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216章

作者:安静的想

  “那就这样,我该回去了。”

  “后面有空到go公司来一趟,至少给他们看看什么样的,才是一个合格的创始人。”

  “我会的。”迪恩摆了摆手,就离开了杜尔的别墅。

  这一次他过来对go公司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他始终没有入股或者买下go公司的打算,哪怕他知道未来手写电脑很有市场。

  是因为现在的go公司没有价值吗?不,仅一个penpoint系统就值得深挖。

  但go公司的麻烦太多,和ibm的合同不清不楚就算了。

  最值得担心的其实是微软,它大概不会坐视penpoint系统壮大。

  根据杜尔刚刚的说辞,微软已经在开发自己的手写电脑,盖茨会不清楚系统平台的重要性吗?

  他就是依靠这样业务起家的,所以他一定会对penpoint系统横加阻拦。

  迪恩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盖茨,对方一定会用上各种手段。

  甚至已经开始了,杜尔刚刚就曾提过。

  微软在威胁三方开发人员,不要给penpoint开发应用软件。

  瞧瞧,盖茨的手段一直这么肮脏。

  在商业上,他几乎没有什么道德底线。

  如果go公司转型系统软件路线的话,它一定会遭遇微软更激烈的抵抗。

  只有它撑过了微软的各种竞争手段后,那时候go公司才算有自己的价值。

  否则的话迪恩确实可以掏出一两千万美元,来收购go公司。

  但何必呢?买了一堆麻烦不说,他还要考虑go公司以后怎么撑下去。

  这笔买卖不划算,不过迪恩依然决定有空的时候去和go公司的工程师聊聊。

  这家公司唯一值得迪恩惦记的就是人才,迪恩有些眼馋,他也有些想搞自己的硬件产品。

  不过现在不是时候,除了比特公司,最近他也要去一趟东海岸

  九月中旬,比特公司终于平稳度过了自己上市后的最后一个静默期。

  这需要感谢摩根士丹利和美林他们几大投行的保驾护航,这是当初双方的协议内容之一。

  为了防止市场大鳄做空或者做多比特公司的股票,这几家投行准备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众所周知,新股上市一般都是金融大鳄出场的时机。

  他们讨厌一潭死水的股市,股价没有波动,他们怎么套取巨额的利润。

  比特公司太引人注目了,这是搅浑市场的最佳机会。

  事实他们也是这么干的,比特公司在这两周的股价上上下下震荡不安。

  最低时曾短暂的接触到发行价,最高时又被抬高到了近60美元。

  好在它们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否则迪恩睡觉都睡不安稳。

  这其中就是有摩根士丹利他们在和投机客们暗暗较劲,半个月之后市场已经趋于稳定。

  现在比特公司的股价大致维持在了四十几美元左右,这和第一天的收盘价非常接近。

  此时随着静默期过去,比特公司已经可以在舆论上对股价施加一定的影响。

  当然因为限制期已过,新闻媒体和华尔街也都开始重新聚焦这家新兴的独角兽企业。

  金融分析师们开始各种点评比特公司的股票表现,迪恩的身价也被常常提起。

  而就在静默期过去的第三天,比特公司发布了自己的第二款产品,work title项目管理软件。

  这个时机挑的恰到好处,因为大家正把目光聚焦于此。

  这款万众瞩目的新软件,注定要掀起新一轮的办公室革命。

第245章 发售

  关于比特公司的新款办公软件,这在市面上其实早有耳闻。

  毕竟迪恩当初在时代杂志上提过一嘴,后面的路演甚至还展示过它的交互界面。

  到了临发行的前一个月,比特公司甚至还提供了一批试用版给摩根士丹利。

  为了完善正式版,提前修正一些隐藏bug,软件的用户测试也是必要的阶段。

  所以在那一段时间,已经频繁的有关于work title的情报流出。

  从摩根士丹利那里的反馈看,这款办公软件在创意上绝对独树一帜。

  它和teams一样,采用了现在正流行的图形化界面。

  便捷的使用设计,可以让员工很快上手,并且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易用的,可以从单一入口访问使工作快速完成而所需的一切,包括商业应用程序、电子邮件、日历等等。”

