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22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九响为朝会,一十八响为正常大朝会,三十六响大典祭祀,八十一响为王室大庆典,一百零八响龙凤殡天。

  若是七十二响,那就是最高等级的戒严,立刻封城管制。

  除非有叛乱或者是敌国打到咸阳,否则不太可能有七十二响。

  而这二十四响,便是紧急召集大朝会。

  虽然不如七十二响那么可怕,但是紧急大朝会也百分百确定一定有非常大的事情发生。

  王后嬴馨一边在侍女的侍奉下穿衣服,一边快速问道:“大王今日在哪里安歇?”

  “回王后,是在葭萌宫,今日是新入宫不久的那个农家七子侍寝。”一旁的贴身侍女赶紧回道。

  嬴馨心里有着暗暗不详的预感,她最怕出现突发事件,对于如今的她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任何突发事件,尤其还是她不知道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灾难。

  “立刻让葭萌宫的三人过来!”她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吩咐道,薄唇紧紧抿着,看向外界黑夜,不祥的预感更重了。

  侍女领命匆匆而去。

  与此同时,芈云也是第一时间赶往甘泉宫

  芈云非常清楚,现在去甘泉宫才能得到第一手消息,而且哪怕不能得到第一手消息,现在先去给太后请安,抚慰太后不安的情绪,这也是大功一件!

  平常这机会可是想找也找不到!

  虽然是深夜,但是整个章台宫建章殿现在都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一个又一个高官步履匆匆,快步入宫,神色紧张,丝毫不敢耽搁。

  来到建章殿后,一个个行礼入座,整个大殿随即便是寂静无声,即便是急促的呼吸也被众人强自压下了声音,大家都屏气敛息,安静的等着所有人到齐。

  也等着最后到的人倒霉。

  最先到的虽然无功,但是也一定能够在大王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最后到的虽然无过,但是他以后的仕途也一定不好过了。

  紧急召集都不着急,也活该不能在朝堂混了。

  嬴政身着冕服端坐王位之上,挺拔魁梧,威严无限。一身玄色上衣,丝绸质地顺滑垂坠,日光、明月、星辰等十二章纹于其上熠熠生辉,仿若将宇宙乾坤纳于一身。

  金银丝线精绣,朱紫玄橙烁闪。蜿蜒的巨龙张牙舞爪,仿佛随时能化真而出,华虫振翅欲飞,栩栩如生,为服饰添上一抹灵动。

  与之相配的朱红色下裳,如燃烧的火焰,宗彝古朴庄重,藻纹灵动似水流淌,火纹跳跃,粉米饱满,黼纹如斧钺,彰显决断,黻纹交错,象征明辨,素色大带紧束腰间,凸显挺拔的身姿。

  头戴冕冠,冕板宽阔,前圆后方,玄色之上,朱红为里,仿若承载天地乾坤。十二旒玉串虽如玉帘,可是却一动不动,在这珠帘之下,看不清嬴政的任何表情。

  终于等到所有文武大臣都到齐。

  嬴政屈指叩案,沉吟片刻方缓缓开口:“寡人昨夜得玄鸟衔瑞,示以天命——自周室失鹿,天命靡常,八方纷乱,众生灵民不聊生,百姓有倒悬之危。”

  “寡人佑得天命,担社稷之重,承安定天下,抚慰黎庶之责,接连合韩、平赵、灭燕,遂使四国归于一统,百姓得享安定,此乃天数使然也。”

  “使神州一统,再无战端,百姓安宁,四海平静,此亦为上天所愿也!”

  中苍霍然起拜:“大王圣德昭彰,玄鸟显灵乃天命所归!”

  话音未落,朝堂众臣已有人拜倒叩首:“陛下仁德广被.赵民(韩民)(燕民)愿奉社稷”

  其余群臣也是急忙齐声高呼:“大王圣德!天命所归!万岁万岁!”

  嬴政抬手按了按,旒珠轻轻摇摆,仿佛也映照嬴政的心。

  “然,赵地人心不定,心怀不轨,抗拒一统安宁。”

  “秦赵同出一脉,同姓同氏,本乃同源,今怀有异心,上天震怒。”

  “故,天将谴之。”

  嬴政这话一说,众臣心中大惊,尤其是赵地出身臣子,莫不心中惊骇。

  且不说什么天谴,只这话自嬴政口中说出,就是天大的祸事!

