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中央禁军分为南北中禁军,中府禁军分为六卫,主要负责宫城防御守护和皇室安全,玄羽卫也是其中之一。
南府禁军分为十二卫,主要负责京师防御与宿卫。
每卫人数二千至四千不等(玄羽卫除外),皆是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副指挥使一人(从三品),指挥同知两人(正四品)。所有卫士皆是精锐中的精锐,非良家子或阵亡将士之子弟不要,这是要命的东西。
北府禁军分为四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武军,这是中央最宝贵的力量,兼具宫廷护卫、京畿地区安全与对外作战。
每军人数两万,每军设神(龙)武大将军一人(正二品),神(龙)武将军两人(正三品)。
所有锐士皆是精锐,军械武备、士卒素质、战心士气,不客气的说,都是天下第一。
对他们的待遇也是最好的,这个不用赘述,嬴政刚出娘胎就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什么都不如手握死忠的十万禁军精锐!除非全天下都反了,否则,随手就可以摁死。
至于玄羽卫,嬴政一直有小心掌握,现在天下太平,已经在限制玄羽卫的权力,主要是限制刑狱司法,非必要不让玄羽卫直接动手。
但是更加增强了侦缉监察的职责,用以监视百官、民间舆情。
可以装瞎装聋,但不能真瞎真聋。
除了朝廷的御史,以及玄羽卫,嬴政还把内廷派往各地的矿监、山海池泽税监等,也作为了密探。
这些内廷撒出去的宦官是皇帝的家仆,明面上是只负责监督开矿和山海池泽收益,但是同时也担负着监视朝野的职责。
不过他们也只有监视的权力。
权贵官员、特务、内宦,这三方总不可能联合到一起,自古官员不可能和特务玩到一块,玄羽卫嬴政又不会交给宦官管理,而且嬴政也会故意挑拨三方的关系。
嬴政也正式制定了密折制度,全天下正五品及其以上官员皆可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并且鼓励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
这个制度看着简单,实则效果极其显著,这让所有高官陷入囚徒困境,让他们团结更加困难,同样皇帝得到的信息也会更加全面真实。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嬴政永远不会只信一方的信息,必须多方面确定,综合判断。
这世上所有正确的决定,都一定是取决于尽可能正确、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而决定的。
朝堂上上下下,自中央到地方,权力设计也是相互制衡,其主要部门下属职责,总有一些合适的被其他部门拿走,原理类似于行政区域的‘犬牙交错’,就像户部和量部、量部和商部、内阁和通政司、刑部和大理司御史台等,全是权力制衡。
地方军权被各种限制并管,中央禁军由嬴政直管,中高层军官皆由嬴政任免,主打的就是安全!绝对集权!
嬴政在这套官制规划中,设计了多达一百六十多对权力制衡,主打的就是稳!
这一套在这个时代,是过于先进了,比之原先,那是详细完善、且权力制衡强太多了。
但是很有必要,先前的体制还是太过粗糙,权责不清。原先的政府规划,看似简洁,实则风险高,并且杂乱无序。
国家变大,行政机构是必然要更加庞大的,也必须也跟着变细,否则便有太阿倒悬之危。
看似新增了许多官职,实则完全没有。
先前的官职不是没有,需要做的事,做事的人和职位一直在,只是官名,权力大小不同,并且职责也不清晰。
事情就在那里,不可能因为没有现在改了一个名的官职,在以前就没人做了。
以前大大小小全挤压在三公九卿下,既不利于权力制衡,也不利于权责分明。
就像少府,原先就是庞然大物,许多事情都是单独列出来的官职,乱的不行,实际上这都不是好事。
还有就是基层,别提什么皇权不下县,谁提谁死。
权力永远不会真空,朝廷不官方占有,自有士绅乡贤,地主大户去占领,而这群人除了侵蚀朝廷的权力和威严,其他的都不会做。
朝廷(皇帝)的利益,可不能任由他们去侵蚀,必须在朝廷掌握之下。
现在把蛋糕分细了,实际上吃亏的只有最高层,他们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然而所有中低层,包括部分高层,都是受利的。
一项制度,如果由最高统治者推行,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且是部分高层、所有中低层都赞成,那这项制度就必然成功,少数的那几个最高层根本挡不住。
而最高层的这几个,嬴政也会给出可以让他们欢天喜地的赏赐去安抚。
他们这几个人也不会想着去阻挡嬴政,没一个这么蠢的。
能做到这一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样东西太重要了!
正是有了这两样东西,才可以让政策真正大范围的传播,做事留痕。
包括先前做的太多事,都离不开这两样。
就百家新编撰的典籍,如果没有这两样想要推广,那可真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先前官员自治权较强,就是因为政令传播困难,做事难以留痕。政策的推广传播也是困难,就靠两张嘴说,那得说到什么时候去?
