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186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这也是为什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也是为何,古今中外,凡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广于流传,就是因为太难了,基本都是可一不可再,运气成分更大。

第276章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赵这场战争,貌似燕军先发动的袭击,并且兵力更多,但是实际上完全不是。

  燕军毫无士气,兵无战意,战力衰败,武备陈旧,而且多是步卒。

  而赵军多精锐精骑,士气昂扬,武备精良。

  硬实力燕军是差赵军太多的。

  双方的战略目的更是不同,燕军是想收回所有损失,又因为战力不敌,只能以快打慢,抢时间。

  此举已经陷入兵家大忌。

  赵军则不然,赵军只要守住大城,自然可以再把燕军打回去,而赵军也没有再开疆扩土的想法,现在他们实力也不允许。

  一方沉心静气,一方铤而走险,只要赵军谨慎行事,在各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燕军可以说是毫无机会。

  在燕军不够快,无法及时拿下占据决定因素的武遂之后,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但是剧辛没有办法,兵家无小事,岂是说打就打说停就停的,一步步被形势逼着只能铤而走险。

  硬实力不如对方,还要铤而走险,那只能期待对方做出错误举措。

  这也是为什么刚决定冒险,剧辛就让燕丹快速散播庞煖不过尔尔的谣言,不是为了羞辱自己这位老朋友,纯粹是为了激怒庞煖,希望庞煖做出错误的决定,庞煖毕竟年龄大了,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年龄越大越受不了激将。

  若是激的庞煖愤怒冒进,急中出错,那燕军就会增加更多成功的机会。

  当然,剧辛也只是随手一笔,也没想着全靠这点小伎俩。

  只是战争就是一点点小优势积累才能成为大胜利,只要对自己有利的,无论大小,无论什么手段,该用就要用,战争不能讲人情、良心、颜面什么的,对此剧辛有着清晰的认知。

  但是劣势实在太大了,到了现在,已经无路可选,或者说,在发动这场战争后,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但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不到最后一刻是绝不会放弃的。

  至于什么是最后一刻,当然是战略战术目标都失败才是最后一刻。

  现在还不是,现在是最后一搏。

  还有最后的机会,即便失败,也要完成后手准备,减少损失。

  而庞煖在确定李牧、乐乘已经就位以后,立刻大大方方进兵剧辛的伏击圈。

  在庞煖早有准备之下,剧辛的突袭并未取得什么战果,赵军军阵严密,士气凌厉,这一瞬间剧辛就知道自己的铤而走险已经暴露了。

  既然已经暴露了,那就证明事不可为,那就只能尽可能减少损失保住战果。

  剧辛果断派出信使,传令雁春君与燕丹按计划行事,自己则是亲率精骑转向庞煖后方与庞煖纠缠在一起,稍战即退,边打边深入赵国腹地。

  剧辛很清楚,既然计划已经暴露,那么自己后方必然也有包围,应该已经包上来了,反正换做自己,是一定会这样安排的。

  现在只能深入赵国腹地,同样也可以将赵军精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这也正合心意。

  庞煖情知,剧辛以身为饵,但是这个鱼饵又不能不咬,一万多骑兵威胁太大了,而且还是对方主将亲自领兵,不可能放任不管。

  待乐乘赶到后,令乐乘率领所有步卒支援武遂,必须守住武遂。

  自己则接收乐乘一万精骑,连带本部一万,合兵两万亲率骑兵追杀剧辛而去。

  剧辛并没有在赵国境内胡作非为,已经没有必要了,这样做只会激怒赵国,这不利于事后的谈和。

  剧辛倾尽全力领着一万多骑兵闪转腾挪,四处扰敌,直奔邯郸,逼得庞煖也只能尽全力追赶,李牧率领的两万精骑也后发先至,逐渐赶到。

  两位名将各率两万精骑围杀剧辛,剧辛兵困马乏,人在敌国,粮草短缺。

  在最后,果断领兵冲向庞煖大旗。

  全军覆没。

  在最后即将被斩下马的那一刻,他洒脱一笑‘昭王,臣尽力了。’

  ‘庞煖,可惜了,老朋友再也见不了最后一面了。”

  “再也、不能一起饮酒打猎了。’

  在剧辛这支孤军全军覆没的时候,庞煖已经确定这场战争赵国赢了。

  但是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面前现在摆着的是他最后一个朋友的尸体。

  在剧辛怀里他找到了一封留给自己的信。

  信里只有一句话:‘老友,汝已更胜吾矣。’

  庞煖来不及悲伤,这场战争还没结束,庞瑗令李牧回守北疆,接下来用不到他了,北疆长时间没有大将镇守,也是完全不行的。

  庞煖简单休整后,带上了剧辛的尸体赶赴武遂,接下来要反攻了。

  ‘老友,无论如何,你最想安眠的一定是在蓟都吧。’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在庞煖赶赴武遂的时候,见到的只有田单。

