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164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弟子出身卑微,东方六国皆卑鄙之,唯独秦国唯才是举,重用七国士子。”

  “身处卑贱的地位,却不想着去积极改变,寻求作为的人,就如同被圈养的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模样,这样的人不过是勉强直立行走的畜生罢了。”

  “做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

  “长久处于卑贱的地位,贫穷的境地,反而讥讽富贵,厌恶禄利,以自托于无为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不过是无能而已,这决非士人应有的情怀,弟子绝对做不了这样的怯懦蠢事。”

  “现在秦王吞并各国,治理天下之心有识之辈皆知,弟子亦确实有游说侍奉秦王之心。”

  “老师了解弟子,愿意放手支持弟子,弟子感激不尽,老师之授业恩德,弟子此生没齿难忘。”

  说罢,李斯大礼拜下,重重叩首。

  荀子抬手虚扶:“通古,起来吧。”

  “为师还有几句劝告给你,希望你可以记得。”

  李斯起身恭敬候着,听闻此话,深深一躬:“老师请赐教,弟子必铭记在心。”

  荀子轻轻一叹,说道:“通古,你才能不逊于你师兄,更胜你师兄的是小心谨慎能屈能伸,精于世事独善其身,这是你的优点,但是却也是缺点。”

  “小心谨慎能屈能伸,意味着有些时候你无法坚持正确,却有一定危险的事情。”

  “精于世事独善其身,意味着你会太看重自己想要拥有的东西,却忽视了有些该放弃的又有着怎么样的善处,会执着错误却对自己一时有利的事情。”

  “为师要送你的只有两句话。”

  感谢

  @吞噬铁杆

  打赏支持

第236章 可为不可为

  “物禁大盛,物极必反。”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李斯深深的记下了这两句话,大礼拜倒:“老师教诲,弟子定铭记在心,必然每日三省吾身,不敢忘怀。”

  荀子深深一叹:“通古,好自为之啊,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要坚守君子之道啊。”

  李斯重重叩首:“弟子明白,老师教诲,弟子一定记下!”

  荀子自怀中掏出一封荐书,荐书悠悠飘向李斯,李斯双手接下。

  自从嬴政恶趣味把荀子排上了武林榜前列,戳破了荀子有着高深修为的事实,天下人一片哗然,颇为非议,这个不老实的老头。

  自那以后,荀子也不装了。

  “这是为师的荐书,去了咸阳,可以递交秦王,也许会有一点用。”

  李斯心中惊喜至极,即便一向处事冷静,也是忍不住喜形于色,有老师这一封荐书,起码少奋斗十年啊!

  是,荀子是老师没错,但是弟子出门,能用上关系,老师却不给荐书,那这个意味就值得琢磨了。

  或者老师没有秦国的关系,那即便名气大,能用上几分也是个问题。

  现在老师有关系,还是直接通往秦王的,还给了荐书,这老师是真卖力啊,就这一手,已经称得上再造之恩了。

  李斯重重叩首,感激至极:“老师、老师、老师之恩情,弟子永不敢忘!”

  荀子淡淡道:“通古,去吧,让你师兄进来。”

  李斯又是重重叩首,起身恭敬一拜:“老师,弟子先下去了。”

  小心将荐书放入怀中,倒退着出了门,轻轻合上。

  韩非看见李斯出来,笑道:“师弟,看你红光满面,一定是好事喽。”

  李斯微微笑道:“对师弟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师兄,老师在里面等你,有话可以出来再说,别让老师等急了。”

  韩非连连点头,快步走向屋内,一边走一边说:“师弟说的是,师弟等我出来再聊。”

  韩非进房,小心关上了门,清咳两声清了清嗓子,也是严肃了起来。

  “拜见老师。”

  荀子面无表情,无声的看着韩非,韩非直直与荀子对视着,毫不退让。

  荀子叹息一声:“看来你已经知道为师想要说什么了。”

  韩非点了点头:“老师,您也知道弟子的想法,弟子是不会改的。”

  荀子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所为。”

  韩非洒脱一笑:“弟子身为韩国公室,为人子为人臣,本就没得选。”

  “若是屈膝为臣可护国周全,弟子也是愿意的。”

  悠悠一叹:“但是大争之世,无路可选。”

  荀子忍不住劝道:“你已经悟出了你自己的道,你也走出了自己的路,虽然你走的路和老师的不同,但是老师也很欣慰,你的学识才华已经不弱于老师了。”

  “但是韩国实现不了你的抱负,韩国也没有机会走你的路了,为师见过秦王,他胸襟宽广,心怀天下,像你这样的大才,侍奉秦王,无论如何,看在你的面子上,起码可以保全韩国公室。”

