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4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整个邯郸城可谓是凄风凉雨,朝堂上下,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赵孝成王更是咬牙切齿,又恨又怒,既然你秦国铁了心要灭我赵国,我也不用留什么情面了。

  之前几次都没杀质子,长平之战白起做的那么绝寡人都没杀,真当寡人不敢吗?

  这就先宰了你孙子祭旗,以泄我这口心头恶气!

  可惜已经晚了,赵孝成王没机会了。

  在赵孝成王下定决心之前,异人和吕不韦已经逃出了邯郸。

  话说邯郸又不是铜墙铁壁,被包围猛攻数月,又岂能毫无纰漏?

  况且即便当初是铜墙铁壁,在秦军如此不惜代价强攻之下,也要四面漏风。

  如今邯郸城风雨飘摇,赵国显现出一副要亡的景象,城内早已人心浮动。

  尊贵的贵族,绝不能同赵国共存亡。

  吕不韦不惜花重金打点好的关系,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傍晚时分,将要入夜。吕不韦和两个侍从带了重金,悄然来到邯郸西城守将家中。

  这守将名赵毋,是赵国累世的贵族,要不然也绝不能在如此危机时刻担任如此重职,独守一面。

  赵毋守在城楼,已经好几日未曾回家了。

  大管事将吕不伟迎入客堂:“吕先生,连日来秦军攻势太强,将军驻守西城,已经几日没有回来了。”

  吕不韦道:“在下此来有关乎将军生死存亡之大事,烦请您派人通知将军,吕不韦拜访,有绝顶要事相商,将军若有闲暇,定会回来见我。”

  “万万切记,不可让他人知道是我来此。”

  大管事知道吕不韦是府中常客,也曾几番与将军密谈。

  此番见吕不韦郑重其事,如此坚持,不敢怠慢。

  再三思量之下,请吕不韦稍等,自己亲自跑了一趟西城,将吕不韦来访一事,报给了赵毋。

  赵毋觉得自己守城的能力并不理想,可他毕竟在副将的辅佐下守住了。即便如此,也早已焦头烂额。

  赵毋今年四十有余,眼睛不大,声量不高,穿着华贵且坚不可摧的盔甲,这盔甲是重金请能工巧匠打造的。虽然他从不亲临一线上阵厮杀。

  身量看似有些魁梧,但从脸颊的肉能够看出来,八成是虚胖而不是魁梧。

  近几日来,秦军攻势一日更胜一日凶猛,他不过中人之姿,能做西城守城主官,七成是因为他的身份,剩下三成才是他的能力。

  虽然说守城比攻城简易许多,可面对的是如狼似虎,令行禁止的秦军。

  要不是全靠两个副将卖命指挥,就靠他自己,早就顶不住了。

  秦军的每一次进攻,赵毋都感觉仿佛如泰山压顶而来。

  自从邯郸被围,担任守将,赵毋就没有一天可以休息好的。

  还要每天守在城墙上,日夜不分,家都不敢回,生怕出什么纰漏。

  多久没有感受到温香暖玉在怀的感觉,赵毋都记不清了,都快一个月了吧,又是怀念秦国不曾攻赵的一天。

  赵毋站在城楼看向城外,天色已晚,秦军已经鸣金收兵。

  双方各有默契的收敛尸体,搬运伤员;城墙下的归秦,城墙上的归赵。

  有伤重的,请求给个痛快,早已麻木的同袍,也只顺手一剑。

  遥遥看着黑压压的秦军营寨,一眼望不见边,耳边听着不尽的声音呻吟。

  看着那些尸体,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是其中一员。

  秦军以斩首为功,面对秦军除非逃得掉,否则有死无生。

  投降也未必能活,两年前长平之战已经证明了。

  想到这里,赵毋心中就要骂一句暴秦,残暴的秦人,该死的白起,投降都不给机会。

  想到这里赵毋内心就一片凄凉,现如今被围困的可是邯郸,哪还有地方可逃?

  又想着自己那几十房如花似玉的姬妾美人,珍馐美食,香车豪邸,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还有多少机会享受。

  而邯郸,还有没有机会。

  正在赵毋遥望城外,独自神伤的时候,有亲卫上前,说府上大管事有要事汇报。

  赵毋眉头一皱,也不多言,走下城楼。

  管事行礼之后,附耳悄声把吕不韦求访之事说了一遍,赵毋心中一喜,面上不动声色。

  秦国带来的杀身之危,要化解终究还是要落在秦国身上。

  赵毋低声令管事先回去告诉吕不韦,就说今天会有时间,只是还有一些琐事,忙完琐事就回去,请他先等候。

  又令管事好好招待,不许有一丝怠慢。

  大管事领命匆匆回去。

  吕不韦一直等到夜色已深,他不急,起码面上看不出来着急。

  终于,已然换了一身常服,一副轻松惬意姿态的赵毋走进客房,笑着说道:

  “吕先生久等了,最近本将事务繁忙,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勿怪。”

  吕不韦满脸笑意:“无妨,无妨。将军府中招待贴切,不觉时久。”

  赵毋明知故问,笑道:“先生见谅就好,不知先生来访有何要事?竟劳先生深夜匆匆而来。”

第4章 贵族永远缺一位朋友

  吕不韦收敛笑意,一脸凝重:“我今为救将军性命而来。”

  赵毋闻听此言,眉眼一皱,冷哼道:

  “哼!先生何出此言?本将军累世华服,朝廷显贵。今蒙王上信重,更是执掌大权,有何性命之忧?”

