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但如果有卖出更高价格的可能,他不介意再动用一点自己的私人关系。
“good,祝您一路顺风。”
把满头白发的阿瑟.洛克送走,迪恩才转过身耸耸肩,“他应该继续在弗罗里达,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的。”
众人哈哈大笑,他们明白迪恩的意思。
风险投资这一行业,不适合失去锐意的年老者,哪怕他是曾经的传奇。
英雄迟暮,现在的阿瑟.洛克和曾经那个鼓动“八叛逆”,成立仙童半导体的洛克差的远了。
要不是知道他背后有几个东海岸的大人物在站台,比特公司绝对没有他的份。
现在把他打发走,正好大家也落得清闲。
16.6亿美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摩根士丹利能搞定它。
虽然理查德没有给出保证,但迪恩知道对方如果没有把握,是不会如此急匆匆的就离开。
理查德需要向摩根士丹利的客户,安利比特公司种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
彼此的关系相辅相成,只要得到了潜在客户的点头,摩根士丹利就会和比特公司签订合同。
滴滴滴
正在迪恩畅想未来的时候,他的电话响了。
“迪恩,是我。”
“肯尼迪先生?”迪恩听出了对方是谁,最近他们通过了不止一次的电话。
“比特公司ipo的承销商定下了吗?”
迪恩一愣,“我们刚和摩根士丹利的人谈过。”
“现在能安排我们插个队吗?或者在名单上加一个名字?”肯尼迪道出了自己的来电的意图。
第219章 觊觎
“等等,肯尼迪先生…”迪恩有些没反应过来,“您是想为比特公司介绍ipo的承销商吗?”
“是的,他们有打过电话给你,但你没有给他们回复。”
“所以这家投行到底是谁?”迪恩最近接过太多这样的电话,他根本记不住具体是华尔街哪家机构。
“美林证券”安东尼.肯尼迪给出了确切的名字。
“美林?”迪恩眼中有些恍然,作为四大投行之一,他有些印象。
对方这两天也曾打过电话给他,美林给出的方案是按照估值12亿美元,来制定相关的发行策略。
这个数字和摩根士丹利的报价比没什么优势,所以迪恩冷处理了他们。
只是没想到美林竟然找到了安东尼.肯尼迪那里,迪恩有些奇怪,这毫不相干的两方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肯尼迪先生,因为比特公司已经和摩根士丹利达成了口头协议。
所以我需要知道美林对我们来说重要吗?这决定了比特公司和它的合作程度。”
既然美林找到了安东尼.肯尼迪,那么他们之间必然有隐形的联系。
而这道关系网的强弱程度,也间接影响迪恩对美林的态度。
如果只是普通的递话,那迪恩大概率会给个面子,但不会让对方参与核心交易。
反之,如果美林和安东尼.肯尼迪有很强的利益联盟,那迪恩就需要考虑承销商的组合问题。
一家公司上市不会只有一个承销商,通常这会由三到四家投行组成的联盟,来共同承销上市公司的股票。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担风险,毕竟包销的风险很高,单個投行很难承受上市失败带来的损失。
不过这几个承销商中会有一个主承销商,它将负责上市公司的招股书制定以及各种流程问题。
相应的因为承担了更多的义务,主承销商拿到的包销股票份额也最多。
另外这个承销联盟一般是也是由主承销商发起并组织,他们之间还会有进一步的包销协议。
现在按照比特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的谈判进度,后者很可能会成为本次ipo的主承销商。
不过如今安东尼.肯尼迪在为美林递话,迪恩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这个的问题。
当然对比特公司来说,开价才是一切。
“迪恩,你听说过美林的另外一个称号吗?”安东尼.肯尼迪当然和这家华尔街投行有联系。
“另外一个称号?”迪恩有些惊奇的问道,老实说他对华尔街了解有限。
“美林在华尔街或者外人眼中,又叫‘爱尔兰裔天主教公司’。”
这就是安东尼.肯尼迪打电话给迪恩的原因,爱尔兰裔在美利坚无处不在。
听到这个名字,迪恩就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
“这也是我们自己人?”