  “为师虽然只与秦王见了一面,但是可以确定最终吞并天下的一定是他,韩国挡不住的。”

  “像你这样的人,锋芒毕露,囊锥立现,若不能为秦王所用,必为秦王所毁。”

  韩非面容严肃,坚定道:“弟子想要试一试。”

  “无论如何,苟且偷生也不是弟子选择的路,也不会是弟子给韩国选择的路。”

  荀子罕见的带上一丝怒其不争,断然道:“这是死路!你做不到,韩国也做不到。”

  韩非坚定地看着荀子,毫不退却,一言不发。

  荀子深深一叹:“少年人意气风发,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一切,但是世间事总是残酷而现实的。”

  “你是为师的弟子,为师实在不想看着你自寻死路。”

  韩非微笑道:“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荀子摇了摇头:“你的作为是对的,坚守自己的忠义,为师不该劝你。”

  “但是你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你的书还没有写好,写好以后再回国吧。”

  韩非沉默一二,笑着点了点头:“老师说的对,还是要写好,再没有后顾之忧才是。”

  韩非仰头一笑:“无论成败,一身所学,所思所想也是该留下才是,即便韩国用不上,总有别人能用上。”

  荀子哑然失笑:“行了,出去吧,为师要休息了。”

  韩非嘿嘿一笑:“弟子告退。”

  韩非悠悠走出房门,轻轻关好了门,心情沉重,他心中并没有表面那么轻松。

  门内的荀子也是深深一叹,更显衰老。

  这世上但凡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有着坚韧不退,宁死不悔的品质,这种品质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优点,他们总是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同样,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对于智者来说,今年一战后,悬念实在不大了。

  除非六国可以团结一致,但是这种可能是没有可能的。

  在韩非出来后,李斯看着韩非貌似轻松,实则心事重重的模样,身为同吃同住几年的师兄弟,怎么会不了解对方呢?

  情知这位师兄一定选择了一条不好走的路,甚至是死路。

  韩非率先开口,依旧是一副乐观模样,笑容满面:“师弟,师兄惨喽,方才老师考教,师兄学艺不精,老师不让走啊,只能再学一段时间了。”

  “不像师弟更胜师兄,已经可以出去看看这世间美景了。”

  “哪像师兄,师兄几年没回家了,想回家看看都不成。”

第237章 伏念

  李斯笑道:“师兄玩笑了,师兄才识更胜师弟十倍,一定是老师不舍得师兄离开,想必是老师要给你开小灶了。”

  韩非苦笑连连摆手:“老师哪有这个精力,今天师兄可是把老师气得够呛,接下来一段时间,肯定要给我穿小鞋才是真的。”

  李斯哈哈大笑,突然问道:“师兄,你还是想要回韩国是吗?”

  韩非心中轻叹一声,面上微笑回道:“韩国是我的母国啊,是我的家,不回家回哪里呢?”

  李斯看着韩非,这个他一向为之羡慕嫉妒的师兄,现在他一点也不羡慕嫉妒了。

  出身高贵,享受着王族的一切富贵,但是该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也要承担责任,无论这个责任能否担的住。

  他的牵挂总是更多的。

  李斯心中既是为之庆幸,又是为之叹息,庆幸少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叹息的是自己师兄选了一条死路。

  两人相识数年,同吃同住同老师,韩非性格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但是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讨人喜欢、值得令人尊重的人,李斯对他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呢?

  李斯缓缓开口:“师兄,有时候试过了,如果真的事不可为,为之放弃,也未必一定是一件坏事,这也不是懦弱。”

  韩非哈哈一笑:“多谢师弟的劝告啦,以师弟之才华,此去必然名显天下,富贵荣华,以后师兄如果落魄了,就去投靠你,师弟可别嫌弃我这个酒鬼。”

  李斯知道这是玩笑话,也是哈哈笑着回道:“师弟就承师兄祝言了,师兄若有所需,凡是师弟能做的,一定尽力而为。”

  韩非躬身一拜:“多谢师弟了,师兄祝你此去功成名就,一路顺遂。”

  李斯回礼:“多谢师兄,师弟也祝师兄诸事顺遂。”

  “嗯、还有可以早日回家。”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经此一别,真不知两师兄弟再见会是什么模样。

  在李斯离开小圣贤庄之前,又有人找上门来,正是小圣贤庄如今的儒家掌门,端木敬德。

  端木敬德今年五十多岁,是个额冠博带,长髯及胸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