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治下多一些有能力的人总是好事,至于和贵族争起来,这倒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些平民,这才是大王应该考虑的。
反正对于贵族来说,有竞争,有压力,他们才会更听话。
在这件事情上,六国的贵族和六国的王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六国的王想的很好,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另一个问题,他们能否真正的去划分好贵族与新兴寒门士子的利益。
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何况这是要断人家的世代家业!
而如今依旧是贵族掌政,他们是没有办法杀掉所有的读书人,甚至许多琐碎事情,基层工作都会交给他们去做。
但是也会倾尽一切全力去压制限制,排挤这些平民士子。
而真正满腹才学,有能力的人,是不会甘心于人下的。
尤其是在远远不如自己的人之下,那些只有着所谓高贵血脉的人。
除了血脉,他们一无所有。
无德,无才,无行。
若无外患,六国的王也许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治理,去改变,去协调。
可是在有外患的情况下,国内出现这种事情可就真不好办了。
杀是不能杀的,一味的压制排挤,又会逼得他们投秦,若是放任不管,贵族就会抱团排挤,压制。
至于支持这些士子更不可能,那样贵族会立刻造反。
在平民士子成气候之前,他这个王就要被处理了。
此形势,无解。
嬴政向来不喜欢阴谋诡计,一向喜欢用堂皇大势的阳谋对敌。
而阳谋,往往无解。
六国的王只能当看不见,任由贵族与士子争斗,平心而论,他们也是更想用这些出身贫寒的士子做事。
但是他们现在也只能当看不见。
而古老贵族与新兴平民知识阶级的斗争,注定无比残酷,并且短时间内一定是被贵族压制的,贵族的底蕴不是短时间可以摧毁的。
这是生与死的斗争,谁也无法后退,因为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如果周边没有外患,一切还好,起码对于王来说还好。
可是如果周边有一个强敌,并且这个强敌可以给这些新兴士子机会,并且这个强敌的名声还很好,土地与城池还在不停的变多。
那么,绝大多数人会做出的决定,也已经确定了。
在如今这个天下,但凡可以读书识字,有一身好本领的,要么是家有资产,要么就是真正的人中之龙,要么两者兼备。
这种人在当地一般都颇有名气,是大秦最佳的拉拢对象。
而且他们的积极性很强。
近些年,拿下这么多城池,只靠大秦自己培养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多亏了这些人啊。
对于这些有才学的人,和对待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他们依旧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入仕,寻常人也只能从吏员开始做起,但是只要表现良好,身家清白,是可以做官的。
至于那些真正的人中之龙,不用管什么两年,三年的考察,嬴政对待他们和对待秦人是基本一视同仁的。
通过考试,自可进入咸阳学宫,等待时机,便可一跃进入官场。
嬴政对于大秦的阶级流动是最为看重的,这才是真正决定大秦能否强大,能否稳定的根本。
阶级流动向下容易向上难。
目前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依旧是军功爵制,军功爵位永远是硬通货。
相应爵位享有相应的待遇,可以做官,并且可以用爵位顶罪,爵位的好处可太多了。
其次便是通过考试,这是为日后的科举打根基。
凡大县皆有县学,往上每郡有郡学,最后便是咸阳学宫。
当然,上学是要掏钱的,不上学也可以参加考试。
只通过县试,除非成绩优异,并且当地吏员短缺,否则也做不了官吏,不过好处还是有的,每月可领一些粮食。
通过郡试就可以做吏员了,想要做官是必须进咸阳学宫的。
县学郡学只要给钱就能上,但是咸阳学宫就需要考试才能入了。
其中郡学,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也可以免于学费。
咸阳学宫,只要进入,不只没有任何费用,而且包吃包住。
第371章 韩王安,你还有个闺女啊!
再其次便是举荐,不过即便是举荐,也要通过考试,只是相对简单,主要考验其实践能力。
还有就是荫恩,这个懂的都懂。
还有就是拔擢,这个懂的也懂。
这些连招之下,基本各个阶级,各个身份都能照顾到,幸好如今各个阶级的利益阶级,利益群体,在大秦百年的军功爵制下,都是一盘散沙,这才能让嬴政在舍得花钱的情况下,把科举的雏形搞出来。
多种方法下的官吏选拔,既能补充大秦官吏,又能给军功爵制踩踩刹车。
尤其是科举的雏形,这个太重要了,给一个军国主义帝国踩刹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还要用。
要提前减速,做好刹车准备,这才不至于在一统之后,依旧被军功贵族裹挟着前进,不能停下。
嬴政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感慨,治大国如烹小鲜。
真乃至理名言也。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多么庞大的国家,治理这个国家不是每天都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那样早就亡了国了。
一个国家只有一件件小事堆叠起来才变成一件大事。
定好制度,选好人员,分好蛋糕,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些都要随着时间的变化,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并且一定要有着长远的眼光,要提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临阵磨枪,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是绝对不行的。
船越大越难掉头,不提前打好方向,只有沉船这一条路可走。
还好现在一切都来得及。
终于,秦王政七年到了。
今年他并不想攻打别人。
目前的收获足够消化几年的。
今年的战略目标很简单,挑动关东六国大战,消耗他们的元气,秦国伺机而动即可。
别的不说,赵国肯定是要打燕国的。
而楚国,大概率也会一鼓作气接着打魏国。
这事儿简单,挑拨挑拨就好了。
天泽那个废物,足足一年了,在又有人又有钱的支持下,到现在也不过拉起了万余人,占了几个山头。
他这个身份的号召力实在也不怎么强啊。
毕竟百越部族本身也不怎么团结。
而天泽的部族,也早就烟消云散十余年了,在被楚国灭了以后,就被瓜分了个干净。
不过即便如此,在有大秦的支持下,一年也只拉起了万余人,也属实是有些废物了。
这万余人并不是说是万余人军队,而是治下之民。
他的手段太粗糙,太残暴了,完全不懂统治的艺术。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儿才是正确的,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能实现正向统治才怪了。
若非有李信帮他,他现在是一点儿人也拉不起来,更别提还能有自己的一块小地盘儿了。
就天泽现在这架势,没个三两年是一点儿用场也派不上。
且由着他吧。
好久没把注意力放在韩国身上了。
哎呦,韩王安,你还有个闺女啊!
想找理由打你不容易,找理由勒索你还难吗?
韩国只剩两郡之地了,也不能太过分。
这次要你五座城就行了。
春耕刚过,便以李斯为使臣,前往韩国下聘,求娶韩国公主。
此行聘礼百车,还有‘随侯珠’。
价值连城的随侯珠都当聘礼给了,这可是同和氏璧齐名的,要你几座城做嫁妆,不过分吧。
李斯心里还在嘀咕,这随侯珠怎么跟记载中的不太一样,太平平无奇了一点。
感觉就是个普通的宝珠啊,就是个头大了点儿。
罢了,大王说这是随侯珠,那这就是,谁敢说不是?
此行应该也可以再见到师兄,韩国先王薨逝,他是一定要回去奔丧守孝的。
师兄啊,师兄。
现在可是完全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李斯心中就有着控制不住的一点点得意。
当李斯来到新郑,韩王安知道了李斯的来意以后,当场就麻了。
来者貌似善,实则不善啊。
自己守孝才满,刚刚正式继位,秦国就来这么一套,这肯定来者不善呀!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