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216章

作者:不落骨

  “我并非是说不行雷霆手段,但决不能大动刀兵。渔阳郡有着李信与陈平,还有这数万秦军,可以应对三家,若是调兵而去到可能打草惊蛇。燕国初定,若是在大动刀兵,不利于稳定地方,应该以雷霆之势抓捕首恶,而不是杀敌所有参与者,诛首恶,对从者可从轻发落,依照其罪责定罪。”李斯说道。

  李斯的话当即也迎来不少人的赞同,九卿中的人也分裂成了三派开始争吵,公羊家和法家为首主张以雷霆手段,严酷之刑罚来惩戒这些参与叛乱的人,主打一个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

  现在的法家还属于以刑止刑的阶段,虽然不如后世张汤发展成的酷吏阶段,但也初现酷吏的样子了,而且因为李斯和韩非的影响,秦国的法家数量最多的是申不害之法家,也就是忠于嬴政本人,鞠郭剧三家的叛乱,是对他们心中太阳的背叛,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所以必须要杀光这些不忠诚的人。

  而公羊家之所以主张严酷手段,是因为他们觉得,燕国乃是苦寒之地,百姓困苦,秦国征伐燕国是为了帮助燕国百姓走出苦难,过上好日子,他们是在嬴政的带领下行的王道,但现在鞠郭剧三家竟然想要发动叛乱,实属是不识好歹,这是对他们心中的行王道教化的否定,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行王道无法让他们乖乖听话,那就行霸道。

  最后一派则是中立派,默默的看着双方争吵。吕不韦看着争吵的大臣,没有说话,一件事便凸显了现在秦国的朝堂格局,那就是大杂烩。各家各派的人都有,而且哪怕是一个门派出身,但学派不同,他们也除了表面上维持和平,一旦遇到问题出现分歧,那打的比谁都乱厉害,其中最明显的儒家、法家。

  儒家内部就不说了,七十二反贼是谁也不惯着谁,如果子游站出来说话,他们可以一致支持,因为子游不论是身份还是功绩他们都是心服口服的,但若是换了一个人他们想要对他们指手画脚,他们会直接将唾沫吐到对方的脸上。

  这样的儒家,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包括子游自己,也只有这样的儒家才会不会让嬴政猜忌,也只有这样的儒家才能让他们学派在秦国内活下来。

  “好了。”嬴政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看着下方安静下来的人嬴政说道

  “鞠郭剧三家之行为不用纠结,必须行雷霆手段,处以极刑,夷三族,警示天下,这件事不用说了。至于其他参与者,派人仔细查清楚,根据参与深浅处刑,至于被迫卷入者,派往骊山为寡人修陵护陵赎罪。至于那些游侠儿若是主动自首,依照罪行论罪,若是被抓获之人全部处死。”

  嬴政的话为平定渔阳郡定下了基调,嬴政的态度表明了之后,下方的大臣也不用再争吵了,而是开始考虑该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入平定这件事。

  “启禀大王,臣有话要说。”御使大夫站出来说道。

  “爱卿有何话要说。”嬴政说道。

  “渔阳郡监察使曾经向上汇报,郡守陈平与三家多有联系,也与渔阳郡当地权贵多有来往。在其上报的奏章,掩盖渔阳郡真实情况,可见其心有异。臣请大王派人捉拿陈平。”御史大夫说道。

  御史大夫的话说完,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眼神纷纷在御史大夫冯去疾和子游这个太尉身上来回移动,一些心思活络的人开始有了别的思绪。

  “陈平的事情,爱卿不用多说了,陈平给朕的密奏中说明了情况,所以不用担心陈平的事情。”嬴政说道。

  “是臣多虑了。”御史大夫冯去疾拱手说道。

  “爱卿如此负责,是寡人之福分,是秦国之福分。陈平和李信的事情不用考虑,现在要考虑的事情是渔阳郡的军队分散在各地,若是三家聚集造反,蓟城的守军恐怕不足。”嬴政说道。

  “启禀大王,虞渊护卫已经训练完毕,可以让他们去渔阳郡!”冯毋择拱手说道。

  冯毋择除了掌握了羽林军之外,他还兼任着训练虞渊护卫的任务。自从虞渊护卫被子游招降之后,他们便一直处于秘密训练之中,从来没有示人,一直被当做秘密手段使用。

  而且前后被训练的虞渊护卫已经有一百多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军中好手,能够以一当十的人,让他们去渔阳是最合适不过的。除了虞渊护卫之外,罗网也是十分合适的,但罗网终究是杀手团,无法放在明面上,尤其是嬴政要将鞠郭剧三家当做典型来警示天下,所以不能用罗网这样的臭名昭著的杀手组织。

