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90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如今北方安定,各部族宛如一盘散沙,且对大秦极为忠诚,起码在嬴政活着的时候是如此。

  百越之地,大秦采用怀柔政策,慢慢蚕食,一点点开发,一步步同化占有,也不会有大的纷争。

  当地的部落酋长哪怕心中有意见,他也不敢提。

  大秦慢慢的扩张,而且是怀柔扩张,还和他们做生意,并没有主动挑起战争,当地人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挑衅大秦。

  哪怕明知道是慢慢蚕食,慢慢同化吸纳他们的族人,他们也完全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忍。

  哪怕他们再没见识,再不知天高地厚,对大秦这个庞然大物,他们心中也是有数的。

  大秦采用香肠战术,他们不敢翻脸,那些零零散散的部落,也完全团结不起来。

  南北皆安定,自然不需要拼命修路,只需持续稳定地推进基础建设就好。

  嬴政也并没有降低赋税,毕竟用钱的地方还是太多,哪怕各项事务不急,这钱粮依旧如流水般散出去。

  现在还不是降低赋税的时候,反正只要没有大灾,目前又没有战争,吏治也相对清明,百姓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比起以前的日子,已经算得上是天堂了。

  始皇帝二年,正月,正旦。

  大朝会上嬴政公布了先贤庙的人选,基本诸子百家都十分满意,为了照顾各地民众,这次基本不看出身和地域,只看德行和贡献。

  正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基本要求就是这三样,符合这三样的哪怕是稍有瑕疵,也给送进去了。此举既是为了收买人心,也是为了彰显大秦的宽广器量。

  还有就是掺沙子,告诉世人,圣贤说的未必就一定是全对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省的后世有人拿先贤的话限制皇权。

  皇帝说的才是最对的!

  因为皇帝不是人!是天子,是真龙!天子说的就是天意!

  而且入选人员也都比较杂,历代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人物,百家贤者、开创人物、圣君圣皇、忠义之士,全部都有。

  这同样是为了收买人心和添私货,当然,也都是令人服众的,要不然这先贤庙就成笑话了。

  就像三皇五帝,燧人氏、缁衣氏、有巢氏、伊尹、姜尚、周公、老孔墨孟庄等这些是必须的。管仲、商鞅、孙武、吴起、公输班、扁鹊等这也都是有的。

  还有鬼谷子、张仪、苏秦、剧辛等。

第735章 群臣告老

  嬴政把剧辛送进去先贤庙,除了对方确实是符合这三不朽,也是为了表彰忠义,附带好处就是让剧蓉彻彻底底死心塌地了。

  把大秦曾经的敌人也送进去,既是为了展示大秦的广阔胸襟,也是为了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天下主,无此胸襟何以安定社稷,坐此无边江山?

  还有就是邹衍邹奭两兄弟,最是让人羡慕不已。有人不禁感叹,死得早竟也能赶上这般好事!

  嬴政另外也隐晦的透风给告诉吕不韦、中苍、尉缭、荀子、冉宏、赤松子等人。他们这些尚在人世却有资格进入先贤庙的人,待他们百年之后,也给他们送进去。

  这些人现在不说是想要求死,但是也是真的不敢有任何坏名声的做法,更别提心生他念了。

  现在他们对嬴政就一点——忠诚!

  哪怕是荀子,这位已近九旬高龄的老者,此时也仿若焕发出了第二春。每日都是拼命地给大秦加砖加瓦做贡献,他一辈子干劲也没这么足过。

  毕竟正是打拼的年纪。

  这入先贤庙千秋万代受世人供奉祭祀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天下之人,堪拒吃喝者,众也;堪拒酒色者,多也;堪拒钱财者,少也;堪拒权力者,微也;堪拒大名者,万中无一也。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啊。

  这煌煌史册,丹书长卷,任是谁也挡不住的诱惑。

  哪怕是再怎么淡泊名利之人,也淡薄不了一点。

  现在可不只是名留青史,更是得享帝国庙宇供奉,国史立传啊!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终有化为腐土之时,可唯有那史乘昭昭千秋不朽啊。

  而且有此大名,也能庇护子孙后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圣贤之德,十世不绝啊!

