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高渐离和妊峰听完这个计划,两人虽然并不了解宫廷礼仪,以及秦国接待使臣的礼仪,但是也都感觉到了这个计划的冒险之处。
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确保可以将残虹带进去,一旦被发现,计划直接败露,那就一切都完了。
燕丹肃然道:“对此我与次非早有商议。”
“此番是以庆贺秦国收得赵地为名,我大燕派使臣入秦相贺。为了引起秦王重视,大燕以称臣为由,献上土地。将大燕最富庶的上谷郡,广阳郡四十余城,全部献给秦国。”
“此两郡乃是我大燕最富庶最重要的土地,已经占据了我大燕泰半江山,由不得秦王不心动。”
“再贿赂秦王近臣,言说大燕有内附秦国之意,先行献土,为的是大燕慢慢融入大秦,我燕氏只求家族富贵,愿仿韩氏之事。散播这谣言,以此谦卑姿态,令秦人秦王掉以轻心。”
“秦王一向自诩宽仁,又好展示谦逊之风,待他国使臣是一向礼敬。我大燕如此诚意,秦王必然礼遇我大燕使臣,绝不会做什么失礼辱没之事。而其麾下之人,也绝不敢节外生枝。”
“我斥巨资令人使用金澄纸绘制了两郡的舆图。金澄纸细腻坚韧,滑润莹白,犹如卵膜,却又透露着耀眼金线遮挡目光。”
“舆图绘制足足四幅,皆是六尺长短。其幅宽二尺五寸,根本不用裁剪,残虹从头到尾尚不过二尺长短,只要将舆图卷起,正好藏于其中。”
“另外我令能工巧匠用南海沉香木制作了一个极其精美的条盒,装饰美玉珠宝,丝锦翎羽,用以盛放卷好捆缚的舆图。这个盒子就已经算得上珍宝,不容轻易触碰。”
“金澄纸乃是天下最好的纸,这纸价格不菲,百金方得一匹,工艺精湛,珍贵无比。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娇贵,不能轻易弯折。加上绘制的乃是献上的土地舆图,以丝锦捆缚装裱,纵是侍卫检查,也绝不敢打开。”
“侍卫检查武器时,只要我们坦荡打开条盒,也可以再降低侍卫的警惕心,不至于非要查看舆图。”
“毕竟这是要在大殿之上,大庭广众之下由使臣亲自献给秦王的,由秦王亲自拆开的。若是污了舆图,这个责任,侍卫绝对担待不起,侍卫最多使用磁石检查是否有武器。”
“而残虹乃是天外陨铁打造,并不会被磁石吸附。”
几人听完燕丹的计划,皆是点头认可,确实有理,这么一来,最大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剩下的,无非是见机行事,拼死一搏罢了。
接下来,无非就是准备好后事了。
实际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的都没说。那就是自古以来,还从没有使臣做刺客的,出其不意之下,所有人也绝对想不到,这是又一次击穿道德下限的事。
但是这事太坏规矩,太上不得台面,几人心照不宣的都没说。
数日后,荆轲化名荆卿,稍作打扮,和妊峰一起被燕丹举荐给了燕王喜。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燕王喜同意了荆轲为正使,却否了妊峰为副使,点了燕国顶尖名将秦开之孙秦舞阳为副使。
这一下打乱了燕丹的计划。
燕王喜有他自己的想法,第一就是不放心妊峰。
对于荆轲,燕王喜是有所了解的,他十分放心。但是妊峰这么一个屠狗的商户,他是真的看不上,还是名门之后更让他放心。
笑话,一个屠狗的,能闹得明白怎么杀人吗?秦舞阳可是十三岁就杀人的人,常人都不敢正眼看他!
