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96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有弄玉弹琴,离舞吹笛,又怎能少了焰灵姬和美雪姬翩翩起舞呢?

  这一趟,有很多人也都可以看看故乡的风景,这也是一种安慰。

  至于子女们,十五岁以上的都带着了,也该让他们看看这大好河山,这可都是朕给他们打下的江山。

  最重要的是历练一下这几个儿子,这一路整顿吏治,安抚百姓,都是极好的历练,也能看看他们真正的成色。

  这世上终究还是只能从正经八百的办事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性。

  三月中旬,阳光明媚,微风不燥。嬴政在安排好神都诸事以后,东巡正式出发!

  全国政事依旧是转送到嬴政这里处理,满朝文武官员,大部分尽皆随从。

  巡游并不着急,不是急行军,一天最多百十里,甚至只有五六十里,更没有遮遮掩掩,各地的奏疏传递怎么都来得及。

  一路大好山河,美不胜收,刚出神都,嬴政就召来了几个儿子。

  嬴政站在轺车(只有华盖没有车厢,可以理解成‘敞篷车’)之上欣赏着沿途风光,十几个儿子应召纷纷策马而来,在嬴政轺车左右缓缓跟着前行。

  嬴政悠然说道:“此番巡游,朕有一件事要交给你们。那就是探寻了解天下风土人情,了解各地官民情况。具体你们怎么做,可以了解到多少,朕不会管。有什么不懂的,你们老师也都在,各自去问,朕只要最终结果。”

  “都明白了吗?”

  众多皇子齐齐高声应是。

  嬴政接着又说道:“你们了解到的所有情况,各自整理成书函,直接递交给朕,中间不会经过任何人,朕看了以后会全部销毁,都去吧。”

  嬴政挥了挥手,皇子们一哄而散,都忙着去和自己的人商议。

  没有傻子,都知道这一趟巡游对他们来说,就是一趟极其重要的考验,尤其是嬴政还是这种做法。

  而那些藏拙的现在也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只面对父皇,还要不要接着藏?

  随后嬴政召来了玄羽卫新任指挥使赵修永,看这个姓氏就知道,他原本是没有姓氏的。

  延瑾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是风中残烛了,无法再担任玄羽卫的职务,也已经告老,是在神都养老。

  嬴政出去一趟着实不易,延瑾虽满心期望能再陪同护卫嬴政最后一程,可他那颤颤巍巍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如今的他,就连骑马都难了。

  嬴政嘱咐他好好在神都休养。

  赵修永是延瑾早就大力培养的接班人,玄羽卫虽然只是中府六卫之一,但是是极其特殊的禁卫。其指挥使不是寻常人能做的,心性、能力、功劳,以及最重要的——绝对忠诚,皆是缺一不可。

  像仲岐,他人品好,为人和善,可太过善良,这就不行。

  像席翼,他能力强,可性格有些冲动张扬,行事不够沉稳,这也不行。

  这个赵修永,看着四十上下,面容平平无奇,身量普普通通,扔在人群中绝对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就连眼神都是古井无波,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怎么看都是没什么存在感。

  如果不看他穿的玄羽卫指挥使官服的情况下。

  只有在看向嬴政身影的时候,他的眼神中才有一丝波澜,眼中充满了崇仰和恭敬。

  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压过了玄羽卫数不尽的英才,坐上了玄羽卫指挥使之位,成为了嬴政心腹中的心腹。

  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个人的表里绝对完全不一样。

  赵修永快步小跑到嬴政车架一旁,行礼小声道了一声陛下,声音低沉而恭敬。

  嬴政摆了摆手,吩咐道:“保护好朕的这几个儿子,他们的表现也都留意清楚。”

  “还有这一路的官吏民生,也都留意。贪腐严重的,先查清楚,不要轻举妄动。”

  “臣遵旨。”赵修永说罢,就悄无声息的退下了。

  嬴政看向遥远的天边,蓝色天际无限浩瀚,天边洁白的云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他微微一笑。

  万里江山,无限美好,谁能揽之入怀呢?