  相较而言,虞渊护卫这个特种部队是十分合适了。

  “但是虞渊护卫恐怕还是不够,可以在羽林军挑选数百人秘密潜入渔阳郡,协助李信和陈平。”子游提议道。

  “寡人以为可以。”嬴政说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臣等无意见。”大臣们拱手说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便是如此了,这次一场大战是难免的,又面临冬季,渔阳百姓同时要面临天灾和人祸,虽然渔阳郡初定,但那也是寡人的子民,所以寡人决定派人押送物资去帮助渔阳郡百姓度过寒冬。”嬴政说道。

  “大王真乃古之圣君,此举只有昔日上古圣王尧舜能够与大王相比。他国多说我秦国乃是虎狼之国,行酷法,而轻教化,更是将百姓当做牲畜使用,但此实乃他国之污蔑,纵观春秋以来有几个君王能够在意自己百姓在寒冬中如何?又有哪个君王能够在将初定疆域的百姓当做自己的子民来看待?我观史书上下,除大王之外再无一人。

  大王心怀天下万民,是我渔阳郡百姓之幸事,是我秦国之福,更是天下百姓应该跟随之人!”公羊兴立刻站出来说道。

  满朝臣公齐齐愣神看着公羊兴,子游也微微侧目看着公羊兴,眼中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公羊兴竟然如此精通吹捧之道。申不害学派的法家人眼中则是满满的悔恨,他们悔恨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让公羊兴给抢先了,他们的太阳必须要由他们自己来赞美!

  “竟然是一个佞臣!”法家学派的人在心中给公羊兴下了一个定义。

  看到公羊兴竟然如此上道,嬴政心中的虚荣心还是被狠狠的满意了一番,眼中带着满意的看着公羊兴,示意公羊兴继续再说点。

  “大王有此心乃是好事,只是不知道这件事应该由谁去负责?”吕不韦打断了公羊兴的吹捧问道。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意动,这可是一个刷声望的好机会啊,办好了不仅能够在嬴政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还能狠狠的在民间赚取一波声望,甚至被渔阳郡百姓立生祠都有可能。同样的这个任务也不好做,一旦出现一点问题,不论是嬴政还是渔阳郡百姓都能生撕了他们,但相对于这点问题,他们更愿意去冒险。

  看着下方一个个翘首以盼的大臣们,嬴政心中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下令而是询问道

  “仲父以为谁去比较合适?”

  “此事应当选取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万无一失。”吕不韦说道。说白了这件事是战后救灾的事情,但往往就是这救灾之事最难处理,首先是面对巨大的利益难免不会有官吏出现歪心思,所以需要一个人负责,让其他人不敢有歪心思。同时还需要有能力将这件事办的井井有条,不会出现披露。

  “老师以为让谁去合适?”嬴政又看向了子游。

  “臣觉得,太子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太子即将十岁,也该出去历练一番了。”子游拱手说道。

  听到子游提到扶苏,大臣们先是一愣,他们没想到子游竟然会让扶苏去负责这件事,要知道这可是要去渔阳郡啊,而且已经入冬了,天气严寒道路难行,就扶苏这个孩子,一点意外就可能导致早逝啊。

  “老师说的在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嬴政笑着说道。

  听到嬴政的话,大臣们心中明白嬴政本来的意思便是让扶苏去,这是开始让扶苏接触朝堂了啊。作为太子的扶苏,因为年纪的原因一直在被吕不韦教导,咸阳内时常就能听到扶苏的各种事迹,所以大家对这位未来储君还是很满意的,也都纷纷准备着等扶苏开府之后抢先效忠,但他们没想到嬴政竟然现在就要让扶苏接触朝堂,这完全不合理啊。

  现在嬴政春秋鼎盛,便开始让扶苏接触朝堂,等到嬴政中年,扶苏恰好戴冠,如此一来,恐怕会出现一些影响秦国朝堂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嬴政是怎么想的,但是现在他们除了称好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若是这个时候反对,不仅得罪了嬴政,同样也会得罪扶苏。

  “大王英明!”

  “这件事便这么定了,由太子扶苏负责此事,满朝文武负责协助。”嬴政说道。

  “诺!”

  随着事情的敲定,这次的朝议便散去了,只不过大臣们还陷入嬴政让扶苏接触朝堂的事情中,他们也不知道嬴政是怎么想的,他们虽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亲近扶苏,但那也是扶苏成年,嬴政中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嬴政已经老了,扶苏正值当年,他们亲近身为储君的扶苏也没什么,但是亲近就完全不同了。

第375章 ,扶苏入燕(求月票!!)

