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大帐外,薛部的新酋长薛药罗带领十一名各部首领,一起向裴方跪下,行大礼参拜。
“参见裴都督!”
“各位免礼,请到大帐就坐!”
裴方把众人请到大帐内席地而坐,薛药罗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倒不需要李邺翻译。
裴方看了薛药罗一眼,微微笑道:“薛酋长,我们见过吧!”
薛药罗点点头,“十五年前,我经常带族人来河西采购食盐和茶饼,裴都督接见过我。”
“果然是旧人,我记得那时你还是个年轻的部落勇士,一转眼你就是薛部的大酋长了。”
薛药罗是薛部第二大部落延陀河西的首领,去年就应该是他出任大酋长,但薛丰得到葛逻禄人暗助,抢了大酋长之类,导致薛部这次遭遇了数十年来最惨重的损失了,青壮男子被唐军斩杀了六千余人,被蒙蔽的各部首领这才幡然醒悟,一致推举薛药罗为新任大酋长。
可以说,薛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这些部落首领都很务实,虽然的青壮都是被唐军斩杀,但那不是唐军的责任,而是薛丰造的孽,他们都很清楚,唐朝不会吞并薛部,只会一走了之,真正的威胁是西北邻居葛逻禄人。
一旦被葛逻禄人强行吞并,他们所有人都会沦为奴隶了。
薛药罗欠身道:“我们都被薛丰欺骗了,我们并不知道他是把军队驻扎在居延海,他一直告诉我们,军队将部署在灭狼岭一线,防止葛逻禄人入侵,我们几十年和唐朝和睦相处,绝对不会出兵居延海,给自己惹来灾祸,现在薛丰已死,罪魁祸首已经消灭,恳请裴都督看见几十年邻居的份上,不要再继续惩罚薛部落。”
裴方点点头,“既然已经诛恶,我们自然就不会再伤害普通牧民,你们不用担心,我打算明天就撤军回甘州!”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点急了,薛药罗连忙道:“我们得到消息,葛逻禄军队上万人就驻扎在灭狼岭以北,一旦唐军撤退,葛逻禄必然会吞并薛部,恳请唐军继续驻扎薛部,我们愿意负担所驻唐军的后勤给养!”
裴方面露难色,沉吟片刻道:“我也不希望葛逻禄势力出现在甘州北方,但甘州军在薛部驻扎,必须得到朝廷的准许,这样吧!烦请大酋长跑一趟长安,向大唐天子提出申请,讲清楚形势,相信朝廷会酌情考虑薛部的要求,在朝廷正式答复前,我会驻扎一部分军队,另外,我也会上书节度府和朝廷,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薛部免受葛逻禄人的侵害。”
薛药罗当即决定,两天后前往长安觐见大唐天子,裴方也写了一封详细报告,派人赶往长安上报兵部,同时抄送一份上报节度府。
这一次是因为兵部直接给甘州都督府下令,所以裴方也要直接向兵部汇报,当然是两头汇报,汇报给兵部的同时,也要向节度使安思顺汇报。
裴方命令次子裴健率两千八百名士兵暂驻薛部,他则率兵凯旋返回张掖。
这天上午,大军抵达居延海,裴方派人把长子裴伽找来。
裴方沉吟一下对长子道:“可能回张掖后,邺儿就要继续西进了,我考虑了两天,我想把三百亲兵借给邺儿,你觉得如何?”
裴伽目前出任甘州都督府司马,他的妻子便是河西第一豪门安氏之女,安氏便是大唐开国功臣安兴贵的后人,是粟特人。
裴伽的妻兄便是目前的甘州都督府长史安齐管,两人亲上加亲,安齐管的儿子叫做安太玄,也是李邺这次出征的五校尉之一,他已和裴伽的女儿裴珍订婚。
关系好像有点复杂,其实简单点说,安太玄和裴珍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作为亲舅舅,裴伽十分很欣赏李邺的勇气,他明白父亲的意思,想在李邺身上下注,李邺最缺的就是得力的手下,而裴家恰恰能提供。
“孩儿赞成父亲的决定,只是安思顺那边会不会不同意,命令肃州和瓜州拦截?”
“这倒不会,三百人是我裴家的部曲,不在河西军编制内,我不会让安思顺抓到我的把柄,再说,李邺有天子金牌,他有权调兵,只要他亮出金牌,沿途官府都不敢拦截,还要提供给养。”
裴伽点点头,“那就让裴琇和安太玄一起跟随邺儿前往!”
裴琇是裴伽的三子,而安太玄是裴伽的准女婿,裴伽也想让他们二人去安西历练。
裴方欣然道:“就这么决定了!”
