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指尖灵
但也清楚,这时候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还没什么个体散户,跑货运的司机都是有单位的,而运输任务主要货源渠道是单位安排,货运司机服从安排,将货物运送到货主手上交货即可。
货车稀缺,货车司机更是个金饭碗,拿着高工资不愁吃喝,所以有一句话说:发动机一响,黄金万辆。
桃源镇虽然偏僻,但司机作为稀缺工位,跑运输的货源还是不少。
大多是帮着林场往火车站运送木材,给镇上的茶园运送茶叶、肥料,给几个合作社拉生产出的编织器物,或是种植出的蔬菜,采摘的山货,再有就是畜牧场出产出的牲畜之类,帮粮油店、百货大楼、供销社拉些商品等等。
一个车队,也不过就六七个人而已,倒也有得忙。
当然,这年头的货车载重,也只是能拉两到五吨的货车,多了不行,容易拉缸,不但连十吨王没有,百吨王更是想都不敢想。
信息交流不畅,很多时候,货车跑的都是单向货流,回城一般放空,这也是司机赚外快的好时候,随便帮忙捎点什么东西,哪怕是带个人,都有点好处。
一年下来,外快甚至比工资要高得多。
只是陈安没想到,这条从县城到桃源小镇已经走过多次的路,情况也变得复杂了。
既然互有所求,这事儿倒也不是不能干。
陈安想了想,说道:“我事情不少,怕耽搁你。”
家里的田地要种,特定时节的撵山采药也不容错过,还有,冯丽荣要不了多长时间,又要生了。
“晓得你是个忙人,也有的是赚钱的路子,这样,你也不用天天跟着我跑车,有空的时候过来找我就行,你就即使不来,一年期满,到时候我也肯定给你通过,只是有的时候,我一个人不太敢跑的时候,陪我跑上两趟就行。”
“那没有问题!”
陈安满口答应下来。
请陈文志到店里吃了顿饭,陈文志当天下午将陈安送回盘龙湾,又在陈安家里吃了晚饭才回去。
盘龙湾,竹林里的屋子已经建好,就是两间十多平米的石头地基,红砖建造的房子,周围让木匠做了供圆圆、滚滚玩耍的滑梯、绳桥、独木桥等设施,那之前陈安简单用竹子摆弄出的平台也被改成更结实的木头台子。
冯丽荣的肚子已经很大了,留着耿玉莲在家照顾,陈安帮着陈子谦处理着田地里的事儿。
忙活了大半个月,收割了种下的油菜花,稻谷秧苗播上,红苕的藤苗也育着。
期间下了三天雨,地里的泥土已经湿透,瞿冬萍过来帮忙,两家人的包谷给种下。
接着,又到分蜂时节了。
陈安没有扩大规模的打算,主要是家里人手单薄,放置在山里的蜜蜂不好照管,所以,陈安采用的是换蜂王的方式,用的是土办法。
蜂巢里蜂王不好的,直接换了别群的王台。
才用过一年的蜂王,则是把新出的王台用根竹刺给刺穿,不然的话,那些王台割掉一个又建一个,直接弄个假象,加上把油菜花蜜割了,降低分蜂热度,雄蜂蜂脾也割了不少。
但土蜂就一点不好,太容易分蜂,很难维持比较大的群势,即使陈安做了处理,依然还是分出好几群。
干脆,陈安将这几群分蜂收起来,用木桶装着,赶牛车送到徐家沟耿玉福那里,给他们家养着,也顺便看了那些寒号鸟。
一家子管理得挺上心,尤其是两个老表。
去年将这些寒号鸟弄回去养着,到现在又增加了好几只幼崽,数量多起来,赚的钱也多,到现在,已经有了近两百的收入,比他们去干苦工强不少。
蜂蜜安置下来,陈安也简单说了些摆弄的法子。
都是山里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总有不少土办法,这些蜜蜂不见得能养多好,但只要止住虫害、马蜂侵扰,一年收几十斤蜜,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他当天就返回盘龙湾。
