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64章

作者:月关

  火从望楼之下升起来了,火势距望楼顶上还早,但火光早已映亮了望楼顶端旗杆之上的那面大旗。

  那是一面牙旗,是主帅的大旗。

  战斗中,若是牙旗倒了,就意味着主帅已死,会引起三军溃败。

  但此时,杨沅的牙旗却在自己的军营中,被立在望楼之上,其下大火熊熊。

  它在传递最后的一道军令,“死战!”

  从这一刻起,再无主帅指挥,再无命令下达,人人各自为战,不死不休!

第634章 点将台

  秋色已深,枯草处处的山坡被点燃了。

  山坡上的野火与山下荒野中燃烧的营帐,使这黑暗的大地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夜战对于军队的要求是很高的,军队要熟悉该地的地形路况,要有适当的月光等光源,士兵的纪律性要好,要有较强的执行力,要有良好的组织性……

  所有这一切,对两军来说,都没有。

  对于混搭的宋军来说,没有。

  对于混搭的金军来说,也没有。

  这场夜战是完全放开了撒欢儿,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号令、不熟悉地形、也不熟悉战友……

  反正,只要看见军服属于敌军,砍就是了。

  没有人敢装死,也没有人敢换穿敌军的军服,因为四面八方都是人,自己人和敌人。

  战死的话好歹不憋屈,如果被自己人捅死,那才是死都合不上眼。

  所有人都抱着杀一个够本儿,杀两个赚了的心思,疯狂的寻找着对手,劈砍着对手。

  卓鲁保活里是一名金国的谋克,麾下有一千精骑。

  他本来是遵照耶律大将军的号令,带领所部上前进行战时轮换的。

  结果他带着人刚刚赶到两军鏖战处,精疲力竭的前军正要撤下的时候,宋军突然全线压上,莽了过来。

  宋军的攻势是如此疯狂,只是片刻功夫就杀到了他们面前。

  卓鲁保活里是个老军,今年四十七岁。

  他知道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太平之后,如今的金军远不及他年轻时候的金军一样骁勇善战。

  但他一直认为,宋军战力的衰败比他们还要严重。

  但是这几天与宋军的搏斗,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这二十多年成长起来的金人,是以一个战胜者的身份去享受太平的。

  而宋人不是。

  就算宋国那个最窝囊最胆小的官家赵构,尽管他畏惧金国、忍让金国,根本不敢冒犯金国,也因为他对金国的畏惧而有着非常强烈的危机感,所以一直十分注重军队和军备的建设。

  二十多年的太平之后,金人的战斗力较之宋人退化的要厉害的多。

  如今的混战确实没有任何战略战术可言,但……

  一直以来,宋人恰恰是掌握着战略战术制定权的那些人有问题。

  现在的宋军,颇有点聚是一群虫,散是一条龙的意思,唯其自由发挥,反而个个勇猛无匹。

  卓鲁保活里的一千精骑,只是短短的初度交锋,就被截成了三段,什么首尾呼应,什么相互配合,全然谈不上了。

  卓鲁保活里带着三百余的骑兵且战且走,因为他必须要游动起来,骑兵不游走,那还不如步兵。

  所以,他带着三百余骑且战且走,忽而东,忽而南,忽而西,忽而北,忽而正面冲锋,忽而侧翼冲阵,倒也打的有声有色。

  他年轻时候是使狼牙棒的,但近二十年来,用的却是枪,梨花枪。

  这是金国南下占领中原后,得到的一门中原枪法的残本。

  据说这梨花枪共有三十六法七十二式,残本上只剩下十七法二十四式,被金军收集整理后,广授于军中。

  这二十四式梨花大枪,他练的纯熟无比。

  可是,他今晚遇到了一个年轻人,燃烧的大帐旁,他能清晰地看清那个宋国年轻将领的脸。

  那人抬枪刺落了他的两个亲兵,卓鲁保活里马上就认出这宋军将领用的也是梨花枪。

  于是,他拨马迎了上去。

  然后,他拨马逃了回来。

  甫一照面,他左肋下就中了一枪。

  如果不是三名部下正好冲过去,那宋将抖枪刺向他的部下,他根本没机会再逃走。

  那年轻人看着也就二十多岁,浸淫枪法能有多久?

  可是,他竟不是那年轻人一枪之敌!

