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31章

作者:高月

  “就这些?”

  李邺连忙欠身道:“还有两个口述的重大事件!”

  “你说!”

  李邺缓缓道:“元骁说,宇文嗣武在当侍卫期间,可能和宫妃有染!”

  李林甫的眼睛一下眯了起来,这可是大事件,他追问道:“可有证据?”

  “具体情况元骁也不知,但他告诉我,宇文嗣武的上司勋卫直长崔家驹知情。”

  有知情者就好办,李林甫心中记下了崔家驹这个名字。

  他又问道:“还有一个重大事件呢?”

  “还有一个重大事件是宇文家族的庄园内存放有大量兵器!”

  李林甫精神一振,这个情报有价值,宇文家族是什么人,北周皇族后人,他们私下储藏兵器,麻烦可不是一般大。

  “宇文家族有好几个庄园,是哪一个?”

  “元骁说是河东临汾那个!”

  李林甫沉思片刻,终于想起来了,河东的金鹿庄园,确实是位于临汾。

  李邺又小心翼翼道:“祖父,我们是否可以派人去临汾,给庄园里添点什么东西,比如和北周皇族有关的东西。”

  李林甫摇了摇头,“你这个建议就叫画蛇添足,圣上了解宇文家族,知道他们不会谋反,连这点知人之明就没有,还会用他为相国?储存兵器肯定是别的原因,可无论如何,储存兵器就是犯忌,犯忌虽然不等于造反,但一样足以让圣上否决宇文靖的升相之路。”

  李林甫又对李邺语重心长道:“你要记住了,官场斗争要掌握一个度,要在灰色地带来回摆动,不能过于白,也不能过于黑,一定要给上位者留有余地,不给上位者留余地,那上位者一定会从你的利益中狠狠抠出一块,作为回旋余地,明白了吗?”

  “孙儿明白了!”

  李林甫笑道:“你真的明白了?那我考考你,孙济良案中,关于你的证据方面,为什么会留下两个重大纰漏?”

  李邺略一思索,脑海电光石火般闪过了祖父的话,“难道这就是上位者留下的余地?”

  李林甫点点头,“通过这个案子,你要看懂上位者的政治手腕,他只是为了警告我,逼我妥协,所以必须要留下案件回转的余地,同时也留下了杨铦办事不力的把柄。”

  李邺长长叹一口气,“我知道了,给杨家出谋划策的幕僚,其实早就被上位者控制了,杨家只是上位者的一把刀,他必须要控制好这把刀的力度。”

  李林甫竖起大拇指,“能举一反三,孺子可教也!”

第186章 连环出剑

  张均乘坐马车一阵风似的赶到了永达坊,远远便看见外妇的府门前站着几名衙役,老管家正给他们解释什么?

  马车在府门前停下,老管家连忙上前禀报,“老爷,昨天书房失窃,那三块白玉不见了,夫人正要报案!”

  张均咬牙道:“没有失窃,是我拿走了,叫衙役赶紧走!”

  老管家连忙给几名衙役塞点钱,说几句好话,衙役们转身走了。

  张均这才走下马车快步向屋内走去,他的外妇迎上前,惊慌道:“老爷,昨晚书房进贼了。”

  外妇就是情妇,唐朝称为别宅妇,达官贵人养在外面,没有名份的女人,李隆基曾经几次下旨,禁止官员养别宅妇,但执行都不是很好。

  这里多说几句。

  隋唐两朝受鲜卑族的影响极大,统治者虽然是汉人,但他们都是北魏六镇守军的后代,都是胡化的汉人,风俗、礼仪以及伦理道德等等都和鲜卑胡人没有区别。

  六镇后裔建立北周和隋唐,开始统治中原后,慢慢接受了汉族文化,但骨子里还留存着鲜卑人的一些伦理。

  比如草原胡人的一个风俗,儿子继承死去父亲留下的女人很正常,除了亲妈以外,父亲的其他女人都是他的财产,他当然要继承。

  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武则天可是唐太宗的嫔妃,汉人无法接受这种伦理,但鲜卑文化却认为很正常。

  唐玄宗夺儿媳杨玉环为妻,在鲜卑文化中也不奇怪,甚至隋文帝死后,隋炀帝杨广收了宣华夫人是真的吗?当然有可能是真的,但也不奇怪,李治可以收武则天,杨广为什么就不能收宣华夫人?

