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168章

作者:安静的想

  “good~”安东尼.肯尼迪满意的品了一口红酒。

  他是一位虔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他十分崇尚爱尔兰的传统意识。

  [爱尔兰民族珍惜与居住在国外的爱尔兰血统的人的特殊亲和力,他们分享其文化身份和遗产。]

  每当读到《爱尔兰宪法》第二条,安东尼总有一种热泪盈眶之感。

  他虽然出生自精英家庭,但他在小时候却始终融入不了身边精英家庭的后一代之中。

  那种流亡感、侨民感、甚至怀旧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他是一个爱尔兰人。

  在世纪初,也就是安东尼出生的时代。

  撒克逊人对爱尔兰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粗俗、酗酒、黑帮、桀骜不驯这样的标签。

  所以安东尼一直在想方设法改变这种观念,他希望团结更多的爱尔兰精英在身边。

  偶然间他了解到了迪恩,一家估值4亿美元软件公司的创始人。

  于是他接受了来自斯坦福pbk的邀请,直觉告诉他这一趟加州之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迪恩,比特公司之前的诉讼案,我支持詹姆斯的做法。”

  “很高兴您这样看,比特公司相信正义会到来。”

  詹姆斯,迪恩在心中默默念叨了一句,很显然安东尼在加州法院有自己的关系网。

  “我在加州联邦上诉法院待了十几年,以我的职业经验看,贝尔的诉讼不会有丝毫胜算。

  对了,比特公司如果ipo的话,有合适的担保律师事务所吗?”

  迪恩看了眼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的格雷戈里,笑着回应道。

  “我觉得格雷戈里的苏利文.克伦威尔律所,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安东尼面色从容的点点头,“苏利文.克伦威尔确实在业内声名卓著。”

  年轻的格雷戈里喜笑颜开,他的律所合伙人之路又顺畅了几分。

  迪恩眼神轻扫了一眼这对父子,他知道比特公司的投资人名单中又多了两位。

第201章 各取所需

  随着时间临近三月份,比特公司第三次融资带来的震荡越来越大。

  所有人像是约好了一般,开始各显神通努力登上这最后一班列车。

  这一轮融资之所以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除了前段时间公布的财报外。

  就在最近,比特公司的teams 3.0版本也正式上线了。

  得益于微软windows 3.0系统的热卖,现在大多数企业用户也已经更新到了最新的系统版本。

  据说新的window系统微软已经卖出了近一千万份,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市场。

  所以teams 3.0已经在很多公司那里完成了升级,就像迪恩他们当初预料的那样,新版本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如潮。

  全新的软件界面,更加细节化的功能,这让白领们对这款办公软件也更加依赖。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不到,teams已经完成了3次版本大更新,这个速度太快了。

  莲花软件的平均周期是12个月,甲骨文的平均更新周期是16個月,微软则有可能是24个月。

  而比特公司的更新周期平均下来只有6个月!这远超软件市场的更新定律。

  也正因为频繁的更新速度,比特公司的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年费订阅制的模式。

  只要开通了包年会员,那么他们就可以免费享受比特公司带来的最新版本升级。

  此外因为3.0版本升级的内容较多,这也为比特公司赢来了更多的新用户订单。

  尤其是来自学校群体和政府机构的用户比例,他们在比特公司客户中的比重开始逐渐凸显。

  这些市场反馈都已经慢慢被消息灵通的投资人掌握,于是比特公司融资份额的争夺越发激烈。

  不过从比特公司这里流出来的份额已经越来越少,它们大多已经被提前预定。

  比如来自海军的上将,还有安东尼这样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迪恩当然不会拒绝他们。

  迪恩不确定以后会不会用到他们的关系,但即使抱着不得罪的心思,他也不会把他们的钱拒之门外。

  对比特公司来说,这些钱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能完成融资,谁在乎它来自哪里。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人情债要还。

  比如联邦地方法院的詹姆斯等人,硅图公司的吉姆.克拉克他们,还有身边的亲朋好友。

  迪恩都需要为他们预留一些份额,并且价格上面还要有一定的优惠。

  不过考虑到10%的股权释放有限,这些关系户的份额迪恩打算从其他地方挪用。

  融资的第一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4000万美元的预期目标不能打折扣。

  大人物和各大机构差不多把这些份额包圆了,他们背后都有专门的基金会,大家分一分就差不多了。

  于是没赶上比特公司亲自发放的门票,很多投资人又开始走迂回路线。

  阿瑟.洛克找上了恩颐投资的迪克,梅菲尔德的格伦则坚持不懈的缠着杜尔。

  现在瓦伦丁也来找迪恩了,他也有很多人情要偿还。

  “你介绍的资本集团公司(capital group),不是已经拿到300万美元的投资额度了吗?”