  二世皇帝,又该是谁?

  嬴政吩咐下去以后,这十几位皇子,各自寻自己人商议,商议出来的结果非常明显。

  所有人一致意见,这就是陛下为了看看诸位皇子的能力。谁了解到的情况更多更真实,梳理的更明晰,那谁就在陛下心中加分更多。并且到时候针对沿途的问题,肯定会被要求提出各自的意见和解决方法。

  不止是嬴政在盯着自己的儿子,诸多大臣也都在悄咪咪盯着。

  诸多皇子年龄都相差不多,东巡这一路下来,就能看出谁更有能力,那时候就知道该倾向谁了。

  平日里看着能力再强又有何用?终究还是在真正的事上才能看清一个人。

  在许多皇子各显神通的时候,嬴政早就回了豪华威严至极的天子木辂之中。

  现在正躺在焰灵姬怀里,焰灵姬比牛奶还要娇嫩白洁的纤纤玉手正在为他按摩脑袋,还不时抚着嬴政脸颊,使坏乱摸,明明都有一子一女了,还是那么调皮。

  美雪姬跪坐嬴政身旁,手持云纹白玉敞口高杯,把杯中果液给运功冻成了冰沙,正用小金汤匙喂着嬴政,时不时还担心太凉,自己先喝到嘴里暖一暖再凑上来喂,太贴心了。

  还有离舞,把嬴政的手塞到自己怀里,虽然已经是初春了,但还是担心嬴政会冷,太温柔体贴了。

  不过此时离舞脸红的厉害,当然不是害羞,这小场面算什么?

  应该是因为,精神焕发!

  田蜜则是在一旁小声认真念着普通的奏疏和阁臣的票拟,嬴政定了便在她大腿上垫着票拟批红。

  官制新理清了以后,实际上是省事太多了。毕竟什么大事什么要紧事,不是天天都有的。至于日常事务,朝廷自有规章制度,诸多臣子上奏本身就会给出建议,再加上阁臣的票拟,基本没有太费心的事。

  做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定好规矩,定好制度,然后想办法守好规矩,守好制度,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那累死也忙不过来。

  下面那么多人养着是干嘛的?皇帝最重要的永远是捍卫自己制定的规矩。

  车轮悠悠滚滚向前,也不知公输家和墨家怎么弄得,在天子木辂车厢内,是一点也不颠簸,难得惬意的很。

  嬴政心中感慨,怪不得皇帝喜欢出去玩。

  在宫里也要注重体面,也要注重规矩,总不好在章法殿办着公务如此休闲。

  哪怕没人上奏疏劝谏,嬴政也丢不起这个人。他也不敢这么做,怠政的口子一开,一个不小心就刹不住车了。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动心忍性那么多年,勤政勤学,结果天下太平了就松懈了,那可一个不小心就出大问题,嬴政可不想晚年英明不保。

  坐江山从来没有稳固的时候,权力这种东西,一个不小心就会溜走,更会被无数盯着的人抢走偷走。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哪怕是看着再怎么牢固,再怎么繁华,但是说完蛋也完蛋。

  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这个道理嬴政可不是不懂。

  也就出宫了,这一路太无聊,悄悄躲在车厢里和妃嫔厮混,只要不误了政事,随行大臣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陛下也挺不容易的,何必扫了陛下雅兴?

