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指尖灵
别看只是包谷面和洋芋做成的疙瘩汤,但比起家里的红苕,那就太难得了。
那炖得软绵绵的洋芋疙瘩,咬一口格外香甜,再加上玉米面的清香,两者搭配炖煮,熬出来的汤,一股黏黏的醇香味,让人大饱口福。
两人都正直青壮,正是能吃的时候,一碗不够,两碗也不够,给上三碗四碗,照样能吃下。
于是,陈安直接掏出一块钱放桌上:“大哥大嫂,难得吃上一顿热乎饭了,你们做的饭也是真的香,能不能多做点,让我们哥两个吃个饱。”
两口子看看桌上的钱,男主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那咋个好意思收钱嘛!”
“没得啥子不好意思的,日子都难过,能让我们吃顿饭,还能让我们在这儿过夜,已经是很大的恩情了。”
陈安很清楚,这是在吃人口粮,吃得多了,搞不好人家的口粮就会少那么一两天的,并不是别人舍不得多做些,而是真的只能到那个限度,已经是仁至义尽,非常厚道了。
见状,男主人也不含糊,将钱收了起来,顺便跟自家媳妇说道:“再多弄点,让他们吃饱了。”
女主人点头应了一声,将陈安的碗接过去,把锅里所剩不多的疙瘩汤全舀在碗里,给陈安送了过来,这才又折返灶边,添柴火,继续熬煮疙瘩汤。
这下子,哥两个吃得就放心了。
直到肚子吃饱,两人嗍干净了筷子上粘的汤沫,从吊罐子里倒了些开水在碗里晃一下,将碗上粘着的粮食也冲刷干净,然后接连几口喝下,终于觉得舒坦了。
不能浪费粮食!
严冬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四周的山林没有一点响声,寂静得让人害怕。
黑黝黝的群山,像一堵堵沉重的厚墙挡在门前,让人憋的难受。
几棵高大挺拔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罩在茅屋房顶,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宏山出门去方便,一看外面黑咕隆咚的样子,让人有些望而却步。
他回头看了陈安一眼,陈安立马会意,他也有三急要处理,正好给宏山做个伴,临出门的时候,陈安问道:“茅司在哪里?”
男主人说:“往右边走,柴垛子旁边,小心点,莫踩空了。”
陈安点点头,和宏山一起摸了过去,有着屋里油灯透过窗子照射出来的微光,稍微适应一会儿,也勉强能看到点东西。
茅司建的粗糙,就是个深坑,周边围上一圈比腰高一点的简单石墙,上面铺了些木头,比较粗大的两根木头之间有个稍微宽点的缝隙,这就是方便的地方。
两人轮流蹲过,找了包谷壳擦屁股。
回到屋里的时候,主人家已经睡下,嘱咐陈安将门闩插好。
宏山看到他们一家四口靠墙依次而睡,男主人睡在炕中间,在炕的一头给两人留出来一点地方,并给了一条小棉被。
宏山有些傻眼了。
孩子、女主人、男主人…在一个炕上咋睡啊?
