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这就给他们应变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一般来说,家人亲眷,包括积攒的家产,总能及时转移分散出去许多。
除非像张居正那般得罪人太多,一旦落势,直接被人堵了门。
曹泳见杨沅面露怜悯之色,忽然心中一动:“杨先生,方才乃是小女妙儿,年方十三,你看她如何?”
杨沅挑了挑眉,这位曹尚书难不成美人计也要用上了?
果然,曹泳道:“若‘有求司’能为老夫谋得一线生机,老夫将妙儿送与杨先生铺床叠被、侍奉枕席。”
杨沅目视曹泳,道:“曹公还真是个好父亲。”
曹泳道:“总胜过她东躲西藏,朝不保夕。若因此救得全家,又有何不可?”
杨沅道:“曹公倒真是懂得权衡利弊,算计得失啊。”
曹泳像是没听出他的讥讽之意,坦然答道:“曹某半生经营,就是经济之道。”
杨沅目光微微一闪,道:“既然如此,我给你指条明路,走与不走,曹公自作决断。”
曹泳惊喜道:“杨先生快讲。”
杨沅招了招手,待他靠近,低声对他耳语了几句,曹泳怵然一惊。
杨沅道:“官家的心结是什么,曹公应该很清楚。
你想让官家高抬贵手,就只有这一个办法,找‘替死鬼’!这个‘替死鬼’,还得让官家满意才成。”
曹泳脸色阴晴不定,杨沅见了也不催促,只管端起茶来慢慢地呷饮着。
喝了几口茶,杨沅才道:“曹公难道还有什么不舍得吗?亦或是,对秦桧尚且抱有幻想?”
曹泳苦笑道:“如今秦桧以下,便是秦熺,这两个,都是我动不了的,也是官家还不想动的。
接下来就是我这个户部尚书了,还有哪个‘替死鬼’的份量,能比曹某还大?”
杨沅摇头道:“如果只论官职,确实也找不到一个比你这二品大员更合适的人物了。不过,官家心中最紧要的,是什么?”
是什么?能是什么?
曹泳现在心乱如麻,哪里还能想得明白。
曹泳拱手道:“还请杨先生明示。”
杨沅道:“兵!”
曹泳霍然开朗,不错!兵权!何止是官家最在意兵权,自我太祖开国,杯酒释兵权开始,历代官家一直警惕的,就是兵权旁落。
兵权,兵权……
曹泳忽然想到一人,忙道:“曹某倒是想起一人,品级虽不算高,不过,却是手握兵权之人,不知……此人当不当得这替死之鬼?”
杨沅两眼一亮,放下茶盏,问道:“他是何人?”
“定功军统制张云翊,麾下有五千兵马。”
“定功军……隶属于谁?”
“隶属禁军殿前司。”
杨沅暗吃一惊,禁军刚被清洗了一波,还有漏网之鱼?而且居然掌握着五千兵马?
五千兵马,在战场上可能不够看的,但是要在皇城搞一场政变的话,绰绰有余了。
杨沅急问道:“你……可有证据?”
“有。曹某虽追随秦桧多年,原也不知这张云翊是他的人。
不过,两个月前,秦桧私自调动张云翊麾下一千余精兵,秘密赶赴衢州平叛。
因为所耗军资不能循正常途径开支,是曹某通过户部为他筹措的,因而得知。”
杨沅刚刚带兵去过东海,知道不经圣旨,不能调动三百人以上的军队。
秦桧私自调动上千精兵,这显然是犯了忌讳的。
杨沅不禁问道:“地方发生叛乱,调兵平叛,本是正事,何须私自调兵?”
曹泳道:“因为衢州知州王曮是秦桧的妻弟。
而衢州之乱,正是因为他横征暴敛逼反了百姓。
若由朝廷出兵,一旦查清缘由,王曮难逃罪责。
所以,秦桧私自调兵平息了此事,至于衢州造反之事,并不曾上奏于朝廷。”
带兵的人,这份量,够了。
而我……我负责的“马皇弩案”……
他是禁军将领,也具备弄到马皇弩的条件……
想到秦枢密使限期破案,结果他不但在期限内破了案,还让秦系势力又折损了关键的一支,杨沅不禁微笑起来。
曹泳紧张地道:“杨先生,你看可以吗?”
