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众人七嘴八舌,都在盼望灭蝗鸭大军到来。
李邺把几名老者送走,他语重心长对张镐和几名官员道:“所有的重中之重就是赈济灾民,只要灾民稳住了,不形成流动饥民,他们就能在家门抗击灾害,就能把所有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朕已经下旨从河湟谷地调派五十万石小麦过来,又从新罗调来四十万石粮食,从江南再调三十万石粮食,这样就有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应该可以把灾民稳住。
江南那边也在调十万只鸭子参加灭蝗,河西和河东将调三十万头畜力过来,张侍郎,所有的粮食物资朕都给了,剩下的就是人的问题,朕赐你上方天子剑,任何官员胆敢趁机中饱私囊,或者不作为,你有权直接罢免,罪行严重甚至可以公开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张镐心中激动,郑重表态道:“感谢陛下支持,臣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李邺又对内卫副都统刘武通道:“调三千内卫到中原协助张侍郎,听从张侍郎指挥,监视各地官员,有什么情况不要擅自做主,一定要禀报张侍郎,由张侍郎决定!”
刘武通躬身道:“卑职遵令!”
李邺巡视了汝州,又去了许州和郑州,掉头回洛阳,这才结束巡视,返回长安。
第1399章 未雨绸缪
从中原回来,李邺脑海里仿佛还有无数的蝗虫在飞舞。
次日上午,韦见素和张立特来觐见天子。
李邺请二人坐下,韦见素见天子眼中有忧色,便问道:“陛下担心什么?”
李邺叹口气道:“朕担心粮食,陇右的库存粮食全部拿去赈灾,如果今年陇右收成不好,军队怎么办?只能从关中调粮,关中的粮食本来就不够,还要从江南等地调粮,如果中原的灾情延续到秋天,秋收也完了,怎么养活着这百万灾民?朕发愁啊!”
张立躬身道:“陛下,户部提出一个分流方案,将一部分中原百姓转移到河北,河北那边土地很多,他们可以来得及抢种一季豆子。”
李邺摇摇头,“一季豆子能有多少?朕是担心百姓一旦离开家乡,若洪水来了,就没人抗洪了,朕考虑最好让百姓都留在家园,为抗洪做准备,尤其黄河,朕担心今年黄河会该改道。”
天子的担心,韦见素和张立完全理解,黄河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并不是怕黄河淹死百姓,而是怕黄河形成黄泛区,那就是几十年的衰败,而且都是富庶中原和河北地区,那会涉及到多少人口,它就像王朝身上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一直会是王朝之殇。
但黄河改道又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甚至是看天意。
到这时,韦见素和张立总算明白天子的忧心了,久旱必久雨,一旦引发黄河水灾导致黄河改道,形成千里黄泛区,那就是黄河下游的事情,而现在的旱灾在黄河中游,很有可能,今年会出现黄河中游和下游同时遭遇大灾的情况,这对任何一个王朝都是灭顶之灾。
韦见素沉吟片刻道:“陛下想到这个可能性,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抓进时间尽快进行准备!”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朕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两位相国替我参考一下,”
“陛下请说!”
李邺缓缓道:“第一步,我们要积攒粮食,可以去海外购买,可以去草原收刮,第二步,派十万军队进驻黄河下游,他们不是为了救灾,一旦中游出现暴雨迹象,立刻将下游百姓向南转移;第三,给黄泛区百姓寻找新的家园,我考虑是河套和辽东。”
张立又道:“如果黄河没有决堤改道,我们做这么多准备,会不会过于劳民伤财了?”
李邺摇摇头,“只是做好各种预警方案,还有让黄河下游的官府和都有一种危机感,让地方官府事先找到疏散之地,让百姓把家中的财物粮食集中,还有朝廷要做好各种粮食物资的准备,在不可能发生黄河泛滥的山东半岛囤积大量粮草物资,像帐篷、皮筏子之类。”
韦见素笑道:“未雨绸缪,微臣看可行!”
