虽大,有近百万人口,但核心部落人口并不多,只有数十万人,其余都是依附部落,比如二十余万人口的霫部,一部分奚人、室韦人、靺鞨人、渤海人等等。

  这些依附部落在十几天前基本上都走光了,各自找地方谋生去了,或者去依附其他部落。

  二十几年来契丹一直在作战,没有消停过,军队消耗巨大,这次唐军发动了对契丹的最后决战,

  契丹除了贵族没有上战场,其余青壮男子全部装备起来,才拼凑出来了九万大军,青壮男子都没有了,只剩下中老年男子,加上契丹人平均寿命很短,大部分人只能活到四十余岁,贵族能活到五六十岁。

  把贵族全部杀光后,成年男子基本上就没剩多少了,只剩不到万人,其他都是十四岁以下少年儿童。

  郭子仪老持稳重,他没有放纵士兵侵犯这些契丹妇女,而是把她们集中起来,坐上大车,席卷了契丹所有的财富,浩浩荡荡向营州而去。

  郭子仪考虑周全,他的士兵很多都没有妻子,他考虑从中挑选几万年轻女子给自己士兵做妻子。

  保全她们的清白,实际上就是保全了自己士兵的颜面。

  他给手下说了自己想法,手下将领一致同意不放纵士兵。

  并且对士兵们进行了登记,愿意娶这些契丹女人为妻,都进行登记,在营州后进行挑选配对。

  契丹已经被灭国,但还有最后一个小节,那是张典追捕耶律萨剌德。

  张典号称唐朝第一斥候,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追踪能力,他凭马蹄以及走过的痕迹和气味,一直死死盯着对方。

  在北方的丘陵山地内,张典追踪对方已经有三天了,耶律萨剌德用了好几個办法都没有摆脱张典,反而导致他的手下在不断减少,从刚开始的一百二十人锐减到五十余人,这里面有被他派出去的,也有偷偷离开他的。

  此时,他们已经进入室韦部的领地,耶律萨剌德和室韦部的关系很好,他一心想找到室韦部,他们粮食已经断绝两天了,再熬下去,他们最后都要饿死。

  中午时分,越过一个山头,耶律萨剌德忽然看见山脚下有数百顶大帐,他顿时喜出望外,带着最后的五十名手下向帐篷群奔去。

  两个时辰后,张典带领手下也发现了帐篷群。

  与此同时,他在帐篷群外发现了一路追踪的马蹄,消失在帐篷群中。

第1352章 室韦冲突

  这是一个很小的部落,只有一百余户人家。

  “都统,他们的帐篷很怪!”一名校尉低声道。

  远远看去以为是帐篷,走近了才发现不是,是用白桦树皮搭建的窝棚,上面覆盖了兽皮。

  “这应该是室韦人,杨吉安,你能说他们的话吗?”张典回头问道。

  杨吉安是他的一名手下斥候,辽东汉人,从小跟随父亲在辽东到处收购药材,能说很多部落的语言。

  杨吉安点点头,“室韦人和契丹人的语言一样,又被称为北契丹。”

  话音刚亮,忽然涌出数十名身穿兽皮的壮汉,拿着猎叉木弓,紧张地望着远道而来的五百唐军骑兵。

  杨吉安上前用契丹语道:“我们是大唐皇帝的军队,奉命来追击契丹逃将,请你们配合我们,交出逃将,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一群人商议片刻,走出来一名老者道:“我是这个部落的长老,之前确实有一支契丹骑兵,大概百人左右,他们嫌我们部落太小,便拿走我们一批猎物去大部落了。”

  杨吉安回头向张典汇报了,张典仔细打量了一下这百余顶桦木皮帐,就算契丹人躲在皮帐内,但马躲不了,不过说不定马会藏在别处。

  “告诉他们,我们必须搜查大帐,如果确实没有,我们可以离开!”

  杨吉安翻译过去,众人大怒,纷纷要和唐军拼命,老者喝住他们,“对方人多,都是军队,你们想死,你们的妻子和孩子怎么办?”

  唐军可是五百人,是他们的十倍不止,众猎户只得低下头。

  老者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张典道:“你们可以搜查,但请不要伤害我们的族人,不要抢我们的财物!”

  张典点点头,对一名校尉道:“你带五十名弟兄去搜查,看仔细一点,不要动他们的人和东西!”

  校尉带着五十名骑兵进去搜查,仔细搜查一圈,片刻,校尉回来对张典道:“没有发现异常!”

