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第一类是基础被赐的田,这是赐予给平民的,这个最基础是禁止买卖交易的。第二类是自主开荒的,这个允许自由买卖交易。第三类是爵位赐予或特殊赏赐,成为不同等级贵族会额外赏赐,这也是允许自由买卖的,这是给贵族的特权。
嬴政把贵族的特权中最重要的赋税改了,关于田赋,所有人一视同仁,都要缴纳,没有任何减免,高级贵族可以拥有更多的土地,极多的土地,但是,田赋必须交!并且没有任何减少,所有人一视同仁!
至于人头税,这个可以减,但是不能免,最少也要交一钱,这是证明你是大王的子民,七十以上老人人头税减少至一钱也是此理。
即便是孩童也要交人头税,大秦律法规定,一至八岁人头税一钱,八至十八岁人头税减半,十八岁成年全额收取。不过现在为了鼓励生育,十五岁及以前,人头税一律减免至一钱。这一条属于政策性调整。
政策性调整最好的一点就是,随时可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改政策。
其中帝国的政策,最重要的一点改变就是徭役,嬴政提前把以钱代役搞了出来。
随着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关于徭役最大的一个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那就是路途遥远!
要知道,徭役是无偿劳作,来往路上的衣食住行也是自己负责。以前国家疆域小,不过百里之地,百姓服役,走上一天,最多几天就可以到达,服役几天回家,对于家庭和自身的负担并不重。
但是现在的帝国已经有万里之遥,路途成本高到令人发指,再来这一套会死人的,而且可能连累死全家。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灵活一点,允许掏钱来抵徭役了,根据服的不同的徭役类型,例如兵役、力役等,每种另有数种细分,再加上服役的时间,官府收取适当的费用,拿这个钱雇佣他人替你劳作。
这个费用是相对合理的,省却了中间的路途,而官府也乐得省事,毕竟在徭役地直接招募,总好过有人千里迢迢过去,去了也是劳动能力大大下降了。
不愿意出钱,只要能找到人替你服役也行,只要满足服役要求即可。
这个费用不是当地官府想收多少是多少,除了百姓可以不出,自己服役,也是有着严格监管。由中央出条具体实施细则,并且严格监管。不监管不行,再怎么好的善政,不能有效实施,都会变成可怕的苛政,
所幸目前的大秦还不至于变成克苏鲁式政权,目前还是可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施政策的。
另外对于所有没有资格参军服兵役的人,也会把服兵役的时间转成其它徭役类型。
少为大秦做贡献是绝对不行的!
关于贵族,最重要的还是土地政策,百姓分田,小家庭累死也不可能占据太多土地,最主要的还是限制大地主阶级!
这就是为什么收取田赋是按照所有土地收取。
管你这的那的,只要土地在你名下就要收!种没种出来也要收!
任何人手里只要有土地,就不允许闲着,土地禁止空置,交田赋也不行!惩罚力度会逐步上涨。罚款、收回土地、降爵、贬为奴隶、流放等。
在这个时代是不允许摆烂的,每个人都必须要劳作的!
结婚是必须的,生孩子也是必须的。现在大秦缺人不缺地,对于人口是多少也不嫌多。
对于鼓励生育,从社会道德施压和政策鼓励物质奖励同步进行。积极宣传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且给予适当荣誉奖励,低等爵位奖励,直接钱粮奖励等。
孩子越多家庭就会越稳定,社会就会越稳定。
同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和民族最重要的永远是两点,那就是疆域面积和人口,而人口才能决定实际控制的疆域面积,没人,即便什么伟人圣人领导也都照样抓瞎。
除了正常生育,以及吞并中原诸国,对于蛮夷也在积极吸纳。
像匈奴羌人西域等胡人,只要愿意加入大秦,大秦也都欢迎。
对此,要求很简单,只要在大秦的统治范围内没有犯罪行为,可以熟练说秦话,那就可以做大秦的子民,一切待遇相同,唯独不能参军,当官当吏(仅限普通胡人以及正常情况,有功劳和贡献可以破例)。
但是下一代人所有待遇都一样,允许参军,允许考学,允许当官。
当然,拥有的土地多了,一个人是怎么也耕种不过来的,而拥有爵位的人,自然是有优待和特权的,这就又要彰显一下有爵位的贵族和平民的不同了。
有爵位的贵族是会被分配适当的‘庶子’,也就是没有爵位的普通平民,地位较低的平民帮忙耕种。
当然,即便如此也是不够的,那就只能苦一苦蛮夷了,耕种人口不够,那就只能购买蛮夷奴隶了。
当然还可以雇人耕种。
为了打击蓄奴,凡是奴籍的人,在脱离奴籍之前,不会给分田,已经有的田会被收回。他的人头税由主人缴纳,并且人头税是平民两倍。奴籍的人也需要服徭役,徭役时间也是平民的两倍,掏钱抵徭役也是两倍。
奴籍并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大类,相反,是在市商籍一类下面,这也是为了保障奴隶的权益,即便是奴隶也是宝贵的生产工具,不能随意打杀。
并且为了鼓励奴籍脱籍,只要成为自由人就可以分田分宅。
如果怎么都耕种不过来,贵族那就只剩下最后的体面——‘休耕’。
贵族允许将耕种能力外自己拥有的土地交由官府管理,如此可以不缴纳田赋,但是也没有收益,当然,贵族是可以随时跟官府要回去自己的土地。
当然也可以卖,也可以买,这是对贵族的优待。
对于贵族拥有土地,对于大地主阶级最大的限制来了!
