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65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这下子是真的留名青史了!而且是留万世善名于后世,子孙后代就靠自己这个名字,也能无忧了。

  但是这好事当然瞒不住,当然也不可能让他独占。

  前后医家、公输家、墨家、阴阳家、道家也都来分一杯羹,共同编制此书。

  田光万般不愿,但是农事复杂,涉及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诸般器具,也确实需要他们,田光也得罪不起这么多人,只能咬着牙答应了,毕竟嬴政也劝他了。

  历时十几年,《齐民要术》终于编制完成,这书比想象中要更晚一些,不过是好事。

  因为加入的高人太多,加入的势力太多,这书也是更加全面详细,自然功绩越大,反正他田光是领头的,怎么都不亏。

  这书当然不是这几天才完成的,去年就完成了,但是田光一直没急,或者说虽然很急,但硬是沉住了气,就要等到最适合的时候献上。

  也就是现在!

  再也没有比嬴政一统天下,承接天子之命,加尊号皇帝以后更合适的了!

  当然,也不止他田光一个人这么想的。

  田光谢恩归列以后,邹奭站了出来,高声道:“启奏陛下,臣邹奭有本上奏。”

  嬴政微笑道:“邹卿请说。”

  邹奭躬身一礼,精神饱满,声如洪钟。

  “回陛下,天子授时,臣奉旨同农家编撰历书,蒙陛下天幸,前些时日已然最终校准,特为陛下献上《大秦历书》。”

  “此历书涵盖南北,囊括日月,定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生候,全历顺天时,量地利,明四季,知农时,晓阴阳,辨吉凶。请陛下一观。”

  嬴政取来简单看了看,赞道:“善!”

  “今改天换地,天命流转,自当正朔!卿大功一件,朕重重有赏,暂且记下,不日一同封赏。”

  邹奭朗声道:“万谢陛下隆恩,皆仰仗陛下洪福齐天。”

  历书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多说,早就说过太多次了,凡为正朔,改天换地,必重订历书。

  圣君之道,文治武功,文治尚且在前,论武功,嬴政已然举世无双,前无古人。

  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文治。坐江山最难的也是文治。

  老百姓饿不死就不会造反,难的是怎么让老百姓饿不死。

  那就只能双管齐下,一边管好官吏,减少盘剥,一边增加生产力,做大蛋糕。

  辛苦耕耘那么多年,为的就是今天!

  饥寒病苦,就是因为有了饥、寒、病才苦!

  现在大秦良种已经培育好,正在积极推广,现在已经自关中推广到了中原地区。

  再加上最关乎民生的这些典籍,做大的蛋糕,足以安定天下!

  此时许多并不知道内情的官员,现在都被震惊的无言以对了,什么是圣君啊,这就是圣君啊!以前的君主,想的都是怎么打江山,可没多少人想过这些。

  泥腿子们怎么活这种事,根本不需要老爷们操心,反正那些刁民总会自己想办法活下去的。

  哪怕是心怀苍生的,想的也是让天下不再有战乱,百姓们可以安宁下来,但是没有战乱以后该怎么做?这些事对所有人来说都太奢侈,根本还来不及想的到。

  但是陛下竟然都已经提前想到了,只等到天下太平,立刻就可以开始教化百姓,救济苍生,天命圣君,真不愧是天命圣君呀!

  现在无论是心有苍生的,还是只为私利的,所有人都知道,这都是大好事!

  刁民们过得好了,上面的人自然只会过得更好,再说了,那些医术类的,更是大家需要的。

  再大的贵族,那也照样会得病啊,懂医术的越多,那出高明医师的概率就更大,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嬴政看着百官,嘴角上扬:这次,朕要做真正的千古圣君!大秦始皇帝!文治武功都要千古无双!

  不过这还没完。

  嬴政接着说道:“今一元复始,天地焕然一新,大秦历书已出,当以新历而行。”

  “新历以一月为岁首,自新年过后,即为始皇帝元年。”

  群臣听闻,顿时轰然应诺,声音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此时吕不韦出班说道:“启奏陛下,臣吕不韦有本启奏。”

  “相邦请言。”

  “回陛下,恕臣犯讳,民间多有称一月为正月之说,此与陛下之圣名犯忌,当昭示天下,使臣民不得犯讳。”

  嬴政微微一笑,说道:“朕正要言说此事,朕之名讳,寻常可以避讳,然而此历不需避讳。”

  “朕亦是正月天诞,此天命也。朕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一元复始,天地更新,日新月异,亿万黎庶,行的乃是朕之天时。”

  “以后,一月便为正月!一月一日,便为正旦。此正大善,无需避讳!”

  吕不韦躬身道:“陛下圣明!是臣谫陋短浅,陛下胸襟囊括天地,臣万分拜服!”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嬴政接着说道:“天子无私,天子至公,于政务、政事、此间词汇,也不必避讳。天下政事,皆在朕身,无不可言也!”

