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28章

作者:不落骨

  芈焱带着司败的甲士包围项氏一族的族地和昌平君的府邸备受瞩目,寿春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的氛围还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危险,全部回到了家中,不敢出门。

  一些胆子大的则是在不远处张望,他们想要看看到底发什么事情了,如日中天的昌平君和项氏一族竟然被司败带兵包围了。

  “昌平君与项燕私自调动兵马,意图谋反,更是害的我楚国十七万将士战死秦国,大王诏令,捉拿昌平君府上家眷家仆与项氏一族归案,等到捉拿首犯昌平君与项燕之后,再做定做。不要做无谓的抵抗!”芈番看着紧闭的昌平君府邸说道。

  此时府邸内的家仆侍者一个个惊慌不知所措,一时间整个昌平君府邸乱做了一团,府邸的管事惊慌的推开了昌平君新妻的房门,但房内早已空无一人,管事靠着门框慢慢的滑下瘫坐在了地上。

  看着府邸迟迟没有动静,芈焱大手一挥,甲士们顿时冲入了昌平君的府邸内,慌乱的家仆看到甲士,一个个更加惊慌的还是逃窜着,这些甲士也蜂拥而上。

  很快昌平君府邸就被甲士控制了起来,瘫软的管事被带了上来。

  “我问你,昌平君的家眷呢?”芈焱问道。

  “夫人和小公子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今天早上我还见到了他们。”管事眼神呆滞的说道。

  芈焱暗骂一声,他们主要的目标就是昌平君的家眷和项氏族人,这些家仆抓了也没什么用处,现场昌平君的家眷提前跑路了,现在芈焱只是期待项氏族人不要跑了。

  “看管好这里,剩下的人跟我去项氏族地。”

  芈焱带着军队走到一半的时候,派去捉拿项氏族人的官吏便迎了上来。

  “如何?”芈焱问道。

  “大部分项氏族人被被抓捕了,但是项燕、项梁和项伯的家眷不知所踪,可能早就逃跑了。”官吏沉声说道。

  “彼其娘之。”芈焱再也忍不住的骂了出来,事到如今芈焱也无话可说了,项燕和昌平君干的谋反的事情,事先带人秘密携带家眷离开寿春也在情理之中。

  “将昌平君府上的家仆和抓捕的项氏族人全部押入大牢,等候大王的处理诏令。”芈焱说道。

  “诺!”

  很快昌平君和项燕谋反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寿春的大街小巷,一时间大部分百姓还是不相信的,但是随着各种证据的拿出,这些百姓也只能认下,十七万将士的战死,让昌平君和项燕瞬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十七万人不是小数,谁也不敢确定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家人。

  但是在有心之人的控制下,昌平君和项燕谋反的事情并没有传播出去,而这个有心之人自然是儒家。

  “有些事情要放在合适的时机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申师于将一颗黑子落下说道。

  “这点还真是与子游师兄颇为相似。”颜路笑着说道。

  儒家的目的是逼迫昌平君画地而治,从而分裂楚国,若是昌平君和项燕谋反的言论传播出去,郢都等地的百姓是否愿意再效忠昌平君这件事还要两说。

  “不过是浅显的招数罢了,上不得台面。现在屈景昭三家还没有下定决心扶持公子负刍登上王位,所以昌平君还需要留着。”申师于说道。

  “李园占据楚王大势,用楚王来处处压迫屈景昭三家,若是他们想要摆脱这个境地,只能想办法废掉楚王再立新王。时间等不了那么多了,再给他们加一把火,没有死亡的威胁,他们是不会下定决心的。”颜路落子说道。

  耻辱加上死亡的威胁,才会让屈景昭三家认识到手上有一个傀儡楚王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如此,那便让弟子们动手吧,楚地的事情该结束了,弟子们还需要去秦国历练,为接下来的魏国做准备。”

  此时,屈家家主带领军队前往了郢都的路上,而此时的郢都,昌平君已经知道了自己和项燕的谋划破败的事情,看着躺在床榻上昏迷的项燕,昌平君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

  “来人,吩咐下去,楚王年幼,李园勾结秦国,意图颠覆楚国,今日起,本君与大将军项燕,准备清君侧,诛佞臣!”昌平君说道。

  “诺!”