大秦的爵位是传代递减的,递减后按照爵位等级,可以拥有的土地也会降低,但是直接收回又太打击积极性,嬴政做了一点优待。
例如,原本爵位可以拥有田十顷,降爵后是五顷,差出来的那五顷,可以不还给官府,但是差出来的田赋翻倍,并且土地在爵位允许拥有的数量范围内,也不允许再增多。
例如牛甲因战功成为不更,会被额外赏赐四顷田亩,而他自己又多开垦了一顷土地,再加上他基础的四十亩,共计五顷四十亩。但是到他下一代牛乙,会降到公士,公士爵位可以拥有的土地只有一顷田亩加上基础的四十亩,那么多出来的四顷,田赋会加倍,并且不允许再多持有田亩,只允许减少。
牛乙如果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的爵位,例如升了一级成为了上造,那么会被额外再赐予上造应该赐予的田亩,就是再加两顷,这加的土地是正常田赋,但是其他的不变,该两倍的还是两倍。
第598章 土地户籍制度(下)
原则上来说这比大秦原先的政策赏赐更多了,并且相对增强积极性和土地市场灵活性,但是多收取的田赋又限制了肆意的扩张。
对于新拿下的城池土地,以及新投效的贵族官员,已经拥有的土地,是不会收回的,哪怕超过了自己的身份,田赋也不会增加。但是在爵位升级之前,土地也不许增加,同样传给后代爵位降等后,也要按照上述秦法执行。
这些是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帝国太大,具体实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例如偏僻地区,苦寒地区,为了当地发展,以及吸引移民,增强积极性等,会给予政策扶持,例如提高平民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降低赋税等。
这一套土地政策连招下来,整体还是优点大于缺点。
优点是利于政治管理,打散大家族为小家庭,减少地方宗族势力,便于国家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对于经济发展,激发生产积极性,按户分田并配套奖惩机制,且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给予扶持,能激发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从土地分配、买卖及赋税多方面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土地权益,维持社会稳定。
并且促进市场流通,允许部分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在社会稳定方面保障民生,给平民分田分宅,保障基本生活,对老人的赋税徭役减免政策,鼓励赡养老人,维护社会伦理道德,保障弱势群体。
同时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对贵族以爵位赐地,且传代递减时给予优待,既激励民众通过战功等获取爵位,又限制贵族土地无限扩张。
至于缺点,对于平民来说主要是分家导致压力较大,按土地总量收田赋,不论土地产出,遇灾年或土地贫瘠,平民赋税压力大,易致贫困。但是这个可以通过政策补贴,以及政策性阶段性时间性等不同政策减免。
没办法,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这已经是最优解了。
统治者是最需要做出取舍的人,隐性的显性的短期的长远的,一切都要算清楚,有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必须拿出方法!一个人等得了,全天下那么多人可等不了。
相比较没有办法,再不是办法的办法也是办法。
相比较没有制度,再差的制度也是制度。
遗憾的是制度一旦形成,必然造就相关既得利益群体,哪怕以后不合时宜,亦或有了更好的,也很难废除和更改了。毕竟,坏人富贵和害人性命也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在现在,这制度并不差。恰恰相反,在这个时代,以及之前残酷的现行制度下,这反而是更大的优待了。