  乐乘已经反推到方城了。

  田单没有来得及回援庞煖,中途遇见了乐乘,预计没什么问题,大局已定他也不想在多折腾,毕竟不是自家齐国的事,直接去了武遂修整至今。

  剧辛在决定殊死一搏的时候,就已经全部交代好了雁春君,在接到自己最后事不可为的命令后,立刻全军撤退,重新夺回的小城全部放弃,坚守方城。

  然后请大王谈和。

  在剧辛的拼死拖延下,燕军没有什么损失便退回了方城,保住了大部分的元气。

  然而此战的损失依旧是令人心痛难伤,损失共有近三万人。

  普通步卒权且罢了,但是此次最大的损失是那一万五千多骑兵,燕王喜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便昏了过去。

  这是他压箱底的精锐啊!

  但是他也知道,事已至此,先解决问题再说!

  幸好还有方城这座大城坚守,还有十五万大军,还有谈判的筹码。

  在庞煖的大军兵临城下后,燕王喜派出使臣要求停战谈和,庞煖也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

  燕王喜已经没有任何心思扯淡,直接给出了赵国可以接受的条件,燕国可以把这次打下的所有城池全部交给赵国,并且支持伐秦,参与合纵。

  赵悼襄王虽然觉得还是便宜了燕国,但还是立马应允了,他可没忘,原本有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现在可都是赵国的了,血赚啊!

第277章 既然你们打起来了,那寡人也要上了

  赵悼襄王也知道燕王喜这是故意挑拨,但是都准备和秦国翻脸了,还怕这个?

  先吃下再说,反正从道理上说,这是燕国夺走的,赵国又从燕国手里夺回来的,先和秦国掰扯着拖延,等打起来就无所谓了。

  一切谈拢后,一切好似又回到了原点,庞煖班师还朝,燕国默默舔舐伤口。

  秦赵城池归属问题,有的掰扯。

  两个多月的战争,又是以燕国丢面子又丢里子而结束。

  而庞煖则是因为此次大捷,以及击败斩杀剧辛而名震天下。

  庞煖将剧辛的尸体交给了燕丹,请他将剧辛安葬在蓟都,那里曾经有他为之效死的君主,以及曾经为他们这些贤才建造的宫台。

  燕丹心情沉痛的应下。

  但是在回到蓟都之后,暴怒的燕王喜想要处置剧辛的罪过,想要族诛剧辛。

  在雁春君和燕丹以及许多高官的恳求下,燕王喜才打消了这个想法,但是也下令,再不许剧辛族人进入蓟都。

  燕丹冒着燕王喜发怒的风险,偷偷在当年的招贤台不远处安葬了剧辛。

  他并没有白白冒险,他的这一举动,吸引了许多义士效忠。

  燕太子贤德之名也是逐渐传出,当然,也有燕丹的推波助澜。

  燕丹非常明白,名声是要好好经营的。

  当剧辛战死的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邹衍足足静坐了一天。

  到了他这个境界,早已看淡了生死,能够再引起他情绪波动的实在不多了。

  可剧辛之死讯依旧令他情绪无比低沉,只能遥遥以烈酒相送。

  老朋友又少了一个,如今还剩下的老朋友还有谁呢?

  在燕国进兵赵国的同时,嬴政等待的机会也已经到了,趁机攻魏。

  早就准备好了,不再给你们加一把火,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联合起来?

  嬴政令蒙骜率五万精锐攻魏!

  一时间魏国上下人心惶惶。

  由不得魏国不慌,河东连带部分河内,整个涑水流域的领土已经全部被吞下,现在打的可是魏国的中原基本盘了。

  如今的魏国,新王初继位,国内大灾,连年兵祸元气大伤,在嬴政数年的连招放血下,可谓是虚弱无比。

  蒙骜进军可谓势如破竹,短短一个月便拿下十余城,整个魏国朝堂上下乱成一片,魏景湣王心中惶惶。

  吕辽不是还在秦国谈和吗?怎么秦国直接就进攻了?

  吕辽也是这么想的,急忙求见嬴政,但是嬴政根本不见。

  吕辽又急忙去求见吕不韦,吕不韦一声冷笑:“谈了这么久,一直在旁枝末节耽搁时间,简直毫无诚意,和约又没签,大秦当然可以攻魏。”

  吕辽苦苦哀求,但是吕不韦也不再多谈。

  吕辽急忙派人回魏,一定要大王给一个谈判的底线。

  魏景湣王现在是彻底麻了,这情况该如何是好?

  秦军凶猛根本无法抵挡,燕赵打成一团,现在这种情况求援都不知道找谁。

  只有楚国,但是现在楚国敢出头吗?就靠魏楚两国,楚国敢为魏国出头吗?

  楚国敢不敢两说,但是楚考烈王麻了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