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55章

作者:高月

  吐蕃大军以大勃律国为后勤重地,沿着婆夷水南岸继续西进,在天宝八年控制了朅师国,切断了位于亚辛河谷驻军的粮道,严重威胁着天宝归仁军生存。

  另外朅师国不仅威胁小勃律唐军的粮食安全,吐蕃军还能以朅师国为跳板,入侵地域广阔的吐火罗地区,同时从朅师国向北走,经过多拉山口可以穿越大雪山进入播密川河谷,大雪山是今天的兴都库什山,播密川河谷就是今天的瓦罕走廊,同样可以杀进安西。

  今年春天高仙芝去长安的原因之一,就是向天子和朝廷请示,出兵朅师国,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行军六天后,李邺跟随封常清大军抵达了疏勒镇,疏勒就是今天的喀什。

  听说李邺到来,高仙芝亲自出大营迎接,把李邺迎进了中军大帐。

  高仙芝请李邺坐下笑道:“上一次我们遇见是在玄都观,没想到才几个月,我们又在万里外的疏勒见面了,公子可是要去河中地区游历?”

  李邺摇摇头,“这几个月发生太多的事情,高使君可能还不知道,明松真人遇刺身亡了。”

  高仙芝大吃一惊,“谁干的?”

  “高使君还记得石昆这个人吗?”

  高仙芝沿着闪过一丝恼怒道:“那个叛徒现在是石国国王,这些年我以大局为重,没有去为难他,莫非是他刺杀了明松?”

  李邺点点头,“他听说飞龙羽化,便派儿子石都去长安找到明松真人,企图索要飞龙的遗物,结果发生争执,明松被刺杀,后来石都又找到我,被我反杀。”

  高仙芝哼了一声,“这个石昆投靠大食,以为有大食为后盾,竟然派兵攻打怛罗斯军城,我就准备率军去收拾他,这下子新帐旧帐一起算了。”

  李邺心中默默暗道:“这就是怛罗斯之战的根源了。”

  “那这次公子来安西是”

  这时,李邺取出金牌问道:“使君认识这个吗?”

  高仙芝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公子怎么会有天子金牌?”

  李邺微微笑道:“实不瞒使君,我并不完全是来游历,天子命我考察大食和河中地区局势,我现在还是安西都护府录事参军、加御史头衔。”

  高仙芝眼睛一亮,“你有御史头衔?”

  “只是临时头衔,可能回去后就卸任了。”

  高仙芝喜出望外,连忙起身道:“太好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公子请跟我来!”

  李邺一头雾水跟他来到另一座大帐,高仙芝低声道:“外出征战必须有监军跟随,边监军很不巧病倒了,无法随军,严重影响了这次出征朅师国,我正在发愁,正好你有御史头衔,便可以替他监军。”

  李邺愕然,“我能替他监军?”

  “不是你替他监军,而是他可以委托伱为支监军,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御史头衔。”

  “边监军应该也有手下吧!”

  “他两个手下,一个去了北庭,一个回长安汇报去了,正好都不在安西。“

  “但”李邺还是有点犹豫。

  “不要拒绝了,就当帮我的忙,我现在都要愁死了。”

  高仙芝把李邺拉进一顶大帐,这是一间病房,药味浓烈,病床上躺着一名中年男子,面白无须,保养倒不错,没有一丝皱纹,或许是生病的缘故,气色不太好,此人正是监军边令诚。

  安西实在是山高皇帝远,若没有监军,高仙芝自立当了皇帝朝廷都不会知道,不过这个边令诚还不错,基本上不干涉军务。

  “高使君,我的病,龟兹来的医师怎么说?”边令诚哼哼唧唧问道。

  高仙芝笑眯眯道:“医师说,监军就是水土不服,伤了肠胃,静养几个月就好了。”

  “那就好,高使君,咱家手下正好不在,影响你出征了。”

  高仙芝摆摆手笑道:“很巧,今天正好来了一个天子的使者,他有御史头衔。”

  “谁?”边令诚紧张问道。

  “是李相国的孙子,叫做李邺!”

  高仙芝给李邺使个眼色,李邺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李邺参见边监军!”

