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142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嬴政细细观赏此剑,重重赞了一句好。

  此剑成形出世已经两百多年,乃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这两大铸剑师也不过是为其铸造有形剑体罢了。

  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他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方可出世。

  传闻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焚香沐浴,敬天祈祖,天地众神也想此剑出世,齐齐下凡,人神合力,引来雨师施雨,雷公击橐,蛟龙捧矿,天帝装炭,(东皇)太一、天地诸神也下凡共赏,欧冶子、干将二人尊上天之精神,尽展全部技艺,人神共进,历时三年,终成宝剑。

  剑成之时,剑身天然镌刻花鸟大篆篆体“泰阿”二字。

  泰通太,乃一字之分化。

  泰者,大之极,极大。大中之大也。

  其尊也、盛也、日也、治也、安也、定也、平也,和也。

  易象曰:天地交也。

  阿,大陵也。

  泰阿即至尊社稷。

  此乃天下诸侯王道威道之剑。

  此剑连柄带剑身全长五尺九寸(周制),乃是至尊之数,其外表古朴正气,大巧不工,更是端凝沉雄,内敛自盛,非天下一等英杰,难窥其内里尊贵威严,无坚不摧。

  当今天下,泰阿宝剑便是天下第一宝剑,无人质疑。

  原本历史上嬴政便是佩此宝剑,爱不释手,哪怕是崩后,也要此剑同殉。

  嬴政喜爱非常,心中赞叹:‘泰阿剑果然名不虚传,乃是天下名剑,只可惜只是诸侯威道之剑,王道之剑,现在用着还好,一统后便配不上寡人了,天下一统后,区区诸侯王道已经无法治理万里江山,朕要的是王霸道杂之的皇道之剑,泰阿,那时候就配不上朕了。’

  ‘且用着吧。’

  泰阿剑在嬴政手中极为乖巧,就像当初的湛卢一样,嬴政满意的点点头,回剑入鞘,令人再备一剑架,便在这殿中与湛卢剑一左一右。

  嬴政抱着芈烟坐好,揽着纤纤细腰,笑着对芈烟说:“泰阿剑不愧乃是天下名剑,寡人很喜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不可不赏,烟儿想要什么?”

  芈烟见嬴政喜欢,已然是喜悦至极,贴在嬴政怀中娇声道:“只要大王喜欢就好,臣妾整个人都是大王的,臣妾什么封赏都不要,臣妾只想要大王。”

  嬴政哈哈大笑,使劲在芈烟俏脸亲了好几下,又亲向修长玉颈。

  顺着向下埋在宝宝食堂里肆意妄为,为所欲为。

  芈烟勉力的揽着嬴政后颈,顺从挺着任嬴政施为,纤细颈喉中控制不住发出一些难以形容的,令人酥软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嬴政才离开宝宝食堂,宝宝食堂已经有了变化。

  笑道:“好,烟儿今天晚上做好准备呦,寡人今天可要过去,你今天可别想休息好了。”

  芈烟已经软瘫在嬴政怀中,媚眼如丝:“大王~大王让臣妾每一天都不休息都行。”

  嬴政在芈烟翘臀轻打了一巴掌:“那就说定了。”

  芈烟走后,嬴政还真是有点难受,方才别说撩拨的芈烟动情,嬴政自己也是上火。

  拿起笔,也没什么批改奏疏的心情。

  这时一旁最贴心的离舞,离舞左右看了看,没外人,满脸要偷腥的坏笑,小步蹭到嬴政身旁,跪坐在嬴政脚边,仰头看着嬴政,笑容简直甜的就像蜜一样,一脸乖巧:“大王~需要奴婢侍奉大王吗?”

  “嗯?”

