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从他们的脸上不难看出,比特公司的第一次路演非常成功。
“迪恩,等会还有红鲱鱼会,没问题吧?”
在迪恩刚刚下台的时候,理查德他们也匆匆走了过来。
不用问也知道,关于比特公司的竞争对手的事,他们也是刚刚收到消息。
“那个ras call,还有查尔斯河创投,我需要关于他们的全部信息!”
迪恩现在很生气,因为他刚刚被人当枪使了。
准确的说是,被迫替别人打了一回广告。
那个查尔斯河创投在比特公司首场路演,向迪恩提出关于竞争对手这样的尖锐问题那也就罢了。
但是他偏偏把竞争对手的创始人和软件名字,都如此详细的当着众多投资机构的面说了出来。
这里面什么心思还需要解释吗?在场的都是人精,大家心知肚明。
哈~,这是把比特公司的ipo路演,当作他们的大型广告现场了?
还好迪恩提前得到了消息,并且机智的用新产品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否则还真说不定让对方得逞了,但是这个仇不能不报,他记住了。
听到迪恩的问题,大家下意识的看向刚刚查尔斯河创投所在的位置。
果然,对方已经提前退场了。
“我们正在查,我保证明天关于他们所有的信息,都会送到你手上。”
理查德也很生气,对方这么做无疑也扫了摩根士丹利的颜面。
“我现在就去把那些老鼠找出来!”脾气火爆的瓦伦丁,一刻也不能等。
“好了,准备接下来的红鲱鱼会。再去芝加哥路演一场,我们就要进入静默期了。”
摩根士丹利即将向sec提交比特公司的注册申请表,在那之后就是上市前的第一个静默期。
第228章 竞争对手
红鲱鱼会,好吧,这并不是什么晚宴。
它是路演之后,承销商向大型投资机构试探认购意向的小型聚会。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承销商需要向众多潜在客户递交红鲱鱼招股说明书。
这份招股书的封面上印有醒目的红色警告声明,该警告指出产品和服务信息不完整,可能会更改。
而且在此期间,股份不能出售。但是经纪人可以向客户预售股票,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份购买意向书。
在股票发行时,注册声明生效后,买方可自行决定将意向书转换为买入订单。
这场小型交易会非常灵活,投资机构的购买意向书也不具有法律效应。
所以最终汇总来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另外承销商可以根据客户的购买意愿,来进一步调整招股书的内容。
比如这一次比特公司的红鲱鱼招股书中,对单股的定价区间是14~20美元。
是的,摩根士丹利悄悄提高了比特公司的股票定价,原本计划中这个数字是12~16美元。
不过因为市场反馈火热,还有《时代》杂志的加成,他们临时调整了定价。
事实证明这个价格依然不高,仅仅纽约的第一场内部推介会,摩根士丹利他们就拿到了目标融资金额65%的认购数据。
虽然上市后最终的买入订单可能会有出入,但无疑这是一個开门红。
于是在纽约的路演结束后,迪恩他们又马不停蹄的飞向了芝加哥。
“嘿,瞧瞧我们的大明星,他成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机舱内瓦伦丁举着一本封面上有红色边框的杂志向后面的座位摇了摇,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引来了大家的欢呼。
这架飞机上坐的都是比特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的人,他们选择了包机前往芝加哥。
“迪恩,你该看看它。”瓦伦丁把杂志递到他的面前,“狗屎,我有点嫉妒了,他们竟然把你拍的这么有魅力。”
“ok~”迪恩笑着放下手中的资料,然后接过了那本杂志。
《time》的标志很醒目,当然迪恩的人物封面更夺人眼球。
穿着西装的他,翘腿坐在黑色的椅子上。目光瞥向右下方的镜头,带着些微笑,又带着些锐意。
《迪恩.普莱斯——软件帝国的新王》,在封面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标题,“如何从乡下小子成为硅谷明星?”
不得不说时代杂志还是很有牌面的,寥寥几语加上标志性性的红框和人物封面,一种商业大亨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期杂志实际上在前天就已经发刊了,只不过迪恩当时正忙了第一次路演,所以没来及看。
他随手翻了翻,里面的内容除了是对自己和比特公司的介绍,他和詹姆斯的对话也原封不动的搬了上去。
迪恩自己对《时代》的报导没有太大的感觉,但瓦伦丁却不满意他敷衍的态度。
“小子,正是有了它,我们的第一次路演才能那么成功。”
瓦伦丁从他手里抢过那本杂志,“你知道登上时代杂志意味着什么吗?”
