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三爷不二 第18章

作者:清风绕明月

  正好贾环上来,见此无奈的摇头,将两个小丫头一左一右的揽在怀里,两个丫头在贾环怀里也不老实,互相瞪着对方,明显是不服气。

  “在闹明儿零食没有了!”贾环杀手锏一出百试百灵,两个丫头一听没零食,那还了得,立刻老实下来。

  史湘云看的惊奇,这还是丫头么,能和主子这般顽闹?又见迎春她们面无波澜的表情,便知道这样的事必是时常发生。

  迎春见湘云吃惊的表情,笑道:“云妹妹,小吉祥这丫头可是环儿的心头肉,便是老祖宗也不拿她当一般的丫头看,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

  随着贾环开始烤肉,小吉祥与小惜春也不打闹,狗腿的蹲在贾环身边帮忙,每考完一波,她们俩都要先吃,美其名曰看看熟不熟!

  羊肉串加孜盐辣椒面,彻底征服了史湘云的味蕾,在喝一口清爽的雪碧,那叫一个享受!

  小吉祥与小惜春两个小饕餮此时到是平安相处,因为一个吃辣一个不吃辣不犯冲突。

  宝玉头一次吃这些,也是被征服了,吃饱后靠在廊边不愿意动,“环哥儿有这么好的东西不早拿出来,真是小气。”

  小惜春撇嘴道:“也不见二哥哥拿出什么好东西来,这会子却来说嘴。”

  宝玉被小惜春说的脸色一红,“四妹妹这话说的,我又不像环哥儿是个大权贵,哪来的这么多新奇的玩意儿。”

  史湘云打断道:“说这些做甚,有这功夫还不如多吃几串。”说着,又拿起一串大快朵颐起来豪爽至极。

  小吉祥已经吃不动了,羡慕的看向史湘云,“史大姑娘真是好胃口。”小惜春撇嘴道:“有本事你也吃!”

  “你……你吃我就吃!”小吉祥道。

  “来……怕你不成!”

  贾环连忙拦下,“好了,这可不是闹着顽的,撑坏了可了不得。”一旁史湘云一边吃一边哈哈大笑。

  一顿烧烤吃的几人都不愿意动,休息了好一会子,才在荟芳园随意逛了一会儿,贾环又带着小惜春看看给她准备的院子,才将几女与宝玉送回西府。

  翌日,贾环在宁安堂想着是不是要种一些土豆红薯之类的产量高的作物,这些年天灾不断粮食紧缺,贾环也想为这个时代的百姓做些什么。

  “三爷,刘姥姥来了,拉了两车新鲜蔬菜,一车给了荣国府,一车给咱们府里送来了。”彩霞进来道。

  贾环心里一动,刘姥姥到是个好帮手,想到这里笑道:“刘姥姥现在可家去了?”

  彩霞笑道:“三爷,刘姥姥被老太太唤去讲古了,刘姥姥说一会子看三爷得不得空,要得空想当面给三爷磕头。”

  贾环低头道:“好,一会儿你领刘姥姥来见我,我有事要她去做。”

  荣庆堂,贾母拦着拘谨的刘姥姥,笑道:“老亲家快坐,我这几天嘴里没味儿,正想着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可巧老亲家就给送来了,一会可要留饭。”

  刘姥姥憨厚的一笑,道:“谢老太太怜惜我们庄稼人,饭就不留了,老妇要赶紧家去,家里的人都等着呢。”

  贾母见此也不强留,与刘姥姥说了会子的话,便让鸳鸯送了出来。

  此时荣国府大门,早有宁国府的小厮候着,见刘姥姥出来,便引着刘姥姥进了宁国府,向着宁安堂走去。

  一进宁安堂,刘姥姥见堂上坐着一个十分俊朗的少年公子,连忙跪下磕头道:“老妇给侯爷磕头,谢过侯爷当年大恩。”贾环亲自将刘姥姥扶起来道:“老人家,快起来。”

  待刘姥姥起身,贾环笑道:“最近日子过的怎么样,庄稼收成可好?”