  好像有东西掉了。

  离舞爬到桌下去捡,好像被衣服遮挡了,掀起嬴政下裳,钻了进去,要好好找一找。

  很快,嬴政便缓缓深吸一口气。

  很好,书里的东西是真没白学。

  找的很认真嘛。

  良久离舞才爬出来,蹲坐的腿都酸了。

  当然嘴也酸了,都要麻了,最后吞咽了好几口才保证了大王衣服不脏。

  真是累得不行,但是终于找到了。

  又好好用心清洁了干净,帮大王整理整齐衣物。

  离舞眯着眼笑看嬴政,极为乖巧,嬴政夸赞:“离舞还真是没白学啊。”

  离舞伸出丁香小舌舔了舔嘴角,感觉有点东西。

  嗯、舔干净了。

  乖巧笑道:“只要大王喜欢,奴婢也都喜欢。”

  嬴政眉头一挑:“再接再厉。”

  离舞笑的更开心了。

  求票票啊亲爱的读者老爷们~~~

第203章 即将再见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秦王政三年结尾,而一路上心情复杂忐忑的公孙丽,也到了陌生的大秦。

  齐国虽富庶,但是毕竟经受灭国之战,近乎灭国,强国气象是远远不如大秦的。

  临淄城虽商业氛围浓郁,齐人富裕,市井繁华胜于诸国,但是其威严和大气,与咸阳城相比实在差的太远了,更别提小小的桑海城了。

  大海尽显自然之壮阔,但是咸阳城乃是人力之伟业。

  公孙丽虽然出身也算不凡,也是有些见识,但是毕竟不过是一个小姑娘,初见巍巍雄伟咸阳城,难免既是害怕又是好奇憧憬。

  也是进了秦国她才知道接自己的这群人,各个身份不凡,尤其是领头的,待自己非常尊敬客气的仲岐大人,一定是一位顶尖大人物。

  这一路上实在是风轻云淡,一行人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但是真是连一个小毛贼都没遇到,在这个世道还真是罕见。

  唯独在将要离开齐国的时候,狂风骤起,飞沙走石,目不能视,雷霆震震,又天降大雨,下了足足三刻钟,道路泥泞不能通行,因这大雨耽搁了些许时日,除此之外再无意外发生。

  仲岐临近咸阳城的时候已经立刻派人去禀告延瑾,延瑾早已经为公孙丽备好住所,是咸阳宫附近的一座清净小院,等这一行人到了咸阳城没多久,刚到备好的住所,延瑾已经在门口等着。

  公孙丽只见仲岐态度恭敬向一颇具威严的长者行礼,这位长者看着有些面熟,只是公孙丽实在也想不起来。

  两人说了一会话,那位长者便态度和善走至车架前。

  公孙丽急忙下了车架,恭谨道:“小女子公孙丽参见大人。”

  延瑾迅速观察了公孙丽一眼,心中赞道真乃绝世佳人。

  拱手回了一礼,和善笑道:“公孙姑娘不必多礼,不知姑娘可还记得老夫?”

  公孙丽犹豫一二,轻声回道:“请大人恕小女子失礼,一时间难以想起,请问大人高姓大名?”

  延瑾呵呵笑道:“也是十余年了,姑娘当时尚且年幼,不记得也是正常,姑娘还记得在邯郸曾出手相助的那次刺杀吗?”

  “老夫便是主上的护卫。”

  公孙丽恍然大悟,模糊的记忆好似变得清晰,连忙致歉:“请大人勿怪,小女子想起来了,您是延瑾先生对吧?”

  延瑾温和一笑:“姑娘好记性,还记得老夫微名,不错,老夫正是延瑾。”

  伸手虚引院中:“姑娘请先入内叙话。”

  公孙丽行了一礼:“多谢延瑾大人宽容小女子失礼之举,大人为主,请大人在前。”

  延瑾倒也没有多加客套,和善一笑,走向院内,心中对公孙丽感官更好了一些。

  公孙丽带着侍女跟上后,仲岐连带一行人才跟着一起入内。

  延瑾带着公孙丽直接进了正堂,延瑾请公孙丽上座,公孙丽再三推托,最后还是延瑾坚持,公孙丽端正坐下,其余人等忙着收拾。

  延瑾笑道:“不知姑娘这一路可还满意?仲岐他们侍奉是否周全?”

