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077章

作者:月关

  他赵婒一介书生,也将成为彪炳千秋的儒将,他起码可以封个侯!

  所以,他一连派出三路信使,以军令命令吴勉阵前休整,停止攻城,自己则心急火燎地直奔甘州城。

  赵婒抵达甘州城下的前一天下午,西夏肃州增援兵团从西向东抵达甘州,从西城门进入了甘州城内。

  待次日赵婒率中军抵达甘州东城门下,甘州城下宋军已愈七万人。

  这一路宋军一共八万,留守凉州一万,其余兵马,尽数集结于甘州城下。

  此时,甘州原有守军一万两千人,从凉州逃来残兵五千人,从肃州增援的兵马一万五千人,再加上城中征募的青壮,将近四万守城兵马。

  只打了一仗,吴勉就察觉不妙,城中实力大增,显然是有了充足的援军。

  吴勉马上建议赵婒全军后撤,退守凉州,以三万大军守城,西拒甘州,其余兵马去为刘锜解围。

  这无疑是狠狠打了赵婒一巴掌。

  你把凉州打下来了,你差点把甘州也打下来了,城头都经历过几次争夺战了,结果本帅一到,你说鸣金收兵,退守凉州?

  赵婒寒着脸,命令大军强攻甘州城。

  他的确是把重型攻城器械都拖过来了,却也失去了战机。

  宋军在甘州城下,前后十一天二十三战,城上城下死尸枕籍,甘州城巍然不动。

  此时,攻城宋军人困马乏,粮草供给也跟不上了。

  被军中将领们苦谏了七八次始终不肯退兵的赵婒,终于意识到了继续拖下去的危险,咬牙切齿地下达了退兵的命令。

  宋军撤退,甘州的西夏军马上派出骑兵一路追杀袭扰。

  好在吴家军训练有素,又是主动撤兵,因此撤退有序,倒没有什么大的机会让西夏军扩大战果。

  可是当他们终于抵达凉州城下时,却赫然发现城头已然飘扬起了西夏的大旗。

  原来甘州守军一部,以骑兵绕过宋军的攻城主力,袭向了他们的大后方。

  而围攻刘锜部的西夏兵,在双方处于僵持阶段时,也从卓罗和南军司抽调了一支人马,与奇袭的西夏军一起,从东西两向夹攻凉州。

  凉州城内的西夏人也趁机鼓噪起来,在城中作乱,内外夹攻之下,凉州失守了。

  吴勉等将领见状,又向赵婒进言,强攻凉州城。

  凉州的西夏守军毕竟不多,而且连番战斗下,城池破坏严重,宋军还是有机会重新夺取凉州城的。

  但是此前一直激进的赵婒,这时却已全然没有了狂战的勇气。

  他怕重蹈甘州城下的覆辙,到那时这支宋军就要尽数交代于此了。

  于是,他不顾将领们的进言,要求全军绕过凉州城,火速退守西宁州。

  此时再退,三军士气已然沮丧至极,而且天气日趋寒冷,积水已结薄冰。

  粮草严重不足。

  由于凉州失守,在抵达西宁州前,连冬衣都欠奉,全军又冷又饿。

  再加上连番奔袭逃亡的低落士气,衔尾急追的西夏骑兵,开始捕捉到了机会。

  宋军边退边战,损失惨重。

  等他们退守西宁州,终于稳下阵脚来时,七万大军已只剩五万有余,而且不少人因为伤冻等缘故,快要失去了战斗能力。

  原本要赶去黄羊川一带接任的吴拱,急急赶到西宁州,这才和他的大军汇合。

  接掌帅印之后,吴拱立即在西宁州、乐州、兰州、会州部署防线,然后向柔狼山方向寻找刘锜部主力下落。

  刘锜部被死死困在柔狼山上,其地与会州较近,而会州目前在宋军掌握之中。

  但是,从会州到柔狼山,唯一要道被西夏大军截断,以会州有限的兵力想要突破防线,接受刘锜部撤回,根本力不从心。

  而吴拱部署的四州凹字防线防守有余,再想移动作战,却要受到追扑过来的西夏军挟制。

  刘锜部的给养断绝,如果不能及时救援出来,其结果唯有在大雪封山之后,全部葬送于此的结局。

  吴拱来不及请示朝廷了,他唯一的希望,只剩下杨沅了。

  一封紧急军书,从西宁州经乐州、兰州,送到了天水。

  此时,杨沅移师天水,已经有小半个月了。

  李清露和完颜萍被他打发回了新金。

  他希望上官骆能明白他的意图,不要一味想着鹬蚌相争。

  想吃果子,就得亲自下场,杨沅才不会切好了果盘再喂到他嘴边。

  此前,吴帅病危的消息,他这边业已收到了。

  但吴帅病逝,不等继任者赶到,监军擅作主张,激进激退,损失惨重,且刘锜部被困危地的事情,杨沅这边却没有消息。

  等他接到军书,脸色骤变。

  他没想到,西夏战事,从一片大好突然之间就发展成这副样子。

  这一幕,与历史上宋军对西夏之战中,一次次由大胜突然转为惨败,何其相似。

  每每都是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导致局部惨败。