第五十四章 又是旱年

  刘姥姥拘谨的回道:“日子过得尚可,多亏了侯爷给的银子,去年老妇回去,多置办了几亩地,今年虽年景也不太好,可还过得去。”

  贾环想了想,说道:“姥姥,我这有个事,姥姥你给我种一种作物,我安价格全部回收,你看可好?”

  刘姥姥笑道:“这也值当的侯爷亲自吩咐,不就是种庄稼么,我们庄稼人别的不会,鼓捣这些还行,不知侯爷准备甚么时候开始种。”

  贾环想到现正是时候种晚茬红薯的时候,便将一些种植红薯要注意的地方说与刘姥姥,刘姥姥则细心的听着。

  “侯爷放心,此事老妇一定给侯爷办若水763480157若水群763480157群中转群850296501妥!”

  刘姥姥走后,贾环在系统中买了大量的红薯秧子,他可不仅是要给刘姥姥种,宁国府的庄子也要种,宁国府在神京城有十个庄子,大小不等,最小的庄子也有一百多亩地,最大的庄子有上千亩之多。

  总之宁国府在神京城周围有大概万亩良田,荣国府也大概如此,可见两府鼎盛时期,是怎样的富庶。红薯夏薯亩产五千斤,春薯要多一些大概有七千斤,光宁国府三个月后就能产出五千万斤红薯,这可不是小数目的粮食。

  宁国府的庄头们虽不明白这位少年侯爷要干甚么,可也不敢耽搁,否则以前的管事们就是榜样。

  贾环之所以这么急,那是因为今年到现在一场雨都没有,这是大旱的前兆。听刘姥姥说麦子的收成不是太好,照着样下去九十月份稻子的收成也不会太好。

  果不其然,到了九月二十日老天爷竟然滴雨未降,山东河南等地颗粒无收,百姓拖家带口四处逃难,弘武帝也四处调拨粮食送往山东等地赈灾,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日来愁的弘武帝夜不能寐。

  大明宫,养心殿。

  “陛下,如今山东河南二省,旱情严重,其他各省也都受到波及,还望陛下早日调拨粮米,以解百姓之苦。”张廷玉出班奏道。

  林如海也道:“陛下,如今天下到处缺粮,官仓中的粮食未必够用,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户部尚书刘唐也出班道:“陛下,如今官仓中的粮食不足以度过这次大灾,京中大仓中存粮以不足二十万石。”

  弘武帝闻言眼神一缩,沉声道:“刘唐,你说京中七座粮仓存粮二十万石?”

  刘唐一凛,冒着冷汗道:“陛下,是每座粮仓存粮二十万石,前一段时间陛下陆续运走了将近百万石的粮食。本来等稻谷熟了,便可让粮仓再次充盈,可谁曾想天逢大旱竟然颗粒无收。”

  神京城七座粮仓,平时存粮二百万石到四百万石之间,运走百万石,剩下一百四十万石的存粮,也算说的过去。

  弘武帝脸色难看,这些粮食还不足以撑到新粮下来,一时之间弘武帝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叹息道:“不知要饿死多少无辜百姓,全赖朕之过也!”

  殿下群臣连忙跪倒在地,“臣等万死!”

  宁国府。

  贾环正在与丫头说笑,便被林如海请到了林府,林府书房落座之后,黛玉上好茶,便在一旁坐下,她也想看看爹爹这么急将环儿唤来是何事?

  林如海并不避讳黛玉,直接开口道:“环哥儿,你可知朝廷的存粮不多?”原来今日的朝会贾环没参加,所以并不知晓朝会的内容。

  贾环闻言皱眉,他也知山东河南大旱颗粒无收,可朝廷有官仓,不会连这次粮荒都度不过吧?不由问道:“姑父,难道我大乾的官仓没有足够的存粮来应对这次的旱灾么?”

  林如海微微一叹道:“原本我大乾官仓只神京城的七座粮仓就有存粮四百万石,足够应对任何灾难,更别提各省还存有粮仓。只是近年来天灾不断,神京城官仓只有二百万石存粮,又送去受灾各省一百万石,如今官仓仅有一百四十万石粮食,还要供给神京城的百姓食用,而新粮下来却要到来年五月,粮食实在捉襟见肘!”