  边令诚扭头看了李邺片刻,笑了起来,“咱家见过你,在高翁府上,你替他打马球对不对?”

  “哦!我怎么一点印象没有啊!”

  “小冯带你去看宿舍,咱家正好就在旁边,你可能没注意到我。”

  那就是第一次去高力士府上的事情,好像宝寿院那边是有几个宦官,但李邺实在没有印象了。

  边令诚又问道:“高使君说你有御史头衔,你可有御史台的信物?”

  “我只有这个!”

  李邺取出天子金牌,边令诚接过金牌仔细看了半晌,叹口气道:“圣上居然把金牌给你了,哎!有这面金牌,有没有御史头衔都无所谓了,回头咱家就把监军令箭交给你。”

  从大帐内出来,李邺有些为难道:“我是要参战的,使君却让我做了监军!”

  高仙芝笑眯眯道:“只要你在军中,不管你做什么都行,哪怕你去做伙夫,也不影响你的监军身份。”

  原来如此,李邺明白了,他沉吟一些又问高仙芝道:“使君攻打石国和攻打朅师国有冲突吗?”

  高仙芝摇摇头,“攻打石国要等明年开春了。”

  停一下,高仙芝又道:“攻打朅师国的时间也很紧张,不能再拖延下去,明天就要出发!”

  次日天刚亮,才休息了半天的一万大军又启程出发了。

  这一次是封常清带兵去攻打朅师国,这也是高仙芝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他任期届满后会离开安西,但他希望还是由自己的心腹执掌安西。

第224章 瓦罕走廊

  天刚亮,李邺便带领丁盛找到了高仙芝,昨天他给高仙芝说了丁盛之事,想把丁盛介绍进陌刀军,高仙芝一口答应,只要条件符合就没有问题。

  高仙芝上下打量一下丁盛,这个身高体壮和陌刀主将李嗣邺十分相仿,着实让他满意。

  他当即带着李邺和丁盛来到了陌刀军大营。

  进入陌刀军大营,仿佛进了巨人国一般,每个人的身高都在一米九以上,而且个个虎背熊腰,极为强壮,一共有一千二百人。

  主将李嗣业身高也超过两米,他深深看了丁盛一眼,提一把陌刀递给丁盛,指着不远处一根大腿般粗的木桩道:“将此裁为三截!”

  丁盛掂了掂陌刀,他走上前,凝神片刻,大喝一声,陌刀劈出,两刀下去,木桩变成了三截,周围响起一片鼓掌声。

  李嗣业脸上露出笑容,对丁盛道:“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黑矛吧!”

  丁盛一怔,“李将军认识我?”

  李嗣业点点头,“我是天宝七年的安西马球队领队,在十强赛中遇到了骁骑卫队,你是左传球手,我当时就在想,这家伙若能加入陌刀军就好了,将军是郎将吧!怎么来了安西?”

  丁盛叹息一声,“往事不必再提,能加入安西陌刀军,是我的荣幸也!”

  李嗣业和高仙芝低声商量了几句,高仙芝点点头答应了。

  李嗣业随即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陌刀军第三营校尉!”

  “呜——”低沉号角声吹响,安西唐军出发了。

  丁盛进了安西陌刀军,李邺重新调整了军队,由裴琇和安太玄各领一百二十人,为左右营,剩下六十人,分为后勤队、斥候队、执旗队,又挑了五人跟随自己,作为传令兵。

  一万余安西唐军浩浩荡荡向南方的葱岭守捉而去,安西唐军都骑马而行,陌刀军甚至配两匹战马,一匹载人,一匹载重甲,另外每名陌刀军士兵还有一名协从士兵,他们专门替陌刀士兵披挂盔甲。

  除了军队外,还有五千头骆驼专门负责驮负粮草和军品。

  这次大军出兵朅师国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席元庆统领,率军三千人走直线,通过唐军驻扎的公主堡、翻越基里克山口,再通过巴苏、罕萨两个驻兵戍堡先到小勃律,再沿着婆夷水北岸前往朅师国,这条路主要是为了切断大勃律的吐蕃援军,同时也给归仁军粮食补给。

