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赵宁儿似乎只是专注地给他试穿着衣服,待貉袖穿好,又拿过“腰上黄”。
如果让人家一个少女环着他的腰给他系腹封,那就有点不太合适了。
杨沅急忙接手,只是二人手指一碰,赵宁儿的脸蛋儿便微微一红,急忙退了一步,抬眼看向杨沅时,一双杏眼水汪汪的。
杨沅将腹围系好,赵宁儿端详了一下,又绕着杨沅转了一圈儿,欢喜道:“看着很合身呢。”
杨沅一边将腹封和貉袖解下,一边笑道:“宁儿替我谢过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赵宁儿抿了抿唇,细白的牙齿轻噬着薄红的唇,分外明媚。
“人家还是第一次做衣服,如果哪儿不太舒适,姑父只管说,人家回去再改一改就好啦。”
杨沅只道这是两宫邀买人心,随意赐下的一套衣裳,万没想到竟是嘉国公主亲手做的。
那意义可大不一样了。
杨沅愣道:“这貉袖和腹封,是宁儿亲手做的?”
赵宁儿含羞点头:“姑父可还满意?”
呃……
人家都这么问了,再推辞谢绝似乎也不合适了。
杨沅硬着头皮点头道:“满意,满意,很好,很好。”
再落座时,杨沅就不似方才一般从容了,倒似刚落座时的赵宁儿一般,有些不自在起来。
赵宁儿经过帮他试穿衣裳的环节,倒是有些放开了,重新落座后,便柔声道:
“如今国家多难,全赖姑父支撑。姑丈要率兵北伐,其实不惟祖母和母亲,宁儿心中,也是有些彷徨不安的,就似没了倚仗似的。”
这话说的,就有些技巧在里边了。
到底是杨沅要离开临安,他们心中不安,还是因为杨沅不在临安,他们心中不安?
嘉国公主此来,是受了母亲谢太后指点的,而谢太后是受了儿子皇帝赵惇怂恿的。
太皇太后吴氏知道后,也是默许了的。
说到底,他们不觉得杨沅有必要以现在的身份,亲自领兵上前线。
所以,对于杨沅的离开,他们有些担心。
他们担心,杨沅是想搞个“不在场证据!”
还别说,如果赵宁儿没来这一趟,有点疯的姬香神主,还真可能帮杨沅制造个“不在场证据”。
前提是,如果鹿溪不阻止她的话。
姬香那小娘们其实鬼精鬼精的,在绝对不可以得罪的人面前,她就是有躁狂症、抑郁症、失心疯,也能瞬间清醒过来。
她这病就是看人下菜碟的。
天可怜见!
杨沅压根没想那么多.
只是做为一个穿越者,他难得有这么一个胖揍海陵王的机会,不想让虞允文专美于前罢了。
赵惇现在就是个傀儡,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就是杨沅。
不要管孰是孰非,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他当成倚仗,更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彷徨不安。
这样一想,杨沅也就明白赵宁儿此来的用意了。
第897章 各怀鬼胎
杨沅略一沉吟,便颔首道:“公主回宫后,请告诉两宫,无需担心。
金国已是强弩之末,如今的挣扎,只会让它败亡的更快。
臣请两宫安心,只管等臣凯旋就是了。”
稍稍一顿,杨沅又道:“本王出征在即,明日会进宫去,向陛下和二大王,交托行在之事。”
这么说,分明就是委婉地向她承诺,在他离开临安之后,这里既不会发生离奇的暴毙事件,也不会发生“天凉了,请大王加件衣裳”的事了。
赵宁儿心中感激不已。
燕王是因为她的求恳,才会如此耐心、如此温柔地对她做出解释吧?
赵宁儿心中一阵冲动,突然脱口叫道:“小杨将军!”
她自己私下一直是这么称呼杨沅的,可是当着杨沅的面这么叫,却并不多见。
杨沅一愣:“怎么?”