不得不说,相隔几十里山岭,不是同一个省份的人,生活习惯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靠近汉中这边的人,习惯用火炕,而在石河子村,各自睡的还是木架子床。
陈安也有些不太适应,和男女主人同炕而睡,总觉得心里有些别扭。
但无论如何,总比住山洞拢堆火烤着舒服,能让两人上炕,又何其难得。
也算是种新奇体验。
陈安冲着宏山笑了笑,拍了下他的肩膀:“你睡在墙根底下。”
说着,他当先上炕,脱掉棉袄,盖在身上,躺在男主人旁边。宏山这才跟着爬上炕,拿过又短又小的被子盖在他和陈安的腿上,也脱掉棉袄,将身上盖严实。
小棉被有些薄,再看主人家盖的被子也很陈旧,又没铺褥子一类的东西,屋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生活也很穷苦。
山里人活得“滋润”,其实也仅限于冻不死,饿不死。
好在,炕很热,虽然睡在光席子上,但依然暖暖和和的。
按理说,疲劳了一天,两人躺下就该睡着了,但却怎么也睡不着,最主要还是觉得这种睡法实在是尴尬,不自在。都不敢轻易翻个身,怕影响别人。
一个偌大的院子,只有三间茅草房,一个炕,这要是换在石河子村,最多给一顿包饭就谢天谢地了,若要留宿万万不可能。
但也正是如此,更能说明这一家人的淳朴、厚道。胸怀像大山一样宽广、豁达,厚重。不会说嘴,只会做事。
大概,这就叫积德行善了。
打断骨头连着筋,天下穷人心连心…同病相怜。
就这么想着想着,两人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深冬的拂晓,天还很黑,特别是深山密林,总感觉比山外要晚个把小时。
随着寒气逼袭,屋里的温度急剧下降,两人都被冻醒了。
虽说炕还很热,但寒气刺的脸如针扎一般,头皮发麻,浑身发冷,一件棉袄怎么盖也抵挡不住咄咄逼人的寒气。
不一会儿,男主人起来穿衣服,陈安问道:“天还黑着呢,起这么早干啥子?”
只听他说:“先给地里背几回粪,早饭后还要进山砍柴。”
陈安一听,随即跟着起床,对宏山说道:“今天背上东西走不快,要趁早赶路。”
宏山会意,立刻翻身坐起,快速穿上棉袄,跳下炕,跟陈安一起收拾东西,背上松子,再三感谢这一家人的热情留宿,顺便问了沿途的人家和南郑的黑市位置。
男主人都下炕了,总不能还像个哈儿一样还跟女主人躺一个炕上吧!
两人都很识趣。
谁知道,等天光麻亮的时候,两人这才注意到,天空已经一片阴霾,这是已经阴了,说不定还会下雪,难怪昨天晚上躺炕上还那么冷,这要是在外面露宿,绝对更难受,这让两人又对那家人多了更多感激,把剩下的几块干粑粑,留给了那两个孩子,这才一前一后离开。
这一天边走边换,等到带来的那些针头线脑全部换出去的时候,两人的背篓也各自多了近百斤的松子。
剩下的就是一个劲地赶路,等到天黑的时候,到了南郑附近。
大概是城里管控严格的原因,黑市选择在南郑这个偏了不少的地方,倒也为两人省了不少路程。不然还得赶上好几公里路程才能进入汉中区。
他们在附近的山林里选了个地方过夜,介绍信什么的证明都没有一个,可不敢乱走。
东西放下,两人淌过汗、冒过气的头和脊背,经越来越紧的寒风不断光临,浑身冰的难受,手脚僵僵的,就连头皮都感觉紧巴巴的,不得不使劲地搓手、跺脚,手灵活了一点就上下搓脸搓耳朵。
不管有多冷,看着背篼里满满的松子,想着这玩意儿卖出去,能给家里人添身衣服,添双鞋子,说不定还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上几顿米饭,那就是灿烂的朝阳在朝着两人招手,都忍不住地兴奋。
晚上,两人就在林子里拢了一大堆火,依偎着将就一晚,迷迷糊糊地到了半夜,感觉时间差不多了,背上松子往黑市场赶。
第18章 年轻的感觉
当城里人还沉浸在甜蜜梦乡的时候,南郑偏僻小巷在夜幕的掩映下已是人影晃动,熙熙攘攘。
被不断禁止、取缔的黑市场犹如幽灵般时隐时现,也像石头缝隙里的小草顽强地生长着。
汉中,不愧是历史悠久的汉家发祥地、华夏聚宝盆、兵家必争之地,向来也是往来客商聚集的古城。
这里可是秦之咽喉,蜀之门户。
黎明前是最黑暗,最冰冷的时间,对于搞黑市场的人来说,却是最安全最佳的时段。
在进入黑市场之前,陈安让宏山看着东西,自己先到黑市场里边转了一圈,打探下情况。
他上辈子就没有做过这方面生意的经验,提前看下情况才会有个分寸。
到里边转了一圈,他才发现,卖松子的人少说也有十多个,买松子的人也不少,不用他多问,就在旁边看看他们讨价还价,弄明白价位。
他也专门留意了一下周边情况,见没有什么异常,这才折返出去,叫上宏山一起背着东西进入黑市场。
两人背着沉重的背篼,刚一到,东西还未放下,就立刻有十来个人围上来问:“老乡,背的啥东西?”
