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32章

作者:高月

  张洎恨兄长的大意,痛心疾首道:“怎么可能不知道,我就知道!这种事情知情者一般都会睁只眼闭只眼,没有人找伱麻烦罢了,关键是你参与杨家栽赃李林甫的孙子,所以他就对你出手了,这是用脚都想得到的事情,你还不当回事。”

  张均心中懊悔万分,半晌道:“事到如今,我也没有办法了,所以才来找你帮忙。”

  张洎着实很无奈,涉及谶书从来都是大罪,而且株连极广,一旦兄长因谶书被问罪,自己也会被牵连,而且父亲的身后之名也会被毁。

  张洎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你能确实是李林甫得到了谶书?”

  张均摇摇头,“我不能确定,但他既然提到了永达坊,我想也只能是他了。”

  “万一不是他呢?”

  张均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就在这时,管家在堂下道:“启禀驸马爷,府外来了一人,说奉李相国之令,给驸马爷送几件礼物。”

  张洎和张均对望一眼,张洎连忙问道:“东西在哪里?”

  “东西抬进府了,是口大木箱,那人已经走了。”

  “把木箱抬过来!”

  不多时,两名家丁抬来一口箱子,张洎快步走出内堂,亲自打开箱子,兄弟二人都同时愣住了,箱子里正是白玉三宝,白玉屏风,白玉麒麟和白玉镇尺。

  上面还有一张素笺,张洎拾起,上面写了一行字,“君先人之物,吾偶然得之,特此奉还!”落款正是李林甫。

  张洎和张均面面相觑,张均不解道:“李林甫是什么意思?”

  张洎半晌苦笑道:“这是先礼后兵,给我们一个人情,如果我们不领情,谶书案就事发。”

  “莫非他是想用谶书来控制我们?”

  “我也看不透,或许他只是不允许你向杨家靠拢吧!至少他现在不会用谶书发难。”

  张均点点头,“既然看不透他的意图,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张洎沉思片刻又道:“但有一件事,你要去做,让张岩向李邺道歉,这件事很重要,必须要做。”

  宇文靖的官房也在兵部,位于兵部最里面的一间小院内,平时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喝喝茶,看看《邸报》,天子已经五六年没有开早朝了,也没有什么朝议内容要准备。

  说起来宇文靖也快六十岁,再过几年,他就该申请仕,回家养老了。

  不过今天中午和杨铦的一番谈话,使宇文靖兴奋万分,他心中快要消泯的雄心壮志又再一次被激发起来。

  宇文靖回到官房,刚走到院门口,只听院子里两名从事官在闲聊。

  “这下子宇文尚书要倒大霉,罢官免职都是轻的,搞不好爵位都要被剥夺!”

  “可不是,太恶劣了,光灭门案就有三起,养了一个恶魔啊!”

  宇文靖听得汗毛倒竖,快步走进院子,怒斥道:“你们在说什么?”

  声如雷鸣,两名随从吓得手足无措,连忙站起身低下头去。

  宇文靖一把揪住两人,恶狠狠道:“我刚才听得清清楚楚,我要倒什么大霉,快给我说!”

  一名从事战战兢兢道:“我们听到一个说法,御史台上书弹劾尚书,纵孙行凶,恶贯满盈,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朝廷都传遍了。”

  宇文靖瞪大了眼睛,御史台弹劾自己?

  他顿时急道:“我纵什么孙?”

  “好像是您的孙子宇文嗣武,他做了很多不良之事,我们都听说了。”

