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姚贾心中感慨,怪不得合纵之事终不成,且不说各怀鬼胎,八字没一撇呢就想到事后了,这样能打得过才怪了。
不过姚贾面上笑意不减,呵呵笑道:“大王勿虑,臣亦知晓反秦非一日之事,故而此番合纵抗秦可以只先竖起旗帜,诸国孤立秦国,积蓄府库,充实国力,徐徐蚕食秦国,不必急于一时之功。”
赵悼襄王满意点头,要的就是这个!
攻秦是不可能攻秦的,永远不可能的。
但是在联盟里面蚕食敌友,慢慢壮大,是完全可以的。
赵悼襄王说道:“卿所言甚是,既如此,接下来的事还是要辛苦卿了。”
姚贾恭谨回道:“为君分忧,谈何辛劳?臣这就去齐国约定合纵之事,定要齐国同意合纵。”
赵悼襄王点了点头:“卿四处奔波,属实辛劳,奔波诸国,想必耗费颇多,稍后卿再去府库支取五百金以做资用,万万不可委屈了自己。”
“这”
姚贾正要推辞,赵悼襄王直接打断,笑道:“卿辛劳皆为公事,游说各国亦是离不开财货打点,切勿推辞。”
姚贾拱手道:“大王英明,多谢大王!”
赵悼襄王摇头笑道:“卿不必多礼,卿诸国奔波,寡人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卿孤身在外一定要保重身体,寡人需要卿啊。”
姚贾感动非常,回道:“大王厚恩,臣难以回报啊!”
赵悼襄王摆了摆手,叹息一声道:“寡人倒是还有一事耿耿于怀啊。”
“纵是齐国参与合纵,尚且还有燕国,燕王无德,燕国无义,燕国一直乃是大赵之大患!”
“其在大赵身后如芒在背,寡人一直好似如鲠在喉,纵是燕国参与合纵,然而以燕国其反复无常之脾性,也属实令人不安。”
“这些年,燕国三番四次攻赵,多行趁人之危之事,燕国不平,寡人心中难安啊。”
姚贾沉吟一二,笑道:“大王,此事易耳,臣此行齐国,必行威逼之事,燕国行事无德,臣亦是知晓,不若将燕国用来安抚齐国。”
“大王携联盟之势,要求燕国出资抗秦,燕国若从,就让燕国一直出,燕国若不从,携手大势连同齐国攻燕!”
“大赵东西之患,不过秦燕,秦之患非一时可解,而秦之患更是源于燕国,其常与燕国两面夹击大赵,有此大患,大赵方才左右踌躇。”
“若是可消燕国之患,则大赵再无后顾之忧,如此方可进退有余,可专心应对秦国。”
“今秦国隔绝山东赵魏相连,这也是一件好事,魏楚两国也不会再拖后腿,只会隔岸相望。”
“齐燕本就死敌,若是攻燕,齐在威逼利诱之下,必从之。至于魏国楚国,完全可用齐燕之姿贿赂楚魏,令此二国摇旗呐喊,拖住秦国,使秦国不敢支援燕国,仅以燕国一国之力决难对抗赵齐两国。”
赵悼襄王连连点头,太妙了,要的就是这个主意。
姚贾主动说道:“大王若不弃,臣愿一手操办此事,游说各国,先促合纵联盟,再行攻燕之事!”
赵悼襄王心中感慨,这个就是人才呀!
动情道:“有劳姚卿了!寡人得卿,寡人之幸也!”
姚贾回道:“食君之禄,解君之忧,臣分内之事!”
等到姚贾离开,郭开早已经于宫外等候,笑脸相迎。
“啊哈哈,姚兄于诸国纵横捭阖,所向披靡,真高士也!”
姚贾笑道:“岂敢岂敢,若无郭兄之举荐,弟仍不过街头潦倒,哪有今天?郭兄,今日弟于绮梦阁宴请郭兄,郭兄可愿赏脸啊?”
郭开哈哈大笑:“姚兄设宴相请,在下岂能拒绝?求之不得啊,请。”
两人同乘一架,共赴酒宴。
这场酒宴,两人交换了情报,定下了接下来之计划,同时嬴政派来保护姚贾的高手也到了。
以及嬴政的又一封亲笔书信,信中不吝赞赏,承诺封赏。
姚贾看后就烧了。
在邯郸休息了几日,便又马不停蹄直奔楚国寿春而去,也该先跟楚国再通个气,才好再去齐国啊。
此时,姚贾这段时间所作所为也都摆在了嬴政的桌案上。
嬴政不由得为之赞叹,这世上有些人才,只要给他一个机会,注定是要搅动风云的。
果然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才最重要。
搅合吧搅合吧,名不正言不顺呐。
这段时间嬴政可是一直没有闲着,随时准备火上浇油。
同时,嬴政的孩子还在增加。
姬琼生下十六公子,名贞吉。
寒露生下十一公主,嬴硕。
妫萱生下十二公主,嬴姝。
妫婉生下十七公子,有泽。
嗯.对于此事,妫萱气的够呛。
嬴政现在在准备王室教育的事情。
这个时代王室自然也是极为看重教育的,但是毕竟还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制度。
主要采用的还是单对单的师保教导,也就是王室会为子弟配备专门的老师和保育人员。
学的也自然是六艺为主,辅以各家经典。
教育永远是重中之重啊。
有一说一,单对单的教育也未必一定就是好的,尤其是对王室公子来说。
还是要文武并进,上下同行,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脱离底层啊。
对于这一点,嬴政早就有所考虑。
想想上一世扶苏和胡亥的教育,都是彻底失败的。
子不类父啊!