  卓鲁保活里带着他的一百余骑兵逃开了,在混乱的战场上继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反正看见对手厮杀就是了。

  久战疲惫,肋下的伤口未能及时裹伤,虽不致命,但血流不止,人便更加虚弱,所以卓鲁保活里开始有意识地向人少的地方逃跑。

  结果,迎面又碰上一队宋军的步卒,枪林中突围出去时,他身边只剩下了七八骑。

  堂堂的谋克,现在仓仓惶惶的不及一个什长威风。

  他发现,战场正在无限扩大,随着天色黑下来,他既不知道正在逃向哪里,也不知道前路有多少敌军。

  反正你追我逃、我追你逃的一通混战之后,已经不知几处负伤的卓鲁保活里只剩下了一个人。

  他伏在马背上,也不再牵引缰绳,任由那马驮着他胡乱逃去,直到不省人事。

  卓鲁保活里再度苏醒的时候,发现天边已经鱼肚白。

  耳畔有隐约的水声。

  卓鲁保活里挣扎着爬起来,发现他的马已不知去向,他正摔倒在一片河沿上。

  口干舌燥的卓鲁保活里只觉嗓子都快冒烟了。

  他踉跄地爬到河边,掬起一捧水,便大口喝了起来。

  水,有些咸。

  当喝个半饱时,卓鲁保活里才发现这一点。

  这时,他才发现,一具浮尸,从他的眼前飘了过去。

  卓鲁保活里骇然四顾,就见遍地都是尸体,河水里也漂浮着尸体,随着浪头向岸上一涌一涌的。

  有的尸体便随着水流的方向,被河水带走了。

  ……

  王小满是殿前司的一名劲卒。

  号角长鸣,战鼓隆隆,监军使杨沅和他所部的主帅柳墨霖呐喊着带头冲向金狗的时候,王小满就举起刀,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

  他隐隐感觉到,这也许就是自己这一生的最后一天,或许他已经没机会见到明天的太阳。

  但是,畏惧是来不及想的,逃跑更不可能。

  他在冲,他左右前后的战友在冲,没人能停下来。

  对面的金兵也在冲,所有的人仿佛都疯了,弃战、逃跑、装死,都只会比别人死的更快。

  做为殿前司的一员,精挑细选的禁军战士,他膀大腰圆,身材高大。

  宋国软弱,但宋人却尚武,民间习武之风极盛。

  王小满从小就习练武艺,他不仅有身材优势,一身本领也是不弱。

  连番混战中,王小满也受了伤,身上的战甲破损的不成样子。

  当他终于杀光了当面之敌,以那口卷了刃的钢刀拄着地,大口大口地喘息之际,他才愕然发现,他明明是迎着金军的阵营冲过去的,此时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山坡上。

  山谷里,一支队伍陡然冲了出来。

  王小满心中一紧,立即把卷了刃的长刀握在手中。

  然后,他就看见那支打着火把,从山谷中杀出来的队伍竟然是自己人。

  他们似乎也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许多人戎服上满是鲜血。

  “咦?是李都统,是……李都统吧?”

  王小满忽然看见一名骑马的将领,那模样儿似乎是殿前司的都统制李显忠。

  不过,他一个禁军士卒和李都统显然不太熟悉,还不等他看清楚,那位骑马的将领已经向前冲去,只抛给他一个背影。

  涌出来的宋军手中的火把照亮了更多的地方。

  人尸马骸,横七竖八。

  断头残肢,惨不忍睹。

  鲜血泼洒在大地上,混合着泥污,成了暗黑的颜色。

  王小满借着那火光向前走出几步,扔掉卷了刃的大刀,从一名死去的禁军戎服的士兵手中,把一杆大枪夺了过来,然后便追向了正潮水般涌向前去的殿前司袍泽们。

  看到蹒跚而来的他,是一身浴血的宋军袍服,正向四下散开寻敌一战的那些宋军便自然而然地绕开了他。

  没有向他询问来历,也没向他打声招呼,谁知道接下来谁死谁活,这时候他们想找的只有金兵。

  ……

  杨沅是头一次在战场上使用大枪杀敌。

  大哥传了他家传的枪法,教了他临阵对敌的许多搏斗经验,但是没教他如何惜力。

  所以,杨沅喜欢爆发性杀敌,而且喜欢挑人下马。

  他提马上前,大枪如龙,长枪到处,就是一个个被挑飞的金兵。

  每每在击杀十几名金军之后,他就会攻势一顿,因为有些力乏了。

  亏得本来就擅长打辅助的贝儿带着他的亲兵一直紧追他不舍,每到此时就冲到他前面去,让他稍得喘息之机。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