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256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两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恭敬回道:“大王所言甚是,欲多不寿,得天之赐,当适可而止。”

  “大王一心为民,心怀苍生,臣等又岂会逆天而为?”

  “臣等一切皆从大王之命。”

  嬴政满意点了点头:“好,这十余年也辛苦二位卿家了。”

  “也正是有二位卿家,此二术方能出世。”

  “寡人想请二位卿家将两术编撰成书,以墨家与公输家之名传遍天下。”

  “另外,造纸也只需要将基础传播即可,这些年墨家新开发的技术,依旧为墨家所有。”

  “大秦朝堂所有书籍印刷依旧还是公输家负责。”

  “两位卿家意下如何?”

  公输仇本就无所谓,现在还有意外收获,自然心中大喜。

  相里胜也是松了口气,大王没有让把所有技术全放出去,墨家依旧是领先的,并且是遥遥领先。

  高端纸张的技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攻克的。

  而十余年铺设的渠道,更是遍布七国,这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可以铺设的网络。

  普通纸张的利润本就不高,墨家占据绝对市场优势。

  不是不赚了,只是少赚了,可以接受。

  本身再藏也藏不太久了,趁这个机会,能够再得一波享誉天下的声望,怎么都不亏。

  两人躬身下拜:“多谢大王恩典,一切依大王之意。”

  相里胜言道:“大王,臣还有一请,求大王应允。”

  “卿请说。”

  相里胜恭敬道:“此二术乃是天赐大王,上天眷顾,非是臣墨家与公输先生公输家之功也。”

  “臣请求大王,许臣于书册之上,第一署大王大名尊姓,也让天下人知晓此造福苍生,千秋之功的真正缘由。”

  公输仇连忙说道:“大王,臣亦是此意,臣等凡夫俗子岂敢冒领天功?”

  “天予圣君,大王万万不可自谦,公于天下才是。”

  嬴政面露犹疑之色,犹豫再三,叹息一声:“罢了,此天之功,寡人也不能不表。”

  “便按照两位卿家之意吧,不过一定要写清楚,此玄鸟天赐,非寡人之功也。”

  两人面露喜色,高呼:“大王圣明,臣等遵命。”

  嬴政又交代道:“此术乃是造福万民之术,书籍不可定价过高,然而法不可轻传,也不能过低。”

  “便印刷万册,二十倍之利即可。”

  两人高呼:“大王仁德!”

  嬴政微笑道:“好了,此事便且如此,两位卿家尽快去做吧,最好年前便做好。”

  “臣遵旨。”

  两人退下后,嬴政起身走向章德殿,边走边陷入了沉思。

  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了,或民或军,整个大秦所有人都在忙碌,没有人可以闲下来。

  诸子百家没有一个人可以闲着,尤其是墨家与公输家,恨不得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衣食住行医学用军,都是需要他们的地方,嬴政从不考虑什么工业改革,但是基础生产力的提升,是一直没有停过的。

  最重要的水利道路,基建更是一直没停过,何止是一个郑国渠,整个大秦,大小水渠,四面运河,八方道路都没停过。

  但是嬴政深深吸取了大兴土木的教训,可以搞,但不能急,因为基建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

  也正是因为事情太多,已经足足六年了,郑国渠依旧还没有彻底完工,估计还要两年。

  对嬴政来说如今是最好的时代,贵族势力逐渐衰弱,地主阶级又只是刚刚露头,在大秦耕战一体,军功爵制下,他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权力。

  现在无论想做任何事,任何改革,任何改变,阻力都是极小的。

  感谢

  @书友20190815144809050

  打赏支持

第365章 朕 注定永生!