赵宁儿突然一纵身,便跃向杨沅。
杨沅下意识地一接,便似宁儿小时候,在宗阳宫前,杨沅以一条手臂托着她,跑过御街街头时的模样。
如果说区别,那就是杨沅此时伸的是双臂。
赵宁儿也不是被他一条手臂托在臂弯里,而是被他双手正面托在怀里。
赵宁儿也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胆子,突然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
她满面红晕,脑子晕淘淘的,紧紧搂着杨沅的脖子,鼻息咻咻地忽然在杨沅颊上一吻。
然后,她又清醒了过来似的,一下子落回地上,害羞地扭身就往门口跑。
及至门口,将要推门出去时,她才匆匆回眸,低声说了一句:“宁儿好怀念被小杨将军抱着,穿过御街时的一幕。”
“吱呀”一声,房门开了,房门又关了。
杨沅怔立良久,然后轻轻捻了捻手指。
指尖上,隐隐的还有那种Q弹香软的感觉。
嗯……小公主的屁屁,有肉肉了。
……
张孝祥起初接到临安巨变的消息时,心里是有些纠结的。
一方面,他也受够了朝廷的无能和昏馈。
但是,从小到大所受的教化,又让他难以接受杨沅如今的做法。
当杨沅的亲笔信送到建康,张孝祥看到附件里黄旭的书信,把他算计成杨沅同党,归为叛逆的所谓“证据”时,他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心态,也就此有了变化。
未几,他便收到了木易先生在吴山学宫讲学的最新文章。
张孝祥如今也是新蜀学的信奉者。
他职责所在,不能离开建康,但是委托了临安国子监的朋友。
木易先生每有什么发言或文章,都会及时整理,送来建康。
张孝祥总会第一时间拜读木宗师的大作。
而木易的讲学,向来都是结合时事。
这一次也不例外。
张孝祥看了木易先生的文章之后,最后一点心结终于解开了。
海州王世隆自尽之时,悲呼“大宋不可信,赵家不当保!”的那番话,他也是知道的。
朝堂之上如何变化,他不想理会了。
他只想治理好建康,造福乡里、造福一方百姓,足矣。
建康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这里本有驻军,受建康留守节制。
在建康城前面,还有淮西御前诸军都统制邵宏渊的大军。
温泫臣、温世双父子也从利州中路,率领本部人马沿江南下,赶到了建康。
一时间,建康防线固若金汤。
……
西夏这边,收到金帝完颜亮倾全国之力,浩荡南下的消息时,任得恭和寇黑衣的脑瓜子嗡嗡的。
这……实在是有点出乎意料。
本来这对他们来说,是好消息,绝对的好消息。
只是,他们原来的心理预期并不高。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杀掉那些混账的流官,集结兵马闹上一闹,等着杨沅重新掌权,并且对他们做出招抚。
他们只是想让大宋朝廷知道,想在西夏路大派流官,掘了他们这些氏族部落权贵的根,是绝对行不通的!
朝廷里那些官员们当时的想法也是太天真了,把西夏当成了江南。
李仁孝这个皇帝、任得敬那个权相,要是想诛杀哪个权臣,也是杀了人家以后,也是从人家的氏族部落里再选一个“代理人”出来。
你派来一些流官,就想像在江南罢黜哪个官员一样,说把人家的整个家族就削没了?
也正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最终诉求,所以占领整个河套平原后,他们一直没有什么动作。
他们在等大宋朝廷派人来谈判。
结果,大宋的人还没来,却得到了完颜亮挥师南下,与大宋国战的消息。
一时间,这些叛军首脑们心里就像长了草。
继续等,等大宋派人来谈判,还是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好好做上一场?
刘锜可是刚刚病逝啊,河西宋军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
如果这时对河西发兵,大宋又忙于和大金国战,无暇兼顾,那……
应该有机会收复大夏全境吧?
坦白讲,就连寇黑衣和任得恭,都曾一度为之心动。
就更不要说下边那些各部落首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