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这怎么可能?ip电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这家刚刚成立半年的公司,就从at&t手中抢走几千万美元的市场份额。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南方州,那里是at&t长途电话业务的总部所在。
理查德快速翻回刚刚的商业板块,他又细细看了一遍玛丽.米克尔的报告。
但是里面没有ip电话?理查德自己印象中《远景计划》里似乎也没有ip电话
到底发生了什么?理查德没有没有纠结。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以最快的速度拿起了电话。
理查德为刚刚的犹豫不决而懊悔,他应该早点做决定的。
第215章 双管齐下
华尔街的那篇评估报告,还有关于at&t和ip电话的头版新闻,这些都是比特公司有意透露出去的。
他们正在准备进行ipo,当然要适当的让比特公司出现在华尔街的视线中。
玛丽.米克尔想写一篇关于硅谷软件业的分析报告,恰巧这时候比特公司送上了门。
在迪恩有意配合下,她获得了很多的“内幕”消息。
当然想要吸引见多识广的华尔街精英,迪恩需要抛出很多的新概念。
事实证明,年轻的玛丽.米克尔很喜欢这些“离经叛道”的消息。
她需要一些博眼球的东西,针对比特公司的评估报告就是最好的引子。
于是才有了华尔街日报上,这篇精心炮制的产业分析报告。
至于出现在头版的at&t和ip电话业务新闻,这是美元和其本身的颠覆性在起作用。
它能出现在头版,无疑这需要付出一点公关费。
但比特公司毫不犹豫的开出了支票,哪怕这笔公关费接近70万美元,是同类报纸的十倍左右。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想要占据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它本身的新闻价值必须说得过去。
ip电话业务首月狂澜4000万美元的订单,这样的消息算不算有价值?
算!当然算!最重要的是它发生在了at&t的总部,德克萨斯这些南方州。
另外这是新型通信技术,对传统电话市场发起的挑战。
一个如初生婴儿一般稚嫩,但却锋芒毕露、潜力无穷。
一个雄踞通信市场近百年,垄断了国内座机电话近80%份额的巨无霸。
它们之间的对抗本应毫无悬念,但现实却惊掉了众人一地的下巴。
4000万美元!天呐,看到这个新闻的人,一度以为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在审稿时喝醉了。
但他们知道这不可能,也正因为不可能才让这则新闻更具有冲击性。
一家新成立的通信服务公司,好吧,虽然它背后有传统势力mci和最近风头正盛的比特公司。
但从at&t的爪子下面抢走一块肥肉,这依旧让大家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对world link惊奇不已。
这或许又是一起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故事?
但不管如何,华尔街的很多人看到了world link的潜力。
以前他们甚至没听过说它,不过4000万美元在一個短短上午的时间,就让华尔街记住了它。
这只是第一个月,很难想象半年、一年后,world link将会发展成什么样?
于是曼哈顿豪华办公室里穿着考究西装的经理人,开始拨打电话打听关于world link的所有消息。
他们找来了去年world link成立的新闻报导,也了解到了比特公司的ip电话技术。
好了,事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比特公司在下午接到了数不胜数的咨询电话。
他们有的是投资机构,有的是个人投资者,无一例外他们都对比特公司充满了兴趣。
mci他们无能为力,前者已经算是一家巨头公司。
但比特公司出现的时机堪称完美,它拥有那令人着迷的ip电话技术,它正在寻求ipo上市。
瞧,这不正是华尔街最擅长的事吗?