  另外一条路就是穿过喝盘陀山口进入播密川谷道,也就是今天的瓦罕走廊,然后再从多拉山口横穿大雪山,即兴都库什山脉,再走十几天就抵达朅师国的王城商弥城。

  李邺跟随主力军队走播密川谷道,这还是他第一次走瓦罕走廊,此时已是秋天,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太阳高照,紫外线强烈,还感到十分炎热,可到了夜间,气温就骤降到零度以下了,士兵得穿上厚衣,在裹上厚厚的皮氅。

  封常清的脸色十分严峻,始终凝视着前方,一眼不发。

  李邺找个机会问道:“封长史似乎很焦虑?是担心朅师国有吐蕃驻兵吗?”

  封常清缓缓道:“朅师国年初还有两万吐蕃驻军,但我们得到消息,到五月时,朅师国的吐蕃驻军已经降为三千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彻底从婆夷水南岸切断吐蕃军的西进之路。”

  “吐蕃就只有这一条西进之路吗?”李邺又问道。

  封常清点点头,“他们就只有这一条路,等再过两年,我们再夺取大勃律,这样一来,就彻底堵死吐蕃军的跨越葱岭之梦了。”

  “那封长史又为何忧心忡忡呢?”

  封常清叹口气道:“我担忧的是天气,边监军病倒导致我们出兵比原计划晚了一个月,如果顺利的话,我们还能及时赶回疏勒,可稍有不顺利,我们就得在朅师国过冬了,一万多人的粮食给养怎么办?”

  李邺淡淡道:“封长史携带五千头骆驼,不光是为了运载补给那么简单吧!”

  封常清深深看了李邺一眼,点点头,“骆驼也是一种粮食,其实真到了那一步,还有别的办法,只是这些办法都有违我的原则。”

  李邺大概猜到了,别的办法就是抢掠,他笑了笑道:“我们尽量争取顺利!”

  瓦罕走廊东段比较狭窄,只有三到四里宽,都是砂石路,寸草不生,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这里却是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路,从汉朝一直到隋唐,西方粟特商队就是沿着乌浒河和播密川进入瓦罕走廊,穿过葱岭后抵达疏勒。

  所以队伍抵达大龙池时,遇到了好几支粟特商队,这些都是今年最后的商队了。

  大龙池是乌浒河的发源地,也是瓦罕走廊上最大的一座湖泊,淡水充足,这里有一个小镇,二十几户人家,可以在这里进行补给,大军也在这里休整一天。

  李邺也意外遇到小史国的商队,就是和他们一起从河西过来的那支商队,首领叫做史莱特林。

  “请问小李将军,唐军是要去哪里?”史莱特林问道。

  李邺笑了笑道:“执行任务,不能泄露,请史老汉谅解!”

  史莱特林连忙摆手道:“我不是要打探机密,我是要告诉伱们一个重要消息,前面的昏驮多城有吐蕃军驻扎,你们可能不知道。”

  李邺一惊,连忙带着史莱特林来见封常清。

  封常清听说昏驮多城有数千吐蕃军驻扎,也大吃一惊,他急忙问道:“夏天还没有吐蕃军,怎么现在就有了?”

  “小人也不知道,只是听其他商队说的,那边的吐蕃军要收过路费,一头骆驼要收一枚金币,大家都怨声载道。”

  封常清又问了几句,这才把史莱特林打发走了。

  封常清腿上略有残疾,一瘸一拐在大帐内踱步,神情焦虑之极。

  他叹口气对李邺道:“我们情报有误,只知道朅师国的吐蕃军减少,却不知道吐蕃军已经过了多拉山口,进入播密川了。”

  李邺问道:“昏驮多城很重要吗?”

  封常清点点头,“昏驮多城又叫黄金堡,位于我们前往多拉山口的必经之道上,城池倒是一般,但地势十分险要,吐蕃军扼守黄金堡,我们恐怕就走不了这条路了。”

  “那取消朅师国之战呢?”

  封常清苦笑道:“席元庆已经率三千军队走小勃律前往朅师国,如果我们取消这次行动,席元庆和三千弟兄恐怕就回不来了。”

  李邺沉思片刻道:“昏驮多城是不是也扼断了播密川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