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58章

作者:高月

  他索性也取下弓箭,催马疾奔,张弓搭箭一箭向山上射去,一名吐蕃士兵正好探头,‘噗!’同样一箭射中对方额头,箭穿头颅,当即毙命。

  李邺也竖起大拇指,久闻白孝德是安西两大神箭之一,果然名不虚传,另一人是荔非守瑜。

  封常清可没有时间理会他们二人的惺惺相惜,他立刻喝令道:“上第二架木排!”

  数十名士兵扛着第二架木排向山坡上奔去,山坡上忽然推下数十块巨石,重重砸在木排上,士兵们支撑不住,纷纷摔倒,翻滚下山。

  第二架木排送不上去,就在这时,丁盛扔掉盾牌,大吼一声,一跃而起,手执陌刀向山坡上奔去。

  眼看他身体一晃要摔倒,丁盛用陌刀插入泥土,支撑住身体,把身体稳住,他再次大吼一声,奋力奔跑几步,冲上了山坡,挥刀向吐蕃士兵杀去。

  后面的三十名手下大受鼓舞,也纷纷扔掉盾牌,奋勇向上攀去,一个接一个冲上了山坡,和吐蕃士兵厮杀起来。

  数千唐军一片鼓掌,李邺暗暗摇头,精神可嘉,但还不够聪明,盾牌顶部是尖的,把盾牌插入泥土,踩着盾牌就可以上去了,何必把盾牌扔掉?

  不过以强攻的方式上去,虽然笨拙一点,但更有感染力,也算是一种鼓舞士气的办法。

  李嗣邺大喊一声,“跟我上!”

  他们带领一百多名重甲陌刀手,手提陌刀,肩扛木排向山坡上冲去,搭上了第二块木排,上百名士兵跟随他冲上了山坡。

  山坡上满地吐蕃士兵尸体,主将论婆偌悉和丁盛激战了两个回合,便被丁盛拦腰一刀斩为两段。

  只剩下不到四十名吐蕃士兵,正和三十名重甲陌刀手拼死激战,随着数百重甲陌刀手杀上山坡,最后的吐蕃士兵都被乱刃分尸杀死,唐军只用半天时间便攻克了这个险要关隘。

  大军穿过亚辛河谷,一片群山环绕的高山牧场忽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牧场很大,至少有十几平方公里,山势平缓向上,牧草丰美,最上方依山修建着一座城池,在大山上凿道而上,各种石屋建筑和大山融为一体,下方是一个弧形的高大城墙,把整个山城包住,俨如一轮半月。

  这就是商弥城,朅师国的王城。

  历史上,封常清率领唐军攻打朅师国,是天宝九年二月,不是秋天,老高因情节需要修改了。

第229章 主动请缨

  出乎封常清的意料,朅师国的吐蕃军只有不到两千人,在得知唐军主力夺取亚辛谷后,两千吐蕃军士兵放弃朅师国,向小勃律撤离。

  大军抵达商弥城下,城门大开,国王吉德阿罗率领王后、王子和官员向唐军投降。

  封常清也毫不留情,当即废除了国王和王后,立吉德阿罗的兄弟拉尔伽罗为新国王,所有涉及吐蕃的各种文书一律销毁,吐蕃物资全部没收。

  虽然朅师国顺利拿下,但封常清却很担心小勃律过来的另一支唐军,小勃律的婆夷水北岸和南岸各有一条古道通往朅师国,但这条两条古道会在朅师国以东三百里处汇合。

  从时间上算,撤退的两千吐蕃军很可能会遭遇从小勃律杀来的三千唐军,封常清当即立断,命令白孝德率三千人追赶撤离的吐蕃士兵。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五天,东面的唐军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中午时分,封常清负手站在一座城台上,目光凝重地注视着群山皑皑,天空下起了漫天大雪。

  李邺慢慢走上前道:“大雪听说比去年提前了。”

  封常清微微叹口气,“比去年提前了整整二十天,这是天意啊!”

  李邺担忧道:“白将军他们会不会被困住在雪山中?”

  封常清摇摇头,“我刚刚接到消息,两支军队在汗那谷全歼了两千吐蕃军,现在正在返回途中,很快就会回来了,他们不是问题。”

  说到这,封常清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被困在了朅师国。”

  “那粮食”

  “我们携带的粮食和城内吐蕃军的存粮还够我们吃两个月,但至少要到明年二月我们才能解困,那么还有一个半月我们将面临无粮的困境。”

  “我们还有五千头骆驼。”

  封常清点点头,“我知道,但我们回去疏勒还要走一个多月时间,两个人吃一头骆驼,坚持三个月够吗?”