  这若是回了宫,包括沿途入了行宫,是万万不能像现在这样的,爽是爽,怕就怕沉迷进去。

  不过爽是真的爽。

第743章 龙游观风

  不过身边的美人也知道轻重,嬴政一向是当日事当日毕,批红的时候除了使点小坏,绝不敢打扰,要不然现在嬴政绝对没空批红。

  三日转瞬即逝,队伍仍未出函谷关。嬴政这一路上也没闲着,召见各地官吏,乡里父老,多加慰问,也都给予了些许象征皇恩的赏赐。

  这一路上,诸多皇子递上来的书函嬴政也都看了,所有皇子递交的书函,全部直接交到嬴政手中,中间不经过任何人,嬴政看后也全部烧毁,一切都在他自己的心里。

  目前关中之地,整体形势一片大好。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广袤的田野间,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百姓们安居乐业,这一点只看寻常百姓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确定。

  关中腐败欺民现象还是极少的,毕竟还是在天子脚下,老基本盘了,各地皆是蓬勃发展,好一点很正常。

  如果现在关中的百姓生活都不好,那才真是完蛋了。重点还是要看函谷关外,越往东,那稀奇古怪的事情就肯定会越多了。

  看当地官员能力和道德到底如何,这并不难。

  当今天下,大秦有近八百个县,每县多则不过五六万人,少则不过一两万人,甚至不满万人。

  就这种规模,但凡上心查一查,采集民风,倾听民意,那都能知道当地官吏到底是什么货色,只有想不想查到,不存在查不到。

  只需要看一下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到底是什么样子,面容精神到底是什么气象,就已经能看得出当地官员到底治理的怎么样。

  再查看府库中的物资储备、武库中的兵器装备、军伍的实际人数,核对账目是否相符。

  了解收上来的赋税去向,剩余多少,征发的徭役都用于何处,当地水利设施是否完善,道路建设状况如何。

  同时,对比当地官吏与百姓的衣食住行用,两者差距一目了然。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当地吏治情况基本就清晰明了。

  嬴政主要看的只有三条,第一就是当地官员吏员的名声如何?有没有给朝廷抹黑。

  其二,当地发展状况怎样,经济是否繁荣,民生是否改善。

  第三就是账目有没有大问题。

  若是官吏的名声好,但是当地发展的不行,那就看看是客观因素还是能力问题,亦或是装的。

  若是客观因素,就看具体是什么原因,有没有是中央政策问题影响,上下部门协调有没有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整理汇编搞清楚以后,对帝国内部的行政优化是有极大的利好的。

  如果只是能力问题,只要名声好道德过得去,这种人虽然做不到一县之主官,但也可以调到监督监察岗位。

  如果是装的,那就看第二条了,若是发展的好,那也可以当没看见。

  如果因为贪腐问题,发展的不好,还装一副好名声,这种就要严肃处理。

  如果名声又好,道德又过得去,能力还强,当地治理的好,这种就是他的运气了,赶上皇帝巡游,被记在心里了,值得大力提拔培养。

  还有就是第三条,就是账的问题。

  稍有小瑕疵,若口碑不太差,当地发展也还行,这种也能睁只眼闭只眼。

  这世上哪有不偷腥的猫啊?偷点儿肉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你不能把整条鱼都偷走了,也不能把家里挠的稀巴烂,更别说挠了主人,那就真该死了。

  除了官吏,还有就是当地大族,有没有名声不好的,欺压百姓的,查清了一律罪加一等法办。

  如果有这种欺压百姓的,甚至是违法乱纪厉害的,但是消息却传不出去,上级领导辖区也不知道,那这事情就严重了。

  这种情况就不是烂一个人两个人了,基本就是烂一片了,必须重拳出击!

  以目前的体制,如果当地出了大问题,而上面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那这问题就太严重了,外朝内廷密卫,全烂了,陷入了消息真空。

  这意味着当地的一切都超出掌握了,必须大洗牌!彻底清洗!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以大秦的体制,再加上刚调整不久的官制,怎么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烂成一片,起码再过二十年才有可能。

  而且吧,在嬴政看来,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收拾贪官污吏更容易收买人心的了。

  对皇帝来说,处置贪官污吏是最划算的买卖,第一就是甩锅,都是底下人干的,不是皇帝指使的,皇帝也是被蒙蔽了,上面的本意是好的,是下面的人不好好执行啊。

  第二就是收买人心,天底下还没有老百姓不喜欢处理贪官污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