第241章 ,清君侧,子游回朝

  昌平君喊出清君侧的口号之后,郢都、竞陵、陵阳以及长沙以南地区纷纷响应,负责捉拿昌平君的屈家家主走到一半便停止不前了,上书请求平叛。

  此时郢都内,昌平君已经被幸存的项氏族人包围起来了,他们是来找昌平君要一个说法的,项氏一族无缘无故的背上了叛国者的名声,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诸位,带兵入蜀乃是我和大将军共同商议的,奈何被朝中奸臣发现,将消息卖给了秦国,这才让我楚国十七万儿郎惨死,大将军至今昏迷,这一切都是朝中奸臣的过错啊!”昌平君声泪俱下的说道。

  知道真实情况的范增、项梁都没有说什么,在项燕答应昌平君入蜀的时候,项家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如今楚王年幼,奸臣把控朝局,对内欺压百姓,对外软弱无能,我楚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还将自己当做楚国百姓,就跟我一起清君侧,诛杀奸臣。”昌平君看着这些人说道。

  “李园贼子着实可恶,把控朝堂,因为大将军与其政见不合,便诬陷我项氏一族谋反,诛杀了我族人,若是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项氏一族中有人喊道。

  剩下的人也想到了自己惨死的族人,一个个顿时面红耳赤喊道

  “清君侧,诛奸臣!”

  看着情绪上头的昌平君心中冷笑一声,在他看来项氏一族并不是傻,而是没有给他们一个合理造反的理由罢了。

  项氏一族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私自调动军队的罪过有多大,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将项氏一族百年名誉毁在自己手里罢了。

  造反和清君侧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清君侧占据了大义罢了。

  “好,郢都长沙两地纷纷相应,项伯将军早些日子已经带领着平兴的大军驻扎在竟陵,等到项燕将军苏醒之后,再做具体布置,我们清君侧喊出之后,李园定然会派人围剿我们。

  有劳诸位前去配合项伯将军抵御即将到来的军队。”昌平君擦干了泪水说道。

  项氏一族多年经营楚军,族人大多都是能征善战的人,现在项燕昏迷,昌平君想要保全自己,只能依靠的就只有这些人了。

  “诺!”

  项氏一族的人纷纷离开了,但是范增和项梁并没有离开,两人虽然心中对昌平君如此收买人心的手段不耻,但是现在他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束手就擒是死,造反失败也是死,前后都是死,造反到还有这一线生机。

  项伯手上还有这七八万精锐,足以挡住李园调派来的军队的攻势。

  “君上,我听闻当今楚王出身不明,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范增看着昌平君问道。

  “此事乃是宗室之事,我并不清楚,民间传言罢了,以后切勿再提。”昌平君淡淡的说道。

  “诺。大将军就拜托君上照顾了,我与项梁将军前去帮助项伯将军布置城防。”范增行礼说道。

  “有劳,范曾先生了。”昌平君还礼说道。

  范增和项梁离开郢都郡守府之后,项梁看着范增不解的问道

  “范先生,刚才为何问楚王出身问题?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我不过是试探昌平君罢了,我第一次见到此人就观此人身上有王气,郢都乃是楚国故都,蕴含着楚国气运,这些天来昌平君身上的王气与楚国气运逐渐融合,此人今后定是楚王。

  刚才我故意询问楚王熊悍的出身问题,就是想看看昌平君有没有称王的想法。”范增说道。

  “昌平君不是说那是民间传言吗?还说不让我们再提了。”项梁说道。

  范增淡淡的瞥了一眼项梁这个武夫,说道

  “若是昌平君真的没有称王的想法,就不会说这是宗室之事了,他的意思很明确,楚王身份的问题要宗室来解决,而昌平君本人就是宗室之人。只不过现在我们喊出的口号是清君侧,若是直言楚王身份有问题,那就是造反了,整个楚国都不会在帮助我们了。”

  范增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项梁也不是傻子自然听懂了其中的意思,昌平君有称王的想法,只不过现在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号收拢人心罢了。

  “到了军营之后,派遣探子到各地散布楚王身份不明的消息,再派人塑造昌平君的形象。”范增说道。

  “我知道了。”

  昌平君在郢都喊出清君侧之后,楚国上下震动,不仅是楚国,其他五国和百家也纷纷被震惊到了,原本他们对秦国发出的灭了楚国十七万大军的消息就感到莫名其妙,毕竟没听说秦楚开战了,他们还没吃明白上面的瓜,昌平君就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这让他们吃的更不明白了。

  在看到昌平君喊出清君侧之后,不仅没有趁着楚国朝堂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大军进攻寿春,反而是龟缩起来,积极准备各种防御工事。这让一些人明白了,昌平君并不是准备清君侧,而是准备画地而治,重新打造一个小楚国了。

  这让五国和百家的吃瓜群众直呼六六六,一时间没人再去深究秦国是怎么灭了楚国十七万大军了,都在看着楚国这场清君侧到最后会是谁输谁赢。

  当楚国的消息传回秦国之后,子游一行人已经抵达了咸阳,回到咸阳之后,子游直接入宫去汇报蜀郡的情况了。

  而章台宫中,嬴政正在和自己的智谋武力天团的成员们商议该怎么再阴一把赵国,让赵国也无法插手接下来的灭魏之战,赵魏楚之前签订的盟约,一直是秦国攻魏的一大障碍。虽然秦国能够抵抗三国同盟,但是如此伤亡和损失太大了,不符合秦国灭六国的国策,如今楚国内部分裂,楚国是没精力顾忌魏国了,而赵国这个搅屎棍还好好的,靠着这些年的发展和草原部落的供养,到是开始恢复了不少国力。