【注:安太玄便是中唐名将李抱真】
第220章 关键一票
李邺在张掖休整了两天又要出发了,这一次他不再只有两人,而是有三百名手下同行,这三百人都是跟随李邺作战的士兵,包括两名年轻校尉裴琇和安太玄。
另外黑矛也得到了裴方的帮助,将他以丁盛的名字重新注册了军籍,任命为校尉,李邺让他们三人各率领一百骑兵。
三百名士兵都有各自的战马,队伍中同时还有三百头体格高大强壮的骆驼,每个士兵都有一匹马和一头骆驼。
战马负责驮负兵甲,士兵都骑着骆驼而行,骆驼同时满载着干粮、水和草料,几头骆驼还专门背负着数千两黄金,这是从薛丰家里缴获的战利品,当然不是李邺的私人财富,而是这支军队的后勤财富。
李邺虽然有天子金牌,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得到免费的补给,相反,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必须花钱购买,而黄金就是最好的通货。
在一个凉爽的清晨,李邺和裴家依依惜别,带着长长的队伍,离开张掖城,继续向遥远的西北方向而去。
长安城,甘州唐军大败薛部骑兵的消息传到了朝廷,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剧烈的争论,夸赞者有之,认为甘州唐军消灭入侵胡骑,严惩薛部决策者,扬大唐国威。
而反对者也不缺乏,反对者对收复居延海倒没有意见,主要是针对唐军杀进薛部落,反对者认为这会让朝廷卷入草原斗争,消耗大唐国力。
而这时,李林甫辞去了朔方节度使之职,朝廷正式任命安思顺出任朔方节度使,那么河西节度使又由谁来出任?
在这个背景下,甘州军攻打薛部的战争就变得有点复杂起来。
安思顺推荐凉州都督贺嗣南接任河西节度使,杨家极力推荐驸马都尉杨錡出任河西节度使,而李林甫则推荐刚刚立下大功的裴方出任河西节度使。
天子李隆基一时举棋不定,而就在这时,鸿胪寺传来消息,薛部新任大酋长薛药罗携带两百万只羊前来觐见大唐天子。
紫薇殿御书房内,李隆基正在听取几名相国的意见,他已经拿到了鸿胪寺转呈上来的薛部上表。
李林甫躬身道:“陛下,这位新酋长在上表中说得很清楚了,是前任大酋长勾结葛逻禄人,出卖薛部利益,擅自入侵居延海,才导致唐军的强烈反击,他们是支持唐军进入薛部铲除罪魁祸首,微臣认为,唐军进入薛部不仅是为了维护大唐尊严,也是为了不让薛部彻底被葛逻禄吞并,薛部内部也很清楚这一点。”
李林甫和杨国忠意见相左,就是出在唐军该不该杀进薛部,杨国忠认为甘州唐军未经朝廷批准,擅自入侵相邻小国,影响唐朝的对外形象,会让其他小国产生对唐朝的不信任感,所以他认为裴方非但无功,而且还应该受到惩罚。
李林甫则坚持认为唐军杀入薛部是为了严惩罪魁祸首,是薛部入侵居延海的必然结果,薛部可以随意入侵大唐,唐军却不敢反击,这是是哪门子道理,这样说起来,唐军灭突厥也岂不是影响自身形象?
在这件事上,朝臣大部分都支持李林甫,不赞成杨国忠的懦弱妥协思想,不过现在杨忠国得势,大部分朝臣不支持他,也不敢吭声。
当然,杨国忠反对是因为裴方是李林甫亲家,他可不希望裴方在这个时候出任河西节度使,成为李林甫的强大外援。
不过现在薛药罗的上表来得正是时候,成为李林甫极佳的助攻,连薛部内部都支持唐军干涉,还有什么话好说?
“韦相国,你怎么看?”李隆基瞥了一眼韦见素道。
韦见素不慌不忙道:“回禀陛下,微臣仔细看了裴都督的战报,唐军在居延海大败薛部骑兵,前锋又追杀进了薛部,在薛部延陀水和对方主力决战,以一千骑兵击溃了敌军六千人,且不说战绩辉煌,就战事本身而言,微臣认为居延海之战和延陀水之战其实是一场战役,只是分成了前半场和后半场,所以微臣认可李相国的意见。”
韦见素态度鲜明,直接支持李林甫,理由也很充分,令人无可辩驳,他是站在一个公允的角度。
“陈相国呢?”
又轮到了陈希烈,陈希烈半晌道:“微臣也觉得甘州军未经朝廷同意,擅自出兵薛部不妥!”
陈希烈的态度也很鲜明,明确支持杨国忠。
最后轮到了张均,看似好像是天子在征询大家的意见,但天子口口声声请政事堂诸位相国表态,大家都心知肚明,实际上就是政事堂的表决。
现在是二比二,双方的态度都旗帜鲜明,一点都不含糊,张均的表态就十分重要了,可以说是关键一票,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他望去。
张均感受到了李林甫凌厉的目光,他咽了口唾沫,小心谨慎道:“出兵薛部微臣觉得问题不大,连当事者薛部自己都认可,我们却觉得不妥,那就有点多余了,但在河西节度使的任命上了,微臣认为陛下还要在各方面慎重考虑,寻求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杨国忠的脸色顿时难看了,他万万没想到张均在关键时刻竟然偏向了李林甫,张均可是杨家推荐入相的,他怎么能在关键时刻背叛自己?