  然后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起一连串的惨败。

  这多米诺骨牌,源于北宋,高宗赵构时期开始传入宫中,杨沅还见过赵璩玩这骨牌游戏。

  它是十九世纪初,才由一名传教士由中国带回欧洲,并风靡起来的。

  这种一个失误,马上导致一连串的失败,说到底,还是宋国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

  这才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但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反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此时此刻,让杨沅心惊的是,从直线距离看他距刘锜部并不远,区区两百多公里。

  可问题是真要过去,需要绕过重重山脉,迂回至西夏境内,那道路可就长了。

  刘锜能坚持到他挥军救援么?

  杨沅没有急于出兵,他盯着沙盘,苦苦看了一个多时辰。

  从柔狼山到天水,西部是岷迭山,中部华亭附近是麦积山,静宁至天水间是六盘山,期间则是丘陵与河谷。

  如果翻山而过……

  这些天堑,当然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

  秦军曾经翻越六盘山,西夏军队也曾翻越山脉进袭关中,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元军也曾翻越重重大山,还有明朝的徐达……

  只是,翻山之艰险自然不言而喻,而且他所处的时机……

  这可是即将大雪封山的时候啊,要不要冒险?

  如果按部就班,很可能来不及了……

  “翻山!”

  杨沅一拳砸在沙盘上,事已至此,他别无选择,唯有翻山!

第798章 马革裹尸

  六盘山上,已然白雪皑皑。

  一支绵延盘绕于群山之中的队伍,正在缓缓行进着。

  虎蹲炮和粮食给养放在狗爬犁还有矮脚马的爬犁上,随着大军行进。

  这些狗,很多都是藏獒。

  一只纯种的成年蕃獒,体重一百多斤,身长四尺,肩高两尺有半,身高体大,力壮如虎。

  而且它极为耐寒,冰天雪地中也能露天卧睡。

  用蕃獒拉爬犁,不仅仅是为了搬动物资,它还能辨识道路、提前发现山中猛兽。

  对于雪崩、暴风雪等自然天气,也能提前产生警觉。

  杨沅没有携带重炮,实在是太费周折了。

  好在西夏本也没有难以攻克的雄城,最激烈的战斗都是野战,所以杨沅带了更轻便轻更易携带也更适合对付骑兵的虎蹲炮。

  刚刚进入雪季,溪谷山坡上的积雪还不是非常的厚。

  饶是如此,也是极大增加了翻山越岭的难度。

  杨沅把全部骑兵交由时寒、高敢负责,由天水经陇道赴兰州,由此转战会州。

  不只是骑兵,关中大叫驴和骡子也都载了士兵。

  杨沅不只是要运骑兵过去,而是要运兵过去。

  不过,更多的步兵,是由他亲自率领,翻越雪山。

  杨沅留了足够的兵力和火力镇守箭筈关、宝鸡城和天水城、大散关。

  由他亲自带队翻越大雪山的人马,约有近六万人。

  人迹罕至的六盘山深处,险峰插云,隆冬之际,更是孤凄、苍茫而死寂。

  这里极少有人来,但如今却出现了数不清的人类,一些猛兽也察觉到了危险,早就溜的远远的,以至于那些獒犬也没有嗅到它们的气味。

  杨沅挑选来翻越雪山的士兵,多是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

  而且,杨沅把最精于爬山的疯魔兵团打散,以伍为单位,安插到各个小队,带领这些没有深山生存经验的士兵爬山。

  所有的士兵,都配穿了羊皮袄、狼皮褥子、穿着青棉布的扎脚棉裤,手上套了厚厚的手套,头上戴了有护耳的狗皮帽子。

  他们的鞋子下边,全都嵌了铁齿,方便登山,防止打滑。

  每一伍还配备长索和钩耙两条。

  历来曾经翻越来大雪山的军队,都没有杨沅这支部队的翻山准备齐全。

  在毛茸茸的狗皮风帽下,都没有暴露任何脸部肌肤,因为就连眼睛上都蒙了黑色的细纱,以防止他们长时间置身于白雪皑皑的世界,造成雪盲。

  攀越大雪山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士兵们会自己找乐子。

  他们有吃的,有穿的,冻不着,饿不着,减员现象就降的极低。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