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219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秦楚两国世代联姻,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两国之纠葛,远远胜过其余诸国。

  纠葛程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即便在秦昭襄王数次清理以后,大秦朝堂的楚人,也是多不胜数。

  自嬴政继位,为了暂时维护与楚国的关系,没有刻意清理楚系,但是也没有提拔,只是竖起了昌平君这么一个杆子。

  近些年蛋糕越做越大,嬴政增加了其余各国的人,唯独对于楚国,高度警惕。

  现在这更是一个好机会。

  这几年竖起昌平君的这个标杆,让昌平君做核心,就是为了在踢出昌平君的时候,可以让楚系一时混乱,短时间内楚系不可能再推出一个新的核心,嬴政也不会允许。

  同时表露出对芈云的喜爱,和不放弃,让芈云成为新的楚系核心,现在还有了扶苏,楚系有了盼头,也只会投效芈云,自己再推动一下,表明一下态度,不是问题。

  接下来也不需要对楚系进行穷追猛打,只是新获得的蛋糕少给他们分一些就足够了。

  这样只需要十几年后,就可以为扶苏留下班底,也是相对纯净的班底。

  在灭掉楚国以后,就可以让扶苏去安抚了。

  毕竟在未来的设想,对楚国要做的动作会比较大,这关乎未来的基础。

  大秦的军功爵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赏罚分明。

  大秦的律法固然严苛,固然处罚严重,但是封赏也是真的封赏,尤其是土地。

  大秦的男丁,只要有着合法的平民身份,成年就可以分到土地。

  大秦一向鼓励生育,人口激增。

  再加上许多的功劳赏赐,土地说实话是已经不够分的。

  新开垦的土地总是比较缓慢且稀少的,哪怕郑国渠修建完毕,大多数多的也只是贫瘠土地变成良田,绝不是荒地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但是增加的田亩数量,根本不够分的。

  新打下的城池,根据大秦现在的政策,土地也都是要分出去的,那么可用于封赏的也剩下不多了。

  中原之地皆是繁华之地,地少人多,哪里还有空闲之地?

  即便是慷贵族之慨,用许多中大型贵族的身家性命,家族财富土地,也只能解一时之忧。

  这几年拿下的城池看起来很多,然而实际上人口也是极多,用于封赏的土地已经是有些紧张了。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更想用政治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能用政治拿下城池,进行吞并,所需要进行的赏赐是远远少于用战争获得的。

  至于百姓因为律法严苛,而迫切需要的功爵,日后只需要适当减轻与民生相关的处罚,以及取消一些单纯为了罚而罚的法律,适当让惩罚与奖励再次进行平衡,就足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在嬴政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在修缮秦法,适用于一统之后的秦法一直在做,但是现在是不能把根本改掉的,还需要再苦一苦百姓,尽量压榨百姓的力量,一统天下。

  一统之后就可以实行新法,让百姓也休养生息几年。

  所以现在必须考虑赏赐的问题,一旦赏罚开始失衡,该有的赏赐无法兑现,大秦国家信用破产,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极其可怕的。

  这不会立刻让帝国崩塌,但是会持续让帝国风化。

  上百年建立起来的信用,毁掉只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一旦被毁掉,再想建立起来,真不知道又要多费多少功夫。

  无论是什么道德,信任才是基石。

  信任是整个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基石。

  人无信而不立也,人类社会亦是如此,统治更是如此。

  如今的九州大地,可以满足日后所有灭国之战功勋赏赐土地的,也就只有楚国了。

  整个楚国地广人稀,有着充足的土地用于赏赐,虽然说目前楚国南部,东南部地区,还是缺乏开发比较荒凉,但是靠近中原地区,已经相对开发的土地也是极多的,顶的上韩魏加一起了。

  而且整个江南地区,是有着充足的开发潜力的,用于赏赐总是好过那些,说起来是赏赐,实际上百姓觉得是流放的地方要好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楚国贵族势力强大,多数土地掌握在贵族手中,从贵族手中夺取土地,分给平民,是一件真正得民心的事情,是可以稳定统治的事情。

  与这群贵族合作远远不如消灭掉他们,然后重新制定基础规则,建立起真正牢固的基本盘。

  毕竟这群货色怎么合作都是不好用的。

  他们一直在失去,不会因为大秦给予他们一些怀柔与优待,他们就会真正效忠大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小贵族尚且还有一点可能,中大型贵族是绝对不可能的,而那些小贵族又没有什么话语权。

  留着那些中大型贵族百害而无一利,他们占据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基本还不愿意交税,还会敌视中央朝廷。

  对于一个新兴的大一统帝国来说,旧时代的诸国老贵族,还是死了是最好的,他们全家死掉,就是对帝国最大的贡献了。

  嬴政一直着急要一个具有楚人血脉的儿子,为的是与那些贵族合作,拉拢那些贵族吗?

