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太子也没有参加?”
李邺摇摇头。
这就对了,李林甫早就看出来,天子迟早还会换太子,那么飞龙去世,天子竟然没有让太子出席丧礼,也就说明太子也不知道飞龙就是太上皇。
这就是一个旁证,证明天子心中还是要换太子,否则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不会不告诉太子。
想通了这一点,李林甫又问道:“飞龙找伱做什么?”
李邺摇摇头,“我不知道,或许和我练的心法有关。”
李林甫眉头一皱,“应该不是那么简单!”
虽然不知道飞龙为什么看重自己的孙子,但有一点李林甫确认了,天子对李邺封官加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飞龙,而不完全是救出奉节郡王那么简单。
“祖父觉得我这次封赏不妥吗?”李邺又问道。
“那倒不至于!”
李林甫笑道:“一个小小的宣节校尉和子爵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只是觉得天子和以往表现不同,天子从来不会当场封赏,我在想是不是和我有关?现在看来,应该是飞龙的缘故。”
李邺想了想道:“孙儿再给祖父提一个建议!”
“你说!”
“就是关于同罗部,这是一个机会,祖父态度要强硬、积极,一定要彻底拔出这个隐患,如果有必要,祖父甚至可以亲自赶赴朔方,孙儿的意思,一定要让通过这件事让天子看到祖父的价值!”
李林甫捋须点头,孙子的建议和他想到一起去了。
.......
次日一早,春狩提前结束,大队人马开始拔营启程,但由于很多人家的马车还没有过来,返程就显得狼狈了很多。
各种物品暂时不带走,留一个人看守,其他女眷则挤坐一辆马车,侍女仆妇等下人只能步行。
队伍走得很慢,大家都跟得上,走了几十里后,马车陆陆续续从长安赶来,大家又重新上了马车,浩浩荡荡前往长安。
李隆基的临时御书房是一辆极为宽大的马车,里面陈设俨如房间,奢华而舒适。
马车内,天子李隆基、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还有太子李亨,以及内侍监令高力士等五人坐在一张大桌前。
“朕刚刚得到消息,阿布思昨天中午从武功县向西逃走,应该是想逃回朔方,他是否逃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处置朔方同罗部,之前朕想把同罗部迁到幽州,就是担心他们会坐大,成为中原的祸患,现在看来,这个担心并不多余,大家都说说吧!我们怎么善后?”
李隆基看了一眼李林甫道:“李相国先说一说!”
李林甫欠身道:“回禀陛下,微臣的态度很明确,一定要杀一儆百,彻底剿灭同罗部,如果不灭同罗部,会有更多的阿布思出现。”
陈希烈一向是李林甫的跟班,李林甫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也连忙道:“微臣完全赞同李相国的意见,在剿灭叛逆当头,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两名相国的表态让李隆基很满意,阿布思居然借春狩刺杀自己,首先就让他无法容忍了,他缓缓道:“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大唐也是一样,不管阿布思逃到哪里,也一定要将其诛灭!”
李隆基说出这句话,就算定性了。
这时,太子李亨在一旁道:“父皇,儿臣也想说两句!”
李隆基点点头,“皇儿请说!”
“启禀父皇,儿臣现在很担心朔方,年初张齐丘率两万四千朔方军南下和吐蕃作战,现在朔方一带兵力仅一万余人,而同罗军有骑兵三万余人,一旦阿布思大举南下朔方,恐怕朔方难保,如果他再勾结吐蕃,双方南北呼应,朝廷想收复朔方也不容易了。”
“那你依你的意见如何?”
“孩儿有两个方案,首先朔方军要返回灵州,但恐怕兵力不足,可以命令安思顺率领河西军支援朔方,或者朝廷出兵,派一支军队从长安出发,直接支援朔方!”
李隆基缓缓道:“两个方案都不错,让朕考虑考虑吧!”
第120章 飞龙遗物(上)
太子李亨回到了自己的马车,他有点心事,在马车里沉思片刻,便派人侍卫去把广平王李俶找来。
不多时,李俶骑马奔至马车旁,躬身道:“孩儿向父亲请安!”
李亨拉开车窗,半晌道:“我记得听你说过,和你一起打马球的飞鲨是李相国的孙子,是这个李邺吗?”
“回禀父亲,就是他!”
“他很被李相国看重?”
“孩儿听高翁说,李相国已把他视为自己的传人!”
李亨点了点头,从旁边取过青龙剑递给儿子道:“这是你皇祖父要我感谢李邺的心意,你替我把它交给李相国。”
“孩儿可以直接把它交给李邺!”
“不!要把剑交给李相国,让他转交给自己孙子,我们不能越过李相国。”
“孩儿明白了!”
李俶接过宝剑道:“孩儿先去了。”
“去吧!”