“美林公司的高层中有80%都是爱尔兰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迪恩。”
安东尼.肯尼迪用数据说明了一切,这在华尔街并不是什么秘密。
“他们没和我提起过,甚至我们都没聊几句。”迪恩都不记得和美林的人说过什么了。
“因为你没给他们机会。”肯尼迪无奈的解释了一句。
当初美林的人还没深入交谈,迪恩就找了个由头挂断了电话。
没办法,现在他们只能通过安东尼.肯尼迪的关系来联络迪恩。
因为美林的人知道这两人都来自斯坦福大学,也曾在报纸上有过合照。
最重要的是爱尔兰裔群体的组织,超乎常人的想象。
“好吧,他们的条件是什么?”在商言商,迪恩需要维护比特公司的利益。
“这个你们自己谈,我只负责介绍伱们认识。”精明的安东尼.肯尼迪,不参与自己利益之外的事。
爱尔兰裔虽然很团结,但没有强买强卖的道理。
他只负责递话,如果生意谈成了,那么双方都会或多或少记住他的人情。
如果生意没有谈成,那这和他肯尼迪也没什么关系。
当然从心底里来说,肯尼迪希望爱尔兰裔能相互帮助,然后一起赚取更大的利益。
“我会联系他们的。”迪恩给出了自己的保证。
“good,我替丹尼尔向你表达谢意。”肯尼迪满意的挂断了电话。
迪恩不置可否的挑挑眉,也收起了自己的摩托罗拉。
“迪恩,是谁?”注意到这里的大卫.摩根塔勒,关心的问道。
“美林的人,我让他们联系摩根士丹利了。”迪恩没有细说,他不想解释太多。
“哇哦,看来我们的估值,差不多已经可以确定了。”
瓦伦丁夹着雪茄,得意的朝空中喷了一大口烟。
这么多知名投行找上门来,比特公司的股票肯定不愁卖。
“yeah”迪恩笑着扇了扇飘散的烟雾,“我们等摩根士丹利的好消息。”
对于迪恩来说,只要开价合适,他不介意把美林拉入本次的ipo交易中。
他根基尚浅,他需要团结更多的盟友。
显然拥有“爱尔兰裔天主教公司”绰号的美林证券是个不错的对象,他们是天然的盟友。
另外随着以后参与美利坚经济活动越来越深,他也需要在华尔街有自己的关系。
摩根士丹利是一层,美林证券可能是更深入的那一层。
好了,经过这次ipo之后,迪恩大概已经完成了自己人脉关系的初步布局。
白房子那里有我们的阿肯色州长,联邦最高法院有安东尼.肯尼迪。
华尔街有现在正准备合作的美林证券,硅谷的商业盟友更多,这里遍地都是斯坦福的校友。
瞧瞧屋子里欢腾的这些人,他们都是迪恩亲密的伙伴。
不过看到众人喜气洋洋的脸庞,迪恩也开心的笑了起来。
16.6亿美元的ipo估值,他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也超出了迪恩的预期。
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在整个美利坚,以16亿美元估值上市的公司少之又少。
60年代的福特汽车算一个,80年代的苹果是第二个。
现在到了90年代,比特公司将会是第三个。
纵观近代三十年商业史,ipo即达到独角兽规模的企业,也不过只有三个。
现在比特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当然有理由高兴与自豪,这甚至可能会写入哈佛商学院的教材。
另外福特是汽车公司,苹果是计算机公司,而比特却是软件公司。
这意味着它将是历史上,当之无愧成长最快的软件企业。
至于20亿美元的估值,老实说迪恩最开始也只是试着喊一喊。
他知道这不可能,现在的一级市场,不会为这个数字买单。
因为他们也要赚差价,他们的差价在二级市场,也就是普通人接触的股市。
比特公司的股票包销给承销商,承销商再卖给大型投资机构,大型投资机构再转售股市。
一环套一环,每一环都有差价。如果最开始的估值太高,大型投资机构就会失去兴趣。
为什么大多数新股上市都会经过一轮涨幅?因为承销商已经提前预留好了差价空间。
否则股票怎么流通?承销商和大型投资机构的利润又从哪来?
如果再过几年互联网狂潮开启,或许20亿美元轻轻松松,但现在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