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点点头,“你去问吧!我在外面等你。”
向导翻身下马,在寺院门口脱了鞋,这才快步走进寺院,
李邺在寺院外等候,心中颇为忐忑,他前世去过五台山,在那里知道了这位莲花生大师的事迹,大师是一个有大智慧的高僧,据说掌握了能知晓十方诸化佛所现之法,能勘破因缘起灭,这种能力俗称天眼通。
李邺只想早点见到这位密宗的祖师,或许他能给自己指点一下迷津,解开自己一年多来的困惑和烦恼。
片刻,向导满脸沮丧出来,李邺心知不妙,上前问道:“大师不在?”
向导摇摇头,“里面人说,他去俱密国了。”
李邺学过西域地理,知道俱密国在乌浒河下游,距离护蜜国有上千里。
李邺也着实气馁了,“好吧!我们回去。”
他调转马头要走,身后忽然有人道:“请施主留步!”
李邺一怔,说的竟然是汉语,他一回头,只见大门处站着一名年轻僧人,容貌清秀端庄,一双眼睛极为犀利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小师父找我?”
年轻僧人合掌道:“施主可是朅师国过来的唐朝将军?”
李邺点点头,“我是!”
“如果将军是找莲花生,他已于十天前离去,临行时留言,这些几天会有一名从朅师国过来的唐朝将军找他,他让我留一个口信给你。”
李邺大为震惊,莲花生居然知道自己要来?
“他说什么?”
“莲花生说,欲解前世因果,可去拔汗那国找他。”
拔汗那!李邺吓了一跳,他又问:“不是去俱密了?”
“我不知,他是这样留言!”
“让我现在去?”李邺又问道。
年轻僧人微微笑道:“现在就去!”
说完,年轻僧人深深看了李邺一眼,转身飘然而去。
李邺的心彻底乱了,这位莲花生大师知道自己到来,还直点自己的要害,欲解前世因果,这让他怎么拒绝?
回到临时宿营地,李邺让人取来纸笔和墨,写了一封信递给裴琇和安太玄道:“我有重要之事前往拔汗那国,事关天子交给我的使命,你回去把这封信交给封长史,开春后我直接返回疏勒,你们务必要安全把粮食送回朅师国。”
既然是天子交代的使命,裴琇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他点点头道:“我们人手充足,分一半弟兄给都尉吧!”
李邺摇摇头,“我不是去打仗,带二十人就足够了!”
李邺又交代一番,让向导带着队伍继续返回朅师国,他则率领二十名骑兵和二十头骆驼乔装成一支商队,离开队伍返回护蜜国。
很巧,他们正好在王城附近遇到一支前往石国的大商队,足有两千多头骆驼,由二十几个小商团拼凑而成,其中有几个商队就是去拔汗那,李邺省得请向导了,给了商队组织者十枚第纳尔金币,直接加入了他们。
声势浩大的商队浩浩荡荡向遥远的北方而去。
老高并不是要写什么超自然力量,莲花生大师在本书只是一个势力代表,代表吐火罗的本土势力。
老高主要是写唐朝和大食爆发怛罗斯之战的河中地区复杂背景,本书的怛罗斯之战要写得和天下不一样,就是要从这些本土势力之争的细节着手。
第231章 石屋闻警
李邺在路上才知道,这支商队其实是从犍驮罗国出发,最初只有五百头骆驼,经过乌仗那国、石汗那国、护蜜国,小商队越来越多,还有从细柳国和鲜修国过来的商队,最终汇聚成了两千多头骆驼的大商队。
出发地犍驮罗国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细柳国则是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目标拔汗那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五天后,队伍抵达了赛伽审城,这里便是瓦罕走廊的出口,城池紧靠乌浒河,正好是护蜜国和识匿国的交界处,属于识匿国,商业十分发达。
天色已晚,赛伽审城已经关闭城门,不让商队入城,不过没有关系,城外有商旅寨。
西域的商旅寨和唐朝的客栈不太一样,他们用土墙围了一圈,里面有很多石屋,随便大家选哪个石屋,反正进土墙大门时要收钱,也是按骆驼收钱,一头骆驼收十枚突骑施铜钱,或者十枚丝路铜钱,或者十枚第纳尔铜币,当然,最硬通的是大唐开元通宝。
李邺给了两百文钱进了围墙大院,空地上插满木桩,都拴满了骆驼,他们把战马和骆驼拴好,拿着行李进了一间石屋。
石屋很大,每间石屋内有四个火塘,他们运气不错,正好有两个火塘空着,众人连忙围着下来。
这里免费提供清水和柴禾,其他想要什么都得自己掏钱,有很多做生意的小贩穿梭在各个石屋内。
众人点燃了柴禾,火长徐建起身笑道:“我去喂骆驼和马!”
马料也要钱,黑豆和细料要贵一些,李邺给了徐建几枚第纳尔金币,这还是李邺在进河西之前卖马得到的金币。
李邺笑着嘱咐道:“给苦力小弟们吃点好的!”
“公子放心吧!保证给它们吃最好的。”
徐建带着几名弟兄出去了,这时,一名商贩凑上前笑道:“各位大爷要买点什么吃食?”
说的是粟特语,李邺听得懂,便笑问道:“有什么好吃的?”
