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说实话,李邺并不喜欢太耿直的人,一个颜真卿,一个张镐,都是以头硬著称,但李邺又需要这样的忠直之臣,如果一项政策他们二人反对,那肯定有不妥之处。
当然,李邺也待张镐不薄,给他安排了官宅,现在朝官的俸禄也很丰厚,除了正常的官阶月俸外,还禄米和料钱,月俸是工资、料钱是各种补贴,禄米是年终奖。
还有各种福利,夏天有降暑钱,冬天有保暖钱,幕僚俸禄可以报销,逢年过节还有实物发放,比如过年时,相国一级就有两百只羊和两百石米的福利,自然还有地方官各种土特产孝敬。
像张镐出任政事堂平章事,月俸是八十贯,而料钱每月就有一百二十贯之多,还有年终奖,以前是禄米,现在折现为一千贯。
李邺发的工资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朝廷发俸是钱少米多,还有职田补助,李邺是钱多米少无田,就是官员没有职田了,比如张镐,以前的相国月俸也就八贯钱,各种补贴三贯,但相国有一千两百亩的职田,算下来,一年大概有两千贯的收入。
而现在算下来,相国一年有三千五百贯的收入,收入涨了七成。
如果张镐退休,除了料钱没有外,其他月俸、年终奖和福利都不变。
当然,相国府开支也大,侍女、丫鬟、下人和幕僚的月俸,虽然幕僚钱可以报销,但不是全报,有限额的,李邺规定相国的幕僚限额为五人,按照每人每月十贯钱,可以报销五十贯钱,如果要请七八個幕僚清客,那多出来的,就只能自己负担了。
但如果只请三个幕僚呢?当然可以,但节省的钱也不给你,这就是报销,实报实销。
李邺认为重要官员应该有幕僚,为了防止高官们不请幕僚,把幕僚钱挪作他用,所以不给补贴,而用实报实销的方式,幕僚的资历、背景都要上报给吏部备案,这也是防止官员们巧立名目,比如用自己的儿子当幕僚,骗取朝廷的补贴。
另外,如果官员不犯错误,兢兢业业做一辈子的官员,退休后不光正常有俸禄,还有一笔休养田,相国有一千亩上田,算是给他留给一笔家产。
张镐三人来到御书房,李邺请他们坐下,笑眯眯问张镐道:“安置辽东人口不容易吧!”
张镐苦笑道:“还好,主要是他们的青壮男子基本上都战死了,剩下的都是女人和老幼,按照陛下的要求,年轻女人分别给了辽东将士和西域将士婚配。”
李邺点点头,又问韦见素,“给西域婚配的女子都送走了吗?”
韦见素笑道:“早就送走了,现在应该到安西和北庭了。”
“路上有问题吗?”李邺又问道。
“很顺利,我们准备了几千辆大车,这次有七万多名女子,安西和北庭用不了这么多,所以陇右、朔方和河西都有份,陇右和河西的反馈都非常好,说我们解决了他们的老大难问题,将士们都能娶妻成家了。”
李邺见张镐脸色尴尬,便笑道:“这种事情张爱卿是第一次做吧!”
张镐叹口气道:“陛下感受不到,我们宣布的时候,那些女人一个个呼天抢地,要上吊的,要跳河的,要拼命的,微臣将几十个闹得太凶女人当众狠狠打了五十板子,那些女人才不敢再闹,看得出她们都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微臣也不知道这是造孽还是行善。”
张立有些不满道:“这些女人肯定都要嫁人的,难道让她们当寡妇养着她们,那个地方承受得了?”
李邺摆摆手笑道:“她们的抗拒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一旦她们重新嫁人,有了新的家庭,甚至有了孩子后,就会完全适应了,对她们来说是行善,这是我们汉人有道德,善待她们,如果是胡人掠夺汉女,还没到草原就死掉一大半了,我们却给了她们新生的机会,甚至没有让军队集体侵犯她们,从古至今,恐怕闻所未闻吧!”
张镐点点头,“这也是微臣最敬佩陛下的地方,俘虏了十七万妇女,竟然能约束士兵不侵犯她们,确实前所未有,当然也是因为提前宣布,这些女人将配给将士为妻,士兵们有了期待,本来微臣是有点抵触,但后来想通了,士兵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反正她们也要嫁人,嫁给中原农民,还不如嫁给戍边士兵。”
“张爱卿有什么重要之事要向朕汇报呢?”
张镐连忙欠身道:“微臣想汇报关于行政管辖问题,目前辽东分为营州和燕州,辽西分置奚州、松州和辽州,而渤海国分成三个府,龙泉府、渤海府和滨海府,高宏伟、杨承庆和王坚分布出任刺史,这些都问题都不大,但微臣认为,还是应该置道,设立观察使府,这对控制辽东有力,尤其对渤海地区监控,更有好处,毕竟军队不能干涉政务。”
李邺点点头,“这个建议很好,朕也考虑过设立辽东道,韦相国,政事堂商议一下,正式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来!”