那些油菜花蜜过滤出来,陈安没有送去卖,村里人有需要的送上一些,一部分留着喂圆圆、滚滚,剩下的,准备留到夏季割五倍子蜜和冬季割野坝子蜜后的补充饲喂。
那两样蜂蜜的价格,比油菜蜜要贵得多,盘算下来,更划算一些。
接下来家里边暂时没什么事儿,陈安一有空就到车队,跟着陈文志跑车。
一个月下来所赚的外快,平分后陈安都能有上千的收入,也是相当不菲。
好在,一直没有出现什么状况,倒是挺顺遂。
接下来,陈安就不得不呆在家里了。
冯丽荣给他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如愿地是个女儿。
一个月的月子,他亲手照顾,满月的时候,招呼亲朋吃了顿饭,事情通知到冯学恩,他来的时候,同来的还有骆祥文他们三人。
本想简办的满月酒,结果村里和镇上闻风而来的人不少,顿时又变得隆重起来。
骆祥文家随后也生了个女儿,陈安又不得不往县城里跑一趟。
他倒是直接,包了巴食火锅店办酒,更是将陈安给他一众亲朋介绍了一番,人脉又打开不少。
陈安干脆也不送什么礼金了,直接找了冯学恩,将这场酒席的费用给免了,也就几百块钱的事儿。
转眼,时间到了暑期。
冯正良找上门来的时候,吵嚷着让陈安领他进山,陈安才惊觉,已经又过了半年了。
这半年的时间,也就只有在阴雨干不了什么事儿的时候,陈安领着几条猎狗进过两趟山,纯粹是遛遛狗,给几条狗打打牙祭,打了两头黄毛野猪回来。
他寻思着,这时候已经到找崹参的时候了,冯丽荣身体也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便将事情答应下来,去镇上找了陈文志说了要进山的事儿,当天晚上,就去找了宏山和甄应全。
第536章 生平第一次
春季万物生发,兽类大都是处于繁衍时节,无论公兽、母兽,不适合猎捕。
草药也处于萌芽生发阶段,大都不适合采挖,能采挖的通常价格低廉。
以如今陈安的身家,他已经看不上那些需要花费不少力气才能弄回来却又卖不了几个钱,还有不少人争抢着采挖的药材,有那功夫,还不如跟着陈文志去跑车,来钱更快更多。
在陈安看来,只有两个时节最适合进入深山。
一个是夏季,一個是冬季。
夏季容易得金胆,进山可找寻价值不菲的崹参。
而在冬季,则是野物皮毛最好的时节,为的自然是那些珍皮兽。
此时,正处夏季,陈安冲着去的就是崹参,熊胆只是顺带。
找崹参,自然是进秦岭。
至于春秋两季,还是得以农事为主。
地里的庄稼,红苕已经种上,秧苗也已经成活开始分蘖,苞谷地里,一次除草和二次施肥,都已经完成,接下来要等的,就是秋收了。
至于家里,需要伺候的,就是那些猪牛羊和二十多只土鸡,有冯丽荣、耿玉莲和陈子谦已经足够。
这相当于一个“农闲”时节,正是进山的大好良机。
宏山和甄应全跟着陈安进山,都是吃过不少甜头的人,莫说是进山寻找价值动辄上千甚至数千的崹参,就是进山捡拾点菌子回家尝鲜,只要叫到了,肯定是满口答应,一同前往。
陈安叫上宏山,又到小学里边去找了冯正良,然后一起前往甄应全家里。
这次,陈安没有在小学里看到那名叫穆水萍的妹儿。
也不知道冯正良是怎么想的,陈安上次跟他说过的事,一直不见动静。
三人到了甄应全家里,结果大门紧闭,不知道一家子人都去干啥了。
正准备离开的时候,隔壁邻居大爷开门出来:“找应全蛮?我听挨晚点的时候,金博礼来找他,说是家里边的猪死了一个,有六七十斤,舍不得扔,让应全去帮忙弄一哈。他家婆娘和娃儿,都出去耍了。”
到了夏季,管理不善,确实容易发生鸡瘟、猪瘟等问题,稍不注意,都还来不及去请兽医,牲畜就没了。
好歹也是肉,通常舍不得送到山上挖坑掩埋,还是都打理出来,留着吃。
这在山村里很常见的情况。
陈安冲着那大爷笑笑:“谢了哈大爷!”