李俶行一礼走了。
李亨关闭了车窗,陷入沉思之中。
他今天才知道,李林甫的孙子居然和程家在一起。
如果只是普通的孙子也就罢了,偏偏是李林甫最看重的孙子。
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李亨隐隐感觉到李林甫在向自己表达某种态度。
李亨当然对李林甫恨之入骨,天宝五年的韦坚案,天宝六年杜有邻案,差点逼得李亨上吊。
这两年李林甫开始走下坡路,已经不在打压李亨,李亨的日子算是好过一点,但两个月前,李亨忽然得到一个消息,贵妃恐怕要抱养一子。
这個消息便让李亨心中恐惧起来,父皇很有可能又要重立太子,效仿当年汉武帝晚年弑太子,这两个月李亨一直在惶惶不安中生活。
这时候李林甫对自己态度忽然有了一种微妙的变化,李亨立刻捕捉到了,他当然也知道李林甫是因为杨家上位而害怕罢相。
李亨自然会产生遐想,会不会是李林甫想和自己联手对付杨家?
李亨虽然一度痛恨李林甫害他妻妾,但和自己的太子之位相比,妻妾又不算什么了。
在保太子之位的微妙时刻,如果能得到李林甫的支持,李亨当然求之不得。
所以李亨也决定利用赐青龙剑的机会向李林甫的示好稍稍回应一下。
........
黄昏时分,浩浩荡荡的队伍抵达了长安,大队在西城外分道扬镳,天子和皇族在军队护卫下,从城外回皇宫。
而百官的队伍则直接进金光门各自回府。
李邺和程家告别,来到祖父李林甫的马车前,他打个招呼就要回去了。
李林甫笑眯眯把一口剑递给他,“这是太子赐给你的青龙剑,是一口宝剑,收好吧!”
李邺接过宝剑躬身行礼,“感谢祖父!”
李林甫点点头又道:“明天这个时候,你到我书房来,有件重要之事,祖父要和伱商量一下!”
“孙儿一定到!”
李邺再次行一礼,转身便离去了。
旁边其他几名李林甫的儿孙望着李邺远去,心中着实不是滋味,他们都知道李邺被封为武功县子爵一事,要知道这是他们家族除了父亲之外的唯一爵位。
就连长子李岫都没有得到爵位,偏偏被一个庶孙得到了爵位,让他们情何以堪。
李林甫狠狠瞪了几名儿孙一眼,不满道:“连一头鹿都没有猎到,还叫什么春狩!”
虽然春狩被临时打断,但最后的名次还是排出来了,程家狩猎队因为猎到八只鹿和一头鹿王,名次一举超过了一无所获的广平王队,获得第二名,赏绢一千匹。
程家把五百匹分给了李邺,当然,现在还没有拿到,要过两天宫里才会拨付出来,连同李邺的一万两赏银一起。
几个子孙满脸羞愧,低头不语,只有老四李岷盯着李邺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怨毒之色。
........
天擦黑时,李邺回到了家,裴三娘和木大娘大喜,她们都没想到李邺会提前回来,木大娘连忙端来饭菜。
李邺也着实饿坏了,一边大口吃饭,一边简单讲述春狩的情况。
他也说到了阿布思叛乱一事,只是简单提到自己救下了广平王,没有提及李适之事,害怕两人担心。
可就算这样,裴三娘和木大娘还是纠心不已,她们在边疆生活多年,都知道战争可不是儿戏,稍不留神就会丢了小命。
“娘,我现在可是正八品宣节校尉,还封了子爵,天子御口亲封,说不定你还能得到诰命。”
“去!我才不稀罕什么诰命,你把那一万两银子交给我才是正经。”
儿子被赏赐一万两银子,让裴三娘喜出望外,在她看来,银子可比诰命头衔实在得多。
“要过两天吧!到时候会有人送来。”
李邺又把青龙剑摆在桌上,“娘看看这口剑如何?”
裴三娘接过宝剑,从外表看是很普通的鲨鱼皮剑鞘,很低调不彰显,但当她拔出剑,顿时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好剑!”裴三娘脱口而出。
她慢慢拔出剑,愣住了,这不是剑,而是一把横刀。
“邺儿,这不是剑,是一把横刀!”
李邺接过横刀,重二十斤左右,是一把重刀,用乌兹钢打造,非常厚实,一边开刃,另一边是厚背,确实是刀。
难道太子搞错了?
底部刻着‘青龙’两个小篆,剑柄还有铸造者之名,九鸦,原来是名匠张九鸦铸造的青龙横刀。
李邺大概也猜到,唐朝的横刀具有剑的功能,可劈可刺,所以把它称为剑也不是不可以。
李邺取了八枚铜钱叠放在桌上,一刀劈下,他力道控制得极为精妙,八枚铜钱被一劈为二,但桌子却不伤分毫。
真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好刀。
李邺顿时爱不释手,这是一把重刀,他单手使用正合适。
“这锦袋里是什么?”
裴三娘又从他的皮袋中找出一只锦袋。
“是一张太平坊的地契,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宅。”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