  宇文靖顿时张大了嘴,他忽然明白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林甫出手了。

  下午时分,御史台传出一个轰动朝廷的消息,御史台弹劾兵部尚书宇文靖纵孙行凶,戕害无辜百姓。

  这个弹劾来得太及时,天子李隆基刚刚草拟了三个副相国人选,但还没有公布,他准备明天上午和现在的两个相国商讨一下,然后正式发布。

  没想到三个候选人之一的宇文靖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御史台弹劾了。

  李隆基又不露声色将草案名单放回了抽屉,静观其变。

第188章 雷霆之怒

  天子李隆基有两个处理朝务的御书房,一个位于紫微殿后面,这里叫做外御书房,还有一个位于内宫的麟德殿,这个则叫做内御书房。

  从天宝三年后,李隆基便渐渐沉溺于文娱享乐,春秋之季和杨贵妃厮混在梨园中,沉迷于音乐和戏曲,冬天搬去兴庆宫赏雪,夏天则去曲江池避暑。

  不过偶然他也会出现在麟德殿,听高力士给他汇报一些重要的军国政务。

  但无论如何,李隆基还有几件大事是不会放松,一个是对太子的监视,一个是军权的掌控,还有一个便是重要人事权。

  尤其是人事权,三品以上高官由皇帝任命,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则由相国任命,五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

  所以李林甫任命韦见素为吏部侍郎,李隆基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吏部侍郎是四品朝官,属于宰相的任命职权。

  直到唐代宗李豫登基后,他把所有的职官都提一级,侍郎就变成了三品官,他用这种办法扩张了君权。

  当然李隆基也有他的办法,你不按照朕的意思去做,那朕就换相。

  所以中唐的兴衰就和李隆基的性格有关,年轻时心胸较宽,容忍度较高,就会出现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这样的名相,但李隆基到晚年后,猜忌心愈重,心胸也就越来越狭窄。

  尤其大唐开国至今,大部分皇帝的上位都始于宫廷政变,这个时候李隆基越来越憎恨敢于抗拒他的相国,他开始使用能顺他心意,确保他皇位的宰相,李林甫由此取代张九龄上位。

  开元二十五年诛杀太子李瑛,天宝五年韦坚案、天宝六年杜有邻案,李林甫奉旨发动了三次大案,牢牢稳固住了天子李隆基的皇位。

  李林甫的宰相位子之所以能做近二十年,很大程度上就是他迎合李隆基的心意来处理朝政,任命高官。

  所以李林甫从不直接任命官员,都是先写建议,把建议递进禁中,等天子批复建议后,他再任命。

  而李隆基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风花雪月,所以对各种建议的批复权,就落在了高力士手上,这也是高力士权势滔天的原因,天宝以后,基本上就是由他代行天子之权。

  而李林甫也有他的精明之处,虽然只是建议,但他会做好功课,比如韦见素出任吏部侍郎,他便把方方面面都写全了,让李隆基无可辩驳,只能任命韦见素为吏部侍郎,提前卡住了杨国忠的位子。

  这可以说是李林甫极少一次对抗天子的意图,他也是被逼到墙角了,杨国忠任吏部侍郎,杨铦任户部侍郎,驸马杨锜任太府寺监,朝廷的人、财、物都被杨家控制,他李林甫就是一个空头宰相了。

  李隆基也心知肚明,他生气归生气,警告归警告,也并没有将李林甫罢相,当然,这也是高力士劝说的结果,‘杨氏尽掌权脉,于国事不利。’

  次日上午,高力士匆匆走进麟德殿内书房,一名小宦官战战兢兢小声道:“启禀阿翁,圣上在大发雷霆,砚台都摔了两个!”

  高力士点点头,他当然知道圣上为何发怒,李林甫在关键时刻出击,使圣上打算任命宇文靖为相的想法落空了。

  高力士走进御书房,只见满地墨迹和碎片,天子李隆基负手站在窗前,看得出他内心的愤怒。

  高力士回头向几个小宦官摆摆手,小宦官连忙将满地的碎片收拾走,悄悄带上门。

  “李林甫欺朕太甚!”李隆基望着窗外恼恨道。

  “陛下,容老奴说句公道话,陛下这次考虑宇文靖,确实有不妥之处!”

  同样的话从高力士口中说出,就不一样了,高力士的劝说,李隆基稍稍能听进几句。

  李隆基看了一眼高力士,“宇文靖孙子作恶之事,朕记得你给朕说过?”

  “是!那时宇文靖之孙纠结一群恶少,对教坊女子进行摧残,老奴严重警告了宇文靖,他才把孙子的双腿打断。”

  “然后呢?”