  许多人心中已经不自觉的心想:大王莫不是想对赵地大清洗?都拿天谴说话了,这是意见很大啊。

  而且天谴这事未必就是假的,在大王手下做官做了那么多年,大王绝不是信口开河之人。

  大王虽然年少,然而自继位开始,一向沉稳持重,今日大费干戈紧急召集大朝会,绝不可能就是为了骗一骗群臣。

  再者说,大王天眷众人皆知,得上天托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今日再来一次,也没什么奇怪的。

  随着嬴政这些话说完,众臣是将信将疑,皆是心思急转,浮想联翩。

  不待众臣言语,嬴政又接着说道:“玄鸟有言,接连九年,整个赵地将鸡犬不宁。”

  “地动、旱魃、洪涝、飓风、寒潮、蝗灾、鼠患、瘟疫、天火,灾难不停!”

第656章 寡人要祭天求情

  嬴政这话说完,底下众臣瞬间就是个个惊骇,尤其是赵地出身之人,简直是面无血色,变得惨白如纸。

  大王这话要是真的,这九年这些灾难轮下来,赵地还能有人活着吗?这一念头在众人心中疯狂盘旋。

  刹那间,一位赵地出身的臣子‘噗通’一声拜倒在地,双膝跪地,以膝代步,颤抖着艰难地向前挪动出列,而后重重地叩首,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声响。

  声音凄厉,带着哭腔呼喊:“大王!赵地百姓皆心向圣君,今皆为秦人,为大王之子民,绝不会怀有不二之心啊!大王明鉴!大王明鉴啊!”

  那声音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满是惶恐与哀求。

  这位赵人臣子的举动,仿若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紧接着,许多赵人臣子纷纷出列,个个神色慌张,大声喊着效忠之词。此刻,在这紧张的局势下,先表明忠心是他们唯一应该做的。

  事已至此,先表忠总是没错的。

  有的人是真的相信了嬴政的话,心中惊恐万分,既是为自己担忧,也是为赵地担忧。

  更多的人则是怀疑,嬴政会不会是想要借这个由头打击赵人?

  甚至废后?

  难道赵人最近真的犯什么大的忌讳了?

  赵地百姓虽然融入大秦是没有那么心甘情愿,有些也确实还有些不甘,但是真不至于到了要遭天谴的地步、吧?

  就在这时,吕不韦阔步出列。他先是对着嬴政恭敬地躬身行了一礼,动作沉稳而不失庄重。

  随后,吕不韦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冲着那哭嚷成一片的臣子们怒喝:“够了!御前失仪,成何体统?!”

  声音洪亮,如洪钟般在朝堂内震响,惊得众人身体一颤。紧接着,他又厉声斥责:“忠与不忠,岂是尔等说了算的?!竖子安敢质疑天命!”

  中苍见状,也不甘示弱,同样怒喝出声:“自大王收纳三国,唯有赵地百姓受恩最重。且秦赵一家,可也唯有赵地百姓融入大秦最为排斥,常怀分裂二心,此等忘恩负义,不识天数,纵天谴之,也是罪有应得!”

  中苍的言辞更是激烈。

  在两位相国接连呵斥下,其余众臣也是纷纷跳出来弹劾赵人臣子。

  尤其是楚人,韩人和燕人最为兴奋。

  无论如何,先痛打落水狗再说。

  赵地士子在朝中因大王想要消弭两国仇恨,使赵地更融洽融入大秦,一向颇为厚待,再加上王后的存在,赵地士子在朝中占据了不小的势力,现在看来,大王已经对这些给脸不要脸的人很不耐了。

  他们被打下去,那么大家便能在朝堂利益的蛋糕中分得更多了。

  楚人兴奋是想到了这样的天命之下,王后又凭什么继续母仪天下?

  他们暗自思忖:王后下去了,那肯定就是咱们云梦夫人上去了!先观望观望,只要王后不稳,立刻弹劾!借天命让赵人王后下台!

  至于韩人燕人,那自然是赶忙抓住机会,对比着表忠心。他们争先恐后地开口,言辞恳切,生怕落后于人,希望借此机会在嬴政心中留下好印象,决不能像赵人一样!

