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弟子知晓此理,老子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之事,戒急戒躁。”
“公子聪慧,这些道理公子都明白,只希望公子时刻铭记于心。”
“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公子可知为何自商君变法,大秦自弱国一跃可成为天下诸侯最强之国。”
嬴政回道:“商君确立了军功爵制,重赏重罚,恩威并施之下自有勇夫。百姓人人敢战,自然战力强盛。”
“公子所言没错,但是为何其余诸侯国不向大秦学习,一样变法呢?”
中苍接着问:“商君之法乃是堂皇之道,并非阴谋之道,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既然商君之法可以令国为之强盛,为何没有人去学呢?”
嬴政笑道:“因为学不了。”
“其余诸侯国,乃贵族治国,其关系盘根错杂,新政损害贵族利益,必然难以推行。”
“大秦之前国力疲弱,向东,被关东诸国屡屡打压;向西,又有西戎为患;大秦王室贵族都在一起,诸多贵族并未分散下去,相对来说大秦的贵族势力并不强盛,朝堂可以强制的把政令推行下去,这才是根本。”
中苍称赞道:“小公子这是说到根儿上了,再好的制度实施不下去,也是毫无意义。”
“每次变法,必然要损害极多已经拥有利益的人,想要让他们把这些利益吐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牵扯极广,要死很多人,一个不小心甚至引起国之内乱,法没变成就已经先亡了国。”
“变法是为了强国,不是为了亡国,纵然看着国家逐步虚弱,被逐步蚕食,也徒之奈何。”
嬴政调侃笑道:“正是如此,人不能为了治病把自己杀了。”
中苍哈哈一笑:“确实如此,公子可知商君变法的要点在何处?”
嬴政毫不犹豫,坚定概括道:“废分封,设郡县,废井田,改阡陌。”
中苍点头认可,一脸赞叹:“是极,公子真天才也!每每都能抓住问题核心。”
又接着说道:“世人将商君变法,简单概括为军功爵制,实在是太小瞧商君了。”
中苍深叹一口气:“商君真乃天纵奇才,古今罕见!”
“立法岂是简单之事?需要立足实际,整套律法更要环环相扣,并且是可良性发展的,否则只会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不然即便可以强行推法,只要不是可持续性发展下去的,便一定不能成功,一整套体质必须可以健康循环自己,如此方成。”
“公子刚才已经说过了,变法的前提便是可以把政令推行下去。”
“而这需要一套完善的官员体系,才能健康运转。”
“因为大秦当初的诸多贵族势力并不强盛,也没有太多的分封,所以大秦才有足够的土地用作基础。”
“商君做的第一步就是先统一度量衡,只有先统一了度量衡,然后才能土地改制,废井田,开阡陌。”
“为何先统一大秦所有的度量衡?原先不只是天下各国度量衡不同,便是分封的贵族,所使用的度量衡也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度量衡统一才是最方便的,但是为什么贵族都是用不同的量具?就是为了更好的盘剥百姓。”
第42章 商君之法(下)
“商君先是统一度量衡。”
“也只有统一了度量衡,无论是土地阡陌分割,粮物税收以及军饷发放军功赏赐,军用器械的制造,才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土地改制后,如此方能设郡县,在这个基础上,吸收天下士子,设立官员体制,百姓不再由贵族直接管理,不再对贵族负责。”
“大秦的贵族无论受封食邑多少户,百姓也不再是他们的私产,而是由朝堂统一分配。”
“将大秦所有百姓的税收都收到中央朝堂,而中间不再经贵族过一遍手。”
“这些土地收上来的所有税收,都由官员负责,统一集中到中央朝堂,朝廷有了钱,才能支撑起整套官员体系,不再依靠贵族。”
“而所有官员也只需要对大王负责,加上商君设立的极其严密,细致,严格的秦法,这套秦法也只有与官员体制才能相互成就,分封贵族管理肯定是不成的。”
“大秦的管理制度,最上面的自然是大王的中央朝廷;再往下是郡,郡下面是县,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亭,最下面设里。”
“如此从上到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只有如此严密细致的体制,加上律法严格的惩罚保障吏治清明,才能将整个大秦所有的力量攥在一起。”
“而这一切背后的工作,才是整个军功爵制可以真正发挥力量的根本性原因。”
“军功爵制的实际是耕战一体,耕战一体的前提是土地,是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效严谨的管理体系。”
嬴政点头道:“弟子明白,有了里子才能有面子,表面看起来是军功爵制,实际上是土地制,官员制,只有这两项切实的落实了,才有军功爵制发威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简单的军功爵制,其余诸侯国却无法学习,其余诸侯国军士上阵杀敌,自然也有赏惩法律。”
“但是他们真正实施起来,就变了模样。”
“一是没有这么多的土地可以赏赐,二是贪腐横行,贵族专治,法律成了摆设,惩倒是容易,但是赏却无以可赏。”
“有罚无赏,底层百姓难有晋身之机,自然无人愿意卖命,战场上打不过,就会丢失城池土地,百姓逃亡就一无所有,想要生存,就只能依附其他贵族,贵族势力变得更强,也就更难变法。”
“如此便成了恶性循环,不打破这个循环是不可能转换为良性的,但是想要打破又谈何容易?一个不小心就是内乱,外人还没打进来,自己人就先已经完蛋了,若如此还不如不变,变法是为了变得强盛,可不是为了自取灭亡。”
嬴政一声讥笑:“只能是拖得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了。”
中苍点点头赞可:“正是如此,也正是天下其余诸侯国底层百姓,贫寒之士,毫无晋升之机,故而天下英才多奔秦国而来。”
“而秦国也向来善待其余诸侯国士子,毕竟在大秦,只要真的有才学,敢拼杀,是真的可以光宗耀祖,荣华富贵;有识之士皆可看出,日后若真有一统天下之国,必是秦国!”