  “然后宇文靖的孙子腿好了以后,进宫当了侍卫,结果作恶更深!”

  李隆基眉头一皱,“什么意思?”

  “回禀陛下,监察御史吉温刚刚告诉老奴,侍卫直长崔家驹揭发宇文靖的孙子在夜间当值时和宫妃有染!”

  “什么?”

  李隆基蓦地瞪大眼睛,又惊又怒,“他狗胆包天,竟敢碰朕的女人?他和谁有染?”

  高力士把一份名单交给李隆基,一共三人,虽然都是比较低等的御女和采女,李隆基从未听说过,也没有幸临过,但毕竟她们也是宫妃。

  李隆基气得眼前发黑,他咬牙道:“将三人悉数杖毙,她们家人全部发配云南!”

  这一刻,李隆基忽然对宇文靖开始痛恨起来,养了一个劣孙,不仅残害长安小民,还让他承受奇耻大辱。

  “这件事有多少人知晓?”

  “这件事极为隐秘,除了老奴、李林甫、吉温外,再无其他人知晓,连御史中丞王珙也不知。”

  李隆基忽然反应过来,“这件事也是李林甫查出来的?”

  “正是!”

  高力士不敢隐瞒,现在隐瞒了,一旦圣上反应过来,自己就会失去信任。

  “回禀陛下,宇文靖对李林甫恨之入骨,一旦他入相,必然会像疯狗一样针对李林甫,李林甫不愿面对这种局面,必然会自保,陛下,这是人之常情!”

  “好一个人之常情,宣李林甫觐见!”

  停一下,李隆基又冷冷道:“这件事侍卫中的知情者全部秘密处死,包括直长崔家驹!”

  不多时,李林甫匆匆来到御书房,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道:“李相国和宇文靖有私怨吗?”

  “回禀陛下,宇文靖原本是微臣的亲家,因为离婚之时,两家闹得很不愉快,但谈不上私怨,当年宇文融对微臣有提携之恩,比起旧恩,这点不愉快根本不算什么!”

  “今天宇文靖连出两件丑闻,又算什么呢?你敢说这不是伱的意思?”

  “回禀陛下,宇文靖丑闻其实还有很多,眼看他要退仕,微臣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对他也睁只眼闭只眼,但如果陛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任命他入相,那就是微臣失职了,所以微臣必须尽忠职守,把宇文靖的真实一面呈现给陛下。”

  李林甫说得有理有节,关键是宇文靖的丑闻不是现在才有,早就有了,只是天子李隆基不知情而已。

  “你怎么知道朕要任命宇文靖入相?”

  “微臣不知,微臣只是把符合条件的人都选筛了一遍,包括宇文靖、元素、鲜于仲通、张齐丘、韩休琳等等,他们的优缺点和暗藏丑闻,微臣都会收集,呈给陛下参考,这是微臣的职责。”

  李林甫从袖中取出一本折子,呈给李隆基,“这是他们五人的简历和详细情况,微臣都整理出来了,请陛下过目!”

  高力士暗叫一声漂亮,这一下就不能说李林甫专门针对宇文靖了。

  李隆基看了奏折片刻,语气稍稍缓和一些,又道:“相国坚持自己职责,这点很好,相国刚才说,宇文靖还有更大的丑闻,是什么?”

  “其实也谈不上丑闻,微臣只是听说,宇文家族在河东临汾县有一座金鹿庄园,庄园内藏匿了大量兵甲。”

  李隆基脸一沉,“消息属实?”

  “回禀陛下,这个消息就是宇文嗣武和朋友喝酒时说漏嘴,宇文嗣武事发,他那些的朋友纷纷举报他,其中就有这个消息。”

  李隆基负手走了几步,对高力士道:“速召王思礼觐见!”

  高力士立刻去宣召了,李隆基又对李林甫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朕在宫中呆久了,外面很多事情都一无所知,这次也多亏李相国及时劝谏,朕才没有犯错!”

  有天子这句话,李林甫便知道阻击宇文靖成功了,他连忙躬身道:“微臣的职责就是辅佐陛下,知而不言才是微臣失职。”

  “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