对于官员,现在大秦已经逐渐把贵族和官员分开来,贵族当官当然更容易,但是已经不是只有贵族才能当官,而如果非贵族而当官,如何给与官员优待,嬴政日后会进行官员定级,现在暂且新增了一个散阶制度。
同样为一十八等,对应一十八等爵位,享有对应的优待和土地政策,纯粹的官员和贵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唯独官员的优待是无法长久传承后代的。
为了避免官员过于胡搞,官员的土地是可以传给儿子的,同样也是和贵族一样,降等继承,但是儿子不能再传给孙子。
对此嬴政也给了最大的优待,那就是官员的所有土地都是可以买卖的,传给子女也可以买卖,而且户籍也不会在子女辈直接滑落,官员为户主,即便死去,儿子做不了官,直到孙子死去,到了孙子才会转为民籍。
即便子女不肖,也不用担心家族瞬间阶级滑落,起码可以卖了土地做个富家翁,免得官员为了后辈着想狗急跳墙,大贪特贪毫无忌惮。
现在的情况,无论如何只要当了官,即便后代阶级滑落也需要时间,而现在无爵而有官之人,出身也多是卑微,这也可以顺利推行。
关于籍贯政策,贵族可以当官,官员也可以立功得爵做贵族,两者的待遇可以叠加,但是土地继承政策优先按照贵族来。
现在的贵族和以前的贵族也是不一样了,属于新型贵族,压根没有行政权力,只有加上官职才行。
贵族也是很多的,有爵位就算贵族,再小也算。嬴政刻意对贵族群体进行了扩大化,这一招让他们再也团结不起来了,大小贵族之间的差异甚至比贵族平民的差异还要大。
而想要做官,是要考试的,现在想要靠举荐,那是越来越难了。
新进入官场的底层贫寒士子,不遗余力的捍卫只有考试才能做官的规矩,嬴政自然更是乐的实施。
对于爵位,也不是只有军功才能得爵,只要有功都可以得爵,这也是嬴政吊着所有官员的萝卜。
只是当官,富贵没得太快。还是只有做贵族才长久,只有贵族才是真富贵,才是真荣耀。
现在贵族是贵族一个圈,官员是官员一个圈。既是贵族又是官员的,那又是一个圈。
对于嬴政来说,最重要的统治基本盘当然是平民,但是帮助统治的工具,最重要自然还是贵族群体,这些帝国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是嬴政最坚定地支持者。
贵族,这个共同坚决捍卫嬴政权力的团体。
既要靠他们捍卫政权,可又要让他们不失控不成为负担,还要做好净化功能,这个团体大部分必须是绝对的精英,全养成废物是坐不了江山的。
富贵温柔乡里养不出豪杰。
虽然拥有着绝佳的条件可以培养出有一定才能的人,但是很多东西是只有磨难才可以赐予的,而关键时候,只有那些东西才能一锤定音。
就像勇气,敢于拼命,敢于失去一切的勇气。
顽强的意志,无论遇见什么事都不屈不挠的意志。
人都有惰性,父母宠爱子女也是天性。但是有些东西真的是只能逼出来的,顶住了光明无限,顶不住烟消云散。
天底下不缺有些才能的人,但是真正的顶梁柱从不可能在温和的环境下成长出来。
只有经历过狂风暴雨,岁月的沉淀,苦难的磨炼还能傲然挺立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自古以来还没有谁家后花园种的树可以成为顶梁柱。
贵族也必须有压力,没本事做官,没本事立功,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富贵越来越少,直至消散。
只要想荣华富贵,所有人都必须卷起来。没有条件,嬴政也会创造条件。
土地政策以后不会大变,但是对于贵族和官员的制度,帝国一统后还是要大改一番,现在也够用了。
还有继承政策,平民没什么好说的,主要还是贵族。
嬴政并没有用推恩令,他们又没有封地,暂时不需要,推恩令以后另有他用。
目前的土地政策已经足够使用,阶级流动也不是问题,当太多人都是特权,那反而要讲公平了。
先说等级,目前不算侯爵大秦是一十八等爵位,传承每次降三等,官员散阶也是一十八等,和贵族等级对应。
勋贵和官吏户籍不需要孩子成年就分家,是户主死去后分家。
贵族之间的继承依旧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加了一个‘贰子制’。
何为‘贰子制’?
就是家产不必全部传给嫡长子,可以对爵位进行分割,那就是降三等可以选择降四等,但是可以多三个儿子继承,可以不分嫡庶。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