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因为这才是它真正能够得以应用的关键。
……
杨沅以蓬州吴家遭遇灭亡惨案为契机,在潼川路全境展开了严厉打击山贼路匪的活动。
以此为鉴,以配合官兵清剿为由,杨沅开始在潼川十六州推行“忠义社”。
“忠义社”由地方自筹自建,由地方官员和地方士绅公推“忠义社”的社长、副社长等职务。
这个“忠义社”,就是杨沅打算成立的地方团练武装。
朝廷是有团练使这个职务的,但那是正式的朝廷官职,需要由皇帝任命,俸禄由朝廷发放,杨沅不能私设官职、也不能私发俸禄。
但大宋朝廷的团练一职,和节度使一样早就是一个虚衔,只是专门用来寄禄的,也就是用来确定俸禄等级的。
所以,朝廷的那些所谓团练使,是无定员、无职掌、不驻本州,就是个用来定工资的行政级别。
朝廷在之前的裁汰冗滥过程中,已经把这种毫无意义的寄禄虚职取消了。
杨沅在潼川所推行的这种地方自卫武装,朝廷不需要给他们发放俸禄军饷,他们还得自掏腰包购置训练器材、兵器弓弩什么的。
但是这能提高地方豪强的威信,他们在地方官府中的话语权也能增强,同时确实能够打击山贼流匪的生存空间,让地方豪强士绅更有安全感。
因此,地方豪强是乐于花这个钱的。
毕竟一个地方也不只一个豪强,原本大家平起平坐,现在要成立地方自卫武装,全落在你家怎么成?
你做正社,那我怎么也得抢个副社干干。
而这种争抢,也就使得他们内部再度达成一种相互的牵扯与制衡。
这些忠义社受到了当地豪强的大力支持,自然是甫一成立便卓见成效。
杨沅安置过去的老兵,也受到了这些地方豪强的热烈欢迎。
杨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这些伤残老兵去控制地方豪强武装,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让那些地方豪强们拥戴他,那就够了。
这些伤残老兵是以教官身份去的,他们只负责教授训练,其他一概不管。
那些地方豪强自然乐得花钱请上这么一个有本事的来,提高自己这支地方团练武装的实力。
这种以地方性结社性质存在的组织,杨沅作为一路大员就可以自己作主,不需要请示朝廷,这就给了杨沅极大的自主空间。
杨沅目前没有把他正在研发改进火药武器的事情告诉朝廷。
一个原因是,现在还没有彻底研究成功。
如果报到朝廷,军器监等仍然处于机构迭架的诸多相关衙门,就会跳出来横加干预,一旦陷入不必要的推诿扯皮之中,就会误了正事。
另一个原因是,他此来川峡的目的,是为了震慑西军。
朝廷要清理整顿西军内部的种种不法行为,在肃清整顿之后,再以西军为主力,趁金国无力他顾之机讨伐西夏。
可是不管是想对西军进行大规模的肃清和整顿,还是要出兵讨伐西夏,都需要一支镇得住它的军队。
不然,尾大不掉的西军一旦毫无顾忌,谁知道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这个时候,杨沅自然不愿提前暴露自己的大杀器。
因为现在报告朝廷,西军三巨头必然知道。
接着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把配方弄到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杨沅在潼川路的一系列举措,他的几个邻居都在关注着。
直到目前为止,杨沅的所有举措中规中矩,并没有触及到谁的敏感神经。
朝廷接下来,将要趁金国无力南顾的机会,腾出手来先解决西北问题,这一战略已经向西军三帅臣通气了。
因此,杨沅积极筹措粮草、发展军工、训练民壮,是完全合理的举动。
只有杨沅对潼川第一将进行大裁汰,并且重新招纳军士进行训练的消息,让他们稍生警觉。
但那也不过是潼川一军之调整,杨沅应该是想有一支给力的护卫他的力量,倒也并不过分。
此时,计老伯和老苟叔已经分别成为这两支新军的总教头,对这两支刚刚重新组建的军队,进行着残酷的训练。
杨沅打算等潼川再发展稳固一段时间,容他腾出手来对人事上也进行一番调整。
因为经过这半年多的观察,对于潼川各州府县的官吏们的能力、品性还有服从度,他也心中有数了。
只是,还不等他趁着年终考评之机,对潼川路十六州的官吏们再进行一次大调整,利州中路的杨政部,却发生了一桩血案。
杨政麾下大将裘皮儿,暴毙于他的宅邸之中。
是病死、仇杀、情杀,还是其他原因,莫衷一是。
但是由于杨政老迈,现在一心考虑子嗣后人的安置问题,正密谋向利西的吴家示好,利中人心浮动。
因此,裘皮儿之死,产生了种种流言,令利州中路暗流汹涌。
朝廷得到消息,急令杨沅就近赶赴利中,主持调查此案。