  子游依旧和吕不韦、李斯和韩非三人一起离开,其他大臣自然也没有兴趣上前搭话,毕竟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还是十分清楚的。看着下方一个个心不在焉的大臣,吕不韦不由得轻笑了一声。

  “当真是有趣啊,大王此举让整个朝臣都寝食难安了。”李斯也是笑道。

  相较于这些大臣担心的问题,他们这些嬴政心腹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除却吕不韦之外,他们都是嬴政将来要留给扶苏的,一个朝堂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保守派。等到扶苏亲政的时候,他们这些老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如今的吕不韦,成为了拉动秦国战车骏马的缰绳。当然前提是他们不会去做什么自惹麻烦的事情。

  “是啊,不过让储君于十岁幼年时期便接触朝政之事,也恐怕也是第一次吧,大王之胸襟常人所不能及。”韩非也是附和说道,对于嬴政胸襟宽大之事,韩非是了解的,但却没想到嬴政竟然宽广如此之大,毕竟储君接触朝政,这可不是一个百害无一利的信号。

  “相较于你们说的这些,我觉得回去之后就该有人上书劝诫大王了。”子游随声附和道。

  吕不韦看了一眼韩非和李斯,能够在这件事上不怕死的上去劝谏嬴政的人也就只有法家了,而且是术法一派的铁头娃了。

  “呵,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大王又没有下令不允许让人上书劝谏?何况大臣的作用不就是如此吗?在君王做出错误决断之时,敢于劝谏规正;在大王德行有失的时候,敢于直言。”韩非反驳道。

  听着韩非的话,子游心中不由得想要吐槽一番,韩非的话也就现在能说说了。历史上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嬴政权势再无人能挡,那可是面刺寡人之过者,诛三族,上书谏寡人者,处极刑,谤讥于市朝者问寡人之耳者,尽数诛之。

  “不过,让扶苏去渔阳郡终究有些不妥。”吕不韦开口说道,作为一个从商贾出身,成为权倾天下的丞相,吕不韦自然明白一份风险一份收益的道理,自然明白扶苏去渔阳郡最后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但作为一个长辈,还是不愿让扶苏跋涉去渔阳郡,不仅仅是路途遥远,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医疗水平,一个风寒都可能让扶苏夭折。

  “昔日果断的文信侯如今也开始变得犹犹豫豫起来了吗?”子游调侃道。

  吕不韦只是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对于吕不韦的担忧其他三人自然也是明白的,但是他们心中也都是更加偏向让扶苏亲自去走一遭的。

  嬴政的寝殿之中,嬴政正在看着奏章,赵高则是在一旁朝着嬴政汇报大臣散朝之后的姿态。听到大臣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之后,嬴政也是笑了两下.

  赵高看着嬴政有些欲言又止,嬴政放下奏章问道

  “你想说什么就说,给你身上文渊阁领班的责任,不是让伱喂喂诺诺的。”

  “回禀大王,奴也觉得让太子去渔阳郡有些不妥,渔阳郡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加上还要经过赵国,渔阳郡内还有很多图谋不轨之人,太子千金贵体如此操劳恐怕不妥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子不立危墙,不行陌路,不入深水,不坐垂堂。齐庄公之事就便是例子。”赵高跪在地上说道。

  “太子千金之体吗?你觉得寡人如何?”嬴政笑着问道。

  “大王乃是秦国的王,未来的天下之主,是万不能有失的。”赵高说道。

  “但是你可知道寡人在十三岁之前过的是何种生活吗?”嬴政平淡的说道。

  赵高当即将头埋的更深了,他自然是知道嬴政在赵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水深火热都不足以形容了,人间地狱都不足为过,但是作为嬴政的奴才他可不敢将这种大不敬的话说出来。

  “再有经历过苦难,看到过人间辛酸和真正的天下,他才会明白自己肩膀上的责任究竟有多重。若是仲父、母后以及王后对他的保护都太过了,甚至老师都从不敢让他涉险。椒房内的鲜花风吹便倒,而野外的嫩草却能挡住狂风暴雨,他是寡人的儿子,是未来天下之主,这两千多里路只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今后他的路要更远更难走。”嬴政声音中夹杂着些许沉重。