第二就是防备燕丹,秦舞阳是燕王喜的死士,无论屠龙之事成与不成,都做好把锅甩给燕丹的准备,绝不会给燕丹把燕王喜拉下水的机会,这只需要喊一嗓子就够了。
第三就是做着事成之后,收揽大功的准备。
屠龙可以成功,自然是因为一切都是在寡人的运筹帷幄之下才成功的。
秦舞阳如今不过二十六七岁,出身燕国名门,其祖父秦开是名传天下,举世闻名的名将强将!
秦开乃燕昭王之臣,其曾为质东胡,借机掌握东胡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后伺机回国为将,领兵大破东胡,为燕国扩土一千余里。
驱逐东胡后,秦开动员军民大修障塞,西起造阳,东到襄平,修建起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在广袤的新土地上陆续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东胡。
之后,箕氏朝鲜蠢蠢欲动,望向神州。秦开更是直接率军向东,渡过辽水,悍然进攻朝鲜半岛的箕氏朝鲜,打的箕氏朝鲜哭爹喊娘,再次扩土两千余里,直达满番汗。箕氏朝鲜要不是跑的够远,当场就被灭了。
至此,燕国在东部已经据有辽宁全境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彻底成为东北霸主。箕氏朝鲜因此一蹶不振,越发衰弱。
经此之后,燕国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韩三国,仅次于秦、楚两国,在列国中位居第三(仅限土地面积)。
秦开可以说是整个燕国八百年来稳进前三的名将,强将。他和燕昭王君臣一心,君贤将强,相互成就千古功业。
秦舞阳就是这样听着祖父的光辉事迹,伟大功业长大的,他一向最是尊崇其祖父,以其为毕生偶像。
毕生梦想,就是像祖父那样南征北战,纵横驰骋,建立起令人千古传颂的功绩,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为此他自幼便努力修行,虽然吃不了什么苦,读的书也少了些。
他看不上读书,只觉得大丈夫还是要金戈铁马,冲锋陷阵才是正途!也因此修为终是还过得去的,不比大家精英弟子差。不过因为他是家中嫡子,生活优渥,也轮不到他上战场。
其成年以后,因其家世,直接便去了王宫作为燕王喜的问政舍人,类似于嬴政的侍中,成为了燕王喜的心腹。
这次的大事,燕王喜便交给了他来做。燕王喜拿捏这么一个年轻人,自然是手到擒来。只是一个名传天下,名留青史就刺激的秦舞阳晕头转向,将生死抛于脑后。
燕丹为这个临阵换人的做法,气的火冒三丈,可是终究还是没办法,只能忍了。并且还要积极与秦舞阳沟通,将秦舞阳也拉上自己的战车。
这等大事,瞒着副使是不可能的。
而且,多他一人总比少他一人要好,秦舞阳修为也算高超,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助力。
但是出乎燕丹预料的是,在悄悄透露秦舞阳这次入秦实际是要屠龙的时候,秦舞阳虽然有些惊讶,但是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不止是没有恐惧,甚至还有些跃跃欲试。
对于秦舞阳的忠诚,燕丹并不担心,秦家四五代人都是燕国的贵族,世代重臣,不可能有别的心思,但是秦舞阳这么干脆,燕丹还是心中不安。
再三试探过后,确定秦舞阳满脑子想的只有留名千古,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唉,这货色靠不住了,看来还是只能全靠次非了。
而且,父王想必是清楚自己的谋划了。
这一切太顺利了。
财力的支持,随意进出的宝库,使臣的人选,割让土地城池贺礼的厚重,这一切都证明,自己做的一切都有着父王暗地里的大力支持。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毫无顾忌的放手一搏。
是啊,没有父王的支持,怎么可能做到现在的一切呢?
虽然得到了支持,但是燕丹现在却是心如冰雪一般寒冷。
父王、父王,你是又要放弃我了吗?