  “先生出此骇人听闻之言,若无缘由,莫怪本将军翻脸无情。”

  吕不韦拱手一拜:“将军莫急,且听在下一言。”

  “将军之危不在内,而在外也。将军赵国名门,执掌大权,赵国境内自然无忧。”

  “可将军如今为守城将领,城外那如狼似虎的秦军,难道不是危险吗?”

  “长平之战,赵国折损四十五万大军。白起欲乘胜追击,灭亡赵国,若非秦庭内部不和,今日怕是已经再无赵国了。”

  “如今秦国又起大军,誓要灭亡赵国。”

  “邯郸被围已经数月,秦国攻势愈加凶猛,邯郸危如累卵,一旦城破,将军如何自处?赵国显贵,在秦国又会怎样?”

  赵毋听完吕不韦之言。哈哈大笑,冷呵一声:

  “先生此言实在危言耸听。”

  “我邯郸城城高池坚,固若金汤,势不可摧。”

  “先前秦军主将乃是五大夫王陵,也是秦国名将,可那又如何?损失数万兵马也不能动其分毫。”

  “长平之战,白起屠夫,不忍至极,竟坑杀降俘,害我赵国儿郎四十万余人,我赵人各个无不恨食其肉寝其皮。”

  “今秦国再起战端,我赵国亦有复仇之心呐!呵!我赵国上下万众一心,又有魏楚等诸侯相助,秦国还想要灭我赵国,不过是痴心妄想。”

  说完这话,赵毋脸色一变,森然冷漠:

  “我视先生为友,对先生以礼相待,难道先生是来劝降的吗?若如此,先生免开贵口,不然本将军必杀之!”

  吕不韦不慌不忙,摆手微微笑道:

  “将军误会了。将军视在下为友,在下又何尝不视将军为友呢?天下哪有人劝自己的朋友做不忠之人呐。”

  “我来是为了救朋友性命,绝非为陷朋友于不义。”

  “将军刚才所言也确实有些道理,只是将军也不可否认,秦国毕竟势大。”

  “秦国可以失利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可是赵国呢?邯郸被围,是一次也不能败。”

  赵毋一脸正色:“无论如何,本将尽忠职守,忠于赵国。”

  吕不韦点点头:“将军忠贞之人在下自然知道,道理将军自然也都明白,在下自是不必多言了。”

  “只是赵国毕竟是赵王的赵国不是将军的赵国。将军尽忠贞之志,只是若实在事不可为也,也当保留有用之身,以待后世。”

  赵毋点点头:“先生此言倒也有理,多谢先生关切。”

  吕不韦拱手接着说:“在下曾闻,累世繁盛之家,常多交益友。积善之家,亦必有余庆。”

  “在下有一位秦国的朋友,如今正在邯郸,知在下与将军相识,他也想要与将军交个朋友。”

  “在下这个朋友向来是知晓恩义的人,可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听闻将军近日来,为军饷一事颇为忧虑,特请在下为将军献上六百金,以尽朋友的一点绵薄之力,现在已经送入将军书房,请将军千万不要推辞。”

  赵毋佯装不悦:“我与先生为友,先生之友便是我的朋友,朋友之间还送什么东西?烦请先生转告,这位朋友我交下了。”

  沉吟一顿,话音一转:“只是如今军饷一事也确实艰难,我便恭敬不如从命,这六百金就当是我暂借的,等秦国撤军,日后我必当加倍奉还,还请先生代我多谢。”

  “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亦非无礼无义之人,朋友之间当互帮互助。”

  “不知咱们这位朋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若不能相助一二,非朋友之义,我实在寝食难安。”

  吕不韦微微一笑:“将军果真仁义之人,咱们这位朋友确实也有一点小事想请将军帮忙,对将军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先生请说。”

  “在下这位朋友乃是秦人,如今毕竟秦赵两国交战,他担心秦赵两国的交战会对他不利。”

  “现在想暂时离开邯郸,只是如今邯郸戒备森严,不得进出,特请将军行个方便。”

  “此事对将军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朋友而言却是救命之恩,我们的朋友也是秦国大族出身,此等恩情必将铭记在心,绝不相忘。”

  赵毋站起身来,走向吕不韦近前,挽住双手,热情洋溢“吕兄哪里话,此事易尔,朋友有难我岂能不助?”

  “吕兄,不知咱们的朋友想何时出城?”

  吕不韦正色道:“时不我待,越快越好!”

  赵毋点点头赞同:“千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些事确实越快越好。”

  “吕兄,择日不如撞日。我今天在府中等候,你现在便回去准备,天亮之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