李邺沉默片刻又道:“朕考虑把金山葛逻禄灭了,可以得到一千三百万只羊和百万头牛马,同时也解除了北庭的威胁,再把葛逻禄人口和土地卖给思结,又可以得到几百万只羊,然后在伊丽河谷建立我们畜牧中心,然后利用冬季,源源不断将羊肉从西域送来,这也是粮食。”
韦见素和张立面面相觑,他们忽然明白了,天子的粮食不足忧虑症,又促使他打算向草原游牧民族开刀了。
两人起身告辞,这时,韦见素忽然想起一事笑道:“陛下,游学的小娘子们回来了!”
李邺大喜,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到!估计陛下的三个公主已经回家了。”
李邺见时间已到中午,便吩咐道:“摆驾回宫!”
李邺的皇后独孤新月在上个月顺利分娩,生下一个女婴,使李邺又多了一个女儿,大唐又多了一个公主。
独孤新月坐月子已经快结束了,她的起居房也渐渐恢复正常。
此时,在她寝宫的起居房内坐满了人,独孤新月、杨玉环、刘清羽以及她们的婆婆裴三娘,裴三娘也是上个月回来的,正好赶上新孙女的诞生。
新孙女小名叫阿蕉,是裴三娘起的,因为独孤新月生孩子的前夜梦到一棵芭蕉树。
裴三娘身边坐在她的宝贝孙子,太子李檀,李檀也是去游学,吃了不少苦,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当然,他的同学都一样。
裴三娘心疼孙子,将李邺大骂一通,就差没用鞋底抽他了,甚至把木大娘也骂一通,说她整天念佛,不管自己的小重外孙。
但出去一趟确实很有好处,李檀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沉稳,还写了两万字的《河陇民情考察报告》。
但现在的主角是三个小娘子,大公主星沙、二公主瑶光和三公主秋河,她们刚刚回来,正兴奋地讲述她们的见闻,房间里叽叽喳喳,格外热闹。
她们还带回来一大堆礼物,秋浦的竹器,扬州的脂粉,苏州的团扇和宫灯,杭州的文房四宝,花了几百贯钱,人人都有份。
回来时,还在在秋浦给祖母买了一副竹雕麻将,给祖父买了一只竹雕笔筒,甚至还给木大娘买了一只整个竹雕的木鱼和竹杖,还给父亲买了竹枕头。
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份心意让长辈都十分欢喜感动。
“在船上一点都不累,娘,船好大好大,船上是六层的大楼,我们住在楼顶,每个人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外面。”
“你们有爬山吗?”独孤新月笑问道。
“有!我们去秋浦爬了九华山,去了三天,可惜只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下山了,山顶云雾缥缈,我们看见了仙鹤,他们说山顶住有神仙。”
三个小娘子说得一本正经,众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外面传来一个声音,“你们觉得哪里最好玩?”
三个小娘子一起蹦了起来,“爹爹来了!”
三人一起跑出去,抱住了爹爹的胳膊。
“爹爹,苏州最好玩,杭州也好玩,还有秋浦,我们很喜欢!”
三人进房,独孤新月惊讶站起身,“夫君怎么中午回来了?”
“听说三个宝贝回来了,当然要来看看。”
裴三娘重重哼了一声,“你儿子中午回来的时候,你就没有回来看看?”
李檀吓一跳,连忙低声道:“祖母,不要怪爹爹!”
裴三娘肚子里有火起,她阴沉着脸,李邺见母亲不高兴,便笑道:“娘今天怎么回事?”
“你跟我出来!”
裴三娘带着儿子向外走出,独孤新月望着母子二人出去,苦笑一声,对众人道:“我们去准备午饭吧!”
既然丈夫中午回来了,大家肯定要坐在一起吃午饭。
裴三娘带着儿子来到一座亭子里,冷冷道:“听说你在西域还有个儿子?”
李邺一怔,“新月说的?”
“你别管是谁说的,你就说是还是不是?”
李邺点点头,“确有此事,我也是刚刚才知道。”
“拿你打算怎么处置?”
“先让孩子回来,我看一看,然后我准备让他去太学读书。”
“你真是作孽,那么多年把母子二人仍在外面,不闻不问,就像当年我一样,亏你还是大唐天子!”
“娘!我也是刚知道啊!再说金山灵是圣女会的教主,她在粟特就和女皇帝一样,他们没有吃什么苦,不能和母亲比。”
“等孙子回来后再说,你要好好培养他,让他接受汉人教育!”
