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113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夜里果然出了幺蛾子,幸好嬴政意志力顽强,没有让芈云得逞。

  女子孕时本就旺盛,何况已经几个月没有吃过肉味了。

  嬴政每天笙歌不断还好,但是芈云可是实打实的每天只能忍,女人也会食髓知味的!

  虽说三月以后正常问题不大,但是嬴政很大,而且芈云实在腰肢纤细,身材娇柔,这个风险他可不想冒,急色也不至于现在这一时,反正不缺女人。

  把柄突然被抓住,怀中佳人媚眼朦胧,面色春红,而且还有不能说的诱惑。

  说实话,嬴政自己都佩服自己顽强的意志力。

  狠狠在美人挺翘处打了两巴掌,结果不止没有用。

  芈云反而一声嘤咛,媚眼拉丝,貌似更想要了。

  最后还是嬴政点了芈云睡穴,这一夜才算平安过去了。

  不由得心中感慨,朕这都能忍住,朕真是太厉害了!

  次日,嬴政立刻召来燕丹,准备筹划燕国。

  燕丹最近在大秦过得还是极为舒适的。

  嬴政对燕丹的政治声望扶持一直很到位,在大秦有面子,回了燕国就有声望。

  燕丹应召而来,如今燕丹对自己的心态也调整了许多。

  虽然这辈子比不上好大哥了,但是能够与好大哥维持良好关系,对于自己日后登上王位,对于秦燕关系,也是极大地裨益,

  大秦越来越强,那么自己和秦王的关系越来越好,对于燕国国内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是极大地帮助。

  燕丹一丝不苟的行了一礼,嬴政温煦笑道:“丹,你来了,快坐。”

  燕丹落座后,嬴政微笑道:“丹,最近在大秦过得如何?寡人大秦的风土人情如何?”

  燕丹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一个精英贵族来到大秦,这个当世最强的国家,肯定是要亲身游历,深入了解秦国国情的。

  燕丹越是了解大秦越是绝望,越是对燕国绝望。

  秦国的耕战一体,军功爵制太强了,律法完善严明,自商君变法上百年以来,守法观念更是深入秦人之心。

  虽不乏苛责严酷之处,但是整体而言绝大多数还是好的,绝对称得上吏治清明,民心淳朴,上下积极进取。

  再加上现在自己好大哥这个顶尖君主,秦国太强了。

  燕丹拿燕国和秦国比了一下,更是绝望了。

  燕国身为老牌贵族专治诸侯国,和秦国的政治体制相比,不能说差距不大,只能是天壤之别,当然,大秦是天。

  再说两国官吏素质对比,大秦一方律法严格一视同仁,绝大多数官员不会因为三瓜两枣就放弃自己和三族的羁绊。

  而燕国这边,贵族贪污那叫贪污吗?燕国非是你王室一家之燕国,乃是全体贵族之燕国。

  百姓民心对比,大秦一方百姓民心淳朴,敬畏官府,敬畏律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勤劳肯干,服从管理,积极缴纳赋税,服从兵役劳役。

  燕国百姓,多慷慨悲歌之士,但是谁要你们慷慨悲歌啊!

  慷慨悲歌意味着不好统治!燕国百姓凶悍狡猾,官府需要花费更多代价与百姓斗智斗勇,统治成本就比秦国高,收益还比秦国低。

  当然,这不怪燕国百姓,因为根据他们祖辈生存的经验,如果你什么都听官府和贵族老爷的话,那你就有吃不完的苦,缴不完的赋税,服不完的劳役,干不完的累活。

  燕国百姓表示,根据我们祖辈的生存经验,但凡我们相信贵族老爷一句话,我们也活不到今天,在太爷爷那辈就绝种了。

  燕丹一直苦思应对秦国的办法,还是想不到有什么可以正面相对的可能性。

  最后还是不想了,反正秦燕中间隔着赵国,打也是打赵国,秦燕一向交好连横,而秦王也是自己好大哥,还是别想着和秦国为敌了。

  燕丹听闻了嬴政问话,真心称赞道:“大秦真不愧当今天下最强之国,吏治清明,百姓淳朴,贵族用心,军士敢战。”

  “更有大王这等圣君为王,外臣实倾佩之。”

第170章 覆手为雨

  嬴政微微一笑:“丹这话可过誉了,大秦也是有许多问题的,千头万绪,寡人也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且不说这个了。”

  嬴政面色一正,微皱眉头:“丹,寡人今日请你过来是有一事要告知你。”

  “赵国要与大秦联姻,此事你可知晓?”

  燕丹心中一惊,似有不祥预感,正色回道:“外臣知道,前番赵国使臣郭开入秦之事,外臣也有所了解。”

  嬴政悠悠一叹:“是的,郭开真乃国士,寡人和这朝堂衮衮诸公都被他说服了,现在尉卿已经前往赵国合盟。”

  燕丹心底一沉,燕赵向来不和,如今秦赵联姻合盟,那么燕国

  燕丹赞叹道:“郭开先生确实是国之大才,赵国有此大才,真赵国之幸。”

  嬴政见燕丹对重点只字不提,接着说道:“丹,伱有所不知,郭开私下曾与寡人言,赵国新王继位,欲开疆立威,希望可以联合秦国攻燕。”

  燕丹的心彻底沉到底了,最坏结果果然出现了。

  赵国愿意拿出五座城池以及和氏璧联姻合盟,这个诚意太足了,秦国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燕丹依旧争取,起身急声说道:“大王,切不可中了赵国计策!”

  “秦赵世仇,岂能因一次联姻而化解?”