“11亿美元,是的科珀先生,这是我们刚刚收到的最新报价ok,我们保持联系。”
挂断电话,迪恩心情愉悦的双脚蹬地,让椅子在百叶窗前轻快的转了一圈。
距离摩根士丹利的人来访,刚刚过去不到三天时间,比特公司的估值已经飙升了一亿美元。
刚刚来电话的是高盛的人,他们愿意以11亿美元的估值,来承销比特公司的股票。
很显然,迪恩双管齐下的公关手法起作用了。
玛丽.米克尔的报告是在战略层面上,肯定比特公司的前景。
ip电话的头版新闻则是侧面证明,比特公司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虽然它只有world link 35%的股权,但后者的市场无限广阔。
在东海岸老钱的眼中,电话业务可比软件业务靠谱的多。
是的,高盛之所以愿意承销比特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它的软件业务有多么出色。
而是高盛的客户对world link充满了兴趣,但mci他们无处下手,所以只能转向了比特公司。
事情有些讽刺,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华尔街日报的读者除了各种投资机构,还有广大的高净值精英家庭。
他们的年收入普遍在15万美元以上,是美利坚前30%的社会人群。
他们有投资需求,所以才会是华尔街日报的受众读者。
随着这两篇新闻的刊登,华尔街大大小小的投行几乎都接到了,这些精英人群的咨询电话。
他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才能买到比特公司的股票?
客户有需求,市场就会立刻给出反馈,刚刚的电话就是证明。
但比特公司的手段只有这些了吗?
迪恩翻了翻桌上的日历,现在已经是五月中旬。
算上确定承销商,以及后续向证监会提出申请,到后面的路演定价。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该放出比特公司最后的宣传手段了。
迪恩拿起桌上的电话,“洛斯,把我们上个季度的财报发出去吧,时机到了。”
“明白,boss,我们早就做好了模板。”首席财务官洛斯亢奋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
比特公司还没有上市,所以它无需对外公布自己的财报。
但既然有了好成绩,也为了配合接下来的ipo,为什么不秀一下自己的肌肉呢?
双管齐下,再接一招近乎明牌的财务报表,迪恩就不信比特公司的ipo会引不来华尔街的觊觎。
叮铃铃
正在他考虑接下来的安排之时,桌上的电话又响了。
“比特公司,迪恩.普莱斯。”
“迪恩是我,摩根士丹利理查德。”
来了,迪恩眼睛一亮,“很高兴再次听到你的声音,费舍尔先生。”
“我看到今天的华尔街日报了。”理查德开门见山,“或许我们该重新聊一聊关于比特公司的ipo?”
“当然,我一直期待这一刻。”迪恩靠向椅背,他从容了许多,他在等待对方的开价。
“12亿美元,我认为比特公司值这个价。当然关于上市筹集的资金,我们需要再商量一下。
只要比例合适,摩根士丹利可以为比特公司找来有购买意向的大宗买家。”
在两篇新闻的加持之下,以及向自己的客户咨询了购买意向之后,理查德给出了新一轮的报价。
ipo估值不是由比特公司说了算,也不是由摩根士丹利说了算。
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市场。
换句话说就是,摩根士丹利能否找来愿意以这个估值,购买比特公司股票的客户。
当然最要的比特公司准备筹集资金的额度,也就是上市融资比例。
它们才是公开交易的具体数字,也就是摩根士丹利的客户是否愿意为它们买单。
比特公司、摩根士丹利、投资基金、融资比例,这是上市的关键几道环节。
他们分别对应,上市公司、承销公司、一级市场客户、交易数额,这几个因素。
只有妥善好处理好这些,比特公司的上市才算成功。
现在理查德对迪恩开出12亿美元的估值,那就说明摩根士丹利有了相当的把握。
但不巧的是理查德电话来早了,“费舍尔先生,我建议您再等一等。”
“迪恩,这已经是摩根士丹的最大的让步了,我们可以保证比特公司的上市成功。”
理查德对迪恩发出警告,他可以理解对方的行为,但这不代表比特公司可以轻视摩根士丹利。
“不,你误会了费舍尔先生。”迪恩示意他不要着急,“比特公司明天就会公布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
为了让摩根史丹利对我们有更确切的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是吗?”
比起各种市场潜力的分析,财报更直观也更有说服力。
“ok,我明天再打电话给你。”理查德顿了顿,“迪恩,摩根士丹利抱着极大的诚意在谈这笔交易。”
“当然,比特公司也无比珍视第一个对我们发出报价的人。”
挂断电话,迪恩轻笑一声。生意就是生意,议价是最基本的做法。
一家好的承销商对ipo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但比特公司也是他们的客户,摩根士丹利会从ipo的过程中赚取大量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