  这就是比特公司对work title的宣传定位,提升工作效率是核心,多种多样的功能是辅助。

  而在九月下半旬发售的第一天,work title就迎来了几份大订单。

  摩根士丹利采购了近4万套,美林下了3万份订单,普华永道也预定了一万套。

  这三家公司都是提前试运行了work title之后,才放心的给出了自己的订单。

  这款软件线性工作流的结构设计,给这三家公司的领导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项目流程从哪里发起,目前的进度在哪儿,最后预期在什么时候结束。

  这些所有的信息全部一目了然,流程的审批他们甚至在线上就能完成。

  此外即使需要和某个环节的人沟通,内置的teams系统,提供了即时可靠的通信服务。

  如果需要一些正式的书面回复,那也没关系,work title还有邮件功能。

  瞧,比特公司的新办公套件,几乎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办公需求。

  而这也正是比特公司主推work title的三大核心功能,即线性工作流、即时通信、邮件服务。

  其他的一些联系人管理、日历等等,则是辅助性的功能模块。

  这就是目前work title 1.0的基础版本,更多的日志、会议功能会在后续版本中逐步添加。

  和teams一样,work title依旧采用年费订阅制,基础版年费265美元一套。

  如果搭配teams购买比特公司的办公套件,那么这個价格会优惠到375美元。

  此外比特公司还承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大版本更新,以确保用户体验。

  不得不说这个定价和市面上其他办公软件相比,几乎整整低了一档。

  莲花公司的lotus1-2-3能卖到475美元,微软的office套件更是高达七八百美刀。

  比特公司的套件和他们比起来,甚至还没有他们的单品价格高。

  公司内部不是没有人提议,把work title定价到435美刀,包含teams的套件则改为565美刀。

  但迪恩拒绝了,他坚持走之前teams的低价路线。

  首先年费订阅制这一销售模式决定了,比特公司的软件定价不能太高。

  否则的话很多企业用户宁愿选择买断版,也不会每年去支付这笔高昂的账单。

  其次,迪恩希望比特的公司产品尽量去下沉市场。

  那些大公司的钱确实很好挣,迪恩预计即使work title卖到475美元,他们也会送上自己的订单。

  但迪恩不想把市场做死,高定价只会让比特的软件产品在大公司这一层级流通。

  范围更加广阔的中小型公司,则很有可能会对这个价格望而却步。

  现在趁着协同办公软件还没出现竞争对手的时候,尽可能的抢占市场才是重点。

  只要培养了用户对work title的依赖,以后不愁没有赚钱的机会。

  所以比特公司不仅坚持自己的低定价战略,它甚至为中小型公司提供服务器支持。

  是的,无论是teams,还是work title,它们都需要网络的支持。

  以前比特公司主要利用企业内部服务器,来组建软件需要的局域网环境。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观,因为随着nsf网私有化的进行,很多公司已经接入了这一网络。

  这意味着不同的公司之间通过进行邮件、teams等相互沟通,work title自然也是如此。

  考虑到中小型公司的服务器能力有限,比特公司主动承担了服务器提供商的角色。

  从今年开始比特公司将在西海岸的加州、东海岸的弗吉尼亚、中西部的俄亥俄建立三个服务器中心。

  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teams和work title软件,提供服务器支持。

  低廉的价格,免费的服务器支持。有了它们不仅更容易吸引到用户,也会间接的提高竞争门槛。

  毕竟如果有其他公司想进入这一市场,并且想要和比特公司争夺客户。

  那就意味着对方的定价也必须足够低,以及提供类似的服务器支持。

  毫无疑问这样做的成本很高,潜在的竞争对手必须考虑,项目失败带来的沉没成本。

  这也是企业构建自己护城河的方式之一,比特公司借助上市筹集的1.5亿美元资金,才敢这么干。

  当然花费大价钱建立自己的服务器中心,不仅仅是为了支持teams和work title。

  迪恩也是在布局未来,数据库、算法、云服务,这些离不开海量的服务器支持。

  现在仅仅是未雨绸缪罢了,毕竟比特公司现在不缺钱。

  1.5亿美元除了用来组建自己的服务器中心,比特公司也在悄摸摸的准备自己的第一起并购。

  想要加速公司的规模扩张,买买买是一种捷径,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比特公司的股价上,work title发布第一天就获得了近7万份的大订单。

  这股价要是不涨那就真没天理了,在比特公司发布公告后短短半个小时,价格就飙升到了55美元。

上一篇:藏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