  贾环闻言皱眉,神京城是大乾的京都,人口近百万,按每人一天半斤口粮来算,一天就要消耗五十万斤,等到新粮下来,要等将近七个月二百一十天,光神京城百姓就要消耗一亿斤粮食。(这里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不是一石三十公斤,勿喷!)神京城官仓之粮只够神京的百姓食用,也无力在赈济其他各省。

  “姑父,难道山东河南等地的官仓也存粮不足么?”

  林如海沉声道:“这几年天灾不断,除去南方几省,各省官仓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林如海的声音里充满担忧。

  “难道不能从南方调拨粮米么?”

  林如海摇头,“官仓存粮是有定数的,南方虽不缺粮,可官仓里的粮食也不能全调拨过来,况且南方几省大部分的粮食都在士族手中,由于推行新法得罪了大部分世家,若是从江南调拨大量粮米,这些世家怎么可能拿出粮食来充实市场,平稳粮价!若是南方在乱,那就得不偿失了。”

  贾环点头道:“姑父所言极是,若是朝廷与这些世家买粮,恐怕也会狮子大张口。”

  林如海忧心道:“环哥儿,找你来是想无非是想看看你,有没有法子解决此事,否则不知道要饿死多少无辜百姓!”

  贾环微微一笑,道:“要说法子,侄儿这还真有一个法子,或许能帮朝廷度过这次难关!”

  黛玉看着贾环神采飞扬极度自信的样子,眼中异彩闪现,连爹爹都解决不了的事情,环儿竟能解决,若是真的能帮天下百姓度此难关,那可是功德无量!想到此处心中自豪,看向贾环的眸子更加温柔。

  林如海闻言大喜,站起身来道:“环哥儿,你真有法子?”

  贾环笑道:“姑父,我早料到今岁会大旱,种了一些新作物,每亩能产五千斤,侄儿一次种了万亩之多,此作物四月一熟(真有这种),不挑土地只是产量上会有有所不同而已。且这些作物正好成熟,来年各省在分批种植,可解了朝廷的缺粮之难。”

  ps:明天上架了,求花花,票票

第五十五章 赐蟒

  林如海闻言哪里还等得,急匆匆的拉着贾环进宫面圣。

  大明宫养心殿,“贾环你说的是真的!”

  贾环恭敬的说道:“陛下如此大事,臣不敢欺君!在极西之地有一茬红薯半年粮的说法。”

  弘武帝平息一下激动的心情,道:“贾环你是说你种了万亩红薯?而且马上就成熟了?可否带朕去瞧一瞧?”一连三问,可见弘武帝心中的急切。

  神京城南郊一个贾家一百多亩的小庄子,今天竟然被御林军给围的水泄不通,让庄子里的庄户受了不小惊吓。

  地头上,弘武帝带着张廷玉等一众臣子看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田地,眉头一皱,“贾环,这就是你说的亩产五千斤的红薯?可朕怎么没见到?”

  贾环还未说话,户部尚书刘唐便阴阳怪气的说道:“宁侯,老夫为官多年也算见多识广,也从未听说甚么亩产五千斤的粮种,若是不属实你这可是欺君之罪!”

  贾环撇了刘唐一眼,冷然道:“刘大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没见过并不代表不存在,请不要把你的无知表现出来。”

  “陛下,红薯的果实长在地下,陛下叫人一挖便知臣所言非虚。”

  弘武帝相信贾环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欺骗自己,况且贾环也不敢这么做。想到这里亲自走到地里,拿起锄头便动起手来,果然刨出不少红薯来,心下大喜,连忙叫人将这一亩的红薯全刨出来。

  弘武帝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红薯,心里大喜,看向贾环的目光又温柔了几分。

  张廷玉更是亲自下地,与庄户们一起刨红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亩地的红薯全都刨出来,弘武帝连忙叫人过称。

  “陛下经过称量总共五千一百斤。”这数量惊得身后大臣们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同时羡慕的看向贾环,仅此一事,只要贾环不造反,即使后世之君,也会善待贾环。

  张廷玉喜极而泣道:“恭喜陛下,有此神物,我大乾从此不再缺粮,百姓们有救了!”转身又对贾环躬身一礼,道:“宁侯高义,功德无量,某佩服之至!”