  身为人父他又何尝不心疼扶苏,但是这是扶苏的必经之路,与其让扶苏过足了娇惯日子,倒不如提前让他经历困难和风霜。

  “奴知道了。”赵高说道。

  “路上让罗网随时跟随着,在下令让医官属那边挑选医官六人跟随扶苏一起去,让夏无且也跟着去。在传令给冯毋择,让他在羽林卫中挑选护卫跟着一去。”嬴政犹豫了一下说道。

  “诺!”赵高说道。

  从嬴政的话中,赵高便知道嬴政心中还是担忧扶苏的,先不说这些安排,夏无且是嬴政的贴身医官,嬴政都让他跟着扶苏走了,足以看出来嬴政对扶苏还是很上心的。

  “若是有大臣堵在宫门求见,你知道怎么说了吗?”嬴政说道。

  “奴知道了。”赵高起身说道。

  “下去吧。”

  “奴告退。”

  等到赵高走了之后,嬴政再度拿起了奏章,大殿的侧门中章邯躬身走了进来。

  “让影密卫也动起来,一路上暗中保护太子。”嬴政说道。

  “诺。”章邯拱手说道。

  等到章邯走了之后,一个穿着秦军盔甲的人便走入了殿内。

  “从黑冰台内挑选精锐,暗中保卫太子。”

  “诺!”

  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嬴政才再度看起了奏章。

  嬴政派遣扶苏要去渔阳郡稳定百姓的消息,不过半天便传遍了整个秦国朝堂,正如子游、韩非、李斯和吕不韦想的那般,一些大臣觉得嬴政此举不妥,便纷纷上书劝谏嬴政收回命令,但这些政令全部被吕不韦命令丞相府拦截了下来。

  丞相府中,吕不韦和扶苏一大一小对而坐,两人中间的桌子上放着堆起来的奏章,一旁的火盆中烧着价值千金的炭块,通红的炭块上热气环绕。

  此刻的扶苏脸上充满了兴奋,让他去渔阳郡安抚百姓的诏书已经到了他的手上,这是扶苏第一次正式去做事,他心中自然是兴奋异常,毕竟这代表嬴政已经开始认可他了。

  “这些是大臣们上书,劝大王收回命令的诏书,全部被我拦截了下来,至于怎么处置我交给你了。”吕不韦难得在扶苏面前露出了严肃的表情,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还有一丝期待。

  扶苏看着堆成小山高的奏章,刚要伸手去拿,吕不韦再度开口说道

  “渔阳郡路途遥远,路上随时可能遇到任何危险,渔阳郡内尚且有着不知多少反贼,随时你都可能身死他乡。如果你不想要去的话,我可以将这些奏章递交给大王,并且让大王收回诏书,你一定要慎重考虑。”

  听着吕不韦为自己陈述危害,扶苏笑着说道

  “扶苏知道。”

  扶苏打开了一个奏章,大概扫过一眼之后,便换了第二本,前后看了几本之后,扶苏便没有了看下去的兴趣,这些奏章上说来说去都是那些陈述利害的话。吕不韦一直在默默的看着扶苏,看到扶苏没有再去拿新的奏章,吕不韦刚想开口询问,就见扶苏抓起一把奏章丢进了一旁的炭盆之中。

  奏章在接触烧的通红的碳之后,便轰得一声燃烧了起来,烟雾升起。烟雾中扶苏的脸上没有任何笑意,而是充满严肃。

  扶苏起身对着吕不韦行礼道

  “扶苏从记事起便是在太傅身边长大,从小便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我是大秦的太子,若是我连这两千多里的路都无法走完,将来如何走完大秦最需要走完的路!仲大夫,扶苏愿意前往,少傅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扶苏不惧这些!”

  看着扶苏坚毅的眼神,吕不韦知道扶苏已经下定决心了,一时间吕不韦的心思既是辛酸又是欣慰,教导扶苏数年,如今扶苏有这样的想法,他没有白教导扶苏,有这样的太子,秦国未来不会太差。但扶苏在正是应该无忧无虑过着孩童生活的年纪,却已经明白了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又让他感到辛酸。

  “既然你心中已经有了决断,这些奏章我会全部拦下的。宫内恐怕也到了消息,你先回去向太后和王后汇报,之后再去找少傅,他有话告诉你。”吕不韦说道。

  “诺。”扶苏说道。

  扶苏要去渔阳郡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赵姬和扶苏的生母郑王后的,两人也觉得嬴政的命令有问题,便去找嬴政,但是却没有见到嬴政的人,赵高拦住了他们。正在赵高被两人责难的时候,扶苏来了,两人看到扶苏之后,也顾不上赵高了,当即便带着扶苏去商议这件事。

  看着赵姬和郑王后带着扶苏走了之后,赵高也是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面对朝臣赵高是不怂的,他虽然是近侍,但他本身还是文渊阁领班,同时还是中车府令,位居上卿之位,前者给了他实权,后者给了名号,赵高现在可是实打实的内朝第一人。但是在面对赵姬和郑王后,别说他了,哪怕是嬴政都无法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