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210章

作者:月关

  但是,现在的叛乱,还可以说是情有可原,是可以和大宋谈谈条件的。

  一旦趁火打劫,结果完颜亮却败了,那时再想与大宋谈判,这筹码可就不好争取了。

  坐山观虎斗?

  可……时机一旦错过,不管最后的胜利者是大宋还是大金,西夏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啊。

  这其中的利害,牵扯实在太深,所以西夏各部首领,像是长在了灵州将军寇黑衣府上似的。

  他们天天在此开会群议,一时间举棋不定。

  直到,大宋对于他们的叛乱,终于有了反馈。

  大宋派来了招抚使者,定西侯蒲察阿里布。

  这个人派的就比较有意思。

  他是主动献出箭筈岭,从而为大宋所用的。

  李仁孝本是大夏国皇帝,是被活捉的,封的是侯。

  而蒲察阿里布是金国的一个千户,是主动献关投降的,封的也是侯。

  蒲察阿里布这个侯,还是定西侯,远比李仁孝那个安顺侯听起来光彩。

  如今把他派来,似乎是有意让这些西夏部落长们有个比较。

  蒲察阿里布是杨沅离开临安的第二天,受诏命出京的。

  只不过,杨沅是大军开拔,络绎于途。

  蒲察阿里布是轻骑快马,星夜兼程。

  踏入灵州将军府大门的时候,蒲察阿里布的心也是慌的。

  不过,他还记得杨沅的承诺。

  如果西夏叛军一怒之下杀了你,本相保证,会奏请天子,给你儿子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三代不除爵!

  你记住,此去灵州,你越是倨傲狂妄,他们越是不敢对你动杀心。切记!切记!

  想到这里,蒲察阿里布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杆儿,一脸络腮胡子,仰得只能看到颌下一捧了。

  “大宋朝廷派你来,有什么话对我们说?”

  拓拔厚、拓跋黑衣、任得恭等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蒲察阿里布。

  蒲察阿里布傲然坐下,睥睨四顾,朗声道:“本侯,奉杨丞相之命而来。

  杨丞相有三句话,要本侯告诉诸位。”

  拓跋黑衣微微眯起眼睛,道:“请讲。”

  蒲察阿里布道:“之前朝中有奸佞,在西夏路施行乱政。

  尔等迫于无奈,群起而反之,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朝廷不怪你们,官家不怪你们,本相也不怪你们。

  如今朝廷决定,西夏一切制度,重复献国归顺时旧制。

  尔等之前所为,亦可一笔勾销。”

  众人等了良久,不见蒲察阿里布继续说下去,拓跋厚忍不住问道:“第三句呢?”

  蒲察阿里布把心一横,大声道:“据查,西夏路诸部族起兵叛乱,背后亦有安顺侯李仁孝怂恿策划。

  故,将李仁孝削爵,押入大狱。

  若尔等执迷不悟,继续作乱,则将李仁孝名正典刑、枭首示众。

  而朝廷大军抵达之日,负隅顽抗者,亦即尔等授首之时。”

  蒲察阿里布心里也是虚的很。

  不过,大宋明明四处起火,杨沅招抚他们,态度居然还如此强硬。

  拓跋厚等人不得不想,他凭什么?

  因之一来,大堂上一时间竟安静下来,半晌没有动静。

  蒲察阿里布横下一条心,把这句很可能会叫他掉脑袋的话吼了出来,但大堂上一时间竟寂静下来,半晌无人开口。

  此时,杨沅亲率禁军步司和马司,抵达了淮东前线。

  旌旗猎猎,北风漫卷。

  吴挺亲率淮东将士,迎接丞相人马。

  李显忠临危受命,去了河西,吴挺接任了淮东御前诸军都统制的职务。

  其实这多少是有些犯忌讳的,因为这是临阵换将。

  临阵换将并不是一定就不成,虞允文大败完颜亮的采石之战,其状况比临阵换将还不如。

  吴璘病逝时也是在战场上临阵换将,换了吴拱。

  可是将领们都服气他,那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淮东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将领们和吴挺缺少磨合。