  一时间,整个朝堂乱作一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嬴政见状,只是缓缓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龙案,发出清脆的‘啪啪’声。紧接着,他轻咳一声,声音虽不大,却拥有着无形的力量。不过几个呼吸间,整个殿内就又恢复了寂静无声。

  “赵地百姓多数还是愿意融入大秦共为一家的,只是一小撮心怀不轨之人连累了所有人,非是全体百姓之过也。”嬴政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给了定性。

  许多赵臣听闻,赶忙如获大赦般出列拜倒,高呼圣明。

  “大王圣明!大王圣德治民,百姓无不感动大王仁德,又岂会心怀叵测?只是少数恶贼裹挟,蒙骗了些许百姓,大多数百姓都是无辜的啊,只要消除些许领头之恶贼,自可归于太平!”

  中苍一听,立刻又站了出来,怒目圆睁,怒斥道:“姑息养奸,以致大乱!”

  “于罪,能止而弗止,是为纵也。见恶可行禁而不禁,此乃姑息之弊。罪当止,力足止之,却不为,纵恶也。”

  “日常百姓岂能不知怀有祸心不轨之人,不加制止,冷眼旁观,今导致天谴,又何谈无辜?”

  嬴政沉默一二,叹息道: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上天要亲自怪罪,寡人有愧啊,是寡人领导无方,教化不良,方才招致上天发怒,有此大患,乃寡人之过也。”

  群臣听闻,急忙匆匆跪倒在地,吕不韦率先说道:“千错万错,都是臣等的错。大王圣德光耀,臣民皆是感沐大王恩德,是臣等无德无能,不能教化百姓,此皆臣等之罪!”

  隗状也赶忙回道:“大王圣德,为民心伤。然而玄鸟有言,上天怪罪的是无知愚昧之百姓,乃是愚蠢之人,心怀不轨之人。赵地有恶贼心怀不轨,乃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非大王之过也。”

  “今天命已定,非人力所能改,天谴赵地,更非大王之过。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此皆是赵地百姓罪有应得,万请大王切勿自责。”

  嬴政摆了摆手,神色温和却又不失威严:“当今天下,已经没有赵人、韩人、燕人之分,只有秦人。”

  他目光扫视着群臣,缓缓说道:“寡人为天子,所有百姓皆是寡人之子民,寡人为天下臣民之君父,今上天责惩,寡人又岂能置之不理,眼睁睁看着寡人的子民受苦受难?甚至死伤惨重?”

  “若如此,寡人又岂能为天下人之君父?天底下哪有冷眼相看儿子遭受灾祸的父亲?”

  “寡人为天子,这件事,寡人要求上天收回成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赵地百姓以后真心融入大秦,想必上天也能谅解。”

  嬴政语气坚定,不容置疑:“相邦,由你亲自操办祭天事宜,三日后,寡人于渭水河畔,祭祀上天,为赵地百姓求情!”

  “这三日,寡人要沐浴更衣,戒荤节食,独居静心,以待祭祀!”

  吕不韦听闻,立刻拜倒在地,恭敬地说道:“大王圣德!自大王承继大统,以仁为纲,以德为领,垂范天下,如春日暖阳,遍洒世间,泽被万民。轻刑简法,恤民疾苦,以和为贵,如今更宽容待民,不计前嫌,宽仁厚爱,为庶民亲求上天宽宥,纵是古之圣君亦不如大王!。”

  “请大王放心,臣一定为大王准备好祭天事宜。”

  一时间,群臣拜倒,称颂之声不绝于耳,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嬴政轻轻点了点头:“有劳相邦了,事不宜迟,请速操办。”

  吕不韦领命,带着奉常急忙去操办祭天事宜。

  虽然吕不韦也搞不清楚嬴政想干什么,但是这事一定要做好。

  他暗自思忖:总不能天谴是真的吧?

  嬴政则转身回了宗庙,准备独居静心,等待祭天之日的到来。

  今日朝中发生的事,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咸阳。而且随着邸报的发行,这一消息更是如汹涌的潮水,迅速传往整个大秦。

  自从嬴政把纸和印刷术搞出来以后,邸报这种掌控舆论至关重要的东西,自然也立刻就发明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