  嬴政吹出去的这阵风,该知道的都知道,这一个先贤庙,就把最高层的这些人全都死死绑在自己战车之上了。

  踹他们下去都不下,还有大把的人拼命奉献忠诚,想要上车。

  这个大饼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没有人可以拒绝它的诱惑。

  主要也是嬴政的口碑好,大家都知道,嬴政是真大方,是真舍得给,只要大家忠诚!辛劳苦劳功劳,陛下那都是看在眼里的。

  吕不韦,这位在朝堂上翻云覆雨多年的人物,此时已经准备跳出名利场,去静待自己完美人生的谢幕。

  他这一生堪称传奇,如今已经年近七旬,名利富贵都有了,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他是真怕自己最后晚节不保。

  他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严厉要求所有家人亲人,严禁有任何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恭不谨之事。现在更是准备赶紧告老还乡,余生多做善事,就等死后万古流芳了。

  巧了,尉缭和蔡泽也是这么想的。

  蔡泽深谙月满则亏,更是为了赶紧回家专心编书,死之前赶紧搞好,这样以他的功劳,怎么也能进得去先贤庙。他也已经准备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了。

  实际上想要告老还乡的这几人,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在今年,在去年受了封赏以后就有了。

  但是适时一来刚刚受赏,不适合立刻告老。

  二来,天下刚刚一统,刚进入新纪元,始皇帝元年,为了嬴政的颜面,这也不适合立刻告老。始皇帝元年元老纷纷告老,这记在史书上也好说不好听啊。

  三来,帝国改制,事务繁多,需要他们操劳的地方也多,更不是告老的时机。

  这些东西,这几个老狐狸,又岂能不懂?不能让陛下下不来台啊。

  到现在,这些问题全是解决的差不多了。

  帝国已经进入了始皇帝二年,官制已经理顺,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已经到了合适的退场时机。

  吕不韦想第一个带头,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君臣相宜的句号,不过他还是晚了一步。

  蔡泽已经提前一步递上了告老的请辞奏疏。

  这位道家黄老学派的顶尖高人,深谙月满则亏之理。时至今日,他的人生已然过于圆满,而且年岁已长,再要是贪恋权势,一个不小心就是晚节不保,蔡泽可不会做这种蠢事。

  昔年相面大师唐举为他相面,仍有四十三年寿命,自那以后,已经三十余年过去了,来到大秦都已经三十年了。

  至今他已然年近古稀,还有十余年的安平富贵,这一生已经再无所憾,是时候回老家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了。

  第二个是尉缭,今天下已定,圣君临朝,他已经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抱负,更是将恩师送入先贤庙,自己也拥有了一切,再无所求。他入秦之时,就已经是花甲之年,如今又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只想远离朝堂的纷争与喧嚣,安享所剩无几的田园之乐了。