  内部人士的关系,迪恩大多已经提前满足。比如吉米他们介绍的投资机构,也都有自己的一份。

  瓦伦丁有些尴尬的点燃一根香烟,“意外情况,这次是私人关系,西尔斯百货的一个股东。”

  瓦伦丁之前介绍的都是投资机构,比如资本集团公司,它和红杉资本大有渊源。

  但现在想上车的不仅仅是那些投资公司,很多有实力的个人也想搭个便车。

  红杉资本在成立初期第一笔成功的投资,来自雅达利游戏机。

  它为瓦伦丁及红杉资本背后的合伙人,带来了上千万美元的收益。

  也正是因为这笔投资,才让刚刚成立的红杉资本站稳了脚跟。

  而当初雅达利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瓦伦丁打通了西尔斯百货的渠道。

  借助自己以前一位同事的关系,瓦伦丁成功的把雅达利游戏机摆上了西尔斯百货的货架。

  然后雅达利的销路被打开,红杉资本的投资有了回报。

  而当初那个帮忙的同事现在已经成为了西尔斯百货的股东,现在瓦伦丁需要偿还自己的人情。

  好吧,总会有各种意外的情况发生,最近迪恩已经对它们有些免疫了。

  “你想要多少份额?”迪恩决定先听听瓦伦丁的需求。

  “30万或者50万,这足够他发一笔小财了。”瓦伦丁预计到ipo的时候,这些股票的价值会被翻倍。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收益。

  本来以比特公司4000万美元的融资额度,几十万美元的股票,瓦伦丁应该很轻易搞定。

  但是马上就三月份,比特公司内部已经敲定了第三轮融资的名单。

  这属于临时插队行为,瓦伦丁对名单上的人感到非常棘手,似乎谁都不能轻易变动。

  于是他只能来找迪恩,后者对这一切有最终决定权。

  “西尔斯百货”迪恩略微考虑一下,就给出了自己的回复,“我可以再给你一些投资份额。”

  “噢,谢天谢地。”瓦伦丁脸上露出笑容,这份人情对他很重要。

  “我最近准备再买一点思科的股票。”迪恩又补充了一句。

  “什么意思?”正吐着烟圈的瓦伦丁一愣。

  “我把圣诞节前的分红,都买了思科的股票。”迪恩摊开手,“也就是说,我持有的思科股票比例马上就要超过5%的界限。”

  瓦伦丁放下香烟,默不作声的吐了口气,他明白了迪恩的意思。

  5%的持股比例,这在资本游戏中可是一个关键数字。

  “过段时间我会召开董事会,新设一个董事席位。”

  “good,合作愉快。”迪恩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他在之前已经买进了思科2%的股票,正好上次分红又进账了一千万美元。

  这笔钱迪恩不可能一直存在账户里,钱生钱才是正常玩法。

  而要论迪恩最看好哪支股票,思科、英特尔、微软在他的名单中排前三。

  英特尔的市值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现在也接近百亿。

  微软更不用说,自从windows 3.0热卖以来,它的股票也是一路飞涨,现在甚至超过了250亿美元。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迪恩的这一千万美元投进去,大概率泛不起什么水花。

  但是思科是个例外,因为它的市值够低。

  虽然这半年多思科的股票也在涨,不过截至目前为止总市值还没超过4亿美元。

  迪恩的一千万美元可以换来2.5%的份额,算上之前的2%,加在一起就是4.5%。

  好了,5%的举牌下限近在咫尺,这是一个机会。

  巧的是瓦伦丁主动找上了门,迪恩之前还在为怎么入局思科,而向他做出合理的解释。

  现在不用了,大家各取所需,都是生意。

  瓦伦丁惊叹于迪恩的成长,他的种种手段明明带有侵略性,但你却不会生出强烈抵制的念头。

  与其把思科的股份交给华尔街的那群秃鹫,显然迪恩这样的自己人更让瓦伦丁放心。

  因为据他所知,迪恩是真的看好互联网的发展,也看好思科在路由器和网关设备上面的业务前景。

  这就意味着迪恩不会为了股票利差,而突然大规模的抛售思科的股票。

  作为思科的董事长,瓦伦丁不希望自家的股价有大幅的震荡。

  迪恩这种注重长远利益的股东,对思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上一篇:藏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