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张显,“这封信很重要,烦请张主簿派人交给高使君。”
张显接过信点点头道:“我回去就派人给高帅送去,另外,我从碎叶带来一批兵器支援李监军,我们虽然人来不了,但还是全力援助拔汗那,应该是李监军最需要的兵器。”
“是什么?”
张显笑着一摆手,“就在外面!”
李邺跟随张显来到王宫外,外面草地上停着十几辆马车,上面满载着物资,应该是兵器,外面是草袋,里面每一件都用油纸包裹,似乎还上了油,保养得非常不错。
士兵打开一捆兵器,李邺眼睛一亮,竟然是长刀,李邺提起刀,重二十斤左右,长八尺,前面是三尺长的厚背雁翎刀,锋利异常。
张显笑着介绍道:“这是陌刀装备安西军之前,安西军所用的斩马刀,针对马腿,后来就渐渐不用了,一直存放在碎叶军仓库内,上次国王使者告诉我们,李监军训练了三千名长刀手,我们就请示了高帅,高帅同意把这批兵器移交给拔汗那。”
“有三千支长刀?”李邺问道。
张显点点头,“都在这里了!”
李邺兴奋得直搓手,这批长刀来得太及时了,解决了自己最大的困难。
第241章 两国大战(一)
张显走后没有多久,战争的阴云渐渐出现在拔汗那国上空。
在距离渴塞城约百里外的真珠河上,数百条大型皮筏子正缓缓向东航行,大型皮筏子都是用马匹拉拽。
真珠河的北岸,两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列队而行,这里面包括一万五千人石国军队,还包括各有五千人的大食吐火罗军团和粟特人军团。
整支军队由石国国王昆都石统一指挥,这是阿布.穆斯林给昆都石的权限,下设五个军团,每个军团五千士兵。
石国和拔汗那国原本是兄弟之国,它们都属于西汉的大宛国,虽然石国是由粟特石姓统治,但国内大部分民众和拔汗那国都是同枝同脉,两国王室历代互相联姻,延续了数百年。
但自从现在的国王昆都石上位后,石国和拔汗那国的关系就开始一天天恶化,根本原因还是昆都石野心勃勃,一心想统一粟特九国,成立粟特帝国。
但昆都石又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他开始向外寻找借力,而大食同时也在河中地区寻找战略支点,昆都石的统一野心自然而然就和大食的东扩战略融为一体。
吞并拔汗那国是石国和大食共同的战略目标,石国需要壮大自身的疆域和人口,而大食需要在东方建立一个战略屏障,把河中地区和唐朝实控区隔开,拔汗那国正好符合两者的需求。
就在去年秋天,阿拔斯王朝刚刚建国几个月后,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石国国王昆都石达成了一致,阿拔斯王朝将全力支持石国攻灭拔汗那。
昆都石骑在战马之上,目光阴沉地注视远方草原,他当然也向渴塞城派出了探子,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拔汗那的兵力增加到八千人左右,还有一万人民团,但更让昆都石恼火的是,渴塞城的城墙增高了一倍,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他打造几百架攻城武器其实并不是针对渴塞城,渴塞城一丈高的城墙,造几百架梯子就足够了,哪里需要什么大型攻城武器。
他建造的大型攻城武器实际上是为了攻打撒马尔罕城准备的,但渴塞城的增高打乱他的计划,他不得不把一部分大型攻城武器运来攻打渴塞城了。
“国王陛下,听说渴塞城内有唐军是真的吗?”粟特军团首领艾罗特上前问道。
粟特军团便是由信奉大食教的五千粟特人组成,主要来自于火寻国,首领艾罗特则是一名跟随阿拔斯南征北战的大食将领。
“是一小队唐军,来历不明,据说有二十人左右,首领姓李,很年轻。”
昆都石确实不太了解拔汗那的唐军,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主要是对方人数太少,他觉得影响不大。
但如果他知道自己儿子石都就是死在这名唐军首领手中,恐怕他就是另一种态度了。
这时,吐火罗军团新任首领埃古里缓缓道:“我知道他们的底细,他们应该是碎叶军的斥候,在乌浒河大峡谷那边干掉了我的百名手下,有点本事,不可小瞧他们。”
昆都石忽然想起一事,问道:“拔汗那金库里的十颗哈里发宝石拿到了吗?”
埃古里警惕地看了昆都石一眼道:“我给总督保证过的,我会亲自把哈里发宝石拿到手,交给穆斯林总督,请国王陛下不要破坏我的计划。”
昆都石冷冷道:“先拿下渴塞城再说吧!”