  公孙丽点头微笑,回道:“多谢延瑾大人安排,一路上仲岐大人诸般实物一应俱全,无漏无缺,也请延瑾大人替小女子谢过仲岐大人。”

  延瑾点头:“姑娘满意就好。”

  “姑娘定然知道,昔年姑娘相助的,乃是当今天下至尊至贵的大秦之主。”

  说这话的时候,延瑾恭敬对着咸阳宫的方向拱手一拜。

  公孙丽点了点头。

  延瑾接着说道:“也是大王派老夫请姑娘入秦,大王对姑娘极为重视,如今姑娘平安来秦,老夫心里也是踏实了。”

  “稍后姑娘安顿下来后,老夫先去禀告大王,大王虽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是相信很快便会召见姑娘,请姑娘勿急。”

  “这段时间舟车劳顿,姑娘可暂且休息一段时间,平日里也可在咸阳城逛一逛,感受一下大秦的风土人情。”

  “另外,老夫请了宫中一位老嬷嬷教导姑娘,毕竟深宫规矩众多,也请姑娘了解学习一下宫中礼节。”

  公孙丽轻轻点头,犹豫一二,微笑说道:“多谢延瑾大人安排照顾,小女子感激不尽。”

  “请恕小女子冒昧,有一事相询,不知可否方便?”

  延瑾点头:“姑娘请说,老夫一定知无不言。”

  公孙丽轻声说道:“昔年之事已经日久,小女子也从未有过挟恩图报之想,况且也算不得什么恩情,纵然没有祖父大人和师兄小女子几人,以延瑾大人的高绝修为,那些不入流刺客的能力也不可能伤的了大王。”

  “小女子实不知大王召小女子有何事情,不知延瑾大人可否方便示下?”

  延瑾笑着摇了摇头:“姑娘真是过谦了,不愧是卫国君子作风,侠义行事,不求回报。”

  “对于姑娘所问,老夫确实不知,老夫身为臣子,岂可胡乱揣测君上想法?老夫也是听命行事,大王也不曾多言,只要求必须万无一失请姑娘入秦,老夫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大王对姑娘很看重。”

  “另外,老夫也请姑娘不要多虑,大王乃是仁德圣君,姑娘这等人品,大王必然极为喜爱,姑娘此行定然是有益无害。”

  公孙丽轻轻点头微笑:“久闻大王天眷圣君,确实是小女子多虑了。”

  延瑾笑着点头:“既如此,老夫暂且告辞了,还要进宫禀告姑娘已经平安入秦的好消息。”

  公孙丽连忙起身相送,一直送到门外,躬身行礼拜别:“延瑾大人请慢行。”

  延瑾回礼上马匆匆赶往咸阳宫。

  仲岐领着一众人也都收拾完毕,这时也来告辞:“公孙姑娘,行李都已收拾妥帖,延瑾大人已经为姑娘备好一应所需,侍女仆役一应俱全,我等尚有公事,便先告辞了。”

  “仇治会暂且暗中守护姑娘安全,姑娘所处咸阳城,有仇治保护,天下无人可伤姑娘毫发,姑娘若有任何需要,尽请吩咐管家就好。”

  公孙丽对着众人深深一礼,诚恳谢道:“小女子一路多亏诸位照应,感激不尽,在此万谢。”

  仲岐和众人连忙回礼,这一路上众人对这位公孙姑娘也极有好感,一路上这位公孙姑娘实乃大家作风,谦逊明礼,知情达义,待人温柔和气,善解人意。

  不以生疏而离远,不以位高而鄙人,实属品德高洁,为人怀瑾握瑜,与之相处如沐春风,众人莫不心中钦佩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