  在日后,一个新兴的帝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帝国就会诞生。

  在初期,更是处处都在发展,处处都在壮大,创造出的利益足够所有新兴利益阶级去分。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最高统治者的嬴政,才可以更好的去设计大秦的规章制度。

  只要张弛有度,帝国走向正轨,至少也是三百年的皇朝。

  而对一个新兴帝国最重要的,还是基层官吏。

  权力永远是自下而上的。

  只要大秦的整个统治体制人员的吸纳以及阶级流动不出现问题,那么大秦的统治就不会出现问题。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读书人的数量。

  同样,这也是最好的时代。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没有敝帚自珍,他们压根儿也不敢。

  唯独缺的就是知识的传播。

  如今放开造纸术和印刷术,只要十年,再加上之前十年的培养,足够填充基层官吏了。

  并且暂时还不用担心读书人闹事儿,因为只要有点文化,愿意用心做事,大秦就一定有职位给他准备着。

  目前大秦的晋升体系,还是算得上清正公平的,并且也不缺职位给人,毕竟在急速发展的阶段。

  还是不能急呀,鲸吞天下,爽是爽了,如何消化就会是个大问题。

  蚕食才能是真正吃下来,而不会消化不良。

  天下一统之后的国策,制度,一切都需要大改。

  打天下的国策是完全不适合坐天下的。

  这些年嬴政忙个不停,一切都是在为了未来做准备。

  儒墨道法四家一直在修缮更改一统后使用的秦法,或军,或政,或刑,或民。

  这是极大的工作量,要合乎情,合乎理,更要维护统治,然后才能成就法。

  所有法律都要嬴政过目,已经记不得修改多少次了,直到现在也没彻底定下来。

  以及未来国朝的官制军制礼制,这些也都不是简单的。

  四家早就不知道打起来多少次了,是真的打起来了。

  现在可是武德昌盛,当然,偶尔打一打可以,是不允许用内力的。

  至于民生,最重要的便是衣食住行医学。

  衣服还好,当今天下已经有了棉花,种子也一直在改良。

  嬴政早就指示公输家与墨家改进了纺织机,并且由少府建立了纺织厂。

  布匹产量大增,当然现在是没有公开的,是由少府秘密建设的纺织厂,暂时收割诸国财富。

  民以食为天,好吃不好吃现在不重要。

  主要是高产作物的培育。

  虽然已经有了玉米、番薯、土豆等高产作物,但是也需要培育优化才能真正的适合种植,大面积推广,以及高产。

  同样还有历法,关于高产农作物的培育,以及确定更准确好用的历法,农家阴阳家医家也都没闲着。

  住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建筑技术的提升,这个需要因地制宜,慢慢发展就好了,只要百姓可以吃饱,自然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谁不想让自己住的舒服一些呢?

  行这一块,交通工具并不着急,主要还是道路,无论是陆运还是水运,大秦的开路修河也都是没有停过的,这个不能急,基建是急不来的。

  医用这一块则是由念端负责,所作所为也不需多加赘述。

  至于学,这个也不用多加言论了。

  这些基础,都可以令大秦的统治更加稳定,令大秦更加繁华,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按部就班发展即可。

  无论如何,不用着急,优势在朕!

  嬴政最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大秦阶级结构,社会制度和官僚制度,这些如何维持平衡并且健康发展。

  未来必然是由贵族专制改为官僚统治的,必然是要中央集权独裁统治的。

  贵族阶级必然是要退出舞台,地主阶级必然崛起,如何限制新兴地主阶级,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也早就定下了想法,只待天下一统,新法实施,便进行制度更改。

  无论想的再好,事事变换,随着发展,多好的制度也早晚都不再适用,那时候只能再改了。

  天下无万世不移之法。

  后世子孙有能力变革,帝国自然可以中兴续命,没那个能力,就只能是子孙自有子孙福了。

  嬴政不会考虑太遥远的事情,五代以内,帝国稳固,足矣。

  其他的只能相信子孙的智慧了。

  就在嬴政走到章德殿的时候,三个小人儿的身影接连奔向嬴政,接连撞到嬴政身上,嬴政急忙俯身一个个抱在怀中。

  三个小人儿一个个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嬴政微微一笑,挨个亲亲。

  还是要多生些孩子,多打下土地,哪怕还无法实现有效治理,全分封出去也是好的。

  血脉不绝,子孙延绵,只要子孙够多,总有争气的。

  哪怕帝国终有一天崩塌,只要肉烂到自己锅里,怎么都是不亏。

  大秦亦是炎黄血裔,希望千百年后,整个亚洲都有寡人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