杨沅点点头,道:“可以,只是,你自己正居家待参,若是突然弹劾一员军中大将,未免太明显了些。”
曹泳急道:“那我该怎么办?”
杨沅微笑道:“官家正为军弩失窃一案甚是恼火,我看这个张云翊,就具备盗取马皇弩的能力啊。”
曹泳恍然:“老夫懂了。”
杨沅道:“不过,这支军弩,却是在山阴发现的,所以……”
杨沅对曹泳悄悄授意一番,曹泳连连点头。
杨沅道:“军弩失窃一案,如今正好由杨某负责。”
曹泳如释重负,给他出主意的人,就是负责审查此案的人,自己的命,保住了。
曹泳二话不说,立即一撩袍襟,跪了下去,感激涕零道:“救命之恩,曹泳没齿不忘。小女妙儿,年方十三,聪明伶俐……”
“曹公快起来,此事再也休提。”
杨沅哭笑不得,这老曹怎么还推销女儿上瘾了呢。
孰不知,老曹也有他的打算。
“有求司”在老曹心中,已经是能量极大的一个会社,而如今来看,杨沅在里边的一个重要人物。
而且杨沅现在轻轻松松,就有人给他安排了一个枢密院承旨的官职,可见前途无量。
他现在要背叛秦桧,如果能攀上杨沅这条大腿,为什么不抱啊?
他那嫁到秦家做妾的女儿可是正妻生的,现在要是能用一个庶女跟“有求司”拉上关系,说不定这官也能保住呢。
曹泳和喷饭大夫,都是为了钻营可以不要脸皮的主儿,现在为了性命安全,自然更加豁得了脸面。
杨沅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才不想当这个“扶丈魔”。
曹泳见他不答应,心中甚感遗憾。
两下里已经商量妥当,杨沅便告辞离去。
曹家的疏散逃荒计划紧急取消了。
第二天一早,居家待参的曹尚书,就在“反思自省”中发现了自己的重大错误,于是拿着他连夜写好的自劾奏章去了朝堂。
第271章 失措的喷饭大夫
曹泳自认的罪状有二:
一,御下不严,玩忽职守。致使部下参与了走私。
二,挪用公款,擅作他用。
这第一条,分明就是在为他开脱罪责了。
他受秦桧指使,为金人贩私大开绿灯的罪责,推脱到了下属身上,而他则成了不知情的上官、为部下所蒙蔽的上官。
虽也有罪,罪责就没那么大了。
这第二条,就是他为了第一条能被皇帝认可,而献的投名状了。
他曹泳老兄,要力争成为“污点证人”。
大宋还真有“污点证人”这种政策。
比如贩私人员,如果主动告发,不仅可以免罪,还会从因为他的告发而起获的赃物中,按照价值比例奖励这位告发者。
曹泳自认的第二桩罪名是,利用他在户部任官的便利,挪用公款,并巧立名目抹平了账目。
“挪用公款”的罪,当然不足以打消官家想用他杀一儆百的念头。
但是,他挪用的公款干嘛去了呢?你总得问问吧?
于是,他很自然地就做了回答:
拨给了定功军统制张云翊,用来支付调动平叛大军的军饷和战后论功行赏的犒赏金。
可定功军是朝廷兵马,为何需要当时的户部侍郎曹泳挪用公款,鬼鬼祟祟地支付战时军饷和赏金呢?
因为定功军是未奉诏命,擅自出兵,去衢州平定叛乱去了。
那么定功军为何会未奉诏命私自出兵呢?
因为,是秦相下令调动的兵马。
秦相为什么私自调动兵马平叛,而不上奏天子呢?
因为衢州知州王曮,是秦桧的妻弟,而衢州之乱,是被王曮的乱政给逼出来的。
秦相如果不遮掩着,王曮必受惩治。
这些,在曹泳的自劾书上一字未讲。
他就只是承认自己确实犯了罪,他挪用了公款,并巧立名目抹平了这笔亏空。
但是朝堂之上,皇帝一问这钱的去向,就摸出了一串的瓜。
赵构听了,又惊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