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连续几天的行军,只有极少数倒霉蛋滑落山涧或峡谷,而其中死掉的更是极少。
杨沅很少与士兵们同寝同食亲裹赢粮,他并不觉得一定要这么做。
霍去病从不玩这一套,但是并不影响他的士兵骁勇善战并爱戴主将。
只要能给他们谋求更多的保障、战功和晋升的机会。
杨沅在这些方面可是做的极好的。
不过如今置身于莽莽山峦之间,大家全都裹成了球儿,他也不介意和士兵们蹲在雪窝子里,一边喝着肉沫汤,一边扯荤腔儿。
“大帅,等咱们打到兴庆府,抓了他们的王妃给你当小妾,给你暖脚暖被窝儿。”
“哈哈哈,还是算了吧,听说西夏女子凶悍的很,我怕她一口咬断了我的命根子,侥幸活下来也只能进宫做个太监啦!”
杨沅想起了某个此时还未出生的大人物离奇死因的传说,忍不住笑了起来。
围坐在一团的士兵听了,都暧昧地笑了起来。
大帅这么没有架子,能和他们一起开玩笑,这让他们也彻底放松了下来。
杨沅自己都往荤腔上扯,大家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所以,饭吃完了,嘴瘾也过完了,大家裹着狼皮褥子,猫在雪窝子里睡觉时,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么多的士兵一直处于压抑、沉闷、紧张的氛围之中,一旦引发“营啸”,那后果可不堪想象。
……
吐蕃四个部落的人在莽莽雪原上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翻越祈连山,杀向瓜沙二洲去了。
吐蕃强大无比的时候,党项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兄弟。
当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帝国的时候,吐蕃却表演了一波高台跳水,王朝崩盘,诸部各自为政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些强大的部落,还是建立了一些地方性政权。
这些由吐蕃王室和贵族后裔们建立的小政权,都只能偏安于一隅,无力整合整个蕃区,开始了漫长的割据时代。
但是,他们虽然没有能力统合吐蕃诸部,可不意味着他们来袭扰其他部落或国家的力量也不存在了。
在高舒窈、吴渊分别答应提拱刀枪铠枪和茶盐支持的前提下,又有金刚智上人一通忽悠,瓜沙地带隔着祈连山脉的南麓,吐蕃四大部落结盟便翻山袭扰瓜沙去了。
而甘、肃军司的西夏军主力,已经南下凉州挟制吴家军,瓜、沙两州驻扎的总兵力,一共剩下不到八千人。
吐蕃人收了人家好处,本打算过来像个“挤神仙”的猥琐汉子似的,在人堆里挤挤擦擦,揩人家小娘子一点油水就走。
可是他们忽然发现……把这小娘儿扛走也不会有人阻止。
那还顾忌什么?
于是,吐蕃人开始反客为主了。
瓜沙二洲遇袭,肃州祖儒唯恐有失,急命甘肃军司回返,以增强肃州实力,伺机驱赶在瓜沙一带打劫、攻城、洗掠的吐蕃兵。
……
此时,西夏主力军团,几乎尽数集结于柔狼山脉。
通过以前与宋国交战的众多经验,他们很清楚,只要吃掉刘锜兵团,大宋筹备五年之久针对西夏的国运之战,就要彻底失败。
到时候如果吴拱不能见机得早,及时撤回大宋,连吴拱都再逃不了。
只不过,刘锜真的很会打仗,他失去先机,是因为在原本的计划中,是和吴家军做为一个武士的两只手臂与人交手的。
谁料另一条手臂突然被人废了,他才突然陷入被动。
及时收缩兵力,转移战场,背倚柔狼山,建立防御阵势之后,虽然西夏军集结了各个军司的主力军团,一时间也奈何他不得。
双方就此进入僵持阶段。
此时,即将进入隆冬季节,到时候大雪寒冬,缺衣少食的刘锜兵团会落得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西夏人就没有不计代价地进行猛攻,只是严密封锁从会州到柔狼山一线。
他们不断加固两者间的工事,切断宋国援军和给养的运输。
其实,刘锜军团不打仗的时候,还真不是特别的冷。
后世的时候,柔狼山脉也是很葱郁的,何况是这个年代,山上草木极盛。
伐木用来取暖,自是极好的。
刘锜军团居然还弄出了好多的炭……
最麻烦的是吃的,靠挖掘植物根茎和打猎,显然满足不了数万大军的需要。
军中携带的粮食一省再省的,也快耗光了。
刘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原来拉车的骡马是最先被宰杀的,然后就是战马。
反正在山上它们只能空耗粮草,起不了作用。
在此期间,刘锜还组织了几次反击,掳走了一些西夏人的粮草。
不过,在西夏人加强戒备之后,这种机会就不多了。