  贾环连忙避开,道:“张相,小子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之事,当不得张相如此。”张廷玉起身笑笑,也不言语,眼神极其欣赏的看着贾环。

  刘唐酸道:“也不知能不能吃?”

  贾环也不理会他,对弘武帝道:“陛下,此物能当辅食,也能当主食,赶上灾年便可活命无数。”说着让人点了堆火,将手中红薯扔了进去。

  时间不长,一股红薯特有的香味飘散出来,贾环拿起一个烤红薯,拨开就吃,弘武帝见此示意戴权,戴权拿了一个红薯递给弘武帝。“陛下,小心烫。”

  一口红薯咬下,弘武帝眼前一亮,柔软滑腻,香甜可口,“好吃,味道不错。”

  张廷玉早已经拿起一个在吃,闻言点头道:“陛下说的极是,确实味道不错,不仅如此,宁侯这万亩良田都种植红薯,那就是五千万斤,留种一部分,剩下的可以赈济灾民,以解朝廷的难处。。”

  弘武帝一边吃着红薯一边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贾环这红薯如何种植?”

  贾环便将红薯如何切块发芽,与弘武帝说了一遍,弘武帝点点头,让人将贾环种的红薯,一部分用来赈济,剩下的送进官仓育种,这才带人回了养心殿。

  弘武帝高坐御座上,心情十分舒畅,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笑道:“贾环之功甚大,大家来议一议如何封赏吧。”

  朝上众位大臣,都羡慕的看向贾环,暗道如此功劳,最少也是个国公之位,弄不好又多了一个异姓王。

  牛继宗首先出班道:“陛下,宁侯之殊勋,不亚于开疆拓土之功,请陛下重赏!”开国一脉都出声附和,难得的元兴勋臣也没反对。

  弘武帝皱眉,按说贾环之功,晋位国公也不是不可,只是贾环年幼,骤居高位对贾环可不是什么好事,将来弘武帝是准备大用贾环的。

  正在弘武帝沉思的时候,贾环出班跪地道:“陛下,贾环本一庶子,九岁便上疆场与罗刹人搏命,侥幸不死,又蒙陛下天恩封为一等伯,后又晋位一等侯,执掌宁国一府,陛下待臣之隆恩,自古少有,臣能为陛下尽些绵薄之力,也是臣的本份怎能居功自傲,况且臣如今才不到十四岁,怎能再居高位,请陛下三思!”

  弘武帝面上平静,可紧紧握住的手,出卖了他此时的心情,他果然没看错人,不已大功而自傲!

  林如海也出班道:“陛下,贾环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还请陛下成全他一片赤诚,等他再立新功一并赏赐也就是了。”

  弘武帝点头笑道:“林爱卿,有功不赏不是为君之道,不过贾环也确是年幼,让朕想一想如何赏赐。”沉思片刻,弘武帝道:“戴权赐蟒!”

  弘武帝的话不仅贾环震惊,朝堂上的大臣也都震惊,在大乾蟒服最贵,只有王爷皇子能穿,也就是说贾环将来极有可能封王。当年开国时四王八公十二侯这些人,也只有四人被赐蟒服,也就是后来的四王。

  贾环连忙磕头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受此隆恩,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弘武帝笑道:“怎么贾环你想抗旨么?贾环只要你忠心大乾,朕又怎会吝惜名爵,朕希望我们君臣相得,能一直流传到后世为人所知。”

  贾环此时也有些感动,磕头道:“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朝上众臣都羡慕的看向贾环,只有英国公眉头皱了一下,不过也很快隐去。

  出了皇城,贾环随着林如海来到林府,黛玉身为大家之女,见识自然是有的,见贾环一身蟒服,惊讶的小嘴张得老大,“环儿你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