“只要大秦继位之君延续商君国策,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一统天下只是早晚之事。”
“士人只要入了大秦朝堂,越是具体了解商君之法,便越是可以肯定。”
嬴政点了点头:“我大秦世代贤君,一统天下,终必成也。”
中苍拱手一拜:“臣坚信如此。”
接着说道:“只是自商君变法以来,至今已经百余年,世事变幻,有些法条已经不再适用,数代先君虽然也已经认识到这件事情,也对许多法条进行了修缮,但是秦法的根本构成基础还是不可能更换的。”
“这也导致如今,有些极大不良之事已经展露苗头。”
“公子可知为何秦人闻战则喜,人人争爵?”
嬴政沉吟一下,缓缓道:“一自然是为了立功获赏,二自然是秦法严苛,常有连做之事,而爵位可以免罪。”
中苍重重点了点头:
“正是。秦法严苛是有原因的,无论是官员还是贵族都是人,也都会腐败。”
“为了秦法可以真正落实,严格实施,只能以重法威慑,为了中间不产生问题,避免众人相互勾结,亦或隐瞒不报,所有处罚更是多采取连坐制度。”
“此政策有利有弊,终究还是利大于弊;利处是效果斐然,秦法可严格施行,弊处自然是难免有遭冤之人。”
“纵然自己不犯错,也指不定哪一天,亲朋好友甚至邻居就犯了过错,被连带着就犯了罪。”
“而大秦的爵位,在商君有意设计下,极为珍贵,用处多多。”
“在大秦,什么都不如爵位,大秦的爵位,每升一级,既有土地奴隶众多赏赐,也可流转,转为官员,自然也可抵罪。”
“故而所有秦人求爵若渴。”
“正是如此,商君在制定秦法的时候,对于爵位的获得,也是严格,主要还是为了军事胜利。”
“固然好好耕地,劳作有功;抓捕窃贼有功;见义勇为有功;献策于朝堂有功;捐献于朝堂有功,许多方法都可以获得爵位,但却是极难,并且也是升爵有限。”
“主要获取爵位的方法,还是军功斩获。”
“有了战功就有了爵位,有了爵位就有了一切。”
“这也是为什么大秦的锐士,闻战则喜,悍不畏死。”
“大秦的军士是天下最强,有我无敌。”
“也正如天下事,有阴必有阳,也是因为大秦的爵位如此珍贵,导致有许多恶性事件屡发不穷。”
“争功之事,屡有产生,为了军功,甚至杀害同僚。”
“而战场之上,更是杀伐过盛,仅武安君一人领兵,便杀伐过百万。”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些本末倒置了。”
“军功得爵是为了让大秦更强,更强的目的是战胜敌人,获取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力。”
“人才是根本,有人去劳作才能产生收益。”
“杀伐过剩获得了土地,但是却无人耕种,那么这个土地又有什么意义?”
求追读啊亲们,追读真的很重要,别养着啊,会养死的,感谢追读亲们
求票啊亲们,月票推荐票都可以的
第43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
“更何况杀伐过剩,令其余诸国百姓对大秦极为排斥,战场之上,他们即便不为了胜利与赏赐,只是为了生存,也会奋力反抗,拼死一搏。”
“这对于大秦的征战是不利的,这也是近些年为什么大秦在战场上,已经不再像往前一样,无往不利。”
“兵法有云围三缺一,就是为了不做困兽之斗,可如今,军中的做法,就是在逼人拼死一搏。”
“这一点臣与吕先生也多番沟通过,确实需要有所改变。”
“一味的强硬只会鱼死网破,适当怀柔,软硬皆施,才是最好的选择。”
嬴政点头认可:“确实如此。战争只是一种手段,战争不是目的,杀戮更不是目的。”
“目的是一统天下,是征服统治,而无尽的杀戮,是无法稳定统治的。”
“同样,就这样一直杀下去,与六国之间结下的是血海深仇,并且仇恨越来越深,敌人只会越来越多。”
“原本反抗激烈的是诸国的贵族,百姓给谁称臣为民都是一样,但是现在,六国的百姓也成了敌人,纵然夺下了土地,想必恶性事件也会层出不穷,反抗之人接连不断,如此一片混乱,如何统治?”
中苍点头称是:“正是如此,这些事臣已经与太子都上奏过大王,如今大秦正在休养生息,朝堂之上,也多方沟通,确实需要一些改变了。”
“只是毕竟天下未曾一统,如今仍是大争之世,只能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少杀,但不可不杀。”
“这目前要改的,就是不能再以杀人为目的。”
“如今也正在磋商除了斩获,俘获也算军功。”
嬴政建议道:“不止如此,以后连坐之事,也要适当减少被连坐之人的惩罚,一些过于严苛的法条也要修改,适当放缓。”
“如今天下未定,秦人尚有获功得爵之机会,但若是天下一统,依旧大加株连,天下人又去往何处获功得爵为之抵罪?”
“不给天下人一条活路,那这天下就谁也别想活。”
“君如舟民如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中苍抚掌大赞:“公子所言甚是,公子此言真乃至理名言也。”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