竹简各种不便,造价昂贵,并且难以大规模推广。
许多政令,政策,制度不是想不到,但是客观因素限制,根本做不到。
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太多的东西就没有办法大规模推广,人才也无法大规模培养,做事无法留痕,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只能给各部门长官地方官较大的自治权。
当然,也有很多历朝历代靠吃过的亏才摸索出来的经验,现在嬴政就已经把这些坑给避过去了。
常言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现在嬴政顺着经验把坑给避过去,但是这些官员们可没有,他们一个不小心还是要掉坑里去的,两相对比,此消彼长,更能牢牢的把控住权力。
第709章 定制(五)
这一整套一环套一环的制度,虽说会导致效率低下一些,增加许多部门的沟通协作成本,但是权力必须有所制衡!
这不只是为了统治,同样也是为了下面的人,没有限制的权力,虽然会侵蚀上层,但是更会祸虐下层。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事,很多时候必须做出取舍,两害相权取其轻。
目前这一套已经做到最好了,也够官员们震惊了。
现在朝中众多官员,除了少数几个已经知道的,其他的看完这两个册子全麻了。
这看了以后,真是有喜有忧。
这制度太超乎他们的想象了,硬是找不出一点漏洞来钻,除非大多数人团结一心,否则完全无法反抗。
但是现在的朝堂,团结这东西,实在不太可能。
也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行驶过程中自然而然变形,那时候只能再想办法了。
很多时候不是制度出了问题,是行使制度的人出了问题,这是无解的问题。
什么制度毕竟也都是要人去实施的,但是现在绝对够用了。
许多官员更是欣喜,现在蛋糕划分的更细,原本吃不到的,也能吃到了。
终究是有人喜来有人愁。
接下来嬴政就要用天下一统后的奖赏安抚所有人了,让新制度顺利落地。
权力的本质就是赏罚,现在嬴政就要行使这项权利了。
嬴政在后殿歇了半个时辰,估摸着差不多了,这才起身去了建章殿殿内。
原本小声议论不停的群臣,看到嬴政回来,也都闭上了嘴。
一个个急忙恭敬行礼:“臣等拜见陛下。”
嬴政坐下龙椅后,抬手虚扶,面带微笑:“众卿平身。”
“诸卿都看完了吗?可有什么异议?”笑容和语气都极为温和。
低着头的群臣,皆是用眼角余光悄悄看了看他人,发现没一个站出来有异议的。
吕不韦第一个高声道:“启奏陛下,臣等无异议,陛下革新之制,尽善尽美,利国利民,臣拜服!”
吕不韦说罢,躬身一鞠,身子弯得极低,态度极为恭谨贴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随即中苍、蔡泽等阁臣也是高声附议。
眼见大领导都没意见,群臣无论愿与不愿,也全部躬身高呼:“陛下革新之制,尽善尽美,利国利民,臣等拜服!”
“众卿平身。”嬴政心中满意,微微颔首。心想没意见就好,有意见的话,那朕可就也要对你有意见了。
嬴政说道:“众卿既无异议,朕便为众卿厘定官职,散朝后发布诏令,三月内交接安定。”嬴政声音极其坚定,不容置疑。
群臣应诺,心中多的是惴惴不安,真是又期待又紧张,谁也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被安排到什么岗位,现在一切都只能看散朝后了。
此时蔡泽出列,神色庄重说道:“启奏陛下,臣蔡泽有本上奏。”
嬴政点头说道:“爱卿请说。”
蔡泽躬身道:“陛下,臣请为陛下献上祥瑞。”
嬴政有些惊讶,问道:“是何祥瑞?”
蔡泽恭敬道:“回陛下,昔年和氏之玉璞,部分雕琢为和氏璧,现佩于陛下身侧。。而另一部分玉璞,刻刀难下,触之立断,百多年来无计可施,深藏楚宫宝库。”
“然而在陛下顺应天命,合并楚地,救济厮民以后,比玉璞竟然自主脱落外壁粗石,并且异放毫光。”
“此乃是神物自晦,正是得遇天命圣君明主,这才显现光辉。”
“宁远侯深知神物当圣君方可拥有,已经将此物交给臣,请臣献与陛下。”
“今陛下乃千古第一始皇帝,旧时玺印不便再用,臣请献此宝,为陛下新刻宝玺,以为六合一统,八荒并秦之象征。”
嬴政沉吟一二,说道:“可。”
“无印者,政事不立。”
“便以此玉璞为朕再刻宝玺,以示东西南北四方合一。”
“另,再取蓝田宝玉,为朕雕刻行政玉玺。”
“此事便交给爱卿去做吧。”
蔡泽躬身道:“陛下圣明,臣遵旨。”
“臣还有一事启奏。”
蔡泽接着建议道:“凡行政事,皆行玺印。天子口含天宪,制诏皆圣旨。天子之证,当为独一无二,至高至上,至尊至贵,至严至威。臣请建议,自即日起,唯天子之证曰‘玺’,臣下皆为‘印’。”
嬴政沉吟一二,缓缓道:“可。”
“自即日起,天子用玺,臣民用印。正三品及以上官员用玉为材,四品以下用金铜铁,具体日后让礼部定下章程。”
群臣应诺,声音整齐洪亮。
此时中苍出列说道:“启奏陛下,臣中苍有本奏。”
“爱卿请说。”
中苍躬身道:“天子圣德,乃天命圣君,仁德无双,然天子之威,不可不慎。”
上一篇:斗罗:系统早来万年,我虐爆唐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