  当然不是,嬴政很清楚,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为的只是增加当地普通平民,普通楚人小贵族的认同感,这世界上总有些死脑筋的人,尤其是这些世代被贵族统治的人,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时间改变。

  即便真的给予了他们好处,分予了他们土地,但是南北差异太大了,还是需要一个他们更有认同感的人去安抚他们,统治他们。

  同化是需要时间的,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兴帝国,想要真正抹去旧有诸国之民的隔阂,这些都是需要时间,以及种种同化手段的。

  就像现在大秦对所有新拿下城池所做的一样,对治下所有百姓及财产编撰鱼鳞图册,理清人口户籍,百姓分予土地。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币同制。

  这些最基础的,长年累月下去,才可以真正将所有人同化为一国之人。

  而这些也并非是以后一统后才开始做的,大秦早已经在开始做了,每新拿下一地就要开始做。

第327章 馨儿,寡人也很无奈啊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教化,再一次显出了印刷术和造纸术的重要性。

  传播知识的媒介进步后,才能更有效的教化治下百姓,让百姓接受大秦朝廷想要教给他们的知识。

  思想教育,大过天啊。

  不洗脑,不愚民,能当好独裁皇帝吗?当然不可能!

  该夹杂的私货,是万万不能不加的,舆论高地,自己不占,残余贵族就会去占领。

  新拿下的城池,三年之后的百姓,只要身世清白,就可以享有与大秦子民完全同等的权利,可以读书,可以参军,可以得爵,可以做官。

  以目前的情况,想要大小城池都有学堂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所有万人以上的县一级及以上城池,都有官办学堂。

  主要学习的,是儒墨道法公输医农各家知识。

  至于阴阳纵横兵家等,普通人没什么机缘,只能进入咸阳学宫才能学习了。

  毕竟这些容易让人不安分的知识,还是要进入足够的层级之后才能学习,免得一知半解,又是身份低下,没什么机会,引得生出什么不好的心思,闹出什么事端。

  最重要的还是忠诚啊。

  打天下易,坐天下难。

  尤其是坐的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

  打下城池土地容易,灭国后如何吸纳,如何真正彻底有效同化,消灭旧有利益群体,稳定有效统治,这些才是真正难的。

  一个从未有过的庞大帝国,新的帝国,总是会让治下的子民一时之间难以习惯。

  习惯总是难以改变。

  这一切只有在一统之后,才真正更加考验嬴政。

  统治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困难很残酷的艺术。

  能够真正掌握好这门艺术,演绎好这门艺术的人并不多。

  幸好嬴政对此有着足够的自信。

  新的帝国,当统一的那一天,嬴政必将拥有所有的荣光、威望与权力。

  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真的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把惹出问题的人解决掉。

  起码惹出问题的人总是可以解决的。

  这世上永远没有可以尽善尽美,十全十美的事情,嬴政也有接受那么一点点小遗憾的觉悟。

  他是皇帝。

  不是圣人。

  身为一个皇帝,坏心思多着呢。

  就像现在,前两日刚安抚芈云,这天晚上就来安抚嬴馨了。

  秦国与赵国虽然不像楚国与中原一般,南北差异较大,并且嬴政也不打算,比较残酷的对待赵国。

  但是打下赵国后,对赵国的统治依旧是问题,秦国与赵国的仇恨太大了,这全是白起造的孽,长平一战的是非分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毫无疑问的是,对赵国的安稳统治,才是真正比较困难的。

  经过前几年嬴政的努力,再加上时间的消磨,仇恨总算缓和了一些。

  尤其是嬴馨,这个善良纯真的赵国公主,在邯郸平民中具有极高极好的名声。

  不好好利用那可不是嬴政的性格。

  只是嬴馨实在是一个人善纯真的好姑娘,并且一向乃心王室,讨厌战争。

  此次楚国与赵国,背盟弃约,为首召集诸国合纵攻秦,实在是对嬴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背信弃义,发动战争,这两样都是嬴馨最厌恶的事情。

  她只是纯真了些,但并不是傻瓜,她可以想明白自己王兄做事的逻辑,但是她无法接受。

  而这一战,作为主要发起国的楚国和赵国得到的下场,也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决策并不正确。

  而嬴馨近半年来遭受嬴政冷落,也是对她本就饱受打击的心灵更加加重了打击。

  自少女时期就嫁给了嬴政,备受宠爱,嬴政又是如此优秀,还和嬴政生下了儿子,嬴馨岂能不深爱嬴政呢?

  被自己深爱的夫君冷落半年,哪怕是因为战事忙碌不已,但是半年来也只是见过嬴政十余次,还是为了看孩子,这让嬴馨如何接受?

  这半年来,她是一点儿也不比芈云更加好熬。

  这个自从嫁入秦王宫,就再也没有哭过的英武美人,近半年也是泪水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