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190章

作者:安静的想

  “洛克,至少让我们倒一下时差,摩根士丹利的人明天再见也不迟。”

  “我的上帝,东海岸和西海岸只有3个小时的时差。

  所以看在上帝的份上,赶紧过来吧,求求你们了。”

  阿瑟.洛克听到迪恩要倒时差,差点没气的闭过气去。

  但是他不敢发火,他怕迪恩真的会搞出这种骚操作。

  乍然暴富的年轻人,干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阿瑟.洛克见过很多。

  “好吧,等我吃完手中的布丁。”说完迪恩挂断了电话。

  “欠我的罗曼尼康帝,直接送到我家里就可以了。”

  迪恩朝瓦伦丁挤挤眼,瞧,他又成功白嫖了几瓶红酒。

  “我会留到比特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当作庆祝的香槟。”

  “yeah~”

  瓦伦丁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把杯子里最后一点布丁吃完,迪恩拍拍手站了起来。

  “好了,伙计们,该干活了。”

  为了避免阿瑟.洛克把他们当作失踪人口,也为了尽快让比特公司完成ipo前的工作。

  迪恩他们放弃了在广场饭店休息一晚的打算,此时此刻华尔街正热闹非凡。

  …

  华尔街摩根士丹利大厦总部,当迪恩他们下车的时候,阿瑟.洛克早就等在了这里。

  “迪恩,理查德已经为我们找到了大宗买家。”

  “good,这正是我们期望的。”

  迪恩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否则他也不会千里迢迢飞到了东海岸。

  “美林、高盛、花旗都想参与这笔交易,我亲眼看到他们接连拜访了理查德的办公室。”

  阿瑟.洛克有些兴奋,他已经很久没见过有哪家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如此受欢迎。

  “美林的人也来了吗?”迪恩之前和他们联系过,彼此也有过口头协议。

  “当然”阿瑟.洛克得意道,“他们和摩根士丹利组成了辛迪加,我还去过他们的总部。”

  就像之前说过的,像比特公司这种大规模的上市行动,一般会由几家投行联手参与。

  而最先和迪恩他们达成一致协议的摩根士丹利,毫无疑问是主承销商。

  比特公司一亿美元的融资目标,由这几家投行内部分配,迪恩他们不会参与这个环节。

  “ok,让我们去见见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吧。”

  比特公司这种估值十几亿美元的公司,也只有这些老牌投行才能联手吃下。

  同样因为融资规模巨大,本次ipo也吸引了华尔街的众多目光。

  迪恩他们一行人进入摩根士丹利的总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直奔楼上的某间会议室。

  不过意外的,在正式开始之前,摩根士丹利的ceo理查德.费尔曼,美林证券的ceo丹尼尔.塔利却单独找到了他们。

  “迪恩,现在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好的消息,需要通知你。”

  理查德看了眼身边的美林ceo丹尼尔.塔利,“丹,你来和他们说吧。”

  “是这样的,迪恩。”丹尼尔走过来搂住他的肩膀。

  “比特公司的股票比我们想象的要受欢迎,客户的需求可能超出了我们一开始的预计。”

  “什么意思?”这种情况有些超出迪恩的预计。

  “我的意思是,比特公司或许该考虑一下增发股票这个选项。”丹尼尔.塔利朝他摊了摊手。

第222章 Go Public!

  “增发股票?”迪恩一头雾水,比特公司还没上市呢。

  “是的”丹尼尔不得不耐心的解释道,“有一些大客户,他们很看好比特公司的发展。”

  这件事还要从美林证券加入承销商联盟说起,这得益于当初安东尼.肯尼迪的介绍。

  通过他作为中间人,迪恩在上个月就和美林的人搭上了线。

  眼前的丹尼尔.塔利就是美林证券高层中的爱尔兰裔之一,他和迪恩之前打过电话,彼此交流还算融洽。

  后来迪恩就把想让美林证券承销部分股票的想法,透露给了摩根士丹利的人。

  他们同意了,因为摩根士丹利本来就打算,再找几个投行共同分担风险。

  于是摩根士丹利、美林、所罗门兄弟三家投行坐在一起,商量比特公司的承销计划。

  按照原本1亿美元的融资需求,他们需要找到愿意接手这部分股票的潜在客户。

  这是上市前的场外交易,但却不涉及具体的成交金额,也不签订书面纸质合同。

  投行只需要向各大投资机构询问认购意向,然后以此评估ipo新股的发行量和定价。

  只有拿到和上市公司筹集的资金相匹配的认购数据,摩根士丹利他们才会和比特公司签署承销合同。

  否则包销上亿美元股票的风险,如何分担出去?华尔街早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承销体系。