  “我记得长史说还有别的办法?”

  封常清点了点头,“我原本是想抢掠搜刮朅师国的粮食,但今天国王告诉我,还有一个办法,运气好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什么办法?”

  “派人去乌仗那和护蜜国采购粮食,来回都要十天左右,运气好,在真正的暴风雪来临前,我们能搞到一批粮食,尤其是护蜜国,那边是著名的粮食和牲畜中转地,一定能搞到粮食。”

  李邺当即请缨道:“护蜜国那边我去吧!西域的语言我能听懂一些。”

  封常清点点头,“我就让段秀实去乌仗那,护蜜国那边就麻烦李公子了!”

  当天下午,李邺便带着裴琇和安太玄以及两百名士兵,携带三千头骆驼出发了。

  从朅师国到护蜜国大约要走五天时间,道路不难走,就是沿着一条山谷一直走,去乌仗那国也是一样,实际上,朅师国就是几条道路的交汇点,所以战略位置才会那么重要。

  其实现在还是深秋时节,但大雪山内已是一片白雪皑皑,山谷底部有一点点暖湿下沉气流,稍微不是那么很寒冷,这也是雪山中的一个特点。

  但这种寒冷也是相对而言,山顶是零下三十度,谷底是零下五到十度左右,到了夜里会特别寒冷,会降到零下二十度。

  幸运的是,这里距离海洋太远,气候比较干燥,降水很少,就算下雪也在山顶,山谷几乎没有什么积雪,就是风大。

  唐军如果想冬天返回疏勒,走瓦罕走廊都没有问题,主要是大军过不了凌山,零下四五十度,风雪肆虐,要走几天,全部都会冻成冰人。

  所以二月份从朅师国出发,到凌山时是三月份,那时已是春天,正好可以过去。

  向导是一名朅师国的猎人,从小在安西长大,会说一口流利汉语,他非常熟悉路况,带着他们一路昼行夜宿,路上野味不少,主要以鼠兔为主,他们抓了几百只,一路上都是以烤鼠兔为食。

  这天下午,几名士兵忽然指着远处,激动得大喊道:“山羊!”

  远处果然是一群羊,准确说是赤盘羊,个个长得十分肥壮,一共有三十几只。

  李邺立刻让裴琇带着十几名士兵去驱赶盘羊,他率领士兵则躲在沟壑两侧,手执弓箭,片刻,在唐军士兵的驱赶下,三十几头赤盘羊向沟壑这边狂奔而来。

  李邺张弓搭箭,瞄准了为首头羊一箭射去,强劲的箭矢射穿了头羊的脑袋,头羊一头栽倒,士兵们一起放箭,瞬间,三十几盘羊全部被射倒,这是他们最大的一次收获了。

  晚上,队伍在山谷的一处宽阔地停下,所有骆驼都卧下,士兵们砍伐树木点燃了一堆巨大的篝火。

  众人围着篝火烧烤盘羊,撒上盐和香料,士兵们吃得满口流油。

  奇怪的是,向导却不肯吃,他手中摇着转经桶,口念经文,为盘羊超度。

  李邺忽然反应过来,待他念完经笑问道:“你是佛教徒?”

  向导点点头,“朅师国人人都是佛祖信众,我还去过那烂陀寺朝觐!”

  “那你当猎人?不怕佛祖怪你杀生?”

  向导肃然道:“我去那烂陀寺,就是去询问高僧,我会不会下地狱?一位高僧告诉我,如果是为生存而行猎,那就不会下地狱,如果是为娱乐杀生,那会下地狱,所以我就放心了。”

  李邺点点头,“那我们一路上抓鼠兔,猎盘羊,这算是生存吗?”

  “是!伱们是猎捕食物,而不是打猎寻乐,这不一样。”

  向导停一下,又道:“我们国王夏天时还去乌仗国拜觐一名圣僧,圣僧告诉国王,冬天来临前朅师国会有战争,一支天军会从天而降,结果你们真来了。”

  李邺吓了一跳,这是预知未来吗?

  他又问道:“圣僧还说了什么?”