昆都石不再理睬他,催马厉声大喊:“全军加快速度!”
战争终于来临,这天上午,拔汗那的探子传来消息,敌军主力出现在西南方向三十里外,已经从真珠河转入拔汗那河,正向渴塞城方向进发。
国王默多当即下令道:“全军上城!”
无数士兵向城头奔去,拔汗那国为这场反灭国之战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正规军八千人外,还招募一万民夫,协助军队作战,他们主要负责搬运物资和伤兵、后勤饮食保障、以及操纵投石机。
渴塞城内的房子都是平顶石屋,十八架投石机就直接安放在紧靠西城墙的民房上。
基本上可以肯定石国军队会进攻西城墙,首先南北城墙没有城门,其次东面攻城会担心被遭到唐军从背后进攻,而且拔汗那河在西面,对方驻扎需要用水。
更重要他们兵力也不是很多,没有必要分散进攻,但其他三座城墙上必须有军队驻扎,防止对方偷袭。
接近中午时分,敌军终于在西南方向出现了,无数大型皮筏子在河面上缓缓而行,岸上是黑压压的军队,像一条黑色长龙,一眼望不见尾。
石国大军开始沿着河流扎营,他们扎的是羊皮大帐,一顶接着一顶,和游牧民族的扎帐方式一样,王帐在中心,其他数千顶大帐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着王帐。
羊皮大帐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像羊毛大帐那样易燃,否则敌人射几十支就燃烧成一片,这种情况羊皮大帐基本上不会发生。
石国大军没有安装营栅,但他们用泥土和木头直接夯筑矮墙,将整个大营围起来。
李邺站在城头上注视着三里外敌人大军忙碌,他回头问阿罗列王子道:“王子殿下给我说过,石国大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但这里面至少有两万五千人,多出来的一万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阿罗列想了想道:“大食吐火罗军团大概有五千人,他们肯定要参战,另外五千人要么是大食军,要么是突骑施人!”
李邺一怔,“突骑施人不是被灭了吗?”
“热海的突骑施主部落是被灭亡了,但还有一部分突骑施人分布在千泉山的北面,阿史不莱城一带,他们也一直对拔汗那虎视眈眈,想占领我们草原。”
“不是突骑施人!”
将军索兰上前笑道:“我们的探子发现他们在进行礼拜,他们应该是信奉大食教,但突骑施人和我们一样,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五千人应该是火寻国的粟特人。”
李邺又笑问道:“三支不同的军队,会是哪支军队先发动攻势?”
索兰淡淡道:“这方面有规矩的,他们应该按照规矩抽签来决定!”
粟特人做选择时需要抽签,包括分配利益、调解矛盾之类,都会把当事人召集起来,让他们抽签来决定,用他们来的话说,这是阿胡拉马兹达大神安排,哪怕抽到签一方感觉不公平,受了委屈,也只能认了,没有人敢质疑神的意愿。
此时在王帐内,昆都石将五支完全一样的铜签放进一只银筒内,昆都石轻轻摇晃银筒,五双眼睛都盯着铜签,除了吐火罗军团首领埃古里和粟特军团首领艾罗特外,还有三名石国军团首领。
虽然抽签决定论最早起源于波斯拜火教,但现在粟特人和大食人都认可这个规矩。
“请吧!”
昆都石将银筒重重放在桌上。
“我先来!”
吐火罗军团首领埃古里伸手抽出第一支,其实概率都一样,就看各自的运气,
是全铜签,没有抽中,埃古里暗暗松了口气,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出战。
紧接着粟特军团首领艾罗特也抽了一根全铜签,也没有抽中。
昆都石心中有点不舒服了,他本来是希望吐火罗军团率先出战,可现在剩下三人都是石国大将,不管谁抽中,对他都一样。
大将拉里上前抽了第三支铜签,他的脸色刷地变得惨白,这支铜签顶部涂成了黑色,他抽中了。
第242章 两国大战(二)
次日天刚亮,联军大营内便传来沉闷的鼓声,营门打开,一支支军队如黑色的溪流向大营外奔跑,五千军队迅速在两里外列队汇聚。
阳光下,李邺双目微眯,注视着远处正在聚集的敌军,士兵身材不是很高,但都很强壮,身穿皮甲,头戴带檐圆盔,手执长矛、战刀和方盾。
“这是石国的军队!”