“我知道,我会有安排!”
这时,三个小娘子跑来过来,拉着祖母道:“祖母,吃饭了,爹爹快走!”
“哎!我的三个乖宝贝。”
裴三娘顿时笑逐颜开,跟着三个孙女宝贝走了。
第1400章 奸滑国王
撒马尔罕,康国王宫内,李成华见到了国王康斯坦丁。
从个人感情而言,李成华着实痛恨这个阴险的老国王,居然害死了金山灵,她恨不得一刀将他脑袋砍下来。
但李成华现在代表的是大唐皇帝,代表大唐王朝的利益,她决不能把粟特势力推到大食那一边。
李成华强忍着内心的仇恨,表现出了异常的平静,对康斯坦丁道:“大唐的要求并不高,首先康国要把咸海县还给大唐,那是大唐皇帝的封地,是大唐皇帝当年和可萨国突厥部激战而夺来的土地,从来就不属于康国,这是所有谈判的前提。”
唐朝的要求在康斯坦丁的意料之中,当初他占领咸海县就知道有后患,所以没有纳入康国领土,而是直接封给了宰相安博尔。
安博尔宰相当得太久,已经尾大不掉,可以借唐朝的手把他宰了。
康斯坦丁取出一份地图,对李成华道:“李将军请看,这是康国的地图,从来没有把咸海县纳入康国领图,是宰相安博尔擅自占领了咸海县,我多次劝他,但他从骨子里轻视大唐,把我的劝说置若罔闻,他已经坐大,我拿他没有办法,如果唐军要夺回咸海县,可以直接把他宰了,我一点意见没有。”
李成华冷笑一声,“你是想借刀杀人?”
康斯坦丁摇摇头,“是不是借刀杀人不重要,重要的唐军想拿回咸海县就必须得把他杀了,咸海县在他手中,由他儿子坐镇,他绝不会交出来。”
李成华点点头,“咸海县既然和康国无关,那我们就不谈了,我们再说说我们双方都关心的事情。”
“李将军请说!”
“我们大唐皇帝的意思,我们愿意帮助粟特各国击败大食军,夺回安国,但战后我们要在粟特驻军。”
康斯坦丁一激灵,紧张道:”莫非让我们变得和石国一样?”
李成华摇摇头,“石国的银矿是我们所需,但粟特各国没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只需要粟特人的商队,所以我们不会侵犯你们利益,不会要你们的土地,也不会抢你们的国库。”
康斯坦丁心中稍稍松了口气,又问道:“条件呢?”
他心里有数,唐军不是来做慈善的,唐军必然有所图。
李成华发现这个国王老奸巨猾,他完全能看透唐朝的图谋,和这种人说话,倒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可以直接说。
“国王是聪明人,那我直说了,唐朝的根本目的是不允许大食势力入侵河中,大唐对你们的宗教之争没有兴趣,但丝绸之路对大唐极为重要,你们可以帮助大唐的商品销售到大食和遥远的西方,给大唐带来丰厚的利润,对大唐财政有益,这是根本,国王相信我说的话吗?”
康斯坦丁点点头,“这是我早就明白的事情,河中距离大唐太远,没有足够利益,大唐是不会在意我们的死活,从你们汉朝时候起,丝绸之路就对你们很重要。”
李成华微微笑道:“我们能达成这个共识,接下来就好理解了,大唐会在河中驻军一万人,由粟特各国供养,你们可以削减自己的军队,由大唐保护你们,可以减少你们自身的军费开支。”
康斯坦丁沉吟片刻道:“道理我明白,但需要和各国商议,李将军就直接说吧!”
李成华缓缓道:“其实就这个条件,驻军一万,军队由你们供养,另外大唐会在撒马尔罕建立联络府,别的就没有了。”
康斯坦丁叹口气道:“其实这个条件并不苛刻,我作为康国国王,我可以接受,但我明白其他各国的担忧,他们害怕这支军队的主将会把河中地区吞并,他会建立自己的王国,脱离大唐,大唐怎么控制军队?”
康斯坦丁借别人来说事,实际上就是他的顾虑,康国粟特第一大国,也是粟特各国的领袖,只要康国答应了,其他各国都会答应。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