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就在这种情况下,楚幽王派出了使臣和大秦交涉,然后出了一手妙棋。
楚幽王请求嬴政出兵助楚国平叛!
现在这情况嬴政也不可能硬咬着牙说楚幽王血脉不正,这太毁名声了,得不偿失。
这一下嬴政更没帮助昌平君的理由了。
毕竟楚国官方请求秦国派兵平叛,那么要么不帮忙,如果帮忙也只能帮助楚幽王,帮昌平君算什么?
可是既然楚幽王得位合法,那大秦就没有出兵的理由了。
甚至不帮忙都有点儿说不过去,因为大秦一开始帮助昌平君可是打着一衣带水,拨乱反正的名头。
至于打着帮忙的名义趁火打劫,那自然也是绝对不行的,太毁名声了,得不偿失,而且会打乱整体的战略规划。
现在魏国和齐国还没吃下呢。
真要趁火打劫,楚国同仇敌忾之下,也未必那么容易,如果不能一战功成,那就没必要为了蝇头小利毁了名声。
想要灭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嬴政现在就在跟吕不韦和尉缭商议,楚国的这种情况,楚幽王已经占据了巨大优势,大秦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且也要考虑昌平君的想法,在昌平君失去大部分人的支持以后,他还会不会继续硬抗,亦或顺势就坡下驴,这颗棋子还有多大的价值。
虽说即便楚幽王平了战乱,楚国经过这大半年的内乱也是元气大伤,而且这几年是一直病上加病伤上加伤,但是嬴政还是感觉有点儿亏。
吕不韦和尉缭都是清楚知道情况的,嬴政单刀直入,率先开口:“两位爱卿,寡人得到消息,屈氏和昭氏已经再一次向楚王表示了忠诚,现在楚王已经获得了楚国大部分封君的支持。”
“以南武君小小的江东,绝对是挡不住的,至于昌平君,如果大秦不出手,他已经无足轻重。”
吕不韦尉缭二人沉吟一二,吕不韦捋了捋长须,深沉一笑说道:“楚国若是一直乱,那自然是更利于大秦,既然我大秦不适合出手,可有的是别人适合。”
一语点醒梦中人,嬴政瞬间领会。
嬴政笑着点了点头。
尉缭在一旁接着说道:“如今我大秦出兵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若魏齐出兵,就和我大秦没有关系了。”
“我大秦依旧坐山观虎斗,静待坐收渔翁之利足以。”
“臣建议大王派姚贾出使魏国齐国,以重礼厚贿魏庸和后胜,再派人提醒南武君,让他派人向魏齐求援。”
“在楚王平乱之时,让魏国齐国趁机攻楚,此二国绝无不愿。三国本就仇深似海,齐国屡被楚国夺城抢地,魏国也被楚国趁火打劫。”
“这两国先前不愿出手,不过是顾忌我大秦罢了,现在大王只要表露出态度,两国绝不会放过趁火打劫楚国的机会。”
嬴政点头认可,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寡人既然为了名声不方便出手,那就暗示别人出手,魏庸不敢不从,魏景湣王也不会不从。
魏国本就想要趁火打劫,借楚国而强自身,先前不动手,他怕的只是给秦国做嫁衣裳罢了。而且还能出口气,憋屈那么多年了,有个出气的机会可不容易。
至于齐国,齐王建绝对听话。
对于楚国,齐王建的态度本就是可打可不打,现在既然秦国希望他动手,而且魏国一起动手,那打一打也可以。
再者说,这本身就是占便宜的事,还能出口气,怎么都不亏。
仇家家里内乱,可以趁火打劫,是最让人心情愉悦不过的一件事。
第634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几人三言两语确定了事情以后,立刻就派姚贾出马,奔赴魏齐,另外急信给安排在负刍身边担当门客的密卫,让他给负刍进言,请求魏齐两国的帮助。
姚贾这段时间简直是闲的不行。
才怪。
像他这种人永远是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
虽然已经贵为黄池君,但是他绝不甘心止步于此。
在大秦这个更大的平台,他渴望着更大的进步。
他身上有着嬴政暗地里交代的重任,而那也许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才用的上,虽然等不及,但是他可以等。
但是,现在做该做的事也不冲突。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他可以成为大秦的黄池君,在关东诸国之间纵横捭阖,无往不利,靠的不只是运气,更多的是他的能力。
是他自幼苦学,诸国游历,仔细观察,小心学习,广阔人脉积累自身才能一跃而起!
捷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或者说,这世上本就没有捷径。
在咸阳,这个更大的舞台,姚贾自然渴望更大的成就。
即便现在已经名扬天下,但是还不够,他要的是声震千古!