正忙于发展壮大自身的杨沅,这才醒觉他身上还挂着一个右谏议大夫的身份。
于是,杨沅只得暂且搁下人事调整的要事,以大宋总检察长的身份,赴利中公干。
第688章 有心、无心、本心
定军山,西军杨政部下大将裘皮儿的驻军之地。
自从裘皮儿离奇暴毙,种种流言便开始在军中流传开来。
军中将领们由于裘皮儿的离奇暴毙,对杨政产生了不信任感。
杨政近来召集诸军将领议事,定军山裘皮儿所部将领都托辞不去,杨政对此也颇感无奈。
杨政有意“投靠”利西吴家的消息,在杨政军中高层里并不是秘密。
而裘皮儿就是对此持反对意见的高级将领之一。
身居上位者,代表着一大群追随者的利益。
杨政老迈,后继无人,为子孙计,便想低下高傲的头颅,向旧主吴家俯首称臣,交出兵权,换来子孙的荣华富贵。
但,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追随他多年的部下的利益。
利西吴家人才济济,战将如云,有的是人才储备。
哪怕利西吴家现在答应的再好,一旦接收了利中杨政的兵权,慢慢以吴系将领取代杨系将领,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事。
利中杨政部将领们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得到保障的。
仅凭一句不能见诸于文字,也无法公开的私下承诺吗?
所以,凭一己之力,带出一支强军,从吴系山头脱颖而出,自立一帜的杨政,悲哀地发现,他这头雄狮,终究是老了。
他不再能一言而决。
曾经为他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现在不再百分百的信任他、追随他。
对他的将令,也不再毫不迟疑地执行。
在裘皮儿死后,他甚至不能自己派人去调查此事,因为裘家和裘皮儿所部将领们,不相信他的调查结果。
杨政只能悲哀地期待着朝廷派员调查。
裘皮儿的子嗣还无法独领一军,长子裘定军才十九岁,在军中打熬的浅短资历,无法担当此任。
甚至因为裘皮儿的死,造成的该部和杨政的嫌隙,使得他的后人连正常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
裘部将领有人想上位,也有人权衡利弊之后,认为自己上位无望,转而支持裘定军上位。
毕竟少将军资历浅,把他推上去,要比推别人上位过的更舒服些。
裘定军也知道自己难当大任,但又不舍得放弃这个机会。
所以他为此一直犹豫不决。
“衣黑子,你觉得,我该接受几位将军的推举,继承家父的统制之位吗?”
“为什么不呢?”
寇黑衣微笑道:“少将军,望是养出来的,资历是熬出来的。
先把大位抢到手,重用拥戴你的将领,韬光隐晦,打熬本钱。
假以时日,你就能如令尊一般,牢牢掌控这支兵马,可一旦放弃这个机会……
少将军,利东的郭家现在分崩离析,崛起无望的局面,就是裘家的前车之鉴啊!”
裘定军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人曾经是临安皇城司和枢密院的人,更不知道他曾经做过西夏、金国和大宋三方间谍。
他只知道此人叫衣黑子,是个羌蕃混血的川西汉子,因为贩运茶马遇贼受伤,是那支茶马商队唯一的幸存者。
当时正在成都的裘定军发现落魄于此的衣黑子后,见他一身好功夫,遂收为己用,并且渐渐将他倚为心腹。
只可惜,这衣黑子被他安插到军中不到四个月,还是个低级武官,人微言轻。
听了衣黑子的话,裘定军大为意动,可是想想自己的筹码,却又犹豫道:“只是,支持我的将领还是太少,我怕……弹压不住啊。”
寇黑衣目光闪动,道:“如果少将军能得到杨政的支持呢?”
裘定军矍然变色:“不行,现在外面都说,就是因为家父对杨政不太恭驯,才遭杨政杀害。
我若向杨政摇尾乞怜,天下人会怎么看我?”
“令尊之死,诡谲莫名,要说是杨政下的手,卑下是不信的……”
“我也不太相信,可……人言可畏啊。
而且,我若向杨政示忠,现在拥戴我的诸位将领,只怕也要离心离德了。”
寇黑衣本来也不是真的劝他去向杨政示忠,但现在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真正目的为时尚早。
他现在只要先撬动杨政这座山头的一角,继续挑拨分化就行了。
所以,寇黑衣把眉头一皱,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既如此,令尊之事尚无定论,统制一职尚且虚悬,少将军……
且隐忍一时,咱们静待时局变化,再谋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