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想
巴克斯代尔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网景模式对微软固有模式的冲击。
我浏览器直接免费,却可以用应用商店赚钱。
那微软是不是也能这样呢?操作系统免费?
上帝!单单是想到这个可怕的可能,就会让西雅图夜不能寐。
巴克斯代尔无比肯定,应用商店就是微软如此暴跳如雷的根源所在。
“敌人越是反对的,就说明我们做对了!”巴克斯代尔左手叉腰右手一挥,拿出了十足的气势。
迪恩脸色有些古怪,他很想问问巴克斯代尔是不是读过某些伟人的语录。
但还好他还记得今天的正事,“巴克斯代尔,那你觉得接下来网景该怎么做?”
“扩大开发者激励计划的规模,吸引更多人来建设探索者浏览器平台。
我想申请一笔1亿美元的基金池,专门用来激励遍布全世界各地的开发者。”
“一亿美元?!”克拉克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好!我批准了你的申请,回头拿一份计划书给我。”
迪恩答应的也十分干脆,该花钱的时候,就不要吝啬。
克拉克和杜尔等人面面相觑,这个决定是不是做的太快了。
“不过这只是长期措施,下面再来说说短期措施。”迪恩一句话又把众人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短期措施?”不仅仅克拉克他们,巴克斯代尔也目露好奇。
“当然,微软都已经不要脸皮了,那我们也不要客气。”
迪恩朝安德森抬了抬下巴,后者现在负责应用商店的插件开发。
“马克,我们能在探索者浏览器中,添加更改默认浏览器的弹窗提醒吗?”
安德森先是眼睛一亮,接着仔细思考了一番,然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从技术角度而言,这可以实现。”
“很好,把它加到我们的浏览器中。”迪恩当机立断。
“不仅如此,每当对方试图更改这一设置时。我们还应该提醒用户,他的默认浏览器设置这正在被修改。”
迪恩口中的对方,当然是微软了。
你做得了初一,我当然做得了十五。
“另外不仅要有弹窗,还要看看能不能一键锁定浏览器。
然后把这项功能当作插件,放进应用商店中,供用户免费下载。”
可惜现在网景没有杀毒软件业务,要不然迪恩一定让微软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流氓做法。
从迪恩口中蹦出的一连串反制措施,只听的几人目瞪口呆。
好吧,他们以为微软已经够无耻了。
但其实自家的boss也不差哈~
看着他们木呆呆的眼神,迪恩还以为几人还在为微软的事情忧虑。
“放心吧,在今年以内,微软的浏览器都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威胁。
他们想要追上探索者,没有短时间内不计成本的投入,那几乎不可能。”
迪恩说的是实话,别看微软急得上蹿下跳,但他们暂时连网景的尾气都看不到。
相比于微软,迪恩此刻更关注网景股票在华尔街的表现。
自从上次宣布浏览器免费后,到现在股价还没恢复元气。
不过事情正在往好的一面发展,当初公布了邮箱业务和首页竞价排名规则后,网景股票就稳住了跌势。
后来探索者3.0发布,当天就小反弹了5%。接着就是应用商店的推出,因为特拉华州高中生的新闻而成为热点。
华尔街很多人都认为,网景模式才是互联网的未来。
因为特拉华州的新闻,在此后一周内,网景的股票又上升了10%左右。
现在大家都在等网景下一个季度的财报,如果它表现不差的话,新一轮的暴涨几乎已经可以预见。
不过就在这时,另外一家公司抢了网景的风头。
它依然和迪恩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已经是他的代表符号。
没错,这家公司就是比特软件,它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公布了。
第367章 转型
按照以往的规律,比特公司每个季度的营收大概在8~10亿美元之间,税后利润率23%上下浮动。
毕竟是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身为行业中屈指可数的巨头,比特的财报数据一向不错。
但不错归不错,随着在行业中沉淀的时间越来越长,比特的增长也渐渐放缓。
这是任何一个跨国型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面临的局面。
行业内用“诺威格定理”这一术语,来诠释了企业发展的增长规律。
它的大概意思就是当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
这几乎是任何人都懂的大白话,但是却道出了许多跨国公司兴衰的根源。
和人一样,一個公司也有成长的青少年期、稳定的中年期和衰退的老年期。
当一个公司刚刚兴起时,它很有朝气,又有领先的技术,市场占有率却很小。
这时候整个世界对它来讲几乎是无限大,它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能不断占领市场。
然后就会以几何级指数成长,根本不用担心成长的空间的问题。
比特公司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好光景,在90年~94年之间,它的办公应用软件市场每年都能保证40%的增长速度。