  这多少会影响到吴挺对于淮东战场的指挥,毕竟上下级之间缺少足够的默契与信任。

  所以,杨沅虽然判断完颜亮真正的主攻方向在淮西,目标是建康,可他还是来了淮东。

  一则,是虚则实之。

  完颜亮做出了攻击淮东的姿态,杨沅顺水推舟。

  完颜亮移师淮西的时候,杨沅及时穿插至淮西,同样能打乱完颜亮的部署。

  另一方面,就是替吴挺撑腰打气。

  杨沅可是率领两淮将士,打赢过灵壁大战的。

  因此,他在两淮官兵中,威望甚高。

  尤其是灵壁大战之后,两淮驻军补充了大量新兵,这些新兵可都是听着杨沅的丰历伟绩成长起来的。

  山阳城外,矛戟如林,刀盾如潮,战旗烈烈,兵马雄壮。

  没有一人喧哗,没有一人吵闹,一切沉静有序,然而勃勃军威却喧赫如烈火升腾。

  宋军尚红,红缎的披肩、绯红的手套、红色的护腿军靴,宛如一片烈焰。

  静默的行伍阵列中,是一双双带着狂热的目光。

  他们都在期待着杨沅,期待着杨沅率领他们,再打一个大大的胜仗,马上取功名。

  而距山阳并不甚远的楚州,金国皇帝完颜亮御驾亲征,大军也刚刚进入楚州(淮安)城。

  楚州,位于淮河以南,原本掌握在南宋手中。

  绍兴和议时,楚州(连同泗州、濠州等)被割让给了金国。

  楚州也因此成为金国在淮东的核心城市之一。

  楚州就此成为了宋金两国在淮东的攻守中心。

  谁能扼控此处,谁便掌握了整个淮河下游的主动。

  金帝宋相,在此集结重兵,各自摆出了一副要于此一决雌雄的姿态!

第898章 山阳会战

  宋金两国以楚州为中心,大军云集,侦骑四出。

  杨沅这边很快就知道完颜亮御驾亲征,如今就驻跸于楚州城内。

  完颜亮这边当然也知道了,大宋丞相杨沅到了山阳。

  那个从出使金国开始,就彻底改变了完颜亮人生轨迹的一生之敌啊!

  如今近在咫尺。

  两个素未谋面的强劲对手,离的从未如此之近。

  但是,两个麾下如今各自聚合了十余万战兵的统帅,他们之间这咫尺距离,却又使他们之间又形成了最远的距离。

  淮东主帅吴挺、马帅辛弃疾、步帅虞允文、水师大都督林荣跃,齐聚杨沅的行辕,谋划战役计划。

  杨沅完全放手,让淮东战线的主帅吴挺来主持大局。

  杨沅一向如此,自己不擅长的,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做。

  况且,他的目标在淮西,淮东终究是要交给吴挺负责的。

  现在不让他着手,后边难免手忙脚乱。

  吴挺统兵多年,战阵经验无比丰富。

  他在淮东,所欠缺的只是人望和资历。

  而杨沅亲自至此给他撑腰,也就没有什么骄兵悍将,敢做刺头儿了。

  如此一来,吴挺最大的短板也就被补上了。

  对于辛弃疾,杨沅是很看好的。

  但是,辛弃疾毕竟还年轻,也没有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

  杨沅不会因为对于历史上此人的丰功伟绩,就盲目信任,一下子把如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

  至于虞允文,同样也是知兵的,而且他年纪不小了,已经五十多岁,性情也稳重。

  但是他和辛弃疾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缺少历练。

  杨沅同样不会因为虞允文在本来历史上的采石大战,导致完颜亮兵败被杀,就盲目地把他推上主帅的位置。

  他们还需要磨砺。

  吴挺本以为杨沅会亲自参与淮东战场对金战役的设计与指挥,

  所谓让他这位主帅来策划全局只是一句客套话。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