“有骆驼肉、整羊、马肉、鼠兔,都是洗干净的新鲜肉,保证是今天刚宰杀的。”
“整羊多少钱一只?”
“整羊一个第纳尔金币!”这位商贩眼睛很尖利,他刚才看见李邺给徐建几枚金币。
“来四只整羊,有水果吗?”
“有蜜瓜和葡萄,按份算,一个第纳尔金币一份,十个蜜瓜,十大串葡萄。”
“来两份水果!”
对方没有讨价还价,让商贩笑眯了眼睛,“各位大爷稍等,马上就来!”
商贩去取货了,众人纷纷夸赞道:“公子还能说粟特语,太厉害了!”
李邺微微笑道:“我可是太学生,就是专门学西域语言,会说粟特语和突厥语,乌孙语也能听懂一些。”
片刻,商贩带着两个伙计送来了羊和水果,都是用当地的大树叶包好,李邺给了商贩六枚第纳尔金币,众人纷纷将整羊穿上架子,开始烤肉了。
这时,越来越多的商人进入商寨,各个石屋都有点拥挤了,有一支商队的七八名商人走过来陪笑道:“各位,各屋都挤满了,我们能不能在这里挤一挤?”
李邺点点头,指着旁边一处空挡道:“我们还有几个兄弟喂马去了,这里留给他们,其他地方你们随便坐。”
七八名商人长长松了口气,终于有人肯收留他们了,他们把货物搬进屋,石屋里立刻堆满了,进屋还得从货物上爬过来。
商人们也买了一份水果,买了三十斤骆驼肉,堆上柴禾也跟着烤起肉来。
李邺着实不喜欢烤骆驼肉的味道,而且他们肉似乎不太新鲜,味道很腥。
李邺只得喝了几口奶酒,避开那股味道。
“公子像是唐朝人?”为首商人笑问道
李邺指指手下,“我们都是唐朝人,我姓李,去拔汗那,你们呢?”
“李是大唐的国姓啊!我们是犍驮罗国的商人,我叫胡安伽罗,我们去石国。”
原来是巴铁的祖先,李邺对他们印象好了几分。
“去石国卖什么?”
“主要是卖糖,我们有上好的红糖,在石国能卖个好价钱。”
这时,徐建带着几个手下回来了,他们跨过货物包,走到里面靠墙坐下。
徐建低声对李邺道:“听说这一带不太安全!”
徐建也会说几句粟特语,外面的议论他听得懂一些。
李邺不露声色问道:“是什么不安全?”
“不太清楚,他们说得很快。”
李邺又问旁边的老者胡安伽罗道:“这里有什么不安全?”
胡安伽罗叹了口气道:“为什么大家都结伴走,就是因为路上不太平啊!”
他拍拍身后的刀和弓箭,“每个人都要带武器,遇到突骑施小匪贼还能自保,但遇到波斯人,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波斯人?”
李邺惊讶道:“这一带还有波斯盗匪?”
这时,另一个火塘有人接口道:“波斯人不是盗匪,是正规军队,大家都知道,从呼罗珊那边过来的。”
胡安伽罗点点头,“这位爷说得不错,是正规军队,一队有两三百人,突骑施灭亡的第二年,他们就来了,到处打家劫舍,抢掠商队,遇到他们,人财两空,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肯改信他们的宗教,他们就会饶过伱,钱财货物也不抢。”
另一个火塘的汉子咬牙道:“要我背叛佛祖,我宁可死!”
一时间,石屋里的商人们都沉默了。
李邺暗暗点头,吐火罗地区都是佛教徒,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就在附近,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势力退回葱岭以东,黑衣大食势力全力东扩,带来了他们的大食教,中亚和南亚北部一带的逐步绿化,就是这个时候开始。
当然大食教的普及不是一蹶而就,而是经过几百年的漫长发展,但起始就是这个时候。
两更时分,一支约百人的骑兵从黑暗中疾奔而来,出现商旅寨外,为首将领目光闪烁地注视片刻围墙,他一挥手,又带着百名骑兵疾奔而去。
石屋里,数十名商人正在熟睡中,鼾声如雷,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难闻的气味,角落里的李邺忽然醒来,警惕地注视着窗外,他似乎感到了什么。
第232章 波斯骑兵
次日一早,在一片乱哄哄中,庞大的商队再度出发了,这时已进入初冬,乌浒河已经结冰,商队从冰面上过了河,沿着乌浒河东岸继续向北而行。
或许是昨晚一起过夜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胡安伽罗特地带着他的同伴和李邺队伍走在一起。
“公子,昨晚好像有骑兵来过,很快又走了。”
徐建对李邺低声道:“我听门口的守卫说的,他们昨晚差点吓死了,说都是波斯骑兵,足有几百人。”
李邺点点头,“我也听到了,马蹄声很整齐,一听就是训练有素的骑兵,不是杂乱的土匪,但没有四五百那么多,太夸张了,最多百人左右,不过我是奇怪,这里距离波斯有几千里,这些波斯骑兵的老巢在哪里?”
李邺回头又用粟特语问胡安伽罗,“波斯骑兵的老巢在哪里?老商头知道吗?”
粟特语是中亚地区的通用语言,一般商人都会说,胡安伽罗迟疑一下道:“听说有两个地方,只是听说,一个是步师城,一个是石国。”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