  本来就是鲜卑胡人的风俗,只是后世为了抹黑杨广而上纲上线罢了。

  鲜卑胡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妇的地位比较高,这和她们的陪嫁财产有关系,没有明清时代的三纲五常约束,大妇在家就是半边天。

  所以隋唐时代的惧内情况就比较多,包括隋文帝杨坚就特别惧内。

  张均的外妇姓韩,是一名歌姬,属于贱籍,张均的妻子不承认她也很正常,张均只得偷偷把她养在外面,还给他生了儿子。

  张均不是怕朝廷和皇帝知道,而是怕自己的妻子知道。

  张均恼火道:“家里进贼不要急着报告,要先告诉我,我来决定,知道吗?”

  韩氏见老爷发怒,吓得战战兢兢道:“我知道了!”

  张均快步向书房走去,走进书房,一眼看不见墙角的玉屏风,桌上的玉麒麟和玉镇尺也不见了。

  但张均最担心的,还是他书橱里的东西,他打开书橱,发现锦盒不见了,头脑‘嗡!’的一声,浑身冰凉,如坠冰窟。

  锦盒中有不少信件,尤其还有一本谶书,上面批注有自己的体会心得,如果被李林甫拿到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双股一阵战栗,无力坐倒在地上。

  李林甫还在光宅坊的安然居大酒楼内,他在安排弹劾宇文靖的事宜,这是他做事的风格,一切都要谋定而后动。

  他让人将元骁提供的证据抄写一份,把抄件交给了御史中丞王珙。

  “今天下午就提交弹劾书,弹劾宇文靖放纵家人作恶,危害长安百姓。”

  王珙是李林甫的心腹,同时也是李林甫的铁杆盟友,也是李林甫掌控御史台的关键。

  王珙看了看详细的记录,沉思片刻道:“这里面很多案子其实我也有耳闻,有些官府也立过案,但后来都不了了之。

  相国,卑职说句实话,凭这些案子,宇文嗣武肯定是跑不了掉了,但搞不好宇文靖最后反而会得一个大义灭亲的名声。”

  李林甫眯眼笑道:“这只是大餐前的小菜,抛砖引玉,很快,有人会来御史台揭发更大的罪行。”

  王珙点点头,“相国需要先竖靶,然后才会有人引弓射箭?”

  “一点没错!”

  “卑职明白了,卑职下午就上弹劾书!”

  王珙匆匆走了,不多时,侍卫王宽在门口禀报,“启禀相爷,吉御史来了!”

  “让他进来!”

  片刻,监察御史吉温走进房间,躬身行礼,“吉温参见相国!”

  吉温是李林甫一手提拔起来的打手,虽然去年他发现杨家崛起,李林甫开始颓势,他也开始悄然偏向杨家,但他不像宇文靖那样明显过分,尤其在朔方之战后,李林甫的相位再次稳固下来,吉温见情况不妙,他便立刻把试水温的脚收了回来,继续为李林甫卖命。

  “立刻找到这个人!”

  李林甫把一张纸条递给他,纸条上写着勋卫直长崔家驹,李林甫嘱咐他道:“这个崔直长有个手下,叫做宇文嗣武,竟然利用夜间在宫中当值的机会,和宫妃有染,这个崔家驹是知情人,我需要他的详细口供。”

  李林甫又低声道:“你告诉这位崔家驹,如果他肯主动上书揭发,我保他安然无恙,如果他要包庇宇文嗣武,那他就有知情不报的罪责,小命难保。”

  吉温立刻明白了,这是相国要收拾宇文靖了,吉温点点头,“卑职立刻回去操办此事!”

  “一定要低调隐秘,事关天子颜面,此事绝不得外传!”

  “卑职明白!”