  群臣又是高呼圣明,声音几要传上九霄。

第705章 定制(一)

  嬴政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今天下一统,尽成郡县,世间万兆臣民,皆朕之子民。”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朕为天子,皇朝永续,天下土皆朕之土,有姓而无氏也。”

  “自即日起,天下姓氏合一,再不分姓氏,皇室以嬴为姓氏。”

  “天下民皆朕之子,万民凡无姓氏者,朕以先祖旧赵之氏赐之,姓氏为赵!”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这个出乎意料的恩赐震得所有人头晕目眩。

  从没有人把自己高贵的姓氏赐予那些泥腿子们,这简直是践踏了先祖的荣耀。

  但是,天子这么做不算,恰恰相反,正合适!天子已经无氏,并且,乃天下人之君父也!

  群臣们的脸上满是震惊之色,他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这对全天下任何身份卑微之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赐!

  皇帝把自己先祖的‘赵’赐给了所有平民,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恩德!值得人为之效死的事!

  至于姓氏合一,这个还真无所谓,全天下都是秦土了,都没封地了,姓和氏已经没有意义了。

  至于原本姓氏还起到防止近亲结婚的事,现在就更不值一提了,天下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还有着明晰的户籍管理,这种情况,除非是故意的,否则不可能。

  群臣们纷纷整齐地大礼拜下,人人脸上带着崇敬,口中高呼:“陛下心念万民,爱民如子,陛下圣德!君父万岁万岁!”

  殿中有少数出身卑微的臣子,并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名字,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谢恩的话都是哭着喊出来的。

  所有没有姓氏的人,再也不是卑贱的人,再也没有卑贱的身份,现在冠以曾经的天家之姓了。

  可以想象得到,当今天发生的一切传遍天下,会给天下所有人带来多么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对那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将真正深刻认识到什么才是生活在圣君治下的美好。

  对嬴政而言,这无疑是具有极大政治意义的举措,这是给全天下底层平民加上了一份无上的冠名权,而这个群体在天下人口中占比最多。

  别小瞧这件事,足够收获太多的感恩了,人要脸树要皮,脸面这东西,任是谁都要的。

  以前有姓氏的就是高贵!就一个名的就是卑贱!这个理谁都认。

  可现在截然不同了,无姓氏之人如今拥有的可是最高贵的氏,任谁也不敢对此有丝毫质疑。可想而知,这件事传遍天下后会引发多大的反响,足以使天下民心归附,成为千古美谈。

  人们总说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可从前天下人并无太多真切感受,但是现在,这种感受却无比明显!

  天子给予了所有人至高无上的荣誉!

  嬴政微微抬手,令群臣平身,接着神色严肃,肃声说道:“万象更新,不止朕之一名,天下皆当大进,以过往之国制,不足以治理天下。”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君臣百姓,唯有各司其职,各有其礼,方可太平。”嬴政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今大小文武官员定品级九品,每品分正从二等。一为尊,九为卑。万象更新,自即日起,左右更迭,天下左右以左为更尊。”

  “文武皆重新厘定尊衔,定九品一十八等。”

  “官食俸,衔享禄。”

  “贵族之爵重新厘定,更为侯、伯、子、郎、尉、士六级,每级三等,天下有爵之人,依次相应。”

  “侯爵之上,加增国公,位列超品。”

  “侯为郡侯、县侯、乡侯,伯为县伯、乡伯、亭伯,子以下皆为一二三等。”

  嬴政条理清晰地,将新的贵族爵位官位制度一一说明。

  群臣拜倒应诺,高呼圣明。

  这些改动,能在殿中站立的臣子们,哪怕不太清楚其中深层次的内因,也大致有所了解。毕竟嬴政早就将这些消息如微风般吹了出去,此时倒也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在众人看来,无非就是换个名称,划分得更加清晰罢了。

  还有机会就是天下一统,陛下要重新分蛋糕了,这是必然的,谁也无法阻止。

  现在所有人在想的反而是自己会被分到什么品级,什么职位。

  官品是确定薪资,尊衔是确定福利待遇,贵族是可以享有的尊荣更多,富贵传给后代可以传的更久,无功不为贵族。结合先前的土地政策,分配制度,这一套才算圆满。

  嬴政已经制定了新的《秦礼》,片刻之后便会正式公布。

  生产力提高了,各种标准也必须随之提高,这是所有人都有的切实需求,没必要强行压制。

  实实际上,这种提高对所有人都有益处,只有嬴政自身率先提高规制,下面的臣子们才好跟着一同提升。

  现在打下了江山,就要坐江山了,要把权力、职责、福利,全给重新划分。

  对于治理臣民来说,没有比分级更一目了然的了,也更容易分化统治的了。

  而且嬴政在职权之上彻底分离文武,以及分离官职和贵族,要他们相互制衡。

  增加的散官尊衔就是为了给恩赏,同样也是官员立功封赏、亦或离职犯事以后,也能更圆滑的处理。

  既然要重新划分,必然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如今万象更新,偌大的江山之中,利益格局尚未完全锁死,存在着太多的权力空白和利益空白。

  既然要划分权力,那么对于那些立下功劳,却在权力调整中受损的人,就必须给予富贵补偿。毕竟,刚打下江山,总不好先寒了功臣们的心。

  帝国已然足够庞大,生产力相比八百年前不知提高了多少倍,那么帝国的统治阶级也必须相应地增强待遇。

  所有人都有这个需求,与其强行压制,倒不如一举两得,既满足众人的需求,又借此收买群臣,以推动变革顺利进行。

  这对大家来说,才真正是皆大欢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