这一世一定要进行彻底改进,完善教育,完善实践。
嬴政欲建立资正堂,选用儒墨道法兵农纵横阴阳杂,九大流派,选其知识渊博者,分不同学科共同教导,当然,每家也不能只选一个人,起码也要两三人,还要是不同流派的。
所有孩子五岁开始进学,头三年只学儒道两家,八岁以后增添墨法两家,十岁以后全部加上。
而且十岁以后,同龄的孩子都要再分一亩三分地,要共同打理好这一亩三分地,不知五谷,不知农事艰辛,又怎知民力可贵。
十五岁以后,公子就要丢进军中历练,不知兵事,岂能治国?
之后看其表现丢进各部各地方学习治国理政,还要丢去民间游历,了解基层官吏,门门道道不搞清楚,难堪大用。
至于帝王心术,嬴政也准备着手写作帝范了,要详细系统的写一份儿皇帝教科书,哪怕是一些不太体面的也要写进去,不能为了颜面,就不把教育搞好。
后世子孙总有笨蛋,不掰开了揉碎了就搞不明白。
不过这个就不能所有孩子全教了,没什么天赋的,学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学一学诸子百家也就够了。
另外还要将各层官吏古今以来暗地里玩的套路也都要写一册出来,并且时常更新,必须让孩子们都知道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有如此,真正制定下的政策才能考虑实际,有效实施,最起码不会轻易被小花招蒙蔽。
数算,经济是必须要教的,做什么事大概花多少钱,耗费多少资源也是要了解的,没个概念可不行。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但是身为领导者,必须也要懂,可以不精通,但也不能被忽悠住。
第470章 操碎了心啊
孩子成年以后,该开牙建府的就配备班底,毕竟也是要分封出去的。
至于有资格角逐太子之位的,亦或已经册封太子,那就要带在自己身边亲手培养了,要深度参与政事,审阅奏章,参政论策。
嬴政想了许久,深叹一声,想要教好是真不容易呀,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实践最重要,该吃些苦头也要吃一些。
养育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是绝计不成的。
必须要严格,严苛,绝不能娇惯溺爱,孩子的教育不能放在女人身上。
文化知识,军事才能,治国理政,品德修养都不能大意,身居高位,位高权重,一个小小的任性就不知要害多少人。
若是愚蠢暴戾,那就更是害人害己,还会毁了老子我一世圣名,这可万万不行。
哪怕是坏一点儿也没事儿,最怕的是蠢啊。
当然,武功修为嬴政也没有大意,毕竟爹强娘强,终究不如自己强啊。
嬴政亲身为孩子都量身定制了筑基功法,以及后续的进阶功法,男女各有侧重,这也是都有准备好的。
所有功法皆是内外兼修,亦可各有侧重,全看天赋所在。
另外针对目前天地元气逐渐稀薄的问题,在创造功法时嬴政也考虑在内,功法霸道了些,取的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说白一点就是,在功力增进这方面,有天地元气就损天地之有余而补自身之不足。
若是没有天地元气,或是天地元气稀薄,那就以人道之不足以奉有余。
俗称:嗑药,磕资源,吸纳他人功力。
这功法除了皇室能用,普通人也是万万练不起的。
不得不说,嬴政为自己孩子们也是操碎了心。
嬴政也深知暴力出政权,统治的底色终究是暴力。
这些年对于王室亲卫高手的培养也从来是当做重中之重的要事来办。
亲自修缮改进了数种功法,内外皆有,都可以由浅及深成系统的修炼。
并且也收集了诸多奇功秘法用于培养。
以大秦一国之资源,是不缺功法和修炼所缺的,并且不缺教导的老师,可以真正成系统大批量的培养。
延瑾负责的玄羽卫都有着完善贴切,合理健康的培养和晋身方式,再加上吸纳的高手,截止至今年,天字级别密卫已经将近二十人,地字级别密卫已经将近一百八十余人。
至于更之下的,根本不缺人,若是硬实力达不到,就要以其他技能和忠诚为主了,没点绝活,现在想进玄羽卫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毕竟现在的玄羽卫可不是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了。
毫不客气的说,嬴政现在如果就想以杀戮的方式掀桌子,一声令下便可以将六国王室通通干掉。
这还是对外。
对内也有培养,嬴政并不介意用宦官。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