他每日里和郭开大把大把的撒钱,饮宴不断,貌似心气郁结沉迷酒色,实则是享受着生活结交人脉。
像他和郭开这样的大贤义士,他们的宴会是不会有人拒绝的。
更何况他们出手大方,待人谦逊,为人豪迈,来者是客,尽皆欢迎。
更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每次宴会皆是来者众多,热闹无比,夜间经常是灯火通明,众人载歌载舞,尽展无尽名士风流。
他们二人的府邸俨然已经成了咸阳最出名的交际之处,各门各派,文臣武将,高官贵族,来者不拒,尽皆欢迎。
即便是几位阁臣都偶尔会来,这也让很多人没有忌讳,也让很多人想要个机会。
导致姚贾和郭开二人府邸,每次召开宴会,那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他们二人这么高调,反而显得心怀坦荡,给外人看来,这二人因故国亡国如今沉迷酒色,却也有着名士风流,尺度拿捏的很好。
姚贾和郭开二人做这些事,既是为了扩展自己人脉,了解咸阳复杂的人脉关系,同样也是为了钓鱼。
若是每日里大门紧闭,那么有人偷偷进来,自然是太显眼了,即便是心怀鬼胎之人也不敢轻易上门。
可每日里如此热闹,欢歌饮宴,传杯递盏,觥筹交错,酒醺之下,时不时再感叹故国,总有人上当的。
这就是大隐隐于市了。
现在还敢心有鬼胎的人,现在还能活着,都是绝对奸猾之人,不换上他们这种顶级钓鱼高手,是钓不上来的。
但是即便钓上来的鱼,也不会打草惊蛇,轻易就宰了,小鱼小虾不值得动用他们。只要不犯事就好,犯事了那可就自然而然依法处理了,毕竟鱼上钩了总会被盯的紧一点。
姚贾是最喜欢交朋友的,他的人生准则就是,世间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都要靠人,所以朋友越多越好。
他的另一条准则是,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
第一思是情报,信息不全不真不明白不能做。
第二思是利益,利益不能打动人心不能做。
第三思是危险,危险大于收获不能做。
在姚贾接到出使魏国齐国的任务以后,姚贾满心愉悦,在咸阳是不缺机会的,立功的机会当然是越多越好。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缺的只是机会。
姚贾很清楚,自己和郭开暗地里立的功劳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大王又不是有功不赏的人,自然会派一些明面上可以获得功劳的事。只要名声维持的好,哪怕是多加赏赐,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大王最是重视贤才。
现在交代的这事情办起来简单,却也不简单。
若只是把事情办成,那可太简单了。
但是把事情办成的基础上,还要不能毁了形象,不能毁了暗地里钓鱼的事情,那就需要把握好尺度了。
幸好大王也有所帮助,交代的活都是明面上没什么影响的事。
此番姚贾出使两国,明面上是去给魏景湣王和齐王建赠送酒资。
实则是联系魏庸和后胜,贿赂这两个人,让他们两个人开口劝魏景湣王和齐王建攻楚。
同样,嬴政主动的示好,也是为了暗示魏景湣王,今年大秦不会动手打你,你可以放心的攻楚。
稍微缓和一下关系,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而且只给魏国和齐国示好,却不搭理楚国,这就是暗示希望他们两国攻楚,这样在魏庸和后胜提出建议以后,他们也必须要考虑一下大秦的态度。
至于负刍这边,他已经在挨打了。
负刍也不是看不出形势,自己手下现在是人心惶惶,好大哥那边是越发壮大,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不是好大哥的对手了。
他毕竟是谋逆,原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出其不意,和大多数人对楚幽王不满而为之观望。
可是现在,出其不意的计划,不知道为什么,屡屡败露。
楚幽王又澄清了谣言,再一次确立了政权合法性,又把整个江东和景氏给当做奖赏丢了出去,引得观望的人垂涎欲滴,纷纷又成了忠臣。
然后他现在就成了反贼,而且没有了出师有名的名。
但是负刍不愧是负刍,第一时间就换了说法。
对外宣称自己是受了奸贼蒙蔽,这才误会了楚幽王,导致兄弟相残。
奸贼就是李园!
这个奸贼蒙蔽大王,横行无忌,独揽朝政,之前为了权力就残忍杀害了春申君全家。
现在更是挟持把控,蒙蔽欺骗了大王!
是这奸贼包藏祸心,欲要心怀不轨!
阴谋设计兄弟相残,为的就是进一步消灭大楚王室势力,进一步掌控大王,想要谋反,这是真正的逆贼!奸贼!
负刍麻溜的把拨乱反正的旗号换成了清君侧,正臣伦!
负刍更是写了一封真情实意到不行的信给楚幽王,信中说他自己也是被蒙蔽的,现在已经知错。
但是王兄也被蒙蔽,只要王兄杀掉奸贼李园,他愿意不战而降,甘愿领罪,任由处置。
负刍这一招气的李园鼻子都歪了,他一个小吏出身,仰仗王权的外戚,难道还能谋反?还能夺了熊氏江山?
但是李园还是吓了一跳,赶紧给楚幽王解释,他也真怕楚幽王误会,真信了负刍的鬼话就完了。先前崖柏那事,还不算彻底过去了呢。
楚幽王当然不信负刍的鬼话,这么简单的挑拨离间,他不可能上当,虽然确实对上次李园派崖柏的事心有不满,但是现在可不能内乱。
安抚李园以后,楚幽王回信,要求负刍立刻投降,只要投降,看在被蒙蔽的原因上,一定从轻发落!
这两个人当然谁也不信谁的鬼话。
都只是为了师出有名罢了。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