李隆基点点头,“政事堂的意见朕明白了,各位爱卿都退下吧!朕再考虑一下。”
五名相国都告退了,李隆基负手在大堂内走了几步,回头问高力士,“高爱卿怎么看?”
高力士太了解天子,现在天子为难的根本不是要不要出兵薛部的问题,天子好大喜功,裴方打击不臣小国,扬大唐国威,威慑葛逻禄,天子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加罪?
现在天子为难的是河西节度使的任命问题。
高力士微微笑道:“陛下没发现裴方的战报中有个很含蓄有趣的地方吗?”
“哪里含蓄有趣了?”
“在最前面,‘臣见圣上之信令,特发兵一千为先行,微臣率万人为后援’,这句话里面藏着一个人啊!”
李隆基眉头一皱,“朕什么时候给了他信令?”
“陛下确实没有给裴方信令,如果微臣没有猜错,这里的信令就是陛下给李邺的金牌,是李邺率军一千为先行!”
“啊!”
李隆基这才反应过来,“他为何不明说?”
“他若明说,李相国就要避嫌了,况且陛下刚封李邺为明远将军,他现在又立大功,让陛下怎么封他?微臣很赞赏裴方老谋深虑,考虑得很周全,既向陛下暗示了李邺的功劳,一般大臣又看不懂信令之意。”
李隆基这才恍然大悟,“这么说,夜袭居延海的年轻小将就是李邺?率一千骑兵大破薛部六千敌军的主将也是他?”
“应该就是他!报告最后的‘携令西行,为国立功’,说就是他!”
李隆基哑然笑道:“这个臭小子,怎么哪里都有他的事情?”
高力士笑道:“葛逻禄人要用三百万只羊换他的人头,薛部对外悬赏十万张羊皮取他的性命,都和他有关,他不去才怪!”
李隆基点点头,“他的功劳就先记在帐上,等他安西立功后再一并考虑,升官太快,对他不是好事!”
停一下李隆基又道:“朕考虑让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裴方为河西节度使副使,继续出任甘州都督,爱卿认为如何?”
这个方案不错,多方兼顾了,高力士赞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随即对当值的集贤殿学士道:“再传朕的旨意,甘州都督裴方尽忠职守,守土有功,特封为冠军大将军,加爵张掖县公,升任河西节度副使兼甘州都督,其余参战诸将皆官升一级!”
至于最大的功臣李邺,李隆基选择性地忽略了。
第221章 抵达龟兹
经过近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李邺一行抵达了沙州敦煌
敦煌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岔道,丝绸之路南线可以沿着戈壁荒漠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入安西,再沿着赤河前往龟兹和疏勒。
另一条路就是丝绸之路北线,从星星峡进入伊州,穿过北庭,再从伊丽河谷出去,前往热海。
李邺选择的是沙州道,他要先去龟兹见高仙芝,李邺来安西的真正目的是参加怛罗斯之战,并不是所谓的游历,他自然要和怛罗斯之战的参战一方搞好关系。
唐朝的沙州占地十分广阔,敦煌县在它的东北角,它的疆域向西一直延伸到了图伦大沙漠,也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州疆域还延伸到南疆,把今天的且末县和若羌县都包括在内,绝大部分土地都是茫茫沙漠和戈壁滩。
这也是李邺西行以来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也要走半个月才能走出沙州,唯一的补给点就是蒲类海,也就是今天的罗布泊。
在他们前面还有两支粟特商队,光骆驼就达千头,驼队一眼望不见头,十分壮观。
黄沙路漫漫,一阵阵大风刮来,飞沙走石,拇指大小的石头夹杂在大风中,噼噼啪啪向骑兵们身上打来。
战马嘶鸣,高高扬起前蹄,骆驼缓慢行走。
李邺抬起头,发现整个天空都变得昏黄了,这是.这是沙尘暴来了吗?
向导跑过了大喊道:“沙尘暴来了,很猛烈的沙尘暴,让骆驼和马匹卧下来,大家都紧靠骆驼!”
士兵们纷纷将战马和骆驼拉卧倒,用布巾把战马的双眼蒙住,原本焦躁的战马都渐渐安静下来。
士兵们都紧靠骆驼,暗暗祈祷平安无事。
此时还是正午,但四周已是一片漆黑,沙尘铺天盖地,耳边只听见仿佛魔鬼般呼啸的声音,异常恐怖。
这场沙尘暴足足持续了五个时辰,天空渐渐晴朗时,已经是深夜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