  这第三个才轮到吕不韦。

  吕不韦如今也已然六十有八,年近古稀,妥妥的高寿了。他已然是位极人臣,名利双收,家族昌盛。在嬴政手下干了一辈子,他可太明白什么是体面了。

  他自己本就是体面人,与其贪恋权势,不若安享富贵,享受天伦之乐。

  辛苦一辈子了,也该享受享受了,这对大家都好。

  随着他们三人上奏请辞,就好像商量好的一样,紧接着张唐、王翦、杨端和等七八位老臣,尽皆告老请辞,上表表示年老精力不济,想要回乡安享天伦。

  一时间,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气氛,群臣心中皆是各有所思。

  欢喜之人甚众,有人下去,那就意味着有人可以上了。

  这退下的,可都是最顶尖的人。

  对于这些短短时间内陆续请辞的老臣,嬴政尽皆不允,并且一律赏赐大笔金银财货,丝绸珍宝。

  老臣们尽皆谢恩,然后过了几日,老臣又接着上表请辞,嬴政还是不允,又反过来赏赐了大批财货珍宝美人。

  直到第三次上表请辞,嬴政才不得已,极为不舍的含泪相允。

  然后又一次赏赐大批的财货珍宝,奴仆美人。

  并且不许他们急着离开神都,强留他们再陪一段时日。

  每三五日,嬴政便邀约已经请辞的老臣和重臣宴饮,纵享舞乐,不谈国事,只谈休闲旧事,动情之处,嬴政并群臣哽咽不能语。

  并且是时常多加封赏,那场面,充满了温情与不舍。

  这些请辞老臣被嬴政强留了三个月,最后才在嬴政亲自相送下,出了神都城回家乡。

  他们离去之时,队伍浩浩荡荡,一路上携带的赏赐财货无数,奴仆美人众多,神都四方的车架皆是绵延数十里,场面极为壮观。

  嬴政送行之时,拉着老臣们的手,言辞恳切地要求众臣有时间有机会一定要回神都,要多回来与他相会。他的眼中满是不舍,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动情之际,甚至哽咽难言。

  嬴政并未将他们全都留在神都,真留下来也未必是好事,还不如分散开来各自回家。

  一来,这些老臣来自天南海北,分散之后难以串联在一起,如此便能绝对不会出什么事,不会对嬴政的统治造成威胁。

  二来,免得他们在神都这个权力中心,一个不小心又被扯进那复杂的太子之争当中。一旦卷入其中,那可就太不体面了,而且对他们自身的名声以及大秦的安稳都不利。

  三来,不留在神都,他们就极难对中央的人员调动造成影响。不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其影响力仅仅只局限于养老的地方了。让老臣离开权力中心,便能减少其在都城结党营私、干预朝政的可能性。

  君臣佐使两相宜,相处多年,嬴政也不是什么魔鬼,多少也是有感情的,临了临了了,嬴政是真不想最后搞得不体面。

  四来,借助这些老臣分散地方帮助巩固大秦稳定,他们留在神都只有政治斗争,可若是分散到各地,那就是当地的顶梁柱,看似只是在家里安享晚年,无所作为,但是已经足以震慑宵小。

  要知道,这些人哪一个都是名震天下之人,人的名树的影,他们只是在家里待着,就足以让老家附近诸多郡县怀有不轨之心的人放弃幻想。

  五来,他们回到了老家,凭借着自身的威望和财富,那就是老家最大的大族,足以压制当地的旧势力大族。而且,他们还能起到一定的监视作用,让当地的情况能及时反馈到大秦的朝堂之上。

  六来,嬴政给予他们的封赏和尊荣,他们带到地方,也是一种真切的宣传。这能宣扬嬴政的圣德和恩遇,体现朝廷对功臣的礼遇,可以激励各地方官吏百姓更加尽忠向上,为大秦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来,这些名利双收的老臣,心中都惦记着嬴政为他们最终之名画的大饼。为了自己能顺利进入先贤庙,留得千古美名,他们不敢胡作非为。

  回了老家,他们也会积极教化百姓,发展地方,建设老家。

  他们带回去的资源,对于地方发展也是极为可观的。

  无论什么官员贵族,也没有祸害自己老家的道理。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也必须好好建设家乡,并且盯着当地的官员不能胡作非为。

  无论怎么算,还是让他们回老家比较好。

  赢麻!

第736章 东巡大计

  至于会不会养成地头蛇,然后尾大不掉,对此嬴政并不怕。

  终究是人走茶凉,他们已经没有权力了,小事儿靠面子还好说,大事儿就不可能了。

  再者说,各地当地怎么都会有大族,尤其是不受控制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是换成这些与国同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