  “启禀大王,先生回来了,正在宫殿外求见。”

  “快让老师进来。”嬴政说道。

  王翦、尉缭、蒙武站在左侧,吕不韦、李斯和韩非站在右侧,将中间的位置给子游让了出来。

  子游上殿之后行过君臣之礼之后,众人再度回到了沙盘前,准备商议着赵国的事情。

  “老师可算回来了,科学院已经摸透了炒钢法和百锻法,现在军队已经开始逐步配备最新的铁制兵器了,老师提出来的冷凝甲科学院尚且没有做出成品,但是科学院已经做出了只有二十多斤但防御力不亚于现在的盔甲。”嬴政开心说道。

  武器和盔甲这可是士兵最大的依仗,虽然盔甲不像武器那般容易快速普及,但只要研究出来那就是迈出一大步了,只要有足够的事情足以普及整个秦军。

  “公输家和秦墨的速度倒是不慢,我来之前听说大王有意攻打魏国了?”子游问道。

  “没错,上一次灭韩损失极小,这半年的修养,足以弥补回来,而且颍川郡已经稳定,楚国又分裂。若是无法让赵国不插手灭魏之事也无妨。”嬴政说道。

  看着嬴政神采飞扬的样子,子游看向了一旁的吕不韦,吕不韦无奈的耸了耸肩,嬴政现在的状态明显是自信过头了,灭韩前所未有的顺利,让嬴政认为可以加快一统的进度了,灭了魏国再进行修养也不迟。

  这些天秦国朝堂因为这件事已经吵的不可开交了,军方也认为可以开打,文官内也有极大一部分人支持。

  唯有吕不韦坚持原来的方案,打一次修养一到三年的时间,修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军队和朝堂得到休息,更多的是让百姓们修养。

  战争打的是消耗,而这些消耗来自于百姓,虽然秦国现在各种储存丰富,但谁也无法确保未来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未雨绸缪,让百姓们得到足够的休养,以免遇到突发情况,却无力应对。

  “我认同原本的计划,休养一年,等到明年再攻打魏国。”子游说道。

  嬴政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不解的看着子游,他以为子游会支持自己灭魏,毕竟子游一统天下的心愿比自己还强烈,但此刻子游保持了反对意见,这让嬴政无法理解。

  不仅仅是嬴政,在场的人除了吕不韦之外,其他人都无法理解子游的想法,尤其是军方的三巨头。

  “老师您难道认为现在不是攻打魏国的最好时机吗?”嬴政问道。

  “是,面对赵魏两国,秦国的确有能力取胜,但赵魏两个有着足够的国力拖住秦国,若是此战长久下去,难免再现长平之战。”子游问道。

  满足嬴政迫不及待攻打魏国的想法秦国承受的住,但是这个头不能现在开,一旦让嬴政习惯了急功近利,未来难免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而且赵魏两国可不是韩国那样没有足够的国力和战略纵深,一旦赵魏两国拼死和秦国打消耗战,最后秦国不仅导致自己内部出现问题,拿到的还是一个衰败崩溃的魏国,这就得不偿失了。

  “老师认为何时才能攻打魏国?”嬴政问道。

  “明年开春,如今楚国刚刚分裂,若是此时攻打魏国,昌平君难免会用抗秦调动楚国百姓的民心,借此缓和自己和楚国朝堂的关系。

  若是那时现在让楚国分裂的谋划只是徒劳,不如等到昌平君与李园开战之后,等到二人打的难解难分之时再进攻楚国。

  而且臣在蜀郡遇到了刚从赵国回来的的念端先生。念端先生在赵国曾秘密为赵王诊脉,言:赵王命不久矣。”子游说道。

  遇到念端这个事情是自己胡扯的,但是赵王堰的确命不久矣了,根据历史记载,赵王就是在明年春天暴毙而亡,至于原因嘛,和娼后厮混有很大的原因。

  “老师所言当真?”嬴政站起来说道。

  若是赵王真的命不久矣,他倒是可以再等等。

  其他人也纷纷意动,赵王堰若是死了,赵国将会举国皆衰,全国为赵王哀悼,在赵王丧期结束之前,是不能动刀兵的。

  当初李牧灭掉了襜褴,击垮了草原联军,原本是有希望灭掉小半个草原的,但是因为赵王的丧期,他只能撤兵。

  “没错。”子游说道。

  “若是如此,那就等一段时间,等到明年赵王堰死后再攻打魏国。”嬴政说道。

  “诺!”

  商议到此结束之后,众人也变得随意了起来,赵高为众人端上来茶水和点心,众人坐下开始谈论这次蜀郡的收获。

  “老师去往蜀郡辛苦了。”嬴政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