  “三晋乃大秦之劲敌,而燕齐一向是与秦交好,一向连横以抗衡三晋。”

  “如今赵国这是缓兵离间之计,不过是为了麻痹大王,赵国如今毕竟还未恢复元气,一旦在燕齐占了便宜,逐渐壮大,以秦赵之仇,岂非养虎为患?”

  “燕国与大秦并不相连,更是苦寒之地,国小民寡,只会是大秦之助手,绝不会是大秦之敌手。”

  “而魏赵占据中原沃土,地广民丰,又是与大秦连年征战,世代血仇,魏赵才是大秦之大敌啊!”

  “大王,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如此血仇,岂能轻易消弭?”

  “大王,万万不可轻信赵国说客一家之言,请大王三思!”

  嬴政连连点头,叹息道:“丹,你说的有理,寡人也都清楚。”

  “但是寡人也是深知血仇无益,秦赵如此相互仇恨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

  “你与寡人都是自幼为质,深受战争之苦,如今有机会消解仇恨,不求完全消弭,哪怕只是慢慢冲淡,这也是好的开始,寡人实在无法拒绝。”

  燕丹着急,正要再开口,被嬴政摆摆手按下,嬴政接着说:“但是,寡人也没有同意赵国攻燕的想法。”

  “正如你所言,秦燕一向交好,而以你和寡人的关系,寡人怎么可能连赵攻燕?寡人岂是这等薄情之人?”

  燕丹转忧为喜,躬身一礼:“外臣多谢大王!大王恩德,外臣感激不尽。”

  嬴政微微笑道:“丹,不必客气,坐下吧。”

  燕丹小心坐下,仍是正襟危坐,细心听嬴政接下来的话。

  “只是新王继位,必然是要立威的,燕赵一向深仇,赵国国力也是略胜燕国,赵国执意攻燕,而赵国诚心与大秦联姻,寡人也无法阻止。”

  “为了秦燕,也为了秦赵,寡人只好同意出兵助赵攻魏,唉,此实属无奈。”

  “也只有如此能助赵王立威,秦赵都没得选,除了攻燕,也只能攻魏了。”

  “只是魏国势大,赵王能否立得住这威,还是未知,若是事不可为,怕是赵燕还是难止兵戈。”

  “寡人今日找你来,就是为了提醒你,小心赵国最近攻燕。”

  燕丹眉头紧蹙,躬身拜下:“外臣万谢大王关怀厚恩,外臣代父王,代燕国感激不尽。”

  嬴政轻轻摇了摇头,一声叹息,无奈道:“丹,你与寡人皆王室,身负国家重担,有些事难免身不由己,若真的发生不忍见之事,还望丹可以理解寡人。”

  燕丹深深一拜:“外臣知晓,大王今日之举,已是仁至义尽,外臣万谢万谢。”

  嬴政深深看着燕丹:“丹,无论如何,寡人不希望影响咱们的友谊,你是寡人唯一的好友,寡人也希望你好好的,待你继位,秦燕结万世之好。”

  燕丹动情道:“大王,臣亦是如此想法,大王只要不弃,外臣愿同大王永结友好!”

  嬴政欣慰点头,微笑道:“好!丹,你理解就好。”

  “你先下去好好休息吧,寡人还有些政事。”

  燕丹深深一拜:“外臣告退,谢大王厚恩。”

  嬴政看着燕丹离去的背影:‘这个消息传过去,以燕王喜的性格,只要赵国出兵攻魏,燕国一定趁机攻赵。’

  ‘再加一道保险,谁也别想安宁,都给朕狠狠打起来!’

  “来人,去召魏良人过来。”

  燕丹回去的路上脚步匆匆,心情沉重。

  ‘想要和秦国友好还是天真了,诸国或合或争,岂有定数,秦国如此强盛,燕国岂能敌之?’

  ‘只靠与大哥的情分,身为王室身不由己,靠不住啊。’

  ‘秦国虽强,却有一个不是弱点的致命弱点,那就是秦国的一切都是为秦王存在的。’

  ‘想要以外部手段对秦是不可能了,只有想办法挑动秦国内乱了。’

  ‘秦国自上任先王子嗣稀薄,更是年幼,若是秦国.’

  ‘太难,好大哥早已掌握实权,在秦国一言九鼎,不可能有内乱发生,除非好大哥.’

  燕丹摇了摇头:‘暂且不想这个了,我还没有继位,还需要好大哥的帮助,有些事只有继位后才有考虑的必要。’

  ‘现在还是想办法借好大哥的势想办法尽早继位。’想到这里,燕丹的眼神阴沉的可怕。

  ‘现在还是先把赵国欲攻燕魏的消息传回国内,让父王早做准备,我可不想接手一个孱弱不堪的燕国。’

  自燕丹回府,没多久,便有几人骑着快马出城而去。

  且不说燕丹,待魏纤纤接到召见消息,心中惊奇。

  大王可从不曾召见过自己去章台宫,章台宫自己更是一次也没有去过。

  而自己受孕后,也不曾再侍寝,近几日大王好似极为繁忙,更是已经数日不曾见到大王。

  魏纤纤心中想着,看来是一定有什么事了,而这件事,应该是牵扯到自己父亲的。

第171章 风雨欲来

  在魏纤纤到了章台宫后,倒是嬴政疏忽了,以她手无缚鸡之力的体质,又是刚刚受孕,怎么爬上来都是一个问题,还是惊鲵提醒,最后嬴政令惊鲵带她上来。

  魏纤纤笑容温婉可人,见了嬴政,乖巧行礼:“臣妾拜见大王,大王万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