  张典沉吟一下,对杨吉安道:“你去告诉他们长老,我们需要一个向导,我们可以出钱雇佣!”

  杨吉安过去交涉一番,不多时,领来一名三十余岁的猎户,“将军,这是长老的儿子,能说一些汉语,愿意带我们去大部分。”

  张典当即让士兵们收拾一下,在猎户向导的带领下,向东北方向奔去。

  猎户叫翁江,以前经常去柳城县卖皮货,会说一些汉语,但说正事,还得用翻译。

  “将军,这位猎户大哥说,他父亲其实很感激我们,如果不是我们在后面追赶得急,那些契丹人就会杀光他们部落的男人,霸占他们的女人。”

  张典笑了笑道:“你再问问他,大部落有多远?他们会把人交出来吗?”

  杨吉安交流几句,有点忧心道:“猎户说,要走两天才能到大部落,但他认为,大酋长不会交出那个契丹首领,因为他们是结拜兄弟!”

  张典心中一沉,又对杨吉安道:“伱再好好了解一下大部落的情况!”

  很快,杨吉安带来了详细情况。

  大部落就是室韦五部中的南室韦,由大大小小二十几個部落组成,之前他们经过的小部落也属于南室韦,他们现在要去的地方是南室韦的主部落,有几千户人家,首领叫伊莫贺,有常备军队两千人,如果所有部落进行全民动员,就会有兵力两万多人了。

  但室韦部落的特点是很松散,他们之前遇到的小部落和南室韦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只是生活在南室韦的势力范围内,就必须臣服,并每年上贡猎物和猪,占了他们每年收获的三成,负担非常沉重。

  张典笑了笑道:“你告诉他,如果他们愿意成为大唐皇帝的子民,他们可以搬去原来的契丹的地盘生活,唐朝不征们的赋税,每年只需要上贡一只最好的猎物给大唐皇帝。”

  杨吉安翻译过去,翁江十分激动,躬身道:“我们很愿意成为大唐皇帝子民,不再受室韦贵族压迫!”

  两天后,五百唐军骑兵来到了南室韦大营,这里比他们之前遇到了小部落气派多了。

  张典给了杨吉安二十两银子,并让们搬去松漠地区居住,杨吉安再三感谢而去。

  张典重新打量南室韦部落大营,竟然有点军营的感觉,一条宽约两三丈的河流围住四周,岸上还有一丈高的营栅,此时吊桥拉起,数百名士兵手执弓箭盯着外面的唐军骑兵,一个个严正以待。

  这时,营栅上方出现数十人,中间一名中年男子,身材中等,但长得异常壮实,头戴一顶皮帽。

  在他身后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契丹军将领,年纪也在四十余岁,头戴金盔,似笑非笑地望着外面的唐军。

  杨吉安一眼便认出来,上前对张典低声道:“后面戴金盔的契丹将领就是耶律萨剌德。”

  张典也料到了,他催马上前喝问道:“这里谁是室韦酋长?”

  他说的是汉话,但中年男子和耶律萨剌德都听得懂,中年男子高声道:“我就是酋长伊莫贺,这位将军有什么事?”

  张典冷冷道:“你身后的契丹将领是我们大唐皇帝亲自通缉的罪犯,我们一路追捕,请你立刻把他交给我们!”

  伊莫贺呵呵干笑两声,“耶律萨剌德是我的兄弟,也是南室韦的贵客,不管是谁,都休想从我这里把他带走。”

  张典面沉如水,缓缓道:“我警告你,大唐已经灭了契丹,如果室韦执迷不悟,要和大唐对抗,那一定是死路一条。”

  “人我不会交出来,你们就别做梦了!”

  伊莫贺转身走了,耶律萨剌德对张典冷冷笑了两声,气得旁边一名士兵举弩便射,张典一把按住了军弩,冷冷道:“现在不急,晚上再收拾他们!”

  张典随即派出几名探哨,隐身在大营附近的几个关键节点处,防止耶律萨剌德乘坐皮筏子跑掉。

  夜幕渐渐降临,一顶大帐内,伊莫贺和耶律萨剌德坐在羊皮上喝酒,两名侍女在中间火塘上烤肉。

  “老弟想宽一点吧!估计是契丹贵族被带走了,但契丹百姓还在,你完全可以自立为可汗,重建契丹,再生几个儿子,不怕将来没有继承人。”

  耶律萨剌德点点头,“唐军还真是心狠手辣,一定要斩尽杀绝,竟然千里追杀,把我追到南室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