大爷招呼道:“到屋头来耍,他去了不少时间了,说不定等等就回来了!”
“我们找他有点事,直接去金博礼家也是一样嘞,改天再来。”
简单打过招呼,三人一同前往金博礼家。
就这半年以来,金博礼陆续给陈安送来过好几苗兰草,叶艺上没什么特别,但花不错,有两苗开了素白花,有三苗黄素,还有几苗是花朵长得有点“畸形”的,也算是奇花。
尽管在陈安这里栽了一年,隔年花朵又变得普通,也不妨碍陈安对它们的喜爱。
当然了,金博礼在送来这些兰草的时候,陈安也没亏待他,五块十块一苗地给,一是感激,二来也是为防止在以后兰草值钱的那阶段,出现扯皮问题,算是花钱买下来的。
家里的兰草数量是越来越多,已经有上百苗,凭借这些兰草,陈安哪怕弄一个兰草养殖基地都没问题了。
一来而去,金博礼跟陈安已经很熟络,也是为数不多,时不时会跑到盘龙湾串门的熟人。
三人到了金博礼家,一家子正在吃饭。
甄应全应该是喝了不少酒,面红耳赤的,见到陈安他们三人进来,大着声音叫三人上桌吃饭,那感觉,比主人家还主人家。
三人都是吃过饭了,自顾自地在火塘边拖了凳子坐下,金博礼忙着给三人泡了茶水。
陈安倒也没有急着跟甄应全说进山的事儿,纯粹当是平日的串门,摆摆龙门阵。
直到两个小时以后,从金博礼家里出来,陈安这才拉住要他们几人继续去家里边喝茶的甄应全说道:“甄叔,我打算进山一趟,去寻崹参。”
“找崹参…崹参!”
似乎这两个字对他也有很大刺激一样,甄应全愣了一下,然后猛地甩甩脑袋,让自己更清醒些:“你是专门过来跟我说这个事儿,啷个不早说,哎哟,这酒喝得有点多了,必须带上我哈,啥子时候走?”
“明天准备一天,后天早上一早就走,去秦岭那边,打算往太白山方向走,至少要去半个月,时间可能会更长。”
就陈安所了解,那是秦岭最高也最险峻的地方,也正是因此,少有人能深入,这样的地方,寻到崹参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当然,伴随的危险也更多,有些地方,可以说是无人区,只有当地有经验的药客能进出。
“跟家里边打好招呼,要准备的东西都晓得撒?”
“晓得,这不用说!”
“那我们先回去了,后天一早在我家里边集合,对了,记得把‘烟雾弹’多带上一些。”
进入的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除非碰到黑娃子之类特别有价值的野物和想要吃的野味,别的,陈安不打算打,不然的话,那些肉可不容易带出来,扔在山里,那又是妥妥的浪费,也是猎规所不允许的。
已经去秦岭寻过一次崹参,要准备的东西,陈安相信他们都有数。
他说完后,没有过多耽搁,留下住校的冯正良,和宏山一起返回。
第二天早上,陈安就待在家里,准备要带去的行李、粮食,把猎枪、子弹也好好检查一遍。
最主要的是忙着在家里配制些带进山里需要用到的药物。
用到的材料简单,花椒、艾叶、烟叶和雄黄混合,卷成艾条状。
这东西,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百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