  在分头寻找潜在的客户,并最终拿着认购意向,坐在一起合计的三家投行发现。

  对比公司新股感兴趣的客户很多,保诚、富达、道富、瑞银这些大名鼎鼎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有比较强烈的认购意向。

  尤其是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他们手里有大量的资金。

  而如何管理这些资金,让它们带来更多的回报,是这些投资机构的主要业务。

  购买债券、股票、进行风险投资,这些都是手段之一。

  前两者由华尔街的金融服务公司,为它们推介合适的金融产品。

  摩根士丹利和美林他们就担任这样的中间人角色,当然他们本身也有投资业务。

  现在由于比特公司早就在华尔街声名显著,还有各大媒体的轮番报道,所以它的ipo吸引了很多国际投行。

  尤其是美林证券,它的客户认购的股票数量,甚至超出了融资金额的一半。

  “丹尼尔,所以说增发股票是因为美林的客户,认购了超出计划之外的股票数量?”

  “是的,迪恩。”丹尼尔在尝试说服他,“你知道的,有些客户不太好拒绝。

  当然这对比特公司来说也是好事,因为你们可以筹集到更多的发展资金。”

  从88年开始,美林证券就一直是华尔街承销债券和股票最多的金融公司。

  这个记录已经连续保持了三年,在承销业务这一领域,它的客户资源比摩根士丹利还多。

  要不是因为它当初的报价对迪恩没有吸引力,安东尼.肯尼迪的电话又晚了一步,说不定主承销商的位置就是它的了。

  “你们打算增发多少股票?”迪恩没有立即答应他,这是一個需要慎重的决定。

  “如果需要的话,美林可以为比特公司筹集2亿美元的资金。”华尔街第一券商的底蕴显露无疑。

  “不,太多了,比特公司暂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

  迪恩略作考虑,就摇头拒绝了丹尼尔的提议。

  2亿美元,那意味着比特公司ipo需要释放12%的股权。

  谁都知道新股会涨,但那是在之后的二级市场,也就是股市。

  目前的承销阶段,甚至连一级市场都不算。

  当承销商把股票卖给各大投资机构时,那才是一级市场。

  这中间至少还有两道环节的差价,稀释的越多,作为个人股东,迪恩亏的越多。

  “好吧,8%怎么样?这只比你们预期的融资额度多了一点点。”

  丹尼尔也知道刚刚的狮子大开口不可能,所以为了快速达成协议,他主动降低了要求。

  “我需要和我的股东商量一下,丹尼尔。你知道的,这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

  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和它后面的发展计划息息相关。

  如果后续的经营扩张用不到这么钱,那这笔融资金额很有可能会被浪费一部分。

  “ok,我理解,但请相信美林的信誉和实力。

  在包销合同上,美林可以给予比特公司更多的优惠条件。

  比如稳定比特公司的股价、提高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为比特公司制定防恶意收购的防御计划等等

  当然从私人关系上来说,那些代表大人物的个人基金会,也会承你一份人情。

  后面机会合适的话,我带伱见一见他们。”

  作为华尔街的知名投行,这些金融巨头能做的事很多。

  除了业务方面的优惠,他们还有人情关系上的经营网络。

  另外公司完成上市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迪恩他们依旧需要这些投行的服务。

  丹尼尔开出那么多的条件,就是为了能说服迪恩增发ipo的股票。

  摩根士丹利作为主承销商,他们至少要拿走一半的包销份额。

  剩下的才能划给美林和所罗门兄弟,这是它作为主承销商的权利。

  所以美林想要承销更多的股票,那只能它自己想办法。

  要么和所罗门达成协议,要么说服比特公司扩大ipo的规模。

  很显然美林选择了后者,因为它的胃口已经超出了盘子里剩下的部分,也因为它和迪恩的特殊关系。

  迪恩走到一边向瓦伦丁他们说明了美林证券的打算,这也包括后者给出的优惠条件,人情关系除外。

  “他们准备增发多少股票?”这是关键,没人想稀释自己手中的股份。

上一篇:藏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