就像曾经一样。
荆轲对于副使换人一事,是有喜有愁。
喜的是好兄弟的性命留下了。
愁的是换的这个人,怕是不太靠得住。
最终也只能一声长叹,时也命也。本也就只是为了加一道保险,就当做从始至终没有帮手吧,人终究还是只能靠自己。
第561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就在燕国在做入秦使团的一切准备的时候,燕王喜已经悄悄派人前往魏国楚国商讨合纵攻秦了,当然没说什么具体,只说天下可能有大变,让他们做好准备。
两国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也是真的做好了准备,毕竟这些年天下实在也变得太快了。燕王使者秘密到来,郑重其事,再加上听说燕国却要入秦俯首称臣,这摆明了有阴谋,做一手准备没坏处。
魏庸虽然不知内因,但是也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也是第一时间将发生的事悄悄告诉了大秦。
至于郭开这边,燕王喜也悄悄派了人联络,郭开自然欢迎。
反正在他伪装的立场,燕丹代表燕国,燕王喜更加代表燕国,谈这大事,自然和燕王喜谈更好,说不上卖了燕丹。
你们父子一王一太子,难道不是一家吗?这样的大事没有燕王支持,一个太子能办吗?
燕国使团还没出发,全天下的气氛就已经不对了。
而燕丹一切的谋划,太多人赌上性命的计划,从头到尾都在嬴政的眼中,更是在嬴政的顺水推舟下才能促成。
而燕丹,毫不知情。
大事?不,只是大戏罢了。
闹剧,要开场了。
秦王政十二年,玄月秋末。
授衣,霜序。
这个时间中原刚需要加衣,楚国南部还暖风习习,而燕国已经穿上了厚衣,辽东之地更是已经穿上了冬衣,点燃了炭火。
燕国这片土地是黑色的。
但是在现在,大半的土地并不适合生存。
适合生存的土地,每年也有一小半的时间需要艰难度日。
苦寒之地,这四个字,是血与泪写就的。
不,这块土地是不能有泪的。
即便亲朋好友冻死饿死,也是不能流泪的。
眼泪会被冻住。
任何一丝一毫的软弱都会让人在风雪中消亡。
凛冽的冬日,一切的色彩都被掩盖,只剩下白山黑水。
燕国大地的苦,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这种苦,如同大地的深沉叹息,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难以忘怀。百姓的脸上刻满了疲惫与沧桑,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迷茫。
在冰雪中攥出生活的粮与油,需要的是无比的坚韧和顽强,每个生活在燕地的人,每个可以生存下来的人,都是在冰雪造就的极寒熔炉中,铸造出的铁人。
这样的铁人,没有青铜的坚硬,没有黄金白银的珍贵,更不会像白锡一样柔软。是那么的能屈能伸,有坚硬也有曲折的韧性。
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他们需要灵活、乃至于狡猾的方式才能生存,面对天地之威是不能硬着来的。
他们往往愿意主动去适应无法改变的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着狡猾的特点。
面对喜怒无常的自然环境,只有灵活狡猾的方式才能生存,这是方式。
而底色,是坚韧、是勇气。
软弱的人是无法在苦寒之地活下去的,连绵终日的大雪,比鹅毛还要大,积雪比人还要高。
手指,脚趾乃至手和脚,鼻子耳朵,只要不做好防护,都会离开你的身体。谁也不敢确定,当天晚上一觉睡去,还能不能再醒来。
为了争夺一点点的生存资源,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每一个人都被迫变成最精明的生意人,最凶悍的蛮人。如果死一个人可以活下来两个人,那就只能毫不犹豫去做。生命是那么的廉价,以命相搏只是再常见不过的事。
所有人都畏惧死亡,但是却已经熟悉了死亡,死亡不再成为最可怕的事情。
在有限的生命中,必将消亡的生命中,去做有意义的事,让生命充满光辉。
畏惧死亡却总是陪伴着死亡,勇敢却又狡猾,决绝却又怯懦,构成了复杂的燕人。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当无路可选,总是有着一个又一个壮士唱着家乡的歌,去前赴后继的博取那一线希望。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