陈安回答道:“神仙嗑。”
听到这话,不想买松子的人立刻离开,去别处找寻想要的东西。
而想要收购松子的,还有四个留了下来,不停小声催促:“先放下,看看货。”
两人就地将背着的松子放下,将架在背篼口上的袋子取下来,口袋解开后,他们一人抓一把,打着手电筒,看颗粒大小,看颜色有无霉变,看干净不干净,边看边问:“这是哪里的松子,袋袋底下和上面的一样吗?”
一路用针头线脑换过来,亲眼看着一碗碗舀在口袋里面的,陈安对自己收到的这些松子很是自信,一一作了回答。
石河子村那边华山松少,进入汉中地界比较多,他自然是说是这些地方的,并补充道:“这些松子,仁仁饱满得很,不信,你们嗑几颗看看!”
这些人立刻往嘴巴里抛松子,嗑得咔嚓响,然后吐在手心,连嗑几颗,翻看里面的松仁。
品质好,自然招人喜欢,几人都很满意,其中一人问:“多少钱一斤?”
“五毛钱一斤。”陈安探查的情况,别人都差不多喊六毛一斤。
还有喊七毛的,讨价还价后,以三毛五分钱一斤的价格成交,大概是心里边有担心,卖得匆忙,走得也匆忙,但陈安觉得,价格还能稍微再高些。
不容易来一趟,卖太便宜了,也赚不到什么钱,他想尽可能地多拉扯下,说不定就成了。
他也不喊六毛一斤,故意低了一毛,让自己显得更实诚些,也不至于让人直接被喊价吓走,毕竟,卖松子的人有好几个,及时出手才是正事,耽搁越久,越容易出问题。
报完价格,他凑到宏山耳边小声说道:“你帮忙注意着周围,有情况早点发现,早点跑。”
宏山点点头,立刻错身走到围着的人群旁边,谨慎地注意着周边的情况。
“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最低要卖多少?”又有一人问道。
陈安一脸苦色,开始卖苦:“四毛八,不能再少了,现在山里人手里边的存货不多,这事情又管得紧,我们在山里转了五六天才收了这么一点点。再说,你们也晓得,十斤松塔一斤子,十斤汗水一颗塔,深山老林里边采松塔不容易,过程又艰辛又危险,背着走山过梁也不容易。”
于是,你压我抬,争长论短,左翻右看,讨价还价,看松子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磨腾了好一阵子,眼看七点过了,天跟着亮了起来,只要八点人家上班了,一旦来人,生意就做不成了。
陈安大概了解这情况,对方也心知肚明,见好就收,最后以四毛三的价格成交。
过秤后,两人背来的松子,共计两百二十三斤多一些,抹去零头,按照两百二十三斤付钱,共得九十五块八毛九,对方干脆给了九十六块,也是痛快人。
这笔钱,陈安不觉得稀奇,但宏山就兴奋了。
十多块钱的针头线脑,一路出了不少力气,但是,能变成九十六块钱,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这可是相当于城里有工作的人,三个月,甚至四个月的工资。
现在,连上手头剩下的五块五毛钱,一共合计一百零一块五毛钱。
陈安打心里还是觉得寒酸,但不得不承认,这点钱在这年头也算是不少的一笔钱了,看着周边有人瞄过来的目光,他赶忙将钱贴身藏在怀里衣兜里,叫上宏山:“蛋子哥,赶紧走,这种地方不能久待。”
话音刚落,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喊叫声:“给我站到…”
黑市场上,像是平地起了一声惊雷,一下子炸开锅了。
所有人惶急火燎地收拾自己的东西,想要赶紧离开,一时间乱得不得了。
陈安和宏山当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刚准备跑,一转身,陈安就被一个跑得更急的,和两人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撞得身不由己地朝前栽倒,那人也是一个措不及防,摔了狗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