中午时分,丹凤酒楼晚雪院内,李邺请韦见素三人吃饭,李邺破天荒地没有点老三样,而是要了米饭和羊肉汤,又要了一壶葡萄酒。
唐朝还是分餐制,大家各吃各的,就算同坐一桌,也不会混吃,直到元朝才正式改为今天的合餐制。
至于吃饭时要不要说话也是因人而异,大户人家比较讲规矩,吃饭时不说话,吃完饭的喝茶时间,大家才开始闲聊。
普通人家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更接地气一些。
吃完午饭,宫女送来茶,四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新罗之事。
这就相当于一种务虚,不是正式谈政务,只是闲聊,但从闲聊中,也能了解天子的意向和态度。
李邺喝了口茶缓缓道:“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说的就是新罗,当初若不是大唐及时救援,它早就被百济和日本所灭,得救后不知感恩,不断骚扰唐军,暗中鼓动百济遗民造反,最后把大唐逼走,又利用安史之乱吞并了大唐的安东都护府,这样的小国就该灭亡。”
韦见素笑道:“陛下不是说,准备对新罗用南诏模式吗?”
李邺笑了笑道:“南诏模式只是过渡而已,之所以不灭南诏是因为那边的民族情况太复杂,我们需要南诏这种本地政权替我们去梳理关系,新罗不存在这种情况,在战场上把新罗军队消灭干净,我们随时可以灭掉新罗。”
第1369章 神武将军
吃罢午饭,张镐匆匆赶回官房整理报告去了,韦见素和张立陪同李邺来到了新城视察。
长安新城已经在上个月修建完成,只要是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展,经过满朝文武官员讨论,以及对数万百姓征求意见,朝廷最终决定,不拆除现有城墙,把新增的长安城叫做外廓城,包括汉长安城,新城已经和汉长安城连为一体。
里面的老城叫做内城,然后还有皇城和宫城。
另外,把西内院和东内苑的城墙重新修建成高大坚固的城墙,增加内苑的隐私性,西内院是驻军之地,东内苑就完全是天子的后花园了,每天都会有女子骑兵在内苑巡逻。
李邺站在从前的西城墙上,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永和坊,这是他少年时居住的地方,而前方原本是农田,现在变成了城池,几千民夫正在忙碌筑路,十几条宽敞平坦的官道已经初现模样。
远处数里外是新的城墙,广袤的土地上目前没有一座房屋,所有的村落都被拆除了,每户村民将获得一亩宅地和五百贯钱的补偿。
“现在有人来买地吗?”李邺笑问道。
韦见素笑着点点头,“当然有,每天都有很多,天下各州县的权贵豪门都想在京城拥有一座宅子,所以每天咨询者络绎不绝,过两天开始丈量土地,丈量完成后就开始卖地。”
这时,工部负责建城的主官何远途上前来见圣,李邺笑了笑问道:“外廓城的道路什么时候完成?”
“回禀陛下,月底就能全部完工,然后我们再平整土地,修建河堤,春天栽种树木。”
李邺见工匠在铺设石板,又问道:“所有的路都铺设石板吗?”
“回禀陛下,主干道铺设石板,坊中道路就不可能铺了。”
李邺点点头,对韦见素和张立笑道:“十年后,这里恐怕就完全变样了。”
“是啊!大唐进入中兴盛世,让人看到希望,每天都会有大变化。”
李邺欣然道:“再过几个月朕再来看,希望又有新的变化!”
巡视了城墙,李邺随即又来到了火器监研制院,火器监便是新成立的军事武器制造部门,包括火器署、火药署、炼矾署、冶铁署、材料署五大署,新任监令正式段秀实,他痴迷于新式武器,主动辞去了枢密使的高职,筹建新的火器监。
李邺和两名相国来到研究,段秀实正好也在这里,他接到消息,连忙带领大群官员迎了出来。
“微臣段秀实参见陛下!”
李邺见他又黑又瘦,估计这段时间吃了不少苦,不由叹口气道:“段爱卿再不好好保养自己,再过十年你就会不得不乞老退仕了。”
段秀实笑了笑解释道:“主要是火器监刚创立,事情比较多,也比较辛苦,等正常运转了,就没有那么累了。”
“你自己保重吧!朕也没有办法劝你。”
李邺走进大院,正好看到军器监丞胡九龄,他是新成立军器监的二号人物,李邺见他也是一样的面黄削瘦,只得苦笑道:“最近可有什么新式火器?”
胡九龄连忙躬身道:“陛下来得很巧,最近确实是在试验一种新式火器。”
李邺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在哪里?让朕一睹为快!”
段秀实神秘一笑,“请陛下和两位相国随我来!”