  吉温行一礼走了。

  李邺一直坐在一旁,默默关注祖父李林甫的部署,学习他的权谋斗争,冷静、睿智、绵密、滴水不漏,用宇文嗣武恶行来树靶,用宫妃有染来攻坚,最后用临汾庄园私藏武器来彻底摧毁对方,三支箭环环相扣,狠辣无比,宇文靖莫说当宰相,能保住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

  “临汾庄园之事,祖父准备交给谁去揭发?”李邺忍不住问道。

  李林甫还在沉思之中,听了孙子的疑问,李林甫笑道:“那个就得我亲自出手了,等圣上召见我,我再寻找机会提一提!”

  李林甫又问道:“我记得你前两天给我说,射杀孙济良的刺客在你手上?”

  李邺点点头,“他的武艺很高,也懂医术,孙儿想招揽他。”

  “招揽他没有问题,但他一定知道谁是杨铦的幕后策划军师?”

  李邺连忙道:“我之前问过他了,是一个叫做汪鉴的文士,好像就是长安人。”

  李林甫负手走了几步,对李邺缓缓道:“伱要尽快找到这个人,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逼他替我做一件事。”

  祖父要做什么事,李邺心如明镜。

第187章 精准狙击

  也是中午时分,同样在光宅坊的山水大酒楼三楼雅室内,杨铦也在请宇文靖饮酒。

  宇文靖官任兵部尚书,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并非如此。

  兵部尚书名义上是兵部主官,但它又是一个很尴尬的职务,一般的兵部日常事务由侍郎负责,重大军国政务相国才是主导,轮不到尚书。

  如果需要向上申请批复的奏折,并不是递给尚书,而是由兵部侍郎交给尚书左右丞,至于兵部内的人事变动,那是吏部的职权,尚书也没有权力过问。

  总之,兵部尚书上不着天,下不挨地,很尴尬悬在空中,完全是一个摆设职务,当然不光兵部尚书,六部尚书都一样。

  但尚书也有优势,那就是等级高,正三品高官,和相国、大将军等同阶,一般提拔相国,往往就会首先考虑尚书,说到底,六部尚书就是相国的候选人。

  宇文靖主动给杨铦斟满一杯酒,关切问道:“刚才杨侍郎所说,提拔一个军方出身的高官为相国,这个消息属实吗?”

  杨铦端起酒杯笑眯眯道:“当然属实,这是虢国夫人传出来的消息,怎么可能有误,增加三个副相,实行政事堂制度,宇文尚书难得就没有想过军方代表会是谁吗?”

  杨铦知道杨家将有一人要入政事堂为副相,他当然以为是自己,杨国忠被贬为益州长史,还不到一年,怎么也轮不到杨国忠。

  这两天杨铦兴奋之极,做梦都想着自己当相国之事,他今天也是按照虢国夫人的要求,和宇文靖谈一谈,给宇文靖一点暗示。

  “难道圣上的第三人选是考虑我吗?”宇文靖激动得倒酒的手都颤抖起来。

  “圣上还没有宣布,具体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不过条件摆在这里,要出身军队,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文官资历,能胜任相国,宇文尚书考虑一下吧!朝中有多少高官符合这个条件?另外,胡人不考虑。”

  宇文靖脑海里迅速搜索,关陇贵族中符合条件的就只有自己,其他都是军职,没有文官资历,地方上倒有几个资历深厚的,比如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洛阳留守张齐丘、河东节度使韩休琳,但他们入相都还差了一点朝廷高官的资历。

  宇文靖忽然明白了,这个相位完全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难道是天子给自己的奖赏?

  杨铦压低声音笑眯眯道:“夫人说,只要你竭心尽力帮助杨家扳倒李林甫,右相归杨家,左相归你!”

  宇文靖腿一软,坐不住了,他忽然有一种跪在地上赌咒发誓的冲动。

  下午时分,张均失魂落魄来到驸马府,找到了他的兄弟张洎,张洎娶了宁亲公主为妻,官任太常卿。

  内堂上,张洎听完兄长的诉说,顿时埋怨他道:“杨慎矜差点因为谶书而死,教训摆在这里,你不吸取,反而把谶书藏在外宅书房,还乱写什么心得,这不是取祸之道吗?”

  张均满心委屈道:“我养韩氏已经七年了,从未有人知道,我怎么会想到李林甫忽然间就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