  “圣僧还说,西方今年会更换王朝,粟特那边明年会爆发东西方大国的战争,吐火罗要被西方铁蹄征服,信仰也会改变。”

  李邺愣住了,一点没错,黑衣大食今年灭了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粟特明年将爆发怛罗斯之战,唐朝对阵大食王朝,预言一点没错,难道这位圣僧也是穿越?

  这个消息对李邺太重要了,就像飞龙知道他的存在一样。

  李邺心中一阵懊悔,早知道自己去乌仗那就好了,他问道:“从护蜜国去乌仗那有多远?”

  “将军也想见圣僧?”

  李邺点点头,向导笑道:“圣僧现在不在乌仗那,在护蜜国白莲寺传教,我之所以愿意当向导,就是因为我也想去护蜜国拜觐圣僧!”

  李邺着实有种庆幸的感觉,或许真是天意,自己主动要求去护蜜国,难道因为是这位圣僧的指引?

  李邺又问道:“这位圣僧叫什么法号?”

  “圣僧叫做莲花生大师!”

  李邺半晌合不拢嘴,莲花生大师,藏传佛教的祖师爷啊!

第230章 护蜜圣僧

  三天后,一行人抵达了护蜜国,护蜜国又叫飞鸟州都督府,是大唐羁绊府之一,位于兴都库什山脉脚下,是吐火罗最西面的一个国度。

  护蜜国是吐火罗的一个大国,得益于它的交通位置,向西可以去朅师国和大小勃律,向南可以去乌仗那国和犍驮罗国,北面就是瓦罕走廊出口,再向北可以沿着乌浒河前往河中地区,而且护蜜国得益于高山融水,水源充足,粮田广袤,也是著名的粮食产地。

  护蜜国城外就有一个很大的粮食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李邺暂时顾不上白莲寺的圣僧,他当务之急是要搞到粮食,李邺让士兵们同时行动,在半个时辰内,就用五百两黄金买光了市场的全部粮食,共计一万一千石粮食,立刻引发了轰动。

  与此同时,另一批唐军在牲畜市场上用四百两黄金买下了两万只羊。

  之所以要下手快,并不是因为官府会干涉之类,而是一旦让商人反应过来,他们会立刻涨价,而且一涨就是几倍、十几倍,这个时候不痛宰你,什么时候宰?

  很快,两个市场的商贩都反应过来了,顿时群情激昂,带着他们的伙计,上千人面对唐军士兵愤怒得大喊大叫,却没有人敢冲上前,向导对李邺道:“他说粮食和牲畜不卖了,要我们还给他们!”

  李邺当即令道:“举起弓弩,谁敢对我们动手,视作战争挑衅,格杀勿论!”

  两百士兵举起弩箭,瞄准商人群,商人群一声惊呼,吓得纷纷后退。

  对峙约半个时辰,却始终不见官员和城内士兵上前来,李邺也觉得奇怪,闹得这么大的阵势,护蜜国居然不闻不问?

  又僵持了一段时间,终于出来了大群士兵,开始暴力驱赶商人,商人不得不散去了,终于来了一名官员,上前对李邺行礼道:“你们赶紧离去吧!我们国王去世了,几个王子在争王位,城内很混乱,暂时顾不上各位。”

  李邺点点头,原来如此,他一挥手,“我们走!”

  队伍掉头出发,三千骆驼满载一万多石粮食,士兵还赶着两万只羊,浩浩荡荡向东而去,走了五十里,远离了护蜜城。

  李邺让士兵原地休息,他对裴琇道:“我要随向导去城内见一个重要人物,你们稍等片刻,天黑前必然回来!”

  安太玄在一旁道:“都尉穿这身盔甲去很危险,那帮商人会认出伱。”

  李邺想想也对,他索性脱去盔甲,换上当地人的羊皮袄和靴子,头戴羊皮帽,把脸抹黑了,完全变了一个人。

  他这才跟随向导又返回护蜜国,向导换了一条路,没有经过市场,直接从南城门进了王城。

  王城内很冷清,大街上没有什么人,不时有当地军队列队跑过,向导打听了一下,回来低声对李邺道:“他们老国王半个月前去世了,三个王子在争王位,互不相让,听说莲花生大师调解成功,大王子即将登基,大家都松了口气。”

  李邺对护蜜国的王位内讧没有兴趣,他急问道:“白莲寺在哪里?”

  向导一指旁边一座寺院,“这里就是!”

  向导又道:“刚才我问路的是时候,那个人说莲花生大师已经不在护蜜国了。”

  李邺一惊,“确定吗?”

  “我也不知道,我要问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