韦见素和张立就是陪同天子前来参观,两人兴趣不大,两人对望一眼,只得跟随兴致勃勃的天子向后院走去。
来到后院的石台上,李邺一眼便看见他期待已久的火炮,其实他也猜到是火炮,毕竟一体铸造技术早就成熟了,又经过这么几年不断积累、摸索,去年铸造出来的铜管就非常致密而没有沙眼,加上他这个作弊大师绘制了图纸和原理说明,应该很快就能研制出来。
李邺轻轻抚摸这座神武将军,长约一米五左右,打磨得非常光滑,有两個炮箍,可以防止炸膛,底部非常粗,上面炮口有中碗大小,炮神上镌刻了四个大字‘神武将军!’
“一般需要几个人操作?”李邺又问道。
“一般三个人就够了,一个炮手,两个辅助!”
“试验成功了吗?”李邺又问道。
“成功是成功了,但我们感觉射距和威力都不太满意,我们还在调整火药配方,反复试验,找出最满意的结果。”
“是用实心弹还是火雷弹?”
胡九龄连忙道:“回禀陛下,现在肯定是实心弹,等完全成功后才改用火雷弹。”
李邺点点头,“可以多铸几门火炮,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甚至还可以用生铁来铸造,一篇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同样,一件好的火器也是通过反复试验,确定药量、弹重,然后进行标准化操作。”
李邺见众人没听懂,便解释道:“每一发所需火药要装在专门的木桶或者竹筒中,不需要个人经验衡量,根据射程远近和炮弹重量,就有不同药量的火药筒,各位明白我的意思吗?”
众人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天子的意思他们立刻明白了,这就和箭矢一样,什么样的作战环境,什么样的弓弩,需要多远的射距,那就会选用不同种类的箭矢。
李邺见众人都理解自己的标准化思路,心中颇为欣慰,又笑道:“朕就不给你们限定时间,你们要耐心不断的试验。”
“感谢陛下,我们一定反复试验,绝不辜负大将军的期待!”
李邺鼓励了众人几句,他回头见韦见素和张立一头雾水站在旁边,便笑着解释道:“这就是火器中的投石机,能将一枚火雷投射到数里外爆炸,如果是攻城,发射一枚火雷就能把城门炸得粉碎,或者把城墙炸塌,如果是两军对垒,相隔两三里我们就能向对方发起攻击,这可以说是最远的投射武器,而且威力惊人,有了它,我们无往不胜。”
韦见素大喜,笑眯眯道:“不光无往不胜,而且还财源滚滚!”
众人大笑。
三人返回大明宫,马车上,李邺想到一事,笑着对韦见素道:“朕有件私事可能要麻烦韦相国。”
“陛下不用客气,直接说!”
“昨天朕答应女儿,明年开春时让她们女子学堂乘坐曙光号去江南游学,可能需要沿线官府接待,所有支出由朕个人承担。”
韦见素笑了起来,“这可不仅仅是陛下的私事啊!微臣的两个孙女也和大公主一起读书,她们也会一起去啊!”
旁边张立也道:“微臣的大孙女也在弘文馆女子学堂!”
李邺哑然失笑道:“看来让朕一个人掏钱可不行啊!”
三人一起大笑。
韦见素又微微笑道:“这件事殿下就不用操心了,微臣让弘文馆自己安排,游学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这种开支不应该由学生家庭负担。”
李邺沉吟一下道:“因为她们明年的游学和一般学生不一样,首先是安全要求很严,还有地方官要接待,还有一路的食宿开支不小,乘坐的还是朕的三万石曙光号楼船,她们所有的费用支出,朕负担一半,另一半由内库负担。”
韦见素摇摇头,“不用陛下个人负担,这一直是有惯例的,大唐亲王或者公主出行地方,所有开支都是由内库负担,从太宗时代就开始了。”
李邺想了想道:“刚才朕说得是女子学堂,那么弘文馆男子学堂也一样,明天春天可以安排游学,男学生可以去陇右、河西游学,骑马住帐篷,条件会艰苦一点,太子也一起去,锻炼他们吃苦耐劳,所有支出也是由内府负担。”
张立哑然失笑道:“陛下还朕偏心啊!女孩儿千宠万宠,男孩儿就要吃苦耐劳。”
李邺也笑道:“那没办法,女孩儿是家家户户的宝贝,不宠不行,臭小子嘛!将来要承担起大唐社稷,当然要求会严厉一点。”
韦见素点点头,“锻炼吃苦耐劳微臣非常赞成,但毕竟太子也在,安全保护不能有半点马虎!”
李邺沉吟片刻道:“朕会安排内卫全面负责安全。”
第1370章 唯一办法
李邺刚回到皇宫,郭子仪便匆匆赶来。
郭子仪行一礼,呈上一份快报,“陛下,这是刚刚收到的,碎叶的最新消息。”
李邺结过快报摆手道:“郭爱卿请坐!”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