在这个时候,西夏人在零度山下,居然搞起了冬季贸易大集。
冬天历来是游牧民族的休牧窝冬期。
冬天不能放牧,牧人便失去了唯一的工作,不过在此期间,他们的窝冬并不是整天猫在帐蓬里不出门。
他们还会自发地到人口集中的休牧区举行以货易货的贸易大集。
他们用一年积攒下来的皮张、筋角、牲畜、干肉、药材、奶酪等,在这种集市上换回粮食、盐巴、布帛、兵器、首饰及各种日用杂物。
所以,商贾、牧民,大量的财货,都会集中于此。
由于半个西夏的大军,如今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此处人口之密集前所未有。
而西夏兵团的士兵又是平时从事百工百业,战时聚集为兵,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之主,掌握着一家的经济大权。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最大的贸易大集。
一座座牧民、商贾的毡帐拔地而起,大量的货物堆积如山。
无数的草原商贾和牧民,骑着马儿唱着歌,赶来这里进行交易。
各个军司的大营也善解人意地制定了轮休政策,让士兵们可以有空去逛大集、以货易货。
随着人口的愈发稠密,做皮肉生意的也多了起来。
于是乎,军人们往贸易大集去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起来。
很快,刘锜军的斥候就从抓来的“舌头”口中问到了这件事。
“西夏最大的贸易大集么……”
刘锜动了心,如果能成功地从这样的集市上掳走足够的物资,那无异于抢劫了西夏的一座辎重大营。
那样的话,他的人马就算突围不出去,也能在此安全越冬了。
可是,这个贸易大集是在西夏各军司大营的中心位置,简直就是一个明晃晃的陷阱摆在那儿。
西夏人想不到穷途末路的他,一定会打这大集的主意么?
这摆明了就是给他挖的一个坑,可悲的是,他还不能不跳。
不然,最多再有四天,军中就会彻底断粮,之后再撑三天,他们就只能束手待毙。
明知山有虎,可他不能不向虎山行。
时至今日,他已经彻底断了等来援兵的念头。
他怀疑吴家军应该遭遇了比他更加恶劣的局面。
朝廷筹措五年的西夏攻略,至此就要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他曾经是陇右都护,他就应该战死在这片土地上。
下达动员令的时候,老将军刘锜是抱着就此决战的心态,下达的一道道将令。
如果一定要死,那就死个轰轰烈烈吧!
第799章 神兵天降
刘锜下山了。
分驻在柔狼山脉六座山峰上的宋军,倾巢出动。
此战,若能成功,获得大批给养,他就合兵一处,固守待援。
再分兵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果确是西夏军的陷阱,那么他就集结全军,与敌死战。
这一次,或许会全军覆没,但再捱下去,一样是死,还不如杀个痛快,至少这负死一搏也能给西夏造成重创。
行动时间当然是白天,日上三竿时,今天没有风,天气不错。
想必,西夏人自发或由官方暗中催进形成的这个贸易大集生意一定很红火。
六路大军分别下山,按照刘锜的作战意图,或突进、或穿插、或迂回、或阻击,其唯一目标,就是能给他们带来生存物资的贸易大市场。
那贸易大集,各种毡帐货物行商坐贾牛羊骆驼,形成了一个方圆五里的移动型城镇。
宋军如此规模的行动,当然不可能瞒得过西夏人。
西夏各军司马上开始行动起来。
刘锜所部在下山之前,已经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
所有人都清楚,此战不成功,就唯有赴死一途,所以作战意志异常坚决。
凭着他们坚韧的战斗意志和疯狂的不计牺牲的打法,硬生生在西夏军布防的连绵阵营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并且不断扩大着战果,向着他们的目标前进。
刘锜部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吸引着无数夜间狩猎的猛兽一般,西夏军利用他们的骑兵优势,迅速包抄,围攻、突破、穿凿起来。
茫茫雪原上,厮杀声震天动地,随着一个个士兵的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西夏兵相较于曾经的辽军、金军,并不精于骑射,但西夏兵更擅于冲撞闯阵。
已经失去了马匹的刘锜部,用当初运粮的车充作简陋的车阵,再佐以弓弩、长枪,抵挡西夏兵的冲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