但是当比特占领了办公软件市场超过60%的份额后,它的成长就受制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渐渐放缓。
这时候即使比特公司继续在办公领域深耕或推陈出新,它也很难再继续吃下剩余的市场。
因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活下来的公司,必然有着自己的绝活。
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能比不上比特,但这一“绝活”却能保证它们拥有最低限度的市场。
然而对比特公司而言,它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超越华尔街的预期。
否则随着业务发展到了上限,比特的成长也会进入瓶颈期。
这时候别说增长了,它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维持自己的基本盘,并打败一个又一个前仆后继的挑战者。
但很少有公司能成为行业的常青树,大多数都是达到巅峰后慢慢衰退。
技术总是在不断变革,当有颠覆性的事物出现时,后来者就会挑战以前的巨头。
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谁能保证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呢?
华尔街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一个企业进入瓶颈期后,他们就会期待后者找到新的增长点。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抱歉,资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你。
接下来的局面就是华尔街调低你的股票评级,股市应声而下,进入漫长的跌跌不休期。
更要命的是和传统工业不一样,一个科技公司非常容易早熟,可能用不了几年就成长到饱和状态。
比特公司虽然还没有进入瓶颈期,但是可以预见,几年之后它就必须考虑无数巨头型公司面临过的问题——扩展或者转型。
扩展是指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行横向发展,例如比特从办公软件扩展到为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就是一种“扩展”。
微软从操作系统windows扩展到应用软件office,这也是一种“扩展”。
但是当扩展也趋于饱和时,他们就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突破瓶颈的方法——转型。
对于在一个在全球某一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来讲,如果不能较早地预见到市场的饱和性是很危险的。
迪恩很早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然后他提前两年就成立了消费者事业部。
那时候比特公司的成长速度还处于巅峰期,诺威格定理也还没有成为它的限制。
哪怕即使是现在,华尔街对比特的发展也很乐观,因为比特公司扩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也成功了。
在这一市场,比特甚至做到了和ibm分庭抗礼的地步。
所以比特现在虽然增长有所放缓,但距离上限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不需要为业务增长而犯愁。
华尔街对比特的股票评级也依旧是“买入”,但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时期。
比特最新一季度的财报公布了,它的营收不再是华尔街早就做出的“8~10亿美元”预估。
这个数字是13.8亿美元!有那么一瞬间,很多华尔街分析师以为自己拿错了财报。
因为在今年的前两个季度,比特公司的财报一直很稳,通常波动不超过10%。
而且根据全球的办公软件市场行情来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件发生。
所以比特公司这环比38%~47%的增幅是哪来的?可别小瞧了这不到50%的增长。
比特公司的体量在这里,作为一家行业巨头,10%的增长就可以开香槟了。
更别说夸张的40%,瞧,仅仅一个季度就是3.8亿美元,4个季度又是多少?
股东们、投资人、市场分析师,都纷纷开始研究比特的财报。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在以往的表格中多出的那一栏,消费者事业部营收4.2亿美元。
上帝!很多人揉了揉眼,确定自己没有眼花。
消费者事业部?有些人甚至没听过这个部门。
因为前期的烧钱行为,以及比特的故意低调,消费者事业部在外界眼中存在感极低。
除了股东知道有这个部门存在,但始终没盈利外,压根没人关注它。
然而现在事情不一样了,这个突然冒出的部门,竟然将比特公司的季度营收,硬生生拔高了接近一半。
这对华尔街而言无疑是大地震,于是就在财报公布的当天,比特的股票开始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