“嗯哼~”迪恩示意他继续,然后又把注意力放到了手中的资料上。
“这意味着你出名了,无论是在公众群体,还是在精英群体中。
想要同时获得这两个群体的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
“听起来这对我们接下来的ipo有好处?”
“当然”瓦伦丁得意的拍了拍手中的杂志,“后面的芝加哥和洛杉矶路演,将会有无数名流不请自来。”
甭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对比特公司的股票感兴趣,但来的人越多,路演的名气也越大,那就是在向市场释放信号。
瞧,比特公司很受欢迎。这也是一种广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舆论的导向。
当然最妙的还是时代杂志的报导,它没有故意夸大什么。
但只要如实报导,那就是对迪恩最好的宣传。
因为他的经历太励志也太有传奇性,这就是美利坚梦的真实写照。
公众喜欢这样的人物形象,精英们也乐意和他打交道,媒体也找到了宣传的素材。
三赢!不得不说摩根士丹利为迪恩安排采访的时机很巧妙。
“有什么头绪了吗?”
就在瓦伦丁还为接下来的路演而眉飞色舞时,大卫.摩根塔勒把目光放到了迪恩手中的资料上。
“看起来和之前猜测的一样,这应该是有人忍不住想下场分一杯羹。”
迪恩手中拿的资料,就是关于teams竞争对手ras call的信息。
它的创始人,那个叫布莱恩.怀尔斯的年轻人,原本只是纽约这里一个电脑游戏爱好者。
他酷爱计算机游戏,为了方便和朋友们在游戏中有更好的配合,他开发了一款语音拨号软件。
从原理上来说这款软件和teams大同小异,都是基于数字音频而传输的一种网络数据。
但毕竟是野路子出身,布莱恩.怀尔斯也只是想利用它完成最基本的语音通话。
所以这款ras call软件的通话质量惨不忍睹,而且对硬件要求非常高。
但因为有了teams的珠玉在前,ras call很快也吸引了一部分有心人的目光。
即时通信软件被证明是有市场的,比特公司甚至还借助它,即将完成上市的壮举。
如果temas能成功,那ras call是不是也可以?
于是查尔斯河创投找到了布莱恩.怀尔斯,他们都在东海岸,甚至离得还非常近。
当查尔斯河创投的人,告诉布莱恩.怀尔斯想要把ras call商业化的时候,对方一度以为他们在开玩笑。
为了说服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查尔斯河创投的人直接把teams软件摆到了他的面前。
149美元一份?估值十多亿美元?布莱恩.怀尔斯惊呆了。
他打零工的时薪才不过6.5美元,这需要工作多少年才能积攒十多亿美元的财富?
布莱恩.怀尔斯算不出来,但他知道机会就在眼前。
面对查尔斯河创投递来的橄榄枝,他毫不犹豫的接了过来,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条件。
布莱恩.怀尔斯拒绝了查尔斯河创投注资30万美元,拿走70%股权的投资要求。
他选择了拿走12万美元,然后自己独留70%股权的投资选项。
这一比例正好和查尔斯河创投最初的预计完全相反,这个年轻人很贪心。
事实是离开了投资公司的帮助,他可能什么都不是,甚至就连租一间办公室的钱都没有。
查尔斯河创投也不是没有陈述过利害关系,但布莱恩.怀尔斯统统拒绝了,他被十几亿美元的估值刺激到了。
最终考虑到ras call软件已经完成了基本框架,市面上有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投资选项,查尔斯河创投同意了布莱恩.怀尔斯的要求。
拿到第一笔投资的布莱恩.怀尔斯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尴尬的是ras call目前只有语音通话功能。
teams的文字消息和文件传送功能,它都不具备,并且布莱恩.怀尔斯自己也搞不定这部分功能的开发。
好吧,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难关。但风险投资已经开始,总不能虎头蛇尾草草结束。
于是双方坐在一起一合计,最后都把目光投向了已经成熟的teams软件。
他们搞不定,但是有现成的参照对象啊。
于是灵机一动的布莱恩.怀尔斯,把市面上古老的柏拉图系统按照teams的界面改改,就加进了ras call软件中。
瞧,一样的文字消息,一样的语音通话,他们已经无限接近于teams。
至于文档传输功能,布莱恩.怀尔斯依旧没有搞定。
但这不影响查尔斯河创投,开始积极的为ras call软件宣传并且造势。
现在比特公司吸引了太多的目光,这正是蹭热度的好时机。
只要能在媒体面前露个相,不愁没有热钱主动送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