王子阿罗列低声对李邺道:“从他们头盔可以分辨,石国士兵的头盔有檐,圆顶,大食军队的头盔包着头。”
李邺点点头道:“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分工,王子负责整体协调,我负责南半城,索兰将军负责北半城。”
阿罗列有些无奈地点点头,他原本是让李邺整体指挥,但手下大将们都颇有微词,没办法,只能他自己担起这个职责。
“如果北半城有危机,还恳请李将军出手救援!”
李邺微微笑道:“放心吧!现在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李邺对索兰这些拔汗那大将并不生气,别人当了二十多年的军方主将,自己才来几天就把别人的指挥权剥夺了,将心比心,谁又会愿意?
何况对方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年龄,若知道了,所有人早就跳起来了,才十六岁,就想统领全局?
事实上,李邺的年龄一直是一个谜,整个安西只有封常清知道,汉中郡王李瑀告诉过封常清,连黑矛都始终以为李邺十八岁了,更不用说别人,连高仙芝也含糊不清。
当然,现在是天宝十年,李邺十六岁了,算是半成年,但要经验没有经验,要资历没有资历,这个年龄想指挥全局,还是太嫩了一点。
按照昨天商议的防御安排,大家都一致认为敌军会进攻西城,在具体分工上,李邺率领新军防御西城的南段,索兰率领四千军防御西城的北段。
另外一千士兵和三千六百名民夫一起分布在其他三座城墙上,每座城墙一千五百人,所有民夫和正规士兵一样身穿盔甲,手执长矛,密密麻麻站在城头,看起来挺唬人。
这时,石国国王昆都石举起战刀给五千将士鼓劲,“第一个杀上城头者赏一万第纳尔金币,第一个杀进城内,把拔汗那公主赏给他,再赏羊十万只!”
五千士兵激动得举矛大喊,士气高昂。
“擂鼓出击!”昆都石一声令下,战争开始了。
“咚!咚!咚!”
激烈的鼓声敲响,五千士兵如潮水一般涌向西城墙,士兵们扛着数十架攻城梯,这种攻城梯也是从宝册上学来,轻便结实,前端有两个大铁钩,可以勾住城头,这样很难将梯子掀翻。
其实在宝册中还有云梯,但云梯的技术含量太高,石国工匠拿到图纸也造不出来。
五千石国军队主要集中攻打西城的南半段,南半段的土地更加平整,更易于奔跑冲击。
三十架梯子中有二十架放在南段,另外十架梯子进攻北段。
“放箭!”
李邺一声令下,三千士兵一起向城下放箭,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奔跑中的士兵不断被箭矢射中,一头栽倒,但石国士兵配备有盾牌,他们高举盾牌奔跑,能抵御住城头上射来的箭矢。
几轮箭矢射罢,射倒了三百余人,这个成绩不是很理想,当然,这也和对方投入的兵力不多有关,第一次进攻,肯定是带有试探性的意图。
数千士兵汹涌冲到城下,架上一块块巨大的宽木板,把两头钉死在地上,这也是小国寡民,无法进行重大工程,李邺的想法是准备挖掘三丈宽的护城河,这样就必须得搭建浮桥,一般的木板没有那么长。
但时间太短,人手也不够,最后只挖了一丈五尺宽,这还是西城,其他三面城墙的护城河还不到一丈。
既然只有一丈五,就不需要搭建浮桥了,找一些宽厚的长木板就可以搭建木桥,石国掌握了情报,事先就有准备。
冲过护城河,一架攻城梯竖了起来,前端铁钩钩住了城头,士兵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向城头爬去,他们将战刀咬在口中,一手举盾牌,一手向上攀爬。
这时,城头上的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下,五六十斤重的巨石迎头砸下,用盾牌抵挡也顶不住,三四名士兵惨叫着翻滚落城,但后面的石国士兵继续不要命地向上攀爬。
城墙并不算高,只有两丈,也就是六米,两层楼左右,投掷滚木礌石稍微缓了一下,便立刻被石国士兵冲到攻城梯顶端,双方发生了激烈交战。
李邺训练的士兵虽然都在水下练刀,但真正在战场上,一支军队不能全部使用长刀,必须多种兵器并用,才能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最大效果。
在敌军攻上城头后,用长刀队列阵而上,杀伤效果极强,但如果和攻城梯上的敌军激战,因为有攻城梯和盾牌的阻挡,长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用长矛却是最好的兵器,从各个缝隙戳进去,十几根长矛一起戳过去,攻城梯上的士兵根本就无从抵挡。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