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65章

作者:月关

  好在杨沅身负蛰龙功法,虽然因为太过耗力而乏力,但他恢复的速度比常人快了好多倍。

  正确的吐纳运息之法在体内一流转,很快乏力的双臂就恢复了气力。

  杨沅终于知道有些悍将为什么打的兴起时,便扯掉盔甲赤膊上阵了。

  打的兴起只管杀敌就是了,何必解甲?

  只因这身盔甲虽然增强了人的防御,但也真的增加负担。

  他的这套山文甲是最上等的好甲胄,足有六十斤重,一直不停地舞动长枪,消耗的气力比他一身布衣时要大的多。

  渐渐的,杨沅开始懂得惜力了,一枪洞穿敌人胸膛,已经造成致命伤之后,他再不会为了耍帅而把金人的尸体挑落马下了。

  这仗越打越乱,杨沅且战且走,早已和柳墨霖等人被冲散。

  好在贝儿和他的一众亲兵,始终以卫护他为第一要任,所以一直紧紧地盯着他,要不然他们之间只怕也要走散。

  这是混乱的一夜,也是血腥的一夜,远远近近的,有忽明忽暗的火光四起,厮杀声也从不同的方向遥遥传来。

  选准一个方向,再走近时,就会遇到或少或多的宋军与金军.

  杨沅带着艾曼纽贝儿和一众亲兵便会冲过去,迅速帮助宋军清理了对手,然后继续去搜寻敌军。

  而这时,四散作战的这些宋军,已经不像初战时那般混乱,开始有意识地追随在他身后。

  所以,当天光渐渐放亮时,杨沅身边竟又汇聚起了两千多的人马。

  杨沅站到一座土山上,纵目远眺。

  奈何,他既不知道此时身在何处,也不知道附近战情。

  “可有人知道,这是哪里?”

  杨沅询问起来,土山周围,两千余士兵东倒西歪,正在躺坐歇息。

  这些兵有禁军,也有屯驻军,其中就有宿州兵,对归属宿州的灵壁,自然有人悉的。

  亲兵讯问下去,很快就把一个吊着伤臂的士兵带到了他的面前:“回监军的话,这里叫金山。”

  那士兵指向远处,雾气濛濛中隐约可见,那里也有一座相似的土山。

  士兵道:“那里,叫银山。这金银山,是古之韩信点将台!”

第635章 武曲叠文曲

  “金银山?”

  听了这地名,杨沅恍惚了一下,一时想不起它的具体方位。

  贝参谋马上知机凑上前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杨沅一听,原来这金银山就位于灵壁县的中部地区,距灵壁县城不远,当即决定,就以此为聚兵之地,以方便散落在灵壁地区的宋军从各个方向朝这里汇合。

  其实,此时他们若能迅速集结一支人马北上,切断金兵北逃的路线,还能有一番大斩获。

  宋军现在是兵不知将所在,将不知兵所在,金兵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

  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消有一两千兵马在手,就能在金兵慢慢重新聚合之前,把他们一一歼灭。

  奈何他手头没有这样一支机动力量了。

  汇集在金银山下的宋军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不是铁打的身子。

  就算是杨沅这等体力绵长、韧力强大的人,经过这一夜不间断的厮杀,现在都已精疲力尽,又怎么可能指望将士们仍能长途奔袭,再次投入战斗?

  哎,到底是限于时代条件啊……

  杨沅有些惋惜地想,这要是有一部电台,很容易就能联络上尚未及参战的各部以及淮西的兵马,那样的话……

  这样一想,杨沅忽然就想到了邵宏渊部。

  邵宏渊作为淮西方面军的主帅,被他派去攻打徐州了。

  当初贝儿帮他拟定这一战略方案时,只是下了一步迫于种种客观条件,所能想出的最好方案,算是一步“闲棋”。

  如果让邵宏渊从淮西直接增援淮东,恐怕很难让他果断从命。

  邵宏渊有他负责自己的防区,抽调主力东移,万一西线出事,就会危及重镇建康。

  而且从淮西到淮东,路途遥远,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他很难及时赶到加入增援。

  但是让他北上去攻打徐州,他自己的西部防区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

  而且他打徐州本就是虚幌一枪,主要是起到惑敌和吸引金军的作用。

  杨沅并不要求他真能打下徐州,他进退的自由度较大,这是能让邵宏渊接受的一种作战方案。

  再一个就是,当时杨沅也没想过灵壁这边,最终会以现在这样一种“比烂”的方式结束战斗。

  如果这边战事胶着,那么当徐州方面出现宋军的消息传来,灵壁这面的金兵担心后路被截断,就能为灵壁这边的宋军营造一个更好的局面。

  而现在,两边打得稀烂,金军也只能边撤退边聚合,说不定就能遇上邵宏渊的兵马。

  想到这里,杨沅立即集中马匹,挑选轻伤将士开始行动起来。

  首先,他派出了二十多个轻骑兵北上。

  杨沅之所以派出这么多人,也是因为北逃的金国溃兵恐怕不少,人少了很难自保。

  饶是如此,杨沅也对他们做了交代,如果沿途遇到金军散兵,只管避让迂回,不必交战。

  他们的目的就是赶到徐州方向,把这边的情况告诉邵宏渊,邵宏渊自然明白该做什么。

  然后,杨沅又将剩余的骑兵全部派出去,此时他手中一共也就不过两百余骑,去搜索整个灵壁战场。

  为了提防还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金军,这两百余骑战士只分做两队,分别以金银山为中心,向两翼弧形搜索。

  他们见到宋军的离散士兵,会把这处所在告诉他们,让他们向这里集结。

  若是遇到小股金兵,可以吃下就吃掉,吃不下就绕行过去,放他们北逃。

  最后,杨沅又派出一些步卒,寻找附近村落,找到他们的村正,要求提供饮食、药物等的帮助。

  杨沅还要通过他们,再向灵壁县城获取更多帮助。

  金军在灵壁作战的目的是吃掉宋军精锐主力,而不是以攻城掠地为目的,所以这一次当地百姓受到的袭扰不是很严重。

  虽然大股金军出现后,百姓们也在躲避和逃难,但大多是躲在离自己的城镇村庄不太远的地方,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灵壁战场上,在当天上午的时候依旧有着零星的战斗。

  如杨沅这边一样,李显忠、陆天明、柳墨霖等宋军将领,也陆续收拢了一些残兵,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队伍。

  杨沅在做的事情,基本上他们都在做,只除了派人去徐州方向找邵宏渊这件事。

  因为他们要么不知道邵宏渊的动向,要么知道了也无权下令给邵宏渊。

  等到杨沅派出的游骑找到他们,告知了杨沅的所在,他们就打起精神,带领人马向金银山方向集结了。

  此外,宋国的地方官府也在发挥着作用。

  宋金两国大军以灵壁作为主战场,双方调动的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如此规模的一场大战,各方岂不瞩目?

  附近如泗洪、盱眙、五河、蚌埠、怀远、宿州的州县官长,都派有探马往灵壁方向刺探情况。

  昨夜这一战八方皆闻,只是夜间他们不敢深入,及至天明,就有胆大的探马小心翼翼深入战场了解情况。

  他们得到的情况就是,昨夜一战,双方人马几乎都打没了。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他们接近战场区域打探情况,沿途居然还救下一些宋军的散兵,其中宿州和泗洪两地派来的探马,甚至还从草丛里捉到了几个金兵。

  消息传回之后,这些地方的官员立即组织团练民壮,呼啦啦地冲向灵壁捡便宜来了。

  之后便有当地豪绅地主准备了粮草药材,领着庄丁仆从,赶往灵壁犒军。

  灵壁战场上的各路人马陆续赶到金银山,聚集于此的人马越来越多。

  这时候即便还有成建制的金军没有被打散,也难以对他们产生威胁了。

  李显忠、陆天明、柳墨霖等大将相继率领几百上千人的队伍赶到此处。

  杨沅立即把兵权交还给了李显忠。

  李显忠以金山和银山为犄角,建立了两处相互呼应的临时驻扎地。

  重伤员安置在最内侧,其余人马在外围构筑工事。

  等防御工事建成,留下部分人马守御,其余人马以三百人为一队,派出去向各个方向打扫战场。

  他们的任务是清剿金国残兵、收容大宋离散的战士、打扫战场,统计战损和斩获。

  到了第三天,附近各州县的民壮团练队伍就赶到了灵壁县。

  他们把自己的这种行为称为“拦芋头”。

  从唐代开始,当地就大量种植芋头了。

  但是农民采收芋头时,地里面难免会有零星的芋头埋在土里没能收获。

  于是就有老人、妇人和孩子,到人家收获过的芋田里去细细地翻地,捡拾这种遗漏的芋头。

  由于他们要捡拾这种芋头,就得把人家的地从头到尾仔细翻上一遍,这对人家明年的种植大有好处。

  所以地主并不反对,甚而还非常欢迎,可谓各有所得。

  如今这些各县派来的民壮团练,就自称是来“拦芋头”的,在整个灵壁地区,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因此一来,他们也救下了不少宋军,还打死和抓获了一些躲避在树林、草丛、芦苇等处的金兵。

  宋军派出统计战损的士兵,但凡是到了已经被“拦过芋头”的所在,发现的金兵尸体大多是赤身露体的,因为衣服都被扒光了。

  好在还能通过他们的发型等标识来辨别身份。

  到了第三天过午时分,宋军的战报终于统计了上来。

  看到统计出来的战损结果,李显忠等将领便禁不住地浑身发抖。

  他们就是这一战的参与者,对于此战的惨烈和严重程度早有预料,可统计结果还是大大地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之外。

  宋军此战,陆续赶到灵壁地区并投入战斗的总兵力有十一万人,战死五万余人,轻重伤者尚未统计。

  而金兵投入战斗的总兵力宋军这边并不掌握,因为双方都是以添油战术在不断增加兵马,宋军这边无法准确统计对方的总兵力。

  但是打扫战场,共